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建工集团山东有限公司 山东省青岛市 266000
摘要:随着建筑工程项目类型的增多,目前关于地下室施工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地下室是施工技术成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改革创新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人员而言,应该充分掌握地下室施工技术,明确施工工艺,这对于提高地下室施工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主要对地下室施工技术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讨论。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下室施工技术;注意事项
1 建筑工程地下室施工
建筑工程地下室施工主要包括土方开挖、基坑处理和打桩。在土方开挖中,一般采用履带式反铲挖掘机进行基坑开挖,然后选择合适的基坑边坡根据基槽开挖深度要求和现场实际地质情况进行整修,最大程度上保证基坑边坡不受影响而改变。在开挖时还要注意避免涌水现象,设置排水沟避免对护坡的破坏。另外要做好建筑工程基槽检验和打桩,在施工时注意处理混凝土浮浆,在浇筑地板前要对基坑中的桩顶做好清洗。
2 建筑工程地下室施工技术分析
2.1 土方开挖
在建筑地下室土方开挖前应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包括施工设计图纸、所有使用的施工材料、机械设备等。保证施工图纸合理、施工材料和机械设备质量满足施工要求,完善三检制度,做好完整的检查记录,同时保证施工技术人员的资质和施工水平。
土方开挖选择合适的机械设备完成一次性开挖后,开挖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桩头要凿出,以免基桩受到损害。在基坑开挖中为避免在基坑周围出现积水现象,需合理设置排水沟将雨水及时排出去,对于机械设备无法工作到的基坑边缘,需人工操作手动清理。此外,要做好对基坑内部的仔细检查,及时发现坑底涌水现象并做好处理。为避免基坑周边出现滑坡现象,还应实施科学合理的护坡工程,在基坑开挖时一边开挖一边护坡。
2.2 基坑支护
深基坑支护是岩土工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其施工质量对于整体建筑结构的质量具有深远影响。随着岩土工程类型,尤其是地下工程类型的增多,深基坑支护结构也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目前常见的几种类型包括钢板桩支护、土钉墙支护、旋喷桩墙支护、灌注桩支护以及地下连续墙支护等。其中,土层锚杆支护施工时,施工人员在施工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如下:第一要做好充分的施工准备,做好测量工作,必须保证钻孔位置准确,避免在钻孔时和实际深度、位置要求产生巨大误差。第二,在钻孔时要合理处理障碍物,在遇到障碍物时必须先停止作业,然后对障碍物进行排除后才能继续施工。第三,在灌注水泥浆到钻孔内时必须根据工艺要求合理配置,采用多次注浆方式提高支护主体结构性能。第四,还要格外注意钻孔和注浆的细节问题,注意对隐蔽性工程的处理。在土钉支护施工时首先要对土钉的拉拔力进行试验,根据试验结果确定土钉拉拔力。其次以钻机长度为参考确定钻孔深度,以便之后灌浆作业的开展和灌浆的质量。此外,必须控制水灰比,合理添加外加剂,在灌浆时要合理控制水泥浆液的用量和灌浆的压力。最后在灌浆结束后做好质量检测,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补浆,对边坡进行加固,从而可保证土钉支护施工的质量。
2.3 地板施工
地下室地板施工时首先要保证地板必须落实在密实的土层上,否则需要采用回填方式夯实地板地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地下室底板模板使用时,采用木枋支垫加强模板,为避免底板模板出现膨胀,可采用止水环撑头做法,既能防水又能加强墙面厚度。在浇筑地板时要注意混凝土的搅拌比例,在浇筑时采用先竖向后横向的浇筑原则,浇筑时间间隔不能超过两个小时。
2.4 后浇带施工
首先,对于高层建筑地下室基础施工而言,要在完成沉降后才能开始后浇带施工。由于高层建筑主体和裙楼是一起施工的,而裙楼施工的工作量要远远小于高层主楼主体的施工量,所以裙楼荷载产生的沉降在前,而主楼主体沉降在后,且其沉降要大于裙楼沉降。因此,必须等主楼沉降完全后再开始后浇带施工。其次,在后浇带施工之前要对后浇带内的杂质和裂缝等进行彻底处理,保持湿润处理至少在24小时以上。选择不收缩的混凝土,同时为了使后浇带的硬度大于周围结构,在施工前可在混凝土中加入早强减水剂。在浇筑混凝土时,首先必须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开展,其次要控制铁丝网模板的侧压力,对混凝土充分振捣,注意振捣器和模板之间的距离,避免混凝土水泥浆的流失。此外,合理处理垂直施工缝,合理选择后浇带施工的温度,使其符合热力学收缩和膨胀的结合点,注意对时间的把关。在设置后浇带时,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比如具体的结构和外观尺寸、形状等合理设置。
3 建筑工程地下室施工注意事项
3.1 抗震问题处理
地下室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下室结构设计不合理可能会影响整个建筑结构的安全稳定性能,使建筑结构抗震性能下降。所以在建筑地下室施工中要优先考虑地下室的抗震设计,优化结构设计,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做好施工管理。
3.2 不均匀沉降问题处理
建筑物上部结构本身会对地下室基础部分产生很大的压力,当这部分压力超过地下室的承载能力时便会出现不均匀沉降问题,从而可能会使整个建筑物实体出现下沉或变形,影响建筑物的使用质量和使用安全。因此,作为主要受力部位的地下室基础部分,必须要重视沉降问题带来的危害,在施工中利用相关地基基础处理技术措施来保证地下室基础的安全,尽量避免地基沉降问题的产生,从而可保证建筑物的安全稳定,提高房屋建筑的抗压能力。
3.3 地下室漏水问题处理
在一些高层、多层和超高层房屋建筑的地下室中,之所以会出现渗漏问题,主要和施工缝没有严密处理、混凝土本身抗渗性能不好以及结构变形有关。在处理时,首先根据渗漏原因选择合理的止水带,在做好墙体部分勘察的基础上安装止水带,然后做好密封处理。其次,控制拌制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尽可能使用机械拌制混凝土,在墙面和地面硬化中要保证没有一点水分,在浇筑地板时,要保证墙体留存的连接缝要高于地面高度,在完成浇筑施工后要注意维护保养,一般保养的时间不能低于两周。
4 结语
综上所述,地下室在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施工中还存在不少技术性问题。而地下室基础施工的质量则关系到整个建筑结构的质量,为此必须重视对地下室施工技术的合理利用,尤其要做好抗震设计和基坑支护工作,对于不均匀沉降、渗漏问题等及时处理,从而保证施工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胡俊华.关于建筑工程中地下室施工技术的探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06):154-155.
[2]蔡庆夏.深基坑支护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建筑知识,2016(02).
[3]张振全.高层建筑后浇带设置规范与施工技术手段探讨[J].房地产导刊,2015(09):80-80.
论文作者:王松伟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0
标签:地下室论文; 基坑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混凝土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钻孔论文; 土方论文; 《建筑细部》2018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