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江苏高考地理试题特点及高三复习思考_地理论文

09年江苏高考地理试题特点及高三复习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江苏论文,地理试题论文,高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重学科“主干”,人文地理为主

今年的地理高考试题,重点考查最具地理特色的主干性基础知识。试题中涉及的具体考点有:地球的运动、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气候类型的判读、气候特征、成因及分布、地质循环、农业生产的地域类型和区位条件、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城市问题、人口问题、能源问题、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等。整张试卷以考查高中地理必修二、必修三为主,同时对选修海洋地理以及环境地理中出现的新内容做了一定比例的考核。整张试卷人文地理的知识题目占大部分(无论是选择题还是综合题)。近几年,关于人文精神强调比较多,新课程标准强调“生活的地理、有用的地理”,人文地理的知识更易于联系实际,运用其知识、观点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也很多,所联系的实际问题内容广泛,所以人文地理比重大也在情理之中了。而且试卷所有题目中可以说没有偏、怪、刁的试题,没有超过《江苏地理高考考试说明》规定的范围,学生普遍感觉良好。试卷不回避课本内容,但又不是让考生死记硬背书本。

二、学科特色鲜明,读图与探究相结合

地理试题充分利用地理图像和图表等情景,呈现了丰富的地理信息,体现了鲜明的学科特点——综合性、区域性及地理事象的分布规律和变化过程等内容。以地图语言作为主要的呈现方式,突显地理学科特色,整份试卷对考生读图能力的要求较高,有的题目答案就要求考生从图上找,对考生的读图能力要求较高。

例(27题):图14是我国某地区地形等高线及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4

(1)此时,A城镇风向是______。A与D相比,晴天概率大的是______,原因是______。(4分)

(2)四个城镇中,最容易遭受突发地质灾害的是______,原因是______。(3分)

(3)四个城镇中,规模最大的应该是______,原因是______。(4分)

(4)该地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两个研究课题,即“山区农业资源合理利用调查研究”和“本地形成堰塞湖可能性的研究”。通过查找资料、实地考察获得以下信息:西北部海拔500米以上山地的坡度多在22°以上,已有大片开垦为耕地;在E、F两地附近有多处崩塌滑坡。崩塌滑坡容易导致峡谷堵塞形成堰塞湖。如果你是课题组成员,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①西北部海拔500米以上山地适宜发展______,建议______。(2分)

②在E、F两地中,______地附近较容易形成堰塞湖,建议应用地理信息技术中的技术密切监视崩塌滑坡的动态。(2分)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涉及考点如地形图的判读,锋面气旋系统判读,城市等级发展条件、区域生态问题、地质灾害的防控及3S技术的应用等。

(1)根据等压线判定该区域主要受低压系统控制,根据气压梯度力(方向大体向北)、地转偏向力(方向向右)及摩擦力,三力平衡决定风向为西南风。同理,D附近为西北风。D与C之间可认为是冷锋锋线所在区域,则A在冷锋前,冷锋降水主要在锋后,故A地晴天概率大。

(2)等高线反映该区域高低落差大,植被图例反映该区域一些坡地种植了农作物,有毁林开荒的现象。故在山高坡地植被覆盖较差、流水作用强烈的地区可能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D处恰好如前面所述。

(3)城市规模扩大,城市等级提升,与城市所在的位置、交通条件及资源条件密切相关。A城镇所在地,河流交汇,水源丰富;地形平坦开阔;交通便捷。这些条件有利于促进其规模扩大。

(4)山地地区从地形条件及保持水土、防灾减灾的需要来看,适宜发展林业,该区有毁林开荒的现象,故可建议退耕还林(或封山育林)。E处两岸为陡崖,谷地有河流流经,如在E附近出现崩塌滑坡,造成下游土石成堆、阻断河流,很可能形成堰塞湖。应借助遥感,远距离观察监控,做好预防工作。

