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武术教学改革研究论文

新时期高校武术教学改革研究论文

新时期高校武术教学改革研究

李敬敬

(齐鲁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山东 济南 250200)

摘要: 武术教育教学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推广与发展,旨在培养高校学生对武术的深度认知与实践能力,从而提高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认知度和学习度,推动传统体育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文章指出了新时期高校武术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分析了高校武术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为了提高武术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出了新时期下武术教学改革的措施。

关键词: 高校武术教学改革;必要性;存在问题;改革措施

一、新时期高校武术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新时期我国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高校武术教学的有效实施能够从一定程度上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完成。武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凝聚着中国人民顽强不屈的体育精神,造就了中华民族的坚定信仰和坚强意志。[1]武术蕴含着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包含了古代的哲学思想,看重修身养性和内外兼修,具有重要的价值。[2] 武术能够提高人们正当防卫水平,有利于强身健体,并且在学习武术知识时,能够丰富其养生保健知识,提高人们的生存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高校开设武术课程,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武术技法,还会帮助学生修身养性,促进其全面发展。学校作为文化传承和对下一代进行“儒化”的机构, 应该义无反顾地担负起民族文化传承的重任。[3]但是,由于以往的武术教学模式存在些许不足,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降低了教学效率。所以,在武术教学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应真正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满足他们的客观需要,充分发挥武术各方面的功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切实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内容和武术技能,更好地发展这方面的能力。同时,武术教学改革对于武术文化的传承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模式,使武术文化得以有效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得以弘扬。

二、新时期高校武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武术教学内容较传统,缺乏创新因素

一方面,武术教学的内容对于其质量有很大的影响,也会直接影响学生们的学习效果。[4]从目前来看,我国很多高校武术教学的内容没有知识创新,依旧是太极拳等,对于其他方面的内容没有进行讲授,例如,与武术相关的知识文化等。与此同时,教学模式过于传统,教师只是在课堂上为学生传授几套拳法,并没有对理论知识做详细讲解。这样的教学模式,影响了学生构建武术知识理论体系,不利于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对于其长久发展会产生不利因素。另一方面,现代高校学生普遍知识面较宽,独立思考意识强,他们对于学习的要求不再局限于教材内容,倾向于掌握更多的知识和信息。因此学生对于呆板的教学模式存在厌烦心理,不喜欢陈旧的教学方式。

(二)武术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教学手段缺乏现代性

在体育课堂实施环节,由于教师在传递理论知识的时候,课堂模式过于死板,氛围比较沉闷,加之教师对学生的高要求使教师对学生更加严格,这些因素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2]与此同时,在课堂学习中,学生们更多地只是模仿老师的动作,缺少自己的思考,并没有真正掌握动作技巧。长此以往,会让他们身心疲惫,感觉武术课堂愈发的无聊,这种教学方式影响了对学生思维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与最初的教学目的背道而驰。另一方面,教学手段缺少现代性。教师的教学理念过于保守,没有结合现代教育理念,没有借助现代化的技术手段等,导致教学课程与时代脱节,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需肥水平中上,采取重施底肥,及时追施分蘖肥,后期看苗补施穗肥。注意氮、磷、钾肥合理搭配,忌中后期偏施氮肥。一般每公顷施45%水稻专用复合肥375~450 kg作底肥,插秧后5~7 d结合除草剂每公顷追施尿素105~150 kg,幼穗分化3~4期施氯化钾112.5 kg。前期浅水促分蘖,够苗及时落水晒田,后期以湿为主,忌脱水过早。

(三)武术教学水平参差不齐,考核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一方面,教师自身的能力方面存在问题。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高校的武术教师并没有充分为学生们讲授理论,大部分教师自身的水平并不高,专业知识掌握得不够。教师的专业水平对教学效果会产生直接影响,有些武术教师并不是专业的,教学水平不达标,不仅很难开展科学的武术教学活动,对于武术传承更是无法言传身教。另一方面,考核评价体系不够完善。以往的考评内容,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完结性评价,就是对学生们武术套路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没有注意阶段性评价,缺少对学生学习差异的关注。同时,以往考试的重点主要放在学生对武术套路的掌握程度上,其他方面的内容没有进行评定。

(四)教学内容不够充实,武术教学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首先,武术体系内容不够完善。在具体的教学中,很多武术课程的技法体系并不完善,学生们对单个技法掌握程度一般,进而很难掌握整套的技法体系。其次,在以往很多武术课程中,都是根据套路的技术动作顺序进行教学,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学习套路。但是,很多学生在武术学习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就慢慢忘记了,最终完全不记得了。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在教学中,没有从武术技术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出发,教学内容比较片面,所以学生也就很难真正地掌握武术技术,不仅无法形成武术技能,对于这项学习也是白白耗费了时间。最后,在武术教学中,忽视了武术可以提升学生们身体素养这项功效,没有发挥其重要作用。武术对学生们的教育与发展来说,可以发挥一定作用,但是忽视了这项内容,则会降低其功效。

