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与管理_地下空间论文

发展战略--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与管理_地下空间论文

利#183;势#183;策——谈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管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地下论文,城市论文,空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远古时代人类祖先穴居山洞,到近代人们有计划地兴建地下工程;从过去有选择地修建地下军事防御设施,到现今大规模地建设平战两用、军民结合的高水准的综合性人(民)防工程设施,人类在地下空间利用上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走过了曲折的里程。时至今日,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无论从人类空间需要上还是经济、技术条件上,可以说城市地下空间已具得天独厚之利,其开发已处势在必行之地,其管理已到亟待决策之时。本文试就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管理等问题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仅供热心此“道”的人们商榷。

得天独厚

地下空间开发作为一门新兴产业在城市中崛起,已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强劲的号召力。发达国家和次发达国家多从立法、科研、规划、技术标准、管理等方面,对地下空间开发加以规范和扶持,不惜巨资投入地下空间开发。地下空间开发所以倍受青睐,究其原因是其独具特色,有地面空间不可替代的优势。

一是利用地下空间可节约地皮,缓解地面空间利用的紧张度。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人口大量涌入城市,使城市住宅、交通、生活和社会活动空间急剧“微缩”,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据统计:我国可耕地面积仅100多万平方公里,人均1.4亩,仅为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1/4。与此同时,我国人口每年以1700万人左右的速度递增,耕地以每年1000万亩左右的速度锐减,城市人口每年又以1200万人左右的速度膨胀着,可耕地的承受力已处临界状态。如果将兴建的六层以下建筑物设置两层地下室,六层以上建筑物设置3~4层地下室,城市建筑总容积量可增加30%以上。每利用地下空间100万平方米,相当于增添约5000亩土地,节约土地费用约3亿元。因此,充分利用地下空间,是长时间内解决城市用地困乏的根本出路。

二是利用地下空间有利于防空袭防灾害。二战以来,城市地下工程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已众所周知,单就其抗震防灾功能而言,亦独占鳌头。日本测定,房屋地下室越深,基础抗震系数越大,震时建筑物的振动周期越小。1976年唐山大地震,震亡人员占市区人口总数的40%,而在地下人防工程中避震的人员却无一伤亡。位于11度高裂度震区的地面人防指挥室,因座落于地下指挥所之上,在其他普通地面建筑荡然无存时,仍完好无损。实践证明,高层建筑与地下室工程结合具有抗震防灾的独特优势。

三是利用地下空间具有良好的经济效果。比如:地下粮库,每平方米造价比地面低温粮库省46%左右,管理费用比地面省60%左右,损耗比地面少90%以上,同等规模的储粮设施比地面多储一倍多,且质好,存期长;其它如油库、冷库、菜库、水果库等,一般均比地面库经济。实践证明,同等条件下,有地下室的高层建筑比没建地下室的高层建筑造价低10%左右,同时还赢得了地下室的面积。

四是利用地下空间宜于节约能源。地下的最大特点是受地面气温影响小,温差变化小,能源负荷少。同等条件下,地下比地面建筑可节约能源50%左右,节约耗能费用30~60%。带采光罩、窗的地下工程还可节约30%以上的光源。

五是利用地下空间可减少城市污染之苦。由于地下受外界震动和干扰小,可避免或减少诸如噪音、废气、烟雾等方面的袭扰。地下影剧院,冬暖夏凉,音质好,不受地面噪音干扰,地下办公、住宅、娱乐设施较地面同类设施中噪音低60~80%。在地下进行高精密仪器生产和测试优于地面,空气中粉尘含量比地面低70%以上。

六是地下空间舒适安逸,利于治病、疗养、工作、学习。地下密闭性好、空气中含菌量低、温度适中,适宜做手术室、烧伤病房、药房、血库、实验室、病理解剖室和特殊药物生产车间等。上海建工局地下医院手术灭菌切口愈合率高达99%。

七是地下空间宜于仓储。实践证明,地下空间恒温、低温、密闭,宜于防鼠、防虫、防火、防毒、防雨等,适宜储粮、果、酒、菜及其他食品。比如,地下储粮不用倒库,不用药薰;玉米、小麦等地面存储三年后一般不再发芽,而地下存放5~8年,发芽率仍高达90%以上;地下储果,腐烂率仅为0.5%至4%,干疤率仅为4.13%,大大优于地面;地下储酒,味甘、质纯、性能稳,理化变化小,挥发、损耗少。

八是地下空间环境适宜发展养殖业和特种种植业。目前,在地下种食用菌、蒜苗、韭黄、大葱及其它蔬菜,已成常事,成为城市菜蓝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下养猪、养鸡、养龟、养貂、养蚯蚓、养鹌鹑等已初具规模。仅以养鸡为例,地下易于封闭,便于管理,易于消毒,卫生条件好,不易受地面疫情影响和噪音干扰,蛋鸡不换羽,不“歇伏”,产蛋率高,费用低,具有地面不可比拟的优越条件。

