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知识组织到知识自组织_隐性知识论文

从知识组织到知识自组织,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组织论文,知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20世纪末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出现与迅猛发展,智慧资本取代金融资本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最主要动力。昔日的石油大王和汽车大王已让位给电脑大王和软件大王,人类社会已从工业经济时代跨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并非工业经济的简单过渡延伸,它是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知识成为经济长期增长的首要因素,而知识管理成为从工业经济到知识经济转变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作为知识管理核心的知识组织取代文献组织和信息组织也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

1 人类对知识的重新认识

众所周知,农业经济时代最主要的生产要素是劳动力;工业经济时代则是能源;而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经取代劳动力和各种能源成为最主要的生产要素。知识在知识经济中的作用已经初见端倪。然而,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却没有得到明确的界定。虽然理论界对知识的形式、知识的效用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于“知识从何而来?”、“知识的本质与内容是什么?”等却莫衷一是,人们对知识的认识一直处于发展之中。从理论的角度来看,人们普遍认为知识包括以下四个方面:①事实知识(know-what),指的是人类对某些事物的基本认识和所掌握的基本情况;②原理和规律知识(know-why),即产生某些事情和发生的事件的原因与规律性的知识;③技能知识(know-how),关于实现某项计划、制造某个产品的方法、诀窍和技能等;④产生源头的知识(know-who),即知道是谁创造的知识。

从实践的角度来看,据《辞海》解释,“知识是人类认识的成果或结晶,包括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经验知识是知识的初级形态,系统的科学理论是知识的高级形态,人的知识是后天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从存在的载体看,知识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又被称为“记录型”知识、客观知识,它是可以直接存储在物理媒体上的、可加以编辑整合的知识,例如文本、视听资料等;而隐性知识又被称为“意会的”知识、无编码的知识,它仅存储于人脑之中,例如人们的经验、智力和技能等。

从上述界定我们可以看出知识具有以下特点:①知识具有社会实践性,它源于社会实践,随着社会实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并且检验知识的标准也是社会实践;②知识无论是显性知识还是隐性知识都是经过人脑加工的产物,都是人的能力的体现;③知识具有无限增值性和非磨损性,知识的有效组织和自组织是实现知识增值的关键;④知识具有共享性,借助一定的语言形式或物化为某种劳动产品的形式,可以交流和传递给下一代,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⑤知识具有不可相加性,不可以对其进行简单的累加。

2 从知识组织到知识自组织

(1)自组织的理论依据。

何谓自组织?自组织是指系统无需外界指令而能自行组织、自行创生、自行演化,即自主地从无序走向有序。自组织理论普遍适用于整个自然界,也同样涵盖知识领域。知识交流系统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是知识自组织存在的前提;作为隐性知识载体的人是构成系统的主要要素,而人又生活在社区或团队之中,并且人与人之间存在相关性、协同性或默契性,因此,人们之间必定通过主动地相互学习、相互沟通甚至相互合作完成对知识的重新组织,在交流过程中形成对知识的会聚、增倍与意义的自创生,这必将导致知识自组织的产生。

(2)知识组织的失能。

从文献组织、信息组织发展而来的知识组织并不能解决知识创新的问题,也不能满足经济、社会的需求。出版物的失能说明了文献组织的缺陷;信息污染、信息混乱说明了信息组织的不足;而知识组织的失能则表现为对主观知识、隐性知识的失能,知识自组织便应运而生。笔者结合文献、信息、知识以及组织与自组织理论对信息资源管理与知识管理中的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纳,如图1所示。

(3)管理理论发展到人本管理。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信息、智力成为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人作为知识、智力的载体和使用者便具有了更加重要的意义,人力资本的贡献率开始明显地高于物力资本贡献率,知识及具有知识的人成为知识经济、知识管理的实质与核心。过去企业管理忽视人及人的最本质特点,其根本着眼点是研究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物质技术设备的潜力,属典型的“物本管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发现,人不是孤立的人,而是群体的人,创造企业最佳业绩的关键不是单个人的努力,而是员工群体的共同奋斗。人本管理代替物本管理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这种转变推动了知识组织向知识自组织研究的发展。

