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桑比克共产党的崛起与摩尔多瓦的“红色政权”_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国论文

莫桑比克共产党的崛起与摩尔多瓦的“红色政权”_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国论文

摩共的崛起与摩尔多瓦的“红色政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摩尔多瓦论文,政权论文,红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1,D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574(2001)04-0079-06

2001年2月25日,摩尔多瓦共产党人党在摩尔多瓦共和国举行的议会选举中获胜,一举成为执政党。这是一个在俄罗斯、整个独联体以至全世界都引起反响的事件。如何看待摩共的崛起与摩尔多瓦的“红色政权”?这无疑成为关心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人们所密切关注的问题。本文试图就此作一粗浅的探讨,求教于同行。

一、摩共重新执政的背景与原因

摩尔多瓦共和国是独联体欧洲三国中领土仅3.38万平方公里、人口只有430万(截止2000年1月1日)的多民族小国。目前,除占总人口65%的摩尔多瓦族外,还有乌克兰族、俄罗斯族、加告兹族、保加利亚族、犹太族及其它民族。历史上的摩尔多瓦有一个短暂时期是独立的主权国家,大部分时期则沦为别国的附庸或领土的一部分。

摩尔多瓦与社会主义的苏联发生联系是在1940年6月。当时在前苏联的帮助下,成立了包括比萨拉比亚大部分领土和摩尔达维亚自治共和国在内的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之一。1941年,比萨拉比亚曾划归罗马尼亚,但1944年9月苏罗停战协定规定,恢复1940年的苏罗边界。1990年6月,在苏联演变期间,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先改名为摩尔多瓦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后于1991年5月23日又改名为摩尔多瓦共和国,并于8月27日宣布完全独立。与此同时,受前苏共垮台的影响,作为苏共地方党组织的摩尔多瓦共产党也随即自行解散,一部分党员于1991年10月10日成立了“摩尔多瓦农业民主党”(现有6万党员),另一部分党员组成了“摩尔多瓦共产党人党”。由于摩尔多瓦政府在苏联解体后明令禁止共产党的活动,该党被迫转入地下。1994年“禁共令”解除后,摩尔多瓦共产党人党开始恢复活动,当年3月获准登记为合法政党,4月重新改组,由前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内务部长弗拉基米尔·沃罗宁担任党的第一书记。

摩尔多瓦共和国独立后,由中右翼政党执政近十年。但由于在2000年12月1日开始的总统选举中议会中、右两派互不相让,导致两名候选人经过4轮投票仍无一获得当选的法定票数。在这种情况下,摩总统卢钦斯基根据宪法规定于12月31日宣布解散议会,提前两年举行大选。2001年2月25日,备受世人关注的摩尔多瓦议会选举如期举行,这是摩自1991年独立以来举行的第三次议会选举。2月26日,议会选举结果正式公布,共产党人党得票50.07%,进入议会的另两个党——布拉吉什联盟(中派联盟)和基督教民主人民阵线分别得票13.42%和8.24%。3月4日,摩尔多瓦共产党人党领导人弗拉基米尔·沃罗宁当选为摩尔多瓦共和国总统。这样,摩尔多瓦成为苏联解体后在前加盟共和国中出现的第一个由共产党重新执政的国家。

摩共这次在大选中获胜并非出于偶然,而是内外交困的摩尔多瓦各种因素交织、民心所向的必然结果。苏联解体后,由于许多摩尔多瓦人不满现状,对前摩共执政有较强的怀旧感,所以摩共自1994年重建后,一开始就有稳定的社会基础,很快成为摩政坛一支主要的政治力量和主要反对派。多年来,摩共的社会支持率一直稳定在30%左右。在1996年的总统选举中,摩共候选人获得了10%多一点的选票。但在1998年的议会选举中,摩共取得重大胜利,得到30%的选票,拥有议会101个席位中的40个,成为议会中实力最大的党。这为2001年大选获胜奠定了雄厚的基础。摩共的政治影响在摩尔多瓦人民的心目中不断提升,是摩共大选获胜的政治背景,也是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摩共之所以获胜,还有其他两个具体原因:

一是中右翼政党执政以来经济建设一直没有搞好,不仅没有给国家带来许诺已久的繁荣,反而使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陷入严重的困难之中。摩独立后,由于执政的“民主派”强行加速推行资本主义制度,使经济状况不断恶化。1991-2000年间,整个国家经济的衰退是灾难性的:国内生产总值下降了50%,农业和农工综合体倒退了35至40年,失业和贫因迫使数十万公民到周边国家或更远的国家去谋生。1999年经济形势严竣,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下降4.4%,其中工业总产值下降9%,农业总产值下降8%;商品零售总额比上一年下降28%;出口额相当于上年的72%,进口额相当于上年的52%,外贸逆差为9120万美元;年通胀率为39%。截止1999年11月1日,登记在册的失业人数为5.78万人,实际失业人数约为23.9万人。据统计,摩人均月工资不足25美元,全国90%的居民徘徊在贫困线上下,摩已经成为前苏联地区最贫困的国家之一。在这种状况下,大多数选民对中右翼政府全盘西化、资本主义化的经济发展战略丧失信心,同时对极右翼势力利用掌权之机在政治上大搞政治清算、大力迫害前共产党人和共产党组织的错误做法极为反感,他们纷纷把摆脱国家困境、重振摩尔多瓦经济的希望寄托于前共产党的后继组织——摩共。这是摩共大选获胜的经济原因。

二是摩共在大选中提出的竞选纲领比较得人心,目标明确,针对性强。鉴于国民经济所处的危机局面以及人民对腐败的深恶痛绝,摩共在竞选纲领中极力强调发展经济,严厉惩治腐败。另外,占全国人口总数三分之一的俄语居民是共产党人党的传统支持者。摩共在竞选纲领中明确提出执政后将赋予俄语以第二官方语言的地位,并表示将致力于加入俄罗斯和白俄罗斯联盟,从而更加坚定了这部分选民对共产党人党的支持。不仅如此,摩境内加告兹族、保加利亚族等其他少数民族也把共产党人党视为唯一能够维护其权益的政党,结果,在加告兹自治区以及保族人聚居的塔拉克里亚县,共产党人党的得票率高达80%。可以说,运用了正确的竞选策略也是摩共大选获胜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摩共四大确立的治党治国纲领、路线与策略

2001年4月21日,摩共在大选获胜后不久隆重举行了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来自全国各地的40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共产党、古巴共产党、朝鲜劳动党、越南共产党、俄罗斯共产党等16个外国共产党也派代表团参加了大会。会议就修改党章、党纲问题进行了重点讨论,并选举了新的中央领导机构,沃罗宁当选为党的主席。鉴于他已经当选为摩尔多瓦总统,大会决定另设中央执行秘书一职主管日常的党务工作。摩共议会议员团主席维克多·斯捷帕纽克当选为中央执行秘书。

摩共四大于4月22日闭幕。这一天是列宁诞辰131周年纪念日,大会选在这一特定日子闭幕有着深刻的内涵。大会期间,许多前苏联时期的国家标志物、红旗和列宁的大幅画像一直悬挂在会议大厅里。大会结束前,与会代表齐声高唱《国际歌》,之后全体代表出席了纪念列宁诞辰131周年群众集会。

在这次大会上,人们极为关注的就是摩共领导人、现总统沃罗宁所作的政治报告。他在报告中代表摩共首次提出了令摩尔多瓦人振奋的治党治国纲领,回答了摩尔多瓦将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摩共执政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与首要任务以及执政党建设等一系列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

