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解现状看儿童人格教育习惯的调查与分析--对儿童人格教育习惯的调查与分析_家园共育论文

从了解现状中捕捉家园共育的“契点”——幼儿个性教养习惯调查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养论文,现状论文,幼儿论文,习惯论文,个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为了能了解家长对教育的认识和需求,做好家园共育的工作,我们设计了《幼儿个性教养习惯调查表》。本文对新入园的小一班幼儿家长做了调查,并针对本班幼儿的现状,制定了切合实际的策略。我相信,只有充分了解幼儿现状,才能为后期的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问卷分析,了解现状

从表1可以看出,本班各个年龄段的幼儿人数相对均衡。由于年龄的不同,幼儿在自理能力和独立性上会有所差异,但家庭环境、教养方式对幼儿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性有很大影响,所以需综合考虑。

从表2可以看出本班幼儿家长的学历,本科及以上学历家长占总人数的50%。对孩子都有很高的期望,同样对教师也有着更高的要求。高学历的家长,在对待孩子教育的问题上容易接受新的理念和思想,如在《幼儿个性教养习惯调查表》的“家长的期望”一栏中,部分家长提及“快乐就好”“身体健康、心灵健康,心灵健康引导人的一生”“适应集体生活、与小朋友友好相处、培养健康乐观的态度与情绪管理能力,爱思考、有强烈好奇心”等。作为教师,我们要思考如何平衡不同家长的期望和教师的教育需求。

从表3中可以看出,有52.94%的孩子由祖辈带养。隔代教育存在着一些弊端,有些祖辈家长溺爱孩子,对孩子百依百顺,以至于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性不强。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应注意引导祖辈家长用更加合理适宜的方式带养孩子。

表4至表7分别统计了小班幼儿的生活习惯,我们可以看出能正确使用勺子独立用餐的幼儿占100%;能够独立入厕的幼儿只占17.65%;超过50%的幼儿在穿脱衣服和鞋袜上需要成人帮助;88.24%的幼儿都能自己收拾玩具。

从表8中可以看出,在与同伴发生争抢时,孩子们有着不同的表现:43.75%的幼儿选择谦让,37.5%的幼儿以哭闹或争抢的方式赢得胜利,18.75%的幼儿在与同伴发生争执时需要大人参与和解。

从表9中可以看出,在遇到困难时,31.25%的幼儿能够自己想办法解决,43.75%的幼儿会选择求助于成人,18.75%的幼儿会有消极情绪,对于“还没遇到过困难”的幼儿,我认为有两种可能,一是家长事事包办,孩子不会有什么困难。二是家长没有读懂孩子内心的困惑和需求。

二、寻找策略,后期跟进

1.做好家访工作

对小班新生进行家访是深入了解孩子的具体资料、了解孩子的家庭教育状况,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的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要结合《幼儿个性教养习惯调查表》开展家访工作,通过与孩子的接触以及与家长交流的机会,初步了解孩子的发展现状,有的放矢地给家长提出孩子的发展建议,如根据调查表中的“生活习惯”栏可以看出,由祖辈家长带养的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相对较弱。我们在进行这些孩子的家访时,要多与家长交流有关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性方面的话题,引导其适当放手,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和平台。

2.根据调查结果确定发展目标

家访后,教师要根据调查表统计结果定位幼儿在一段时间内的发展目标,找到幼儿需要加强的地方。表4~表7反映的是班级幼儿的生活习惯现状,我们从家长所反馈的信息中可以初步了解:班级幼儿在使用勺子独立用餐方面比较好,不过在独立入厕以及穿脱衣服和鞋袜方面还存在着困难。我们参照“中国福利会学前教育课程”中的部分内容,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关注和引导。如,午睡起床时指导幼儿自己穿衣服,并结合朗朗上口的儿歌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操作方法;区域游戏中提供一些操作材料。通过表8数据反映的情况,我们可以利用情境表演的形式告诉幼儿发生争执时的解决方法,或者通过听故事、拍摄幼儿现实生活的录像、创设区域游戏等方法,让幼儿学会面对矛盾和分歧。表9中的数据反映了班级幼儿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的做法,针对班级幼儿的现状,我们利用生活中点滴环节逐步培养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利用家长的力量配合和支持我们的工作,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如家长应有意识地和幼儿聊聊生活习惯,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需求:口渴时说“我口渴,要喝水”;出汗时说“我出汗了,用毛巾擦擦”等。

3.沟通交流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与家长交流的方式有:接送幼儿时面对面的交流;利用班级动态、家园之窗和主题墙的互动交流;随时进行的通信交流;开放活动时的交流等。从表2和表3中可以看出,本班家长的学历层次水平相对比较高,但由于工作的原因很少来园接送幼儿,主要由祖辈带养。针对这样的家长,我们主要借助通信、网络以及书面的方式与之互动。如:我们会将每日班级动态发布到幼儿园的网站,并张贴在班级的家园之窗中,让幼儿的父母和接送幼儿的祖辈家长都能看到。每日动态中主要呈现幼儿的具体行为表现:独立午餐情况、穿脱衣服情况等,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方便祖辈家长阅读。在每月一次的快乐家园活动中,我们邀请很少来园接送幼儿的父母参加,让教师和家长做一次有针对性的沟通,了解家长的想法和要求。

要做好家园共育,就要先了解幼儿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才能预设出相对合理的目标和策略,进而在实施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和帮助。实践出真知,我们会真诚地与家长沟通交流,做好家园共育工作,共同为幼儿的发展而努力。

标签:;  ;  ;  ;  

从理解现状看儿童人格教育习惯的调查与分析--对儿童人格教育习惯的调查与分析_家园共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