九是利用地下空间保存科技、文化、图书资料及艺术品等安全、可靠、长久。截止目前,世界许多珍贵历史资料都是从古窑洞、古墓、古石窟等地下工程建筑中发掘的。有的经数千年,几经战争破坏、灾害侵袭、水火洗劫,仍安全无恙,充分显示了地下空间的防护优势。许多国家为解决安全问题,都把一些载有重要军事、政治、经济机密的资料和载体存入地下,有的把高科技活动转入地下设施。

十是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可以有效地增添绿地面积,提高城市生态平衡水准。我国城市人均绿地仅5平方米左右,最少的不足0.5平方米,而发达国家高达70多平方米,世界规定人均绿地标准为40平方米。可见我国城市人均绿地差距太远,而我国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地面空间利用已趋向饱和,更何况人口膨胀,绿地被蚕食的状况有增无减。要想根本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逐步转向城市地下化,用地下空间换取地面绿地空间,为民造福。

势在必行

随着现代空袭兵器的诞生和城市空间的相对缩小,人类文明步入二十世纪起,城市地下空间又重受青睐。由于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能力的支撑,仅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发达国家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规模和利用水平,已经展现了地面空间建设的辉煌,成为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此业异军突起,方兴未艾,势能日增。

1.地下城富丽堂皇。许多国家在“向地下要地皮,向地下要环境,向地下要能源”的口号驱动下,不惜重金,在地下、水下造城。日本已在30余座城市构筑了200余条地下街及附属设施。美国密苏里州建有世界最大的、总面积达370万平方米的地下城,内设商业区、仓库区、贸易区、生活区、文化区等。这些地下城内种植花草、树木,设有山水、广场、喷泉及其它设施,四季如春,生机勃勃,安静典雅,令人向往。

2.地下交通四通八达。自1863年英国伦敦建成世界第一条地铁以来,已有30多个国家的近百个城市,建设了3000余公里的以地铁为主干的地下交通网络。如:前苏联有几十个城市兴建地铁,莫斯科地铁长达200公里,战时可容纳350余万人防空;美国纽约地铁长达230多公里,日交通量达800万人次。

3.地下停车场星罗棋布。日本在全国主要城市建有760多座地下停车场,可容纳三分之二的城市车辆;法国仅巴黎就建有近百座地下停车场,其中弗许大街一处四层车场,可停放3000多辆车,目前仍加紧建设,争取使地下车库容量增至10万台;加拿大温哥华建有长210米、宽24.6米,深42米的14层地下停车场,是目前世界最深的地下停车场。

4.地下公用设施种类繁多。目前,发达国家的城市公用设施已大都实现地下化,采取建大容积的、贯穿全市的“共同沟”的办法,结合民防工程建设,把供、排水系统,供变电系统,通信系统,油、气储供系统,各种生产、生活资料的储运系统,商服、娱乐、医疗、体育、会议场所等,纳入地下,内部可直通维护车辆,可在不破坏地面的情况下进行安装和维修。既节约地面空间,又避免街道拉锁化,造成浪费和干扰,还提高了城市抗灾能力。可以说是种类繁多,应有尽有,几乎是在地下再造了一个地上空间。

5.地下工厂硕大无比。鉴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空袭教训和为了减少工业生产给城市地面空间造成的污染,许多国家十分重视工厂建设地下化。特别是军工、科研、特殊产品生产等尖端工业和一些重要生产车间、设备、配套设施等多建到地下。如:日本已将绝大多数的发电厂,变电所及送电系统,火炮、枪支、弹药、车辆、飞机、舰船等大型装备制造车间设于地下。

6.地下仓库种类繁多。如:瑞典建有几十座巨型地下油库,储量够全国用5年。有的建在地下水位下5米的基岩中,利用地下水封闭,既经济又安全。为确保核战时军民用生产能力,美国等还广泛利用山洞、地洞、废矿井等进行战略物资储备。

7.地下防灾掩蔽工程形成网络,为防御战时空袭和应付突发事件、自然灾害、工业事故等,许多国家重视建筑掩蔽工程。如:美国把民防工程看作是与国家生死攸关的设施,多年来为军政人员和城市居民建了大量掩蔽部。全国城市住宅的60%以上建有防灾地下室,仅州以下政府部门用的“紧急活动中心”就达5000多个。瑞士、以色列等国家民防设施可为全体国民提供防灾掩蔽。

8.地下军事设施宏大坚固。军事设施地下化由来已久,随着现代侦察技术的提高,地面设施已无密可保。因此,世界各国都把关系国家命运的战略设施转入地下。如:美国斜阳岭地下指挥所,座落在1.8公倾的岩体中,建有15栋3层钢筋混凝土建筑物,配有医院、水库、仓库和现代化的指挥、通信、警报系统及防震、减震设施,可在核战条件下全天候指挥;俄罗斯也在莫斯科和乌拉尔山周围建有多套类似的地下指挥系统。

综上所述,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已是大势所趋,势不可挡。据联合国权威人士预测:下个世纪初,将出现世界性地下空间开发热。而到下个世纪末,全球将有三分之一的人转入地下生产或生活。我国当急起直追。