关于摩尔多瓦的发展道路问题,摩共四大提出了“共和政体、人民政权和社会主义”的政治口号。沃罗宁在大会报告中指出,作为现实主义者,我们不能忽视新世纪几种主要的地缘政治进程的客观性。例如,全球化就实质而言是不可选择的,不融入这一过程就意味着滑向世界发展的边缘,对于像我国这样的小国来说尤其如此。“然而,我们还有另一个更为重要的结论。对于摩尔多瓦来说,选择最佳的社会主义发展过程是最切实可行、最符合其利益的,因为在这一过程中,社会主义作为一个学说、一场群众运动和一种社会制度正重新焕发出活力。只有这条战略途径才能使摩尔多瓦真正走向恢复经济、巩固国家主权和国家地位、建立社会公正和公民团结的社会的未来。”[1](pp6-9)他在大会发言中还以古巴为例,表达了摩共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他说,尽管古巴在美洲大陆上面临着帝国主义的重重包围,但仍在坚定地高举社会主义大旗,摩尔多瓦要以古巴为榜样,誓作“欧洲的古巴”。他在会后的群众集会上还说:“有其它先进力量的帮助与支持,摩共将坚持到最后时分,就象古巴在美洲大陆上全力反击帝国主义一样坚强。”[2]

关于摩共的主要执政目标和当前面临的首要任务,沃罗宁认为,党的基本目标和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就是恢复经济,这是使摩尔多瓦摆脱危机的、涉及各个方面工作的基础。为达到这个目标,沃罗宁从四个方面谈到了当前摩共在领导国家建设方面要着手解决的基本任务:一是改善人民生活,这是摩共执政后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状况要完成的首要任务。这一任务的目标是,逐步恢复前苏联时期达到的对劳动者的社会保障,确立并发展这些保障,建立真正实现社会公正的社会。二是社会团结,这是时代提出的迫切要求,它同恢复经济、改善人民生活这两项战略任务紧密相关。不联合全体公民的力量,就不可能使国家真正摆脱制度危机。团结不是抽象的概念,他以俄共提出的“如果不反对我们,就和我们在一起”这一选举口号作为摩尔多瓦共产党的行动准则。三是摩共在政权机构中代表的工作。沃罗宁认为,这是摩共目前需要解决的最复杂的问题之一,其复杂性首先在于心理方面。摩共近年来大部分时间都作为反对党从事活动,所以这不能不对党的许多干部的心理以及行为方法产生影响,他们只习惯于提出批评,而实际上对什么都不负责。现在出路只有一条,就是尽快消除这种反对派活动综合症,对国家的现状摩共现在无人可以指责,无人可以推委,党对一切都要负责。四是摩共在地方政权机构中代表的工作。他认为,这项工作正逐渐成为党的全部活动的一个主要方面。摩共中当选地方领导或地方高级官员的人,应当把自己的全部精力用于解决人民生活的紧迫问题,用于恢复地方实际经济部门,用于履行党的竞选承诺和选民的委托。

关于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区的问题,这是历史遗留的民族分裂问题。早在摩尔多瓦加盟前苏联之前,在德涅斯特河左岸地区就曾成立了摩尔达维亚自治共和国。1990年9月,德涅斯特河左岸的俄族人宣布成立“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国”。1992年初,爆发了摩当局与德涅斯特河左岸地区之间的武装冲突。7月,摩、俄总统签订了和平解决左岸冲突的原则协议,冲突停止。1997年5月,摩总统鲁钦斯基与左岸领导人斯米尔诺夫签署了《摩尔多瓦共和国与德涅斯特河左岸地区关系正常化备忘录》。1998年3月,摩尔多瓦、德涅斯特河左岸地区、俄罗斯和乌克兰代表在敖德萨签署了《摩尔多瓦和德涅斯特河左岸地区采取信任措施和发展关系协定》,协定要求摩、德河左岸与俄罗斯各自将驻左岸维和部队人数减至500人,重新部署乌克兰军事观察员等。1999年7月13日,鲁钦斯基总统与德河左岸领导人斯米尔诺夫签署了打击武器和毒品走私及有组织犯罪的联合行动计划,以及文化、卫生和环保等领域共七份合作意向书,并就能源供应问题达成谅解。7月16日,关于解决摩“德涅斯特河左岸问题”的“4+1”会晤在基辅举行,摩尔多瓦总统鲁钦斯基、乌克兰总统库奇马、俄罗斯总理斯捷帕申、“德左”领导人斯米尔诺夫及欧安组织代表等参加,签署了《关于摩尔多瓦与德涅斯特河左岸关系正常化的联合声明》。对于这样一个事关摩尔多瓦领土完整与国家统一的重大问题,沃罗宁非常慎重,他在四大政治报告中认为,这是党面临的极为棘手的问题,通过惟一可行的和平的政治途径,是解决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区问题所必须具备的条件。[1]

