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支气管炎65例临床诊治分析论文_姜苗,姜春萍,刘乾

毛细支气管炎65例临床诊治分析论文_姜苗,姜春萍,刘乾

辽宁省彰武县人民医院儿科 123200

摘要:毛细支气管炎是6个月-2岁婴幼儿较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以喘息、三凹征和气促为主要临床特点。临床上较难发现未累及肺泡与肺泡间壁的纯粹毛细支气管炎,故国内认为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肺炎,称为喘憋型肺炎。主要是由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引起,副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人类偏肺病毒(hMPV)、博卡病毒、肺炎支原体也可引起本病。所以我们儿科医生应对RSV引起的毛细支气管炎高度重视收治的患者经诊治全部治愈出院。现将我院近2年来收治65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诊治情况分析如下:

关键词: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治疗

1、临床资料

本文综合报道我院近2年来收治65例毛细支气管炎的患者占全部呼吸道病人的25%。其中男29例,女36例。年龄6个月-1岁39例,1岁-1.5岁16例,1.5岁-2岁10例。

2、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特征

毛细支气管炎是6个月-2岁婴幼儿较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以喘息、三凹征和气促为主要临床特点。临床上较难发现未累及肺泡与肺泡间壁的纯粹毛细支气管炎,故国内认为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肺炎,称为喘憋型肺炎。主要是由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引起,副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人类偏肺病毒(hMPV)、博卡病毒、肺炎支原体也可引起本病。其发病机制除病毒对气道的直接损伤外,研究较多的是免疫学机制。以RSV为例,几个事实表明在RSV引起的毛细支气管炎中存在免疫损害:1.恢复期的毛细支气管炎婴儿的分泌物中发现有抗RSVIgE抗体;2.近来对感染RSV的婴儿与动物模型的研究表明,在RSV感染时有大量的可溶性因子的释放(包括白介素、白三烯、趋化因子)导致炎症与组织破坏;3.经胃肠道外获得高抗原性、非活化的RSV疫苗的儿童,在接触野毒株RSV时比对照组更容易发生严重的毛细支气管炎。近年研究发现宿主的基因多态性与RSV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目前认为具有特应质者发生RSV或其他病毒感染时,更易于引起毛细支气管炎。部分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日后可发生反复喘息发作,甚至发展为哮喘,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其病变主要侵犯直径75-300um的毛细支气管,表现为上皮细胞坏死和周围淋巴细胞浸润,黏膜下充血、水肿和腺体增生、黏液分泌物增多。病变会造成毛细支气管狭窄甚至堵塞,导致肺气肿和肺不张。炎症还可波及肺泡、肺泡壁及肺间质,出现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由于婴儿呼吸系统特点,发生毛细支气管炎时小气道阻力显著增加,吸气与呼气阻力均增大,但以呼气阻力更明显,肺顺应性下降,功能残气量可为正常的2倍。患儿在高肺容积的状况下呼吸,呼吸功能明显增加、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出现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呼吸性酸、碱中毒、代谢性酸中毒。呼吸越快,低氧血症越明显。当呼吸>60次/分时即可能出现CO2潴留,并随呼吸频率增快而增加。恢复期毛细支气管上皮细胞再生需要3-4天,纤毛需要15天后才出现。毛细支气管内的阻塞物则由巨噬细胞清除。临床表现:本病常发生于2岁以下小儿,多数6个月以内,常为首次发作。喘息和肺部哮鸣音为其突出表现。主要表现为下呼吸道梗阻症状,出现呼气性呼吸困难、呼气相延长伴喘息。呼吸困难可呈阵发性,间歇期喘息消失。严重发作者,可见面色苍白、烦躁不安,口周和口唇发绀。全身中毒症状较轻,少见高热。体格检查发现呼吸浅而快,60-80次/分,甚至100次/分,伴鼻翼扇动和三凹征;心率加快,可达150-200次/分。肺部体征主要为呼气相哮鸣音,亦可闻及中细湿罗音,叩诊可呈过清音。肝脾可由于肺过度充气而推向肋缘下,因此可触及肝和脾。重度喘憋者可有PaCO2降低,PaCO2升高。本病高峰期在呼吸困难发生后的48-72小时,病死率为1%,主要死于长时间呼吸暂停、严重失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严重脱水。有些患儿在呼吸暂停后突然出现病情恶化。病程一般约为1-2周,平均10日。细菌性合并症不常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婴儿患毛细支气管炎者易于病后半年内反复咳喘,有报告随访2-7年有1/2发生哮喘,危险因素包括过敏体质、哮喘家族史、抗RSV-IgE、先天小气道等。部分患儿肺功能异常持续数月至数年。