三、强化图表分析能力及地理思维能力的考查

今年的地理高考试卷几乎题题与各种图表有关。试卷中各类地图有20幅,表格两张,其中地球俯视图、地理景观图、人口金字塔图、等值线图、结构图、剖面图、区域地区地图等琳琅满目。而对地理能力的考查基本通过对图表的认识和信息的提炼表现出来,因此从图表中提取信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低确实直接影响考生的考分。今年的图表虽比较简捷且多为学生熟悉,考生入手应该比较容易,但要把问题分析回答完整却不容易,许多试题是把相关知识重新组合,地理思维含量很高,因为图表中隐含许多地理知识和能力。

例:运用数据图表可以分析社会人口变化现象。据图6、图7回答12~13题。

12.图6是某地区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变化曲线图。若图中所示变化趋势持续下去,最可能出现的是

A.人口素质下降B.人口老龄化

C.就业压力加大D.劳动力成本下降

13.图7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

C.①②④③D.①③②④

【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人口变化、人口增长模式及人口统计图等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图6反映该地区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不断减少,可能是实施计划生育,提高人口素质的结果。所带来的可能影响是青壮劳动力不足、劳动力成本提高,老龄人口比例提升,人口出现老龄化。故第12题选B。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增长模式逐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出生率逐步下降,青少年人口比重逐步下降,故第13题顺序为①③②④,选D。

这类题目需要学生有比较扎实的逻辑推理、知识迁移及应用等能力才能正确解答,因为试卷中许多图表是新颖的,但答案最终还是与地理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相符合的,答案基本来源于书本。高考试卷命题的原则是能力立意,立足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

四、贴近社会现实,时代气息浓重

试题体现了对社会实际问题和热点问题的关注,充分说明了地理学科的应用性和重要性。

例:如图3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读图回答5~6题。

5.2008北京奥运金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同属

A.② B.③ C.④ D.⑤

6.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

A.Ⅰ——①B.Ⅱ——③

C.Ⅲ——⑤D.⑥——Ⅰ

图3

【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的理解。图3中箭头①表示固结成岩,箭头②表示沉积岩受高温熔融作用(重熔再生),箭头③表示熔岩冷却,箭头④表示熔岩在内力作用下发生变质作用,箭头⑤表示变质作用,箭头⑥表示变质岩受到外力作用。作答第5题,学生对玉石的形成了解甚少,但大理岩是典型变质岩,故据题干提示“昆仑玉与大理石的形成过程同属”,选择D。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的化石环境为沉积环境,通过箭头①固结成岩作用完成。故第6题选A。

此外滴水叶尖、2009上海国际车展,都进入了试卷,成为题目的背景资料。既考核了考生地理学科知识的基本能力,又考核了考生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关心了解程度。当今社会人类面临着生存与发展诸多问题,如能源消耗、资源开发与配置、环境问题,人口剧增等,要求学生必须发挥地理学科的综合优势,才能寻求合理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考试也正基于这一事实,表现出以问题为中心、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问题或现实重大的社会问题为素材的主体设计思想。

总体来说,整张试卷精当、平和、新颖,突出知识的主干化倾向,同时能够考虑学生的需求,体现对考生的人文关怀。据此,提出以下2010年地理高考复习建议:

一、认识地理学科特点,科学配置复习时间

对于地理学科,学生主要是进入高中以后开始较深入的学习,可以说大多数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如果谁先进入状态,谁就占有优势,因此,同学们应给予地理学科足够的重视,根据老师的教学进度和要求认真学习、复习地理,循序渐进地安排复习进度和时间,不能盲目挤占和挪用应属地理学科的时间,抱突击完成任务的思想是难以奏效的。

二、夯实基础,熟练掌握重难点知识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知识的反映。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厚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就是“空中楼阁”,因此,必须练好基本功。主要做法是:通读地理教材和课堂笔记,梳理基础知识,列出主干知识(基本事实、原理、规律),研究内在联系,确定重难点,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每课时、每单元各节内容乃至中学地理知识结构),在头脑中形成完整、清晰、有序的知识网络,将课本知识经过思维加工、融会贯通地进行横向和纵向整理而获得正确理解、自由支取和灵活运用的有效知识,这是夯实基础的关键。其中在对基本原理、规律的探究、发现、归纳至应用的过程中,要多思、敢问、善问(可准备一个问题本),真正弄懂、吃透地理基本概念、原理、规律,熟练掌握重难点(如日照图、区时、洋流、工业布局、环境污染、西亚、日本、美国、中国政区等),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并能举一反三,达到情况变了、情境换了也会用。