亟待决策

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关系国家战备利益,是国家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需求,是现代高科技局部战争条件下增强城市防护功能、保持城市稳定的必由途径。国外有识之士对此十分关注。应尽快从总体上统筹安排城市地下空间的科学利用。为此,笔者建议,我国为避免重蹈一些国家在空间利用上的弯路,国家和地方的决策部门应把握机遇,在大规模建设地面空间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就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管理的战略、策略同步决策,以期使城市地下空间建设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开发、统一管理、科学利用,全面挖掘城市空间的综合效利益。

(一)尽快决策。国家和地方应把握良机,适时地就地下空间开发管理问题做出战略性决策,明确管理的组织、部门、体制、职能、任务、权限和社会各界在地下空间开发、保护中的义务与责任。笔者认为,鉴于我国大规模的、比较正规的城市地下空间建设起自人防工程建设,人防部门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组织体制、专业队伍、技术力量、专业设备、运行渠道、法规政策、规章制度及建设、开发、管理经验,因此,建议应将城市地下空间责成人防部门全面、全权、全程管理起来。

(二)分类管理。地下空间是一种宝贵资源,不可再生。因此,既不能乱建乱挖,更不能无人问津,必须统筹规划,科学利用,严格管理。首先,应把城市地下空间划分不同层次和不同使用类别加以不同管理。即:从防空防灾的角度看,把城市地下空间区分成防护空间和非防护空间,人防部门全权规划、建设、开发和管理防护空间,对非防护空间实施规划管理权和建设监督权,由产权单位负责建设、使用、管理;从地下埋深看,国际通行-10米深为浅层,-30米深为次浅层,-50米深为次深层,-100米深为深层,-100米以下为超深层。城市管网等地下公用设施通常不超过-10米深,类似的非防护设施如地下交通设施、商业性地下开发设施等建设所需地下空间开发,主要由城建部门实施,人防只作规划管理,统一协调与地下防护设施的合理布局,提出防护和转换要求;对军队等部门建设的纯军事性地下工程,人防只协调与其它地下工程的规划走向。次浅层、次深层和深层地下空间统由人防部门管理。超深层为特殊开发使用,一般城市暂时无须涉及。

(三)加快立法。地下空间立法就其系统性讲尚属空白,一些单项的规定又互相交叉,互相干扰,影响地下空间的建设效益。当前急需国家就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建设、使用、管理等方面出台配套法规。

一是制定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基本法规。包括地下空间所有权、开发权、使用权、管理权等基本方针、政策、法律。

二是制定城市地下空间建设、开发和管理的实施细则。包括地铁为主体的地下交通设施、地下管网(共同沟)系统、地下商业设施系统、地下仓储设施系统、地下公益性福利设施系统等方面的规划、设计、投资、施工、建设、使用、分成、管理等规定。

三是制定城市地下空间管理性法规。包括地下设施设备建设、使用、管理方面的安全标准、卫生标准、保护标准,平战转换规定,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品的地下生产、运输、储存、使用、管理标准等。

四是制定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优惠政策。比如:减免土地税、投资税、建筑方向调剂费、城市配套费、经营税、能交基金、所得税等;在城市地下空间投资、开发方面优惠;用电、用水等能源方面优惠;建设、管理程序等方面优惠,以鼓励和吸引国内外企业、部门或个人参与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

五是制定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技术规范。包括各种地下设施、设备的设计规范,预留技术规范,抗多种灾害设施技术规范,平战两用地下工程内部环境标准,地下工业设施加固规范,应急转换标准等。

(四)编制规划。应根据防空、防灾和城市发展需要,以人防、城防工程和地下疏散交通工程为主体,统一运筹诸如战备、民用、城建、商业开发等平战设施所需地下空间,根据需要与可能,把各层地下空间、各类地下设施建设的平面布局和纵向布置进行统一规划,分段实施、逐步建设,综合开发。做到一物多用,一物多能,一笔投资多种效益。

(五)加强宣传。介绍国内外地下空间开发的经验做法,增加感性和理性知识;介绍我国人口增长和土地容积状况,增强节约用地的使命感;介绍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巨大潜力及与国外的差距,增强地下空间开发的紧迫感;宣传城市地上地下空间立体开发、实行平战结合的优越性,增强社会各界开发地下空间的自觉性;宣传开发地下空间的优惠条件,增强国内外开发地下空间的积极性。通过宣传,形成优越的舆论环境和建设气候,造成开发地下空间的浩大声势。

(六)广开财源。在国家不可能拿出更多的资金用于地下空间建设的情况下,应“洞门”大开,面向社会,充分利用市场经济规律和利益驱动,调动国内外各方面投资的积极性,参与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建设,为我所用。比如:长时期出卖地下空间使用权、低税费优惠地下空间开发建设、简化地下空间开发审批管理程序、低利率优惠地下空间开发贷款等等。多成分、多性质、多有制、多渠道地集资、开发,吸引闲散资金,加快开发地下空间。

标签:;  ;  

发展战略--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与管理_地下空间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