关于摩共自身建设的问题,沃罗宁也在报告中作了系统阐述。他认为,摩共正处于一个由在野到执政的新发展阶段,摩共将要为重建摩尔多瓦做大量艰苦的工作,所以,当前特别要加强党的建设,成为执政党决不意味着党内问题降到第二位。建设一个新型的即现代型的政党,是摩共自身建设的总目标。为完成这个目标,沃罗宁认为“我们在与政敌的尖锐的意识形态斗争中坚定地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世界观立场;培养党员做忘我地忠于我们共同事业的真正的政治斗士;从组织上和思想上团结党的队伍;运用经过实践检验的以及新的即现代的政党手段、社会手段和选举手段;不断增强党在社会中的威望和影响;通过在地方各级权力机构和议会中进行的现实而又十分具体的管理国家的活动积蓄力量,积累经验”等。[1]在党的思想建设领域,沃罗宁认为摩共不会因为成为执政党而在某种程度上放弃意识形态斗争,去适应当前的资本主义现实或“改良”资本主义。相反,我们必须为争取人们的头脑和心灵积极斗争,向社会提出旨在建设社会公正、使个性获得全面精神解放和全面发展的当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实践。不仅如此,摩共还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与立场,只有在这个方法论的基础上,才能科学地认识和解决摩尔多瓦一切问题,才能客观理解苏维埃国家的危机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暂时失利,理解地缘政治方面所发生的根本变化、现代技术革命及其对人类的影响。在当前,创造性地运用列宁的党在苏维埃政权初期的经验,尤为现实。在党的组织建设领域,沃罗宁认为首先要加强党对工会运动的影响,必须坚决摒弃认为目前摩尔多瓦的工人运动正处于无组织状态的认识;其次,要更加积极地、有针对性地开展扩大党在农村的工作,要集中力量为那些在社会自决和政治自决方面需要帮助的劳动农民提供更加有效的支持;第三,党要改进对青年群众的政治工作,要在更加积极地吸收青年加入摩尔多瓦共产党的同时,通过年轻党员、共青团组织以及正在恢复的少先队组织,最大限度地扩大对青年人的影响;第四,要调整和制定新的干部政策,使新的干部政策有思想方针和政治凝聚力,目标明确且行之有效,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此外,在挑选和接收新党员时要严格把关。由于摩共已成为执政党,今后入党的人会多起来,要警惕形形色色的动摇分子、投机分子以及善于钻营者混进党内,不能重犯苏联共产党的可悲错误。

关于摩共与其他左翼政党的关系问题,沃罗宁认为,共产党虽然已成为执政党,但它决不追求领导者的角色,无论在意识形态方面还是在整个国家政治制度方面都是如此。他希望“苏联共产党综合症”能够从摩共身上彻底根除。既然摩共已承担起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全部责任,就必须最大限度地与社会各个先进阶层、所有左派以及一切愿意分担这一责任的进步力量开展合作。

总之,沃罗宁认为,摩共已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所要承担的神圣责任。历史作出了这样的安排:摩尔多瓦已经成为所有欧洲国家中由共产党人重新执政的第一个国家。党要竭尽全力,运用党全部的精力、知识和经验,出色地承担起这一历史使命,使摩尔多瓦人民重新过上自由、幸福的生活,让享有主权的摩尔多瓦复兴、强大!