3、辅助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分类大多在正常范围内。采集鼻咽试子或分泌物,使用免疫荧光技术、免疫酶技术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可明确病原。胸部X线检查可见不同程度的肺充气过度或斑片状浸润影,局部肺不张,也可以见到支气管周围炎及肺纹理增粗。血气分析可了解患儿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程度,重度有毛细支气管炎危险因素的患儿我科均进行血氧饱和度监测。病情较重的小婴儿血气分析多有代谢性酸中毒,约1/10病例可有呼吸性酸中毒。

4、治疗

注重休息、护理与饮食。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主要为氧疗、气道湿化、补液、控制喘息、病原治疗等。氧疗:海平面、呼吸空气条件下,睡眠时血氧饱和度持续低于88%或清醒时血氧饱和度低于90%者吸氧,可采用不同方式吸氧,如鼻前庭导管、面罩或氧帐等。30%-40%的湿化氧可纠正大多数低氧血症。定期测定血氧饱和度并调整吸入氧浓度使血氧饱和度保持在94%-96%。争取多次口服液体以补充因快速呼吸失去的水分,必要时静滴补液。但输液时要注意限制液体入量,避免进一步增加液体潴留。增加空气内湿度。控制喘息:支气管舒张剂及糖皮质激素。予0.5%沙丁胺醇0.02ml/Kg(0.10mg/Kg)和布地奈德悬液0.5-1mg/次以流量5-6升/分空气压缩雾化吸入雾化5-8分钟,每日2-4次。治疗后30、60分钟予患儿临床评分及血氧饱和度改善,以30分钟最明显。如增加至0.15mg/Kg也能耐受。沙丁胺醇是有效的早期治疗方法,糖皮质激素的雾化吸入治疗减轻气道炎症的作用是肯定的,疗程2-4周。雾化吸入后用清水漱口及擦脸可减轻局部反应和胃肠吸收。雾化吸入后要拍背吸痰。喘憋严重者要抬高头部与上半身,以减少呼吸困难。适当镇静可减少氧消耗(5%或10%水合氯醛)。一般不推荐常规使用全身糖皮质激素,但严重喘憋者应用甲泼尼龙1-2mg/Kg.d。抗病毒治疗:利巴韦林为广谱的抗病毒药物。个别患儿予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a1b轻症:1-2ug/kg次,2次/d,重症:2-4ug/kg次,2次/d,3-7天以抗病毒治疗。支原体感染用大环内酯类药物(红霉素、阿奇霉素)。继发细菌感染者根据血培养或者痰培养应用抗菌药物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液体摄入量、纠正酸中毒,并及时发现和处理呼吸衰竭及心力衰竭等其他生命体征危象。预防:加强家长对疾病认识的宣教,提倡母乳喂养,避免被动吸烟,增强婴幼儿的体质。抗RSV单克隆抗体对高危婴儿(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先天性心脏病、免疫缺陷病)和毛细支气管炎后反复喘息发作者的预防效果确切,能减少RSV感染的发病率和住院率。

5、讨论

毛细支气管炎是6个月-2岁婴幼儿较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以喘息、三凹征和气促为主要临床特点。临床上较难发现未累及肺泡与肺泡间壁的纯粹毛细支气管炎,故国内认为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肺炎,称为喘憋型肺炎。主要是由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引起,副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人类偏肺病毒(hMPV)、博卡病毒、肺炎支原体也可引起本病。所以我们儿科医生应对RSV引起的毛细支气管炎高度重视。我科收治的患儿经过精心细致的诊治和护理均全部治愈出院。

参考文献:

[1]褚福棠,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7版.北京:人民出版社。

[2]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供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专用儿科学,主编薛辛东,副主编杜立中毛萌。

[3]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儿科学第8、第9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4]《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5年8月,重组人干扰素a1b在儿科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论文作者:姜苗,姜春萍,刘乾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8

标签:;  ;  ;  ;  ;  ;  ;  ;  

毛细支气管炎65例临床诊治分析论文_姜苗,姜春萍,刘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