三、新时期高校武术教学改革的路径选择

(一)丰富武术教学内容,全面提高学生武术水平及修养

首先,应该完善技法体系,对武术技术展开分类教学,让学生们全方面了解该体系内容,然后再分开学习单个技法,练习不同的类型,帮助他们快速掌握武术技能。一方面,武术的技法体系主要包含形态与方法两部分。形态有手型、身型及步型三方面,而方法包括手法、腿法、步法、肘法、眼法、身法、膝法等方面。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器材和教学场地,规划课程时数,然后再结合学生们的身体情况和心理素质,选择适用的武术技术动作传授给他们。另一方面,需要改变教学组织内容。教师在教授某项单个技术动作的时候,采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帮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技术要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注意不同方向、不同频率以及不同形式的变化,让学生对单项技术的练习产生兴趣,提高其积极性,以保证运动量,提升教学质量。与此同时,教师在学生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技术动作之后,需要为他们讲解关于进攻和防守的基本原则,然后,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乐于参与其中。并且不断发挥学生自身的创造力,鼓励其自行编创组合动作,再根据他们编创的特点分成几个小组进行练习,学生们在这一过程中提高了主动性,拥有了一定的成就感,更愿意去学习。通过这种方式,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不再沉闷无趣。

报纸行业的发展要立足长远,要获取广大读者的支持和认同,注重自身服务意识的增强,树立服务读者的基本理念,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创新理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方面,建立自身发展的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强化与受众之间的沟通交流,积极听取读者提出的建议,不断改进报纸编辑方式,从而逐步提升报纸编辑工作质量;另一方面,对受众阅读习惯进行划分,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阅读服务,提升新闻信息的针对性和可靠性,从而使得报纸行业的发展符合大众口味。

不必说现在各行各业还没有支持细分专业并全行业覆盖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就算已经有了这些工业互联网平台,也仍然会产生各种“壁垒”与“鸿沟”问题:一个再成熟的电子产品工业互联网平台,也不太可能被航空企业采用;一个再好的医疗设备工业互联网平台,也不太可能被工程机械企业采用,因为在“别人家”的平台上,没有本行业/专业的应用场景和支持这些场景的工业APP。

(二)创新武术教学模式,丰富武术教学方法

另一方面,完善武术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关于考核评价工作,需要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注重其综合性与系统性,需要不断改革和完善武术教学的评价体系,改变以往单一的评价方式,建立全面性的评价体系,以推动我国高校武术教学的改革进程,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武术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自身的实际情况,展开具有针对性的练习,不断提升自身武术的实际应用水平。首先,对学生们专项身体素养情况进行评定,包含灵敏度、身体协调情况以及柔韧程度等,可以采取简单的方法进行测量和评价,然后再用统计学理论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出一个合理的评分体系。其次,对学生们的心理素质进行评定,同时也要评定套路非对抗性的教学内容,通过学生的分组练习情况来评价,其中包含他们协作方面和互助方面的情况,并划分出等级。最后,关于对抗性的教学内容也要给予评定。具体来看,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练习情况,以及比赛中的表现情况等方面,进行系统地分析,给出合理的评定结果。通过这些评定内容,学生们在学习武术的过程中就会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知道接下来要怎么去学习和练习,同时也能掌握自身的欠缺之处和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修正,提升武术学习水平。

有时可以选择支护的替代方案。支护图中高Q值区喷混凝土可选择使用,锚杆的间距则取决于是否用喷混凝土,因此支护图被划分为两个区域。定义为“有钢纤维喷混凝土的锚杆间距”区指的是锚杆和喷混凝土的组合支护;定义为“无喷混凝土的锚杆间距”区是没有喷混凝土时锚杆的间距。建议的锚杆间距是一个必要的锚杆数量的表达方式,而不是精确的锚杆间距建议值。每个锚杆的位置和方向应该基于对节理产状和几何信息的评估,这一点在锚杆间距较大时尤为重要。在没有喷混凝土的区域,系统锚杆是不相关的,应该对每一根锚杆的位置进行评估。