(4)主观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存在。

主观知识和隐性知识仅存在于人的大脑之中,不能被直接存储和转换到其它物理媒介上,只能通过隐性知识的拥有者之间直接接触和交流,实现知识的共享与增值。隐性知识的共享与利用需要复杂的知识交流与逻辑思维,基于文档的显性知识组织系统在对隐性知识的组织方面就显得力不从心。在知识的重要性日渐被人们认同的今天,如何最大限度地获取人的智力资本,如何最有效地将人们的智力资本结合,成为知识自组织的突破点。

综上所述,知识组织已经不能满足知识管理的根本任务,更不能解决知识创新的问题,知识管理的局限性日渐显露。众所周知,知识经济和知识管理的关键在于人才,如何有效地组织和利用人才的知识成为知识管理的核心所在。因此,从知识组织到知识自组织的研究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3 知识组织与知识自组织的区别

知识组织是对显性知识的组织,而知识自组织则是针对隐性知识而言的;知识组织侧重对知识的加工,它可以表现为主题、分类、索引、文摘,而知识自组织则侧重对拥有知识的人的技能的作用;知识组织是注重现存的知识,知识自组织则面向未来;知识组织是由外在控制的、由上而下的过程,需要外界指令的控制,在此过程中,知识工作者带着事先确定的目的、被动的整序显性知识,而知识自组织的动力是内生的,是从下到上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知识的演化、知识的创新与有序是自主地进行,它强调个人之间的对话,知识的共享是通过直接交流实现的。

知识组织受工业时代线性和机械的组织理论的影响,讲究静态、精确与控制,而知识自组织则受现代系统科学理论的影响,讲究动态、模糊与变化。由知识组织到知识自组织一方面反映了人思维观念的变化,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机械控制思想的失能。就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而言,这个问题表现得更加明显,信息混乱、知识膨胀、信息爆炸等的讨论以及Internet的现状,无不说明这个问题。

4 知识组织与知识自组织的目标

(1)知识组织的目标。

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信息技术的不断升级推动传统的文献组织阶段向知识组织阶段过渡。由于信息技术充分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诞生,导致信息量迅速膨胀和激增。一方面信息量的迅速膨胀和激增速度已经远超过知识增长速度;另一方面,信息过剩必将导致人们接受有用信息(知识)的能力反而下降。由此可见,信息污染同时会导致知识的存取过于分散和无序,而知识的无序化又将推动信息污染,从而形成恶性循环。王知津先生曾撰文指出:“知识组织是对知识进行整序和提供,既处理大量的现有知识,又能相对降低存贮知识的物理载体文献的盲目增长以免知识过于分散化。所以,提供文献、评价科学文献和系统表述以生成新的便于利用和获取的有序化知识单元的处理系统即是知识组织”。值得注意的是,现在的问题是信息过剩,而不是知识过剩。分散的外围知识和虚假知识与日俱增,从而导致知识存贮状态的无序化。由此可见,知识组织的任务就是对知识存储进行整序,从而更有效地提供知识。

(2)知识自组织的目标。

文献[3]指出,信息组织之外存在着理论界长期忽视的信息自组织现象;其实,知识组织之外同样存在着知识自组织现象。可以看出,当前知识组织的理论与实践仅限于显性知识,隐性知识并没有受到重视。而对于一个以知识为主要资产的现代企业而言,隐性知识是培育创新、增强竞争力的关键。笔者认为,有效的隐性知识的组织与利用必然是知识自组织。由于知识存在于知识交流系统之中,系统中的各个成员之间存在着强烈的相互作用,并由此产生多方面的相互影响、制约的相干状态,知识就在知识交流过程中产生量的突变。由此可见,知识自组织的目标就是使知识在交流过程中产生会聚、增倍与意义的自创生,即起到“粘合剂”的作用,将隐性知识有效合成。

