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园林设计与植物配置论文_付琪

生态园林设计与植物配置论文_付琪

付琪

惠州市惠鹏园林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

摘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是实现园林优质绿化以及加强园林设计美观的重要手段。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能够满足人们对植被美感的欣赏需求,如何实现园林设计中植物的合理配置与植物的创新造景成为园林设计者关注的焦点问题,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是影响一个园林设计作品质量品质以及整体效果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生态园林;设计;植物配置

在园林设计时,有的人认为园林设计就是用来美化城市的,便一味追求效果就引入了一些新物种。但是这些新的物种不一定就适合当地的生态环境,就会造成新来物种侵害老物种的现象,对于原有的生态环境是极大的破坏。同时在技术手段和科学原理上,我国的生态园林设计技术还不是很完善。所以,对于目前园林设计中存在的诸多的问题和不足,要及时发现并改进。

一、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意义

1、改善空气质量

在生态园林设计的过程中,进行植物配置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帮助改善空气质量。只有园林中植物的配置合理,就会对空气的净化起到多方面的作用。

2、改善水质和减少噪音

在水质不好情况下,一般会存在悬浮物,这时水草和芦苇就起到很好的作用。若是水中存在重金属物质,可以采取种植绿萍和菱角来吸收。同时,我们知道树林也有净化水质的作用,调查证明在树林多的水域,其中的细菌和污染也比较少。现在城市中,车辆和人的数量非常多,所以噪音也越来越大,植物的树叶和水上的气孔是可以将噪声吸收的。因此,在城市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很重要,可以起到改善水质和降低噪音的作用。

3、调解气候和水土的平衡

对于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其可以调节气温、湿度,从而达到改善气候的目的。植物可以形成阴凉之处,使得阳光之间照射地面的机会变小,同时植物吸热蒸发水分,从而气温就会有所降低,以达到改善气候的作用。在遇到大雨的情况下,如果土地有植物的保护,雨水会先冲刷植物而减少了对土地的直接影响,就能保持水土的平衡。同时,树木的落叶是可以减少地表径流的,它的根可以固定土地。

二、生态园林的设计原则

1、改善生态环境的原则

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科学合理的配置植物,遵循经济规律、遵循生态规律、维持环境中的碳、氧平衡,对生态环境的湿度进行合理地调节和控制、降低城市噪音、杀死病毒、净化环境和土壤等。因此,在重视园林的观赏性和艺术性的同时,必须要注重生态学的应用,对生态环境进行有效改善。园林建筑过程中,要注重结合农业、工业、河流、交通、资源的开发等。这样可以降低对周围环境的破坏程度,甚至消除其带来的破坏,从而达到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

2、生物多样性原则

在一个复杂、稳定的群落系统中,各种生物群落对资源的利用趋向相互补充。所以在建筑生态园林中,一定要避免种植纯树种,要栽植一些复杂的针阔混交林。具体来讲,生态园林的植物配置要以天然和本土为主,园林的植被主体为地带性植被,以野生树种、灌木、草种构建成自然的野生生态环境。这样富有地带性的植被多样化设计,可以吸引更多野生动物前来居住栖息,使得动物也具有多样性,形成更加稳定、平衡的生态环境。同时,在园林中也要增加一些湿地、草原和观赏型、生产型等植被群落。

3、区域性原则

在生态园林的建造中,选择植物时要依据当地的环境气候、土壤等条件因素,选用本地的优良植物,建造出符合当地环境特点的生态园林,保持园林的稳定性和实用性。

4、生物互利共生原则

生物的互利共生是非常重要的多种生物间的关系,因此在生态园林设计中要遵循生物的互利共生原则,尽可能地将促进彼此生长发育的植物栽植在一起,将不利于彼此生存的植被分开种植。这样就可以营造出多种多样的群落外貌和合理、稳定的生态环境,突出园林的生态保护特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具体来说,豆科、杜鹃花科等植被,都可以于某些真菌互利共生。如牡丹和芍药可以一起搭配,能够促进牡丹的生长,使牡丹花繁叶茂,花大色艳;松树、杨树和树锦鸡儿一起搭配,互相都会利于生长。某些植被不适宜生长在一起,如桧柏不能和梨和海棠栽植在一起,容易使得后者换上锈病;接骨木不能与松树种植在一起,它会抑制松树生长,还会使得接近接骨木的松子不能发芽等。