一方面,高校需要提高武术教师的职业素养。武术教师是教学中的引导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武术知识,学习武术技术,提高实际应用水平。所以,高校必须高度重视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能力,改进其教学方法,鼓励创新教学模式,只有做到这些,才有利于促进武术教学改革工作,提高武术教学水平。高校需要培养一支高质量的武术教师队伍,并将此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关于教师缺乏的问题,高校应该做好人才引进工作,严格录用教师,为师资队伍注入新鲜活力。同时还要加强对在校武术教师的培养力度,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高校也可多渠道、多种方式引进武术师资力量,比如聘请高水平的武术队教练员或队员、各武术流派武德高尚、技能高超的人员作为高校武术专兼职教师,以提高武术教师武德修养和技术水平,提高高校武术教学质量。同时,高校武术教师还要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更新教学理念,完善教学方法,以及时将最新动态及发展趋势传递给学生们,尽可能地为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此外,高校要积极协调建立武术协会,为学生们参加各项比赛活动提供机会。高校还要不断建设高校武术场地,配备齐全的设施,让学生们在学习时不会因为缺少硬件设施而影响学习效果。

(三)提高教师专业技术水平,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另一方面,要不断丰富武术教学方法。在具体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要采取多种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和辅助功效。首先,教师需要激发学生对于武术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采取一些有效的方式。例如,学生们可以分组进行比赛,让他们乐于参与其中,增强协作意识,在合作中共同进步。运用武术开展各种活动性游戏与武术比赛, 使学生通过各种武术运动的形式, 激发运动的好奇心, 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让学生在乐中练,乐中学, 从而使学生掌握武术运动技能, 促使他们从对武术运动的爱好转变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其次,教学活动要循序渐进,要有层次感,同时还要切记不要急于求成,盲目冒进,那样只会事倍功半,影响教学效果。教学内容应该从简单到复杂,慢慢深化,逐渐提高教学难度。再次,要使学生牢固掌握课本知识,掌握理论体系,然后与技术相结合,在实践中应用理论知识,以提高应用水平。最后,教师在对学生们开展技术教学之后,还要带领他们展开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学以致用,并和其他学生进行相关合作,共同学习。

一方面,对于武术教学的要求需要重新考虑。创新教学模式,应充分考虑学习武术与其他体育运动不能相冲突, 使学生既能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 同时还能理解“中华武术博大精深”的真正文化内涵。“一校一拳”教学模式指的是在一所学校进行一种拳法的授课和推广, 保证本拳法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和推广。[5]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武术教学目标越来越看重实践应用,所以,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不能有效满足现如今的教学要求。教师要改变过去以运动技术传授为主的体育教学模式, 变单调枯燥的动作技术传授形式为丰富多彩的体育教学活动。如,教师要让学生们了解武术套路,可以采取两人组合的方式,在老师的讲解下,注重对动作进攻和防守的练习,让学生在这些练习中得到提高。对于学生们的灵敏度等,也需要提高重视。与此同时,为了使教学活动满足教学要求,还要科学地设计课堂内容,对具体流程进行合理安排,为学生们留下自主学习时间,并在此期间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此外,武术作为一项传统文化,有很深的历史渊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现代教学手段,创新教学理念,用更多的技术工具作为支撑,做到与时俱进。

(四)充实和完善武术技法教学体系内容,切实提高学生的身体素养

首先,武术教学需要改变以往那种单一的知识内容传授方式。教师在讲解知识内容的过程中,要综合各方面的知识,并突出教学重点,为学生们讲授关于武术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体系,以及常见的技法与流派等,以拓宽学生们的视野,例如,可介绍武当武术体系等,让学生们对这项内容有一个更为完整的认知框架。其次,现代的高校学生,普遍存在身体素养较差,运动量不足,体育水平不高等问题,所以教师应该注重提高他们的身体素养。可以对学生们进行专项训练,系统地开展教学活动,规范教学步骤,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最后,还要提高武术理论教学水平。当前,有些高校重视理论教学忽视了实践学习,导致很难学以致用。还有一些高校重视实践训练或是技术教学,而忽视了理论知识的传授,学生的注意力不再关注基础理论知识,久而久之就会出现理论基础薄弱的情况。学生只有牢固掌握理论基础知识,才会更好地理解武术内容,掌握其中的重点要领,真正提高自身的武术水平。此外,我国武术与儒家思想和道家文化有着密切联系,高校要重视这方面的教学,例如,仁爱思想内容、阴阳武学知识等。学生们通过了解这些知识,会更多地掌握武术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相关的社会因素等,拓宽其知识面,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教师讲解这些知识的过程,就是传播传统文化,传承武术文化,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武术修养的过程。通过武术运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团队意识, 加强相互间的合作与竞争。

