![]()
摘要: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建设给建筑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途径,装配式建设项目是生产方式变化的主要表现。这是降低建筑材料消耗,提高整个工程效率乃至我国经济效益的重要节点。在预制施工项目中,大部分的配套设备都是先预制好,然后运到施工现场进行安装。因此,有必要加强对这一过程的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识别与控制
1 装配式建筑的特点
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相对较新的技术,对施工质量、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施工组织能力、图纸拆除质量等都有较高的要求。其结构和施工形式具有以下特点:
1.1 大部分构件需要预制,传统的现浇结构操作被使用尺寸模板的平板操作方法所取代。该施工方法能较好地控制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
1.2 由于大部分结构构件均由工厂生产,可以使用更先进的建筑技术和机械,确保产品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和建筑工地的噪音污染会大大降低,生产效率将会提高,施工周期将大大缩短,施工现场应避免扬尘。
1.3 由于建筑结构是一项比较先进的工程技术,建筑的结构形式对前期设计的质量和后期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有较高的要求。
2 装配式建筑施工的质量因素识别
2.1 施工准备问题的识别
施工准备阶段是施工项目整体施工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减少这一环节对施工项目的影响之前,必须进行有效、科学的施工准备工作。施工方必须说明做好施工准备工作,提前做好质量计划。施工现场堆放不合理,势必影响施工的整体质量。有了这个网络,工程设备的质量和施工人员的专业性也会影响到施工的质量。此外,有必要建立图纸的评审和质量计划,并制定审核计划,以确保装配的顺利进行。
2.2 装配件的供应识别
在装配和施工过程中,涉及的零件种类繁多,数量众多。因此,材料管理的合理性与施工质量密切相关。混凝土施工中的剪力:墙、柱、楼梯等各种附件是非常重要的材料。同时,它们也是拼接所需要的主要材料。装配结构由专业厂家生产。在分析我国目前零部件生产的具体情况时,由于构配件生产企业的规模有限,缺乏构配件生产经验,构配件生产中存在着很大的质量问题。此外,在正常情况下,施工现场与装配厂之间的距离较长。为了达到装配的运输目的,必须使用运输车辆。运输过程中必须保证质量。组装件运至施工现场时,必须科学堆放和维护,保证其质量,防止因自然或人为因素造成损坏,影响工程的整体质量。
2.3 管理协调的识别
在施工技术层面,装配式建筑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现浇施工。在此前提下,必然会导致组织管理的一些变化。因此,施工单位需要与装配厂家协调装配质量,设计单位协调技术和图纸问题,确保装配项目的质量。工程即将竣工时,各部位和注浆部位必须与业主和监理方连接。此外,工程服务分包商还需要管理协调质量,完善有序的施工过程。
2.4 施工设备的操作识别
施工范围内可控制的因素也是施工设备的操作问题。元素与参与者没有联系。由于施工人员和设备牵引工作不合理,形成的质量问题也由施工方承担。因此,施工方需要给予更多的重视。就装配式建筑而言,它不同于传统的现浇建筑。主要表现在施工方法上的变化。结果,建筑工人的比例和建筑设备的配置发生了变化。为了有效地利用组合的建筑优势和施工效益,必须将施工人员与施工设备有效地结合起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或机械设备的操作不规范,不仅会影响施工质量,还会降低设备的性能。
3 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影响因素的控制
3.1 确保构配件供应质量
针对影响上述构件材料施工质量的因素,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在构件方面,材料的生产和施工通常由不同的单位进行。施工单位不能有效控制材料的生产,不能保证构件的质量。但是,施工单位在选择施工场地时可以采取有效的质量检验和控制措施。经技术检查,施工单位可以要求更换或退回不合格的施工材料,并跟踪更换施工部件的全过程。在构件施工初期,施工单位还需要对构件的生产提出合理的建议。例如,考虑到需要拆卸、存储、运输和挂起部件,在此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问题。因此,可以要求生产单位保证构配件重量相近,构配件重量要求不超过6t。在构配件的运输和储存过程中,施工单位和生产单位应就公司的特点和注意事项达成一致意见。制定科学合理的运输仓储计划。避免外部因素对产品质量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在材料储存过程中,施工单位还需要安排专人对构件进行合理维护。
3.2 提高施工人员专业水平
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设备的操作能力和水平,是保证装配式施工质量的重要途径。建设单位应当做好建设项目人员的组织工作,建立有组织的项目建设部门。为提高施工人员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果,避免施工人员的疏忽造成施工质量问题。对于本工程的施工人员,施工单位还应定期进行专业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可以制定有效的质量责任体系,落实个人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责任,明确责任与权力的关系,提升施工人员与管理人员对于质量控制的戒惧心理,提高施工质量控制的主动性。装配式建筑施工中,施工现场的吊装是最高的技术水平。在此过程中,要求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达到施工规范的要求。可以采用多种灵活的方法来保证装配件的精度。
例如,在装配式立柱吊装过程中,由于立柱空间小,不利于人工观察,且吊装过程易于监督。构造器可以利用反射镜的反射原理,通过反射镜更好地观察预制柱的安装情况。方便地将钢筋和预制柱插入下层,保证了插塞的质量和精度。此外,在施工前设计阶段,可以运用BIM技术进行吊装模拟以确定构配件的预留钢筋与现浇钢筋位置之间的连接方法,以减少在施工环节中的构建错位情况,减少构配件之间由于碰撞而产生的质量问题,这就更加要求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应用水平,要求设计人员能够充分掌握BIM技术。
3.3 提高管理的协调性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施工管理的协调因素对施工项目的施工质量有很大的影响,且相当全面。在充分了解各方能力和水平的基础上,要求施工单位充分考虑施工过程的各个方面,考虑施工和施工的参与单位,加强参与单位之间的协调沟通能力,提高施工质量。运用各种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和组织手段,保证建设单位内部业务的有效性;通过合同、协议等形式加强施工各方的协调,完善施工管理制度。建设单位应当以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在满足自身利益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项目各方的经济利益和合法权益。此外,施工单位应积极开展施工方法的试验和探索,不断寻求优化施工方法。我国装配式建筑的施工尚不成熟,在施工水平和施工质量上仍有提高的空间。施工单位应不断总结各国装配施工的典型案例,同时充分考虑施工现场和工程的实际需要。积极引进先进的施工理念和方法,加强与设计单位和构件生产单位的联系和沟通,有效提高建筑质量和施工水平。
4 结论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是装配式建筑成功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总结了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可能产生的效果,是装配式建筑质量控制的重要前提。施工过程质量监控有助于丰富和完善工程管理理论,为施工方提高施工质量提供依据。随着装配系统结构的发展,逐步建立起一套全面、系统的装配系统质量控制方法。通过对质量因素的有效控制,装配体系结构的质量也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董月琴.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因素识别与控制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17(15):45~47.
[2]王进强.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问题与质量控制[J].绿色环保建材,2017(1):109.
论文作者:乔溪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质量论文; 构配件论文; 施工质量论文; 建筑论文; 施工人员论文; 施工单位论文; 构件论文; 《建筑细部》2018年第26期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