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奥卡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谷艳,孙萍,林海,高宇,张亚娟

浅析奥卡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谷艳,孙萍,林海,高宇,张亚娟

大庆油田脑血管医院 163113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奥卡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神经内科收治的102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住院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奥卡西平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2周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2周的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6.08%(49/5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39%(4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6.04,P=0.01)。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为7.84%(4/51),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为5.88%(3/5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0.00,P=1.00)。结论:采用奥卡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具有良好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原发性三又神经痛;奥卡西平;疗效观察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oxcarbazepine in the treatment of 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 Methods:the object of this study is to select 102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in January 2010 -2013 year in December from the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of 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 patients,retrospective analysis,an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each group of 51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therapy,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in the control group based on the use of oxcarbazepine treatment,observ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of clinical efficacy and adverse reactions after 2 weeks of occurrence,and comparison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Results:after 2 weeks of treatment,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6.08%(49/51),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80.39%(41/51),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2=6.04,P=0.01). The adverse reaction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7.84%(4/51),and the adverse reaction rate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5.88%(3/51),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2=0.00,P=1.00). Conclusion:the use of oxcarbazepine in the treatment of 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 has good curative effect,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clinical symptoms of patients,low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nd high safety,is worthy to be popularized.

[Key words] three primary neuralgia;oxcarbazepine;clinical observation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由不明原因引起的颌面部神经性疾病,常因洗脸、刷牙、说话、咀嚼、吞咽等动作而诱发,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发生阵发性短暂的电击样或针刺、刀割样剧烈疼痛,持续时间为数秒至数分钟,其临床间歇期常无任何症状[1]。因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病机在临床上至今尚不清楚,故缺乏其治疗根除方法。奥卡西平是一种卡马西平的衍生物,属于新型抗癫痫药物,有研究报道指出其适应于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2]。本试验旨在观察研究奥卡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神经内科收治的102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诊断标准;(2)患者临床表现为面部阵发性短暂的电击、针刺或刀割样剧烈难忍的疼痛,呈单侧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发作性疼痛,且面部刺激可诱发疼痛;(3)患者自愿参与该试验。排除标准:(1)排除无神经系统体征或三叉神经感觉障碍者;(2)排除具有运动神经功能受损表现者;(3)排除对药物过敏患者;(4)排除有严重的心、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者。其中男42例,女60例,年龄18~60岁,平均(37.6±4.3)岁,病程1周~6个月,平均(1.6±1.3)个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中左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56例,右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4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采用同等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营养和消炎药物治疗(维生素B10.1 g与维生素B121 mg,肌注,1次/d;左氧氟沙星针0.2 g/次,静滴,2次/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奥卡西平治疗(起始剂量150 mg/次,口服,2次/d,3 d后增加至300 mg/次,口服,2次/d,如1周后疼痛仍未控制,可间隔3 d增加300 mg/d,最大剂量不超过2400 mg/d,疼痛控制后以最小有效剂量维持治疗,一般为600~1200 mg/d。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2周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3 疗效判定标准

患者经治疗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无痛为0分,轻度疼痛为l~3分,中度疼痛为4~6分,重度疼痛为7~9分,剧痛为10分。治愈:患者面部神经疼痛症状消失,评分值为0分;显效:患者面部神经疼痛症状减轻,评分值为l~3分;有效:患者面部神经疼痛症状好转,评分值为4~6分;无效:患者面部神经疼痛症状无明显变化,评分值为7~10分[3]。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2周的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6.08%(49/5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39%(4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6.04,P=0.01)。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为7.84%(4/51),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为5.88%(3/5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0.00,P=1.00)。患者服用药物后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头痛头晕、疲乏嗜睡和恶心呕吐等,其临床症状较轻,可自行缓解,无需进行任何治疗处理。

3 讨论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多发病,其临床表现是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出现阵发性剧烈样短暂性疼痛(电击、针刺或刀割样),常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目前国内外尚不明确该病的病因及其发病机制。根据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认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病变部位和发病机制有两种观点,(1)中枢部位病变:认为三叉神经痛发作部位可能在脑干或三叉神经脊束核内,疼痛发作时在脑电波图中可记录到局灶样放电;(2)周围性病变:认为三叉神经痛是由于神经节到脑桥间后根部分病变,引起局部脱髓鞘直接压迫三叉神经或痉挛的小血管瘤搏动刺激三叉神经,从而引起疼痛[4]。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一种慢性疼痛综合征,虽然临床上目前有较多的方法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但缺乏那种疗效良好且不良反应少的治疗方法,而常规药物治疗(营养神经药物如维生素B1与维生素B12和一些消炎药如左氧氟沙星等)通常被作为首选[5]。以卡马西平为代表的药物治疗是第二选择,卡马西平是一种钠离子通道阻滞剂,通过抑制钠离子移动,达到抑制神经兴奋性冲动传导,从而缓解疼痛,其临床疗效较高,但有不少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头晕、骨髓抑制、肝脏损害和血小板减少等),患者因这些不良反应而不能耐受[6]。奥卡西平属于第二代抗癫痫药,是一种新型卡马西平的衍生物,适应于各类神经性疼痛,具有副作用小、镇痛效果良好等优点。其作用机制是:阻断或抑制高压激活的钙离子通道,稳定神经细胞膜,减少神经细胞兴奋性,避免过度兴奋,从而减少突触对兴奋冲动的传递,达到镇痛作用[7]。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6.0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39%,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单纯使用营养神经药和消炎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明显没有采用奥卡西平联合常规药物治疗的疗效高,后者不但能有效缓解和解除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总之,奥卡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疗效,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唐四强,漆松涛,刘忆,等.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4,30(10):1046-1049.

[2]何俐钧,余建萍.奥卡西平与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副作用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1):4786-4787.

[3]李纲,查芹,陈季志,等.奥卡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观察[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1(3):167-169.

[4]郑成燚,杨凯.奥卡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29例临床分析[J].西部医学,2011,23(9):1767-1768.

[5]胡进,胡旻雷,陈宁.奥卡西平和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比较[J].中国药业,2012,21(9):54.

[6]杨春伍,刘爱举,张卫兵.奥卡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8):69-70.

[7]苏芳,盖成林,袁源,等.奥卡西平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随机对照试验[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3,19(2):82-86.

论文作者:谷艳,孙萍,林海,高宇,张亚娟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3

标签:;  ;  ;  ;  ;  ;  ;  ;  

浅析奥卡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谷艳,孙萍,林海,高宇,张亚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