鲁能的表现也同样有些难堪,两队自2008年至今已在中超交手20次,鲁能队1胜9平10负的战绩简直惨不忍睹。

其次,发挥武术的防身自卫作用,增强学生的攻防意识,提高专项身体素质水平。在武术动作里,攻防的含义明确,手与眼要相互配合,身体周身要一致,真正做到防中有攻,攻中有防。在实际教学课程中,由于受到技术水平的影响,外加场地和器材等方面的限制因素,导致攻防的实战练习不多,掌握这方面的技术,主要是依靠头脑中的想像练习,或是两个人没有进行接触的练习方式,通过这些来增强他们的攻防意识,但是这些方式也会让学生感到学习武术没有实际存在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在技术讲解时就让学生结合实践进行学习,学生们佩戴拳套,穿好护具,将技术理论运用到练习中去,提高教学效果。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更有效地掌握动作要领,提高技术能力,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和练习活动里。此外,武术教学还要注重提升学生们的武术专项素质,其中包含灵敏性、协调性、 综合性等。学生们提升攻防能力之后,可以逐渐提高专项身体素质指标,让他们知道自身的学习方向和目标,对武术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从而更加热情地去学习武术,提高自身的身体素养。

最后,适当为学生们传授一些传统保健文化知识。从武术的特点来看,它拥有内外兼修的健身养生因素,我国传统的养生文化对于武术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他们二者相互融合,互助互补。[8]学生们在掌握一定的武术技术之后,教师可以结合传统保健文化知识,向他们讲解学习这方面内容的实用性,以及对于个人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例如,讲授精神和情志以及五脏六腑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学生们调节自身的情绪,进行自我减压。还可以讲解季节变化和饮食穿衣的内容,让学生们在换季等敏感时期,预防流感等一些疾病。这些知识的传授,对于学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生活起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四、结论

武术是中国悠久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自古以来一直是人们增强体质、祛病延年、锻炼意志的重要手段。近年来, 传统武术不仅深得国人的青睐, 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一定的传播。其实, 传统武术不仅仅是一项体育项目, 而且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载体之一。“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 在提高身体各项机能中, 重视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坚强毅力的培养, 也体现出对国家强健学生体魄政策的回应,需要在新时期大力推广。

高校体育教学对象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 具备实施传统武术教学的身体素质, 更为重要的是,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传统武术教学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大学生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精神风貌, 其意义不可忽视。从我国高等教育近几年的发展来看,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武术类的传统文化慢慢地出现在高校教学之中。开设武术课,不仅可以有效地满足学生学习需要,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还能很好地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使武术在现代社会中得到发展。

所以,我国高校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对武术教学进行改革,丰富其教学手段,创新其教学内容,提高师资力量,融入传统文化因素等,切实提高武术教学质量,使学生们掌握武术技法,修身养性,并在充分发挥武术教学作用的过程中,传承武术文化。

参考文献:

[1] 张峰,王柏利,石萌,张德良.学校武术教育实践原点的路径思考[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17,32(03),213-218.

[2] 张庆超.高校武术教学中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J].武术研究,2019,4(01),70-72.

[3] 赵华.高校武术教学发展滞后的原因及改革对策研究[J].武术研究,2017,2(06):82-84.

[4] 郭煜瑾,罗世贤.高校武术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J].武术研究, 2019,4(09):65-66,69.

[5] 毛香銮.论武术在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中的作用及其教学模式[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7(05).

[6] 黄金来.“教育竞争”与“民族文化”[J].学术论坛, 2009(9) :199~205.

[7] 刘沛文, 武术教学中合作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8(2) .

[8]刘园园,庄长宽.高校武术选项课的改革探讨[J].运动,2017(15):97-98.

[9]张鹏.高校武术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探索[J].新西部,2018(08):145,158.

Research on Wushu Teaching Refor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Period

Li Jingjing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Qilu Normal University, Jinan 250200, China)

Abstract: The promotion and development of Wushu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aim at cultivating college students’ deep cognition and practical ability to martial arts, so as to improve the cognition and learning degree of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in our country. The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will be further inherited and developed.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martial arts teaching refor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period. Secondly, it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ocess of martial arts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causes of these problems. Finally,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Wushu teaching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reform measures of Wushu teaching in the new period.

Key words: Wushu teaching refor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ecessity; Existing problems; Reform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 G85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4735(2019)06-0048-06

收稿日期: 2019-04-24

基金项目: 齐鲁师范学院2018 年校级青年教师科研基金《文化自觉视阈下鲁中地区武术文化传承与发展之研究》(课题代号:2018W1205)。

作者简介: 李敬敬(1984—),女,山东滨州人,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责任编辑:田 丽)

标签:;  ;  ;  ;  ;  

新时期高校武术教学改革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