三、注重方法,突出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常言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当老师针对每部分知识介绍相应的学习方法,如分类归纳法、总结规律法、联系实际法、图示法、巧记法等,请同学们注意领悟,多思考。应该学习“如何判断各种类型的地图和地理统计图表,如何从各种资料中进行地理信息的提取、优化信息,如何比较分析、评价地理事物和现象,如何进行文字准确、条理清晰、逻辑严密的表述”等等,多总结、摸索适合自己的求实灵活的地理学习方法,理清解题思路,形成准确、简洁的书面语言,并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学们在夯实基础、不留知识盲点的同时,要注意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学科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就地理能力而言,特别是阅读分析地理图表、地理信息处理、地理思维和区域地理分析等能力。如,地图是地理学的“语言”,学习地理的工具,复习中应及时对各种地图、图表运用的特点、规律和方法进行归纳,养成以地理图表辅助记忆进行思维的习惯,学会图文互换、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从图表上准确、全面、有效地提取显性和隐性的信息,以培养自己的读图、析图、综合运用地图能力;在平常学习、复习中需注意进行学科内知识综合,将不同章节的材料、图表、知识点进行前后联系或合并重组,使知识在迁移过程中自然延伸,也注意地理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点(如三大产业结构、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时空角度交叉)和切入点(如用一些哲学观点去分析许多重大自然地理事件和人文地理热点的形成机制和发展趋势,从点线面入手考查自然环境特点,经济发展特点及相应城市、地区在历史时期出现过的重大事件有关人物及历史意义,或从历史事件入手进行相关地区的地理环境分析),在做每一道跨学科综合题时,多思考运用不同科目的知识生长出延伸知识,多角度思考并解答,以培养获取延伸知识、综合分析能力。

四、关注社会热点,使地理知识活学活用

高考试题多以社会热点作为中心问题,考查学生对地理学科知识的整体综合把握程度,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根据教学内容,联系社会实际,关心国内外重大的时政和生存环境,关注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地理事实材料,加强社会热点与课本知识的结合,用地理知识分析评价社会热点,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利用新情境分析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还有些热点在较长时间内经久不衰,如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地区冲突以及具有鲜明的地理特色和中国特色的热点等,应引起我们长期的足够的重视。

五、答案表述要准确、规范,该得分的一分也不能丢

09年高考试题在答案表述方面的要求有所降低,但仍有许多考生答题时空话连篇、语无伦次、空洞、笼统,答案要点严重不全,答题不得要领,严重地影响了考生的高考地理成绩。“进行文字准确、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的表述”是《考试大纲》对考生能力的重要要求之一。这就要求同学们在答题时应学会多角度地从不同方面分析问题,答案要点要符合以下几个条件:①要有层次,先主后次;②答案要简洁,要点要完整,不能丢失信息;③要有逻辑性,不能相互割裂,甚至自相矛盾;④表述要准确,不产生歧义;⑤字迹要清楚、端正,不能有错别字等。

六、深入研究《考试大纲》,做到最后复习有的放矢

有的考生认为,现在复习时间非常紧张,无暇顾及《考试大纲》。其实,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在繁忙的复习中挤出一些时间研究《考试大纲》,了解哪些内容需要掌握,哪些需要重点掌握,哪些不需要掌握,高考对考生有哪些能力要求,认真地揣摩试卷结构、题例、命题的指导思想等,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明确自己的地理知识、地理能力与高考的要求还有多大的差距。这样在今后的复习中就多一些主动性和计划性,减少了盲目性。

七、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

纵观考生在近几年高考答题情况,发现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错误,除了对题意理解不深入,分析问题没切中要害及解题中不细致造成错误外,没有认真审题造成错答也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能否认真审题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提高我们解题能力、获取地理高分的一个瓶颈。

标签:;  ;  ;  ;  

2009年江苏高考地理试题特点及高三复习思考_地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