三、摩共执政的意义及前景

摩尔多瓦共产党人党上台执政,是一个令世界瞩目的重大事件,也是当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重大事件。这一事件的突出特点在于,摩共是通过合法的、和平的议会道路取得政权的,这为前苏东地区共产党人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榜样,也增强了前苏东地区社会主义政党的信心。正如出席摩共四大的乌克兰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西蒙年科所说:“摩共今天取得的成就,乌共也一定会取得,不管帝国主义者愿意与否。”[2]不管摩共今后的发展前景如何,对摩共执政的积极意义我们应给予充分肯定。

关于摩尔多瓦现政权的性质,这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讨的理论问题。从意识形态的角度看,由于我们是马克思主义者,因此有必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对其性质作一分析。

首先应当肯定的是,摩尔多瓦现政权是由摩共执政的共产党政权,称之为“红色政权”并不为过。从摩共的组织渊源与现实主张看,它是苏联解体后前苏共一个地方组织的后继者,尽管它在1994年4月禁共令废除、由地下转为公开后,被重新改组并取名为摩尔多瓦共产党人党,但党的宗旨、纲领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摩共仍然认为社会主义是人类的理想,主张发展社会主义,主张复兴共产主义运动,并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为指导,主张把马列主义同摩尔多瓦国内实践相结合,反对私有化,反对西方腐朽文化对摩的渗透,主张恢复苏联和苏共,使摩尔多瓦重新融入前苏地区。摩共执政后,沃罗宁在摩共四大报告中指出:“摩尔多瓦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在于:要向世人证明,共产主义思想、共产主义运动有着极其美好的历史前景”。[1]很明显,我们不能把摩共简单地看成一个一般的“左翼党”或“大左翼政党”。

其次,我们还应看到,摩共执政并不意味着摩尔多瓦现在就是社会主义国家。尽管摩共的信仰、目标和发展道路是“革新”的社会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仍然是该党的指导思想,但目前还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国家。1994年7月,摩议会通过的新宪法规定:摩尔多瓦坚持在政治多元化条件下的民主,实行三权分立;议会实行一院制;政党制度实行多党制。摩共执政后,沃罗宁在四大政治报告中也明确表示:“一个现代的党要想在社会上起主导作用,不是靠它说得如何,甚至也不是靠把它写入宪法,只能靠为人民的利益办实事。对我们来说,人权、言论和宗教信仰自由、多元化以及民主的其他基本原则是不可改变的。”[1]这表明,摩共还不会取消宪法所确立的西方式民主原则和民主体制,广大的摩尔多瓦人民和选民目前也不会同意摩共修宪,这也是摩共在竞选期间所作出的承诺。当然,这并不排除摩共在将来有可能通过修宪等途径改变国家的性质。

关于摩共的前景,人们比较关注摩共能否持续执政或永久执政。摩共是一个以和平的、民主的方式夺取政权的政党。我们都知道,和平的“议会道路”不同于暴力革命的道路,有其局限性,议会选举决定着政党的更迭。摩共能否持续或永久执政,受到现行议会民主制度的制约与影响,将取决于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总的看来,大体上有两个主要方面:一是摩共能否及时地把经济建设搞上去,这是关系摩共能否长期执政的关键。摩尔多瓦是一个经济非常落后的农业国,农业产值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50%左右,1999年工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仅为23%。在前苏联时期,摩尔多瓦的经济建设很大程度上仰赖前苏联中央政府的支持与援助。独立后,中右翼政权一直没有把经济搞上去,经济状况不断恶化。摩共如何调动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把摩尔多瓦经济建设搞好,这是摩共当前及今后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而在这样一个经济基础薄弱、自然资源匮乏、有反对党存在的内陆国家,要想有一个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地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是件容易的事。这是摩共执政后面临的最大挑战,直接决定了摩共能否继续或长期执政。二是取决于摩共的自身建设。能否把摩共建设成为能够经受各种困难与风险的考验的、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的、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并得到绝大多数人民支持和信赖的党,是摩共能否持续或长期执政的组织保证。

标签:;  ;  ;  ;  ;  ;  

莫桑比克共产党的崛起与摩尔多瓦的“红色政权”_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国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