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护理干预模式对提高传染性肺结核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影响分析论文_岳淑华

广州市戒毒管理局医院 广东广州 510500

摘要:目的:分析自我护理干预模式对提高传染性肺结核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影响。方法:随机选择85例本院自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传染性肺结核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3)、研究组(n=42),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实规护理+自我护理干预模式,分析两组治疗依从性、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结果:治疗依从性、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对比显示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传染性肺结核患者护理中实施自我护理干预模式,对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评分具有重要作用,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自我护理干预模式;提高;传染性肺结核;治疗依从性

肺结核属于临床最常见的一种传染病,其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发的肺部感染性疾病,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其是由于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对人们身体健康、社会健康造成巨大的危害。在临床治疗中,多采用药物治疗,但在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较多,需要长时间用药治疗,从而降低了患者治疗依从性,不利于病情的好转。在治疗中,多数患者为被动护理,在自我主动恢复中积极性较差。因此,实施有效的自我护理干预模式至关重要。本次研究基于以上背景,分析自我护理干预模式对提高传染性肺结核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影响,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随机选择85例本院自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传染性肺结核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传染性肺结核诊断标准,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3)、研究组(n=42)。对照组年龄在25-6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5±10.9),其中大专以上学历11例、高中学历14例、初中以初中以下学历17例,肺结核分型:Ⅲ型20例、Ⅱ型9例、Ⅰ型13例;研究组年龄在26-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2±11.2),其中大专以上学历10例、高中学历14例、初中以初中以下学历18例,肺结核分型:Ⅲ型21例、Ⅱ型8例、Ⅰ型13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年龄、学历、肺结核分型等基线资料,不具有明显差异(P>0.05)。此次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并全程参与研究。所有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无了解本次研究方案,并与我院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无吸烟、吸毒史;精神正常者。排除标准:药物禁忌证者;心、肝、肾等功能障碍者;精神疾病者。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确诊病情后,均实施相同的治疗措施,即强化期给予患者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实施治疗2个月;应用利福平、异烟肼于巩固期治疗4个月,在治疗过程中,严格遵医嘱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即给予口头健康教育,用药指导、饮食指导等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自我护理干预模式: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应用自护理论,提高患者个人健康知识的认知,让患者明白自我护理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明白自我护理是为了提高生命健康与机体舒适度而进行的一种自我照顾行为;同时定时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向患者发放宣传册、光盘等疾病相关材料。建立自我护理小组:建立一支由护士长、主治医师与副主治医师组成的自我护理支持小组,随时为患者提供支持与指导,为其编制自我护理措施,包括营养知识、疼痛处理及预防措施、疾病相关知识、用药方法等。心理护理指导:多数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均会出现焦虑、恐慌、抵触等负面心理及不良情绪,小组成员应根据其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心理指导,多关心、鼓励患者,鼓励患者参与家庭及社会活动,适量承担负任[1]。自我评价与监督:指导患者及其家属自我评价与监督措施,在自护过程中,认真做好记录表,由医护人员对其进行检查,调动家庭成员共同参与监督与评价,帮助患者完成自我护理活动。

1.3分析指标

分析两组治疗依从性、自我护理能力。治疗依从性采用本院自制问卷调查表进行评价,完全依从:患者完全服从医