5、物种生态位原则

生态位原则是不同物种间和环境、物种间的关系,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功能。在生态园林的设计中,不同物种的生态位不同,园林的外貌结构不同,营造的景观也不同,因而产生的生态作用也具有差异。因此,在建造生态园林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物种间的生态位,利用草本、灌木、乔木、附生植物等生态位差异进行科学合理地配置,构建出一个复杂、稳定的生态系统。

三、生态园林设计中应用植物配置措施

1、植物配置的各因素要一致

在进行生态园林设计时,其植物的配置务必要求在树形、颜色、植物的线条和植物的比例在丰富多样的基础上保证一致性。这就要求其设计的结果呈现出不同基础上的相似性,不要让人感觉比较杂乱没有规律性,就会失去了美感。在颜色的选择上,也要尽力做到一致性。只有做好了植物配置各因素的一致性,给人才会有一致的美感。

2、生态园林中植物配置方法

在生态园林设计中,可以将观赏性的花和叶的植物组合起来,提高其观赏性;将花和树木结合起来,提高园林的层次感。同时,可以运用对比、层次、背景等艺术手段,将植被的颜色、形态等有机结合起来,增加园林的艺术感和观赏性。

3、植物配置的策略

1)植物景观季相配置的影响因素。在园林中的植物配置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当地气候特点,选用适合当地的植被类型,创造出具有当地特色的园林景观。自然界中的植被会由于土壤、地形、环境、光照、降水等因素产生季相变化。在园林设计中,充分利用植被的季相变化,展示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观,提高园林的艺术性和观赏性。因此在园林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当地气候、地理环境等方面的特点,从而选用合适的植被。

2)树木种类的选择。在生态园林中,春季存在的观赏性植物有山桃、大山樱、秋子梨、榆叶梅等,而春季的观赏性植被有垂柳、小叶黄杨、金叶复叶槭等;秋季中常用的观赏性树木有木槿、桃叶卫矛、山楂等,还有叶子会变色的植物如五角枫、银杏、茶条槭、蒙古栎等观叶植被;冬季中具有观赏性的植被有忍冬、油松、华山松、红瑞木等植被。生态园林在设计过程中,要根据不同植物的季相变化,选用适宜的树木,可以增加园林的艺术感。

3)依据植物的季节性变化巧妙设计,在进行园林植物配置时,为了保证和谐和美好,就要对植物的习性和季节性变化的特征进行熟练掌握。然后要结合人们对植物的景观美感以及群落的特点进行设计,这样在不同季节呈现的植物颜色和形体的不同,对生态园林设计的动态美感起到了主要作用。整个的园林设计所呈现的效果就是无尽的美感和不同时间均有观赏价值。

4)植物配置要以不同地点的特点为依据,在进行植物配置时,不同的地点其需要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所以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要依据不同地点所要呈现的特点来进行设计。对于一些比较庄重的地点,如陵园或皇家园林中,就需要采用色彩重、数量多且枝繁叶茂的植物进行配置,从而让人有沉重和严肃之感。而对于那些让人放松的花园和公园,则采用颜色淡且枝叶较为稀疏的植被,这样就能做到植物的配置是适合地点的情感要求的。

4、保证物种之间的和谐生存

不同的物种,其生存的环境是不同的。但是在进行生态园林设计时,是需要把不同的植物进行合理的配置在一起生存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充分了解物种的生存特征,然后对植物物种进行合理配置,避免之间产生生存的竞争。

结语

在时代发展的今天,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城市化进程发展的过程中,要进行生态化的园林设计和植物的合理配置,这就要求明确生态园林设计的缘由,同时对植物配置在生态园林设计中的重要性有深刻了解。

参考文献:

[1]樊国盛。园林理论与实践[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2]黄莉群。生态园林[M].山东美术出版社,2010

论文作者:付琪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1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17

标签:;  ;  ;  ;  ;  ;  ;  ;  

生态园林设计与植物配置论文_付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