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堂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剖析问题能力的探究论文_成阿妮

政治课堂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剖析问题能力的探究论文_成阿妮

成阿妮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第一中学 256620

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主要渠道。思想政治学科的理论是相对固定的,而引导学生将理论灵活运用于现实生活,分析解决当前动态多变复杂的国际国内新情况新问题,是教师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也是一项难题。为此,教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运用新课程理念引导其由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主动的研究者、探索者。在融洽和谐的气氛中,以积极向上的心态,主动地从政治学科知识的海洋中汲取营养,铸造人格,提高素质。就此谈谈笔者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优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意识

在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通常都是教师对学生“满堂灌”的模式,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课堂上枯燥无味,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学得疲劳而无收获。作为教师应认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他们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有个性,有主见,对教师教学及教学内容有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在课堂上应鼓励学生联系实际大胆发表见解。如,讲授“纸币的产生和发展”时,虽教学内容简单,但涉及一个教学重点:“通货膨胀的问题”。这一问题与现实生活结合较多,但教材内容与我国当前社会现实有些不相符,教学中就把这一知识点作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求:1.通过自学教材,整理出教材的思路,发现教材不完全之处;2.通过讨论,尝试补充教材内容。在小组讨论中,有些学生就发现了教材对“通货膨胀”这一知识体系表达不完整,学生提出了课本应补充:“如何抑制通货膨胀”这一内容;有学生则发现了现在社会经常提到的“通缩”问题,但教材根本没有提及,提出了应补充这方面的内容。作为与通货膨胀相反的经济现象,什么是“通货紧缩”?“它对经济发展有何危害性”?“如何缓解通货紧缩”?一系列问题的提出引发了学生的思索和探究。这一研究性学习的过程表现为自学、发现问题、讨论、分析问题、补写、解决问题。指导学生对课本所阐述的内容进行扩充,引导学生列举自己熟悉的最新事例来论述课本上的观点。这样,将书本知识同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课本内容变得更丰富了,知识被学生学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了。

二、加强互动交流,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研究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进行问题讨论会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即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提问,编制出适合学生讨论的材料、引导学生讨论的若干问题。这也就要求教师必须重视问题的设计。首先,设计的问题应符合探索性、研究性、开放性的特点。这样的问题才能展现答案的多样性,这样的讨论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这样的问题设计,就要求教师必须树立追求思维过程的观念。也就是说,讨论问题不仅仅是为了尽快得到所研究问题的结论,而是要宽分展现学生研究问题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断地去发现、培育并保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其次,设计的问题应具有层次性。学生的知识水平有差异,难度不高的问题有利于保护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挑战性,从而调动全班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实现面向全体的教学目的。这就要求教师树立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教育观念。结合上述学生的提问,我设置了新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讨论研究:某郊区一家奶牛场的工人,每天不得不把这个场日产量10%的一吨左右的鲜牛奶象污水一样处理掉,这种情形入冬后持续了近一个月的时间。由于新鲜牛奶不适宜储藏,只能及时处理掉。据了解,该郊区50多家奶牛场每天要倒掉数十吨牛奶。请谈谈对造成上述现象原因的看法,并为这些奶牛场出些点子以避免浪费。通过学生的积极讨论,同学们提出了许多有创建的办法,如制成牛奶副食品。送给福利院、提高牛奶质量等,又得出了:发展商品经济必须尊重并运用价值规律的结论。通过这样的问题研究,可以克服学生的思维定势,减少了学生的盲从心理,培养了学生积极的学习心态,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养成。

三、拓展延伸时事教育,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新闻讨论。新闻讨论是对学生感兴趣的新闻在背景、前景和解决策略等方面和学生进行讨论。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新闻、联系课本知识讨论新闻和教师点评三个环节组成。教师在新闻讨论中要注意三个方面。首先,在时事材料的选取上,需要做到:紧扣教材知识、紧密联系学生实际、紧贴当前形势、紧抓事例典型。其次,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指导。再次,对学生的创意进行鼓励。如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8年11月27日起,央行决定下调金融机构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1.08个百分点,其他期限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作相应调整;公积金贷款降0.54个百分点。这样一则新闻,可以由教师介绍给学生,也可以让学生搜集发布,教师指导学生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角度进行分析,联系教材宏观调控、货币政策、投资的选择和消费等知识进行分析。

2.课前解读点评新闻。利用课前五分钟,轮流安排学生读报纸杂志中的新闻(可选择《中学生时事政治报》、《半月谈》、《时事报告》中的新闻),然后发动其他学生讨论,让学生在相互讨论中激发思维的火花,而教师则需做好总评工作。这种方法体现了时事教育的及时性和经常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关心时事的自觉性。在五分钟的时事点评中,不仅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思维创新能力,还能使师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增强了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

3.时事宣传园地。组织学生利用班级中的黑板报,安排“时事园地”这一版块,刊出最近发生的国内外要闻,如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三中全会的召开,2007年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的“破冰之旅”和2008年中国温家宝总理的“融冰之旅”,美国的次贷危机,美国总统的选举等问题。

论文作者:成阿妮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3年11月总第13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25

标签:;  ;  ;  ;  ;  ;  ;  ;  

政治课堂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剖析问题能力的探究论文_成阿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