5 知识组织与知识自组织的研究领域

知识组织的产生是为了解决知识存贮的分散化和无序化,从而优化知识的获取。因此,知识组织的研究领域主要针对知识获取手段的改善和获取过程的优化。知识的难以控制源于信息的过剩和污染,笔者认为要解决知识的有效组织就必须解决好这两方面的问题。信息呈指数增长的趋势是势不可挡,而这一趋势必将对信息检索带来巨大挑战,因此信息检索成为问题的关键所在。我们发现目前许多系统的检索策略仅考虑关键词的匹配,而不顾及文献内容的匹配,这导致了检索结果太多,用户根本无法浏览。这个现象说明检索系统应该以检索内容的相关性和可浏览性为追求的目标;盲目地不加选择地收录所有出版物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应该花很大力气对它们进行主题分析和标引。在解决信息污染问题上,应该对信息作出正确的质量评价。对于信息提供商来说,应以自重、自律和自爱来要求自己,提供高质量信息,尽量杜绝低质量的信息和有害信息。对于广大用户来说,应努力提高信息的鉴别能力。

与知识组织相比较,知识自组织针对隐性知识有自己的研究领域,虽然起步较晚但已经逐渐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隐性知识难以掌握,它集中存储于组织成员的头脑中,是组织成员们所获得经验的体现。知识自组织研究主要侧重于人的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它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在高新技术企业中知识自组织现象是普遍流行的,它侧重对企业文化、管理理念、协作创新等方面的研究。

6 企业的知识管理与知识的存贮利用

(1)企业知识的内涵。

企业知识包括编码化的显性知识,即事实知识(know-what)和原理与规律知识(know-why),在企业知识类型中,以上两类“知道是什么”和“知道为什么”的知识都是明确的知识,例如企业的各种经营权、专利、商标、商誉、非专利技术、商业秘密等,这些知识可以存储于企业的数据库中。同时,企业知识也包括非编码化的隐性知识,即技能知识(know-how)和产生源头的知识(know-who),这是有关做事的才能、能力以及谁知道什么和怎么做的非编码化的知识,它仅存在于企业员工个人的头脑中,有高度的个性,例如员工的研发能力、营销能力、知识技能、经理层的管理能力等等,这是企业竟争能力的集中体现。

(2)企业知识组织与知识自组织的策略。

从企业知识的结构来看,笔者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取决于企业对显性知识的组织和对隐性知识的自组织。在显性知识组织方面,企业应建立一个能为公开的组织学习和交流提供完好基础的网络,以充分利用组织内部以及外部大量可编码的知识;企业的知识库更新及时与否以及专利、商标、技术诀窍等竞争情报有效组织和利用与否都是知识组织的关键所在。在对隐性知识的自组织方面,企业应该强调对人才的组织与管理,通过组织学习、沟通、激励三种方式培育起良好的知识氛围。在组织学习方面,企业应建立培训体系,以获得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将企业从传统的“权力控制型组织”改造成“学习型组织”;在沟通、合作方面,企业应倡导团队协作、开拓创新的精神,增强企业凝聚力,建立人员流动机制,提供职工合理流动的通道,鼓励员工进行知识的共享、促进知识的传递,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组织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对市场需求的变化作出快速反应,并运用知识资源预测市场的变化和发展方向;在建立激励机制方面,企业应结合内、外两种激励方式,内激励是通过对员工尊重、信任、支持,达到对员工内在驱动和持续激活的目的,而外激励可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对员工形成牵引力,通过远景目标吸引员工。另外,企业还应注意EQ(emotional quotieat)即情商在知识自组织中的重要作用,EQ是一个心理学范畴,是一种心灵力量,包括抑制冲动、自我克制、建立良好人际关系能力等。EQ理论认为,人的智能等于智商加情商,情商在人的智能活动中占重要地位。在工作中应培养员工热忱的态度,成功的自信,战胜自卑的勇气,创新、冒险和竞争意识,这些对智力因素有效的培育和成功运用将会尽可能地发挥个人的才能。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组织和自组织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的前沿领域,知识组织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它是针对现行知识而言的;而在知识组织之外,还存在知识的自组织现象,它对隐性知识起到了“粘和剂”的作用。随着知识取代其他生产要素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最主要的要素,只有将知识组织与知识自组织有机结合起来,即将知识与知识、知识与人、知识与处理过程有机融合起来,企业才能实现知识的“创新——积累——传播——再创新”正反馈,经过不断的反复,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

标签:;  ;  ;  ;  ;  ;  

从知识组织到知识自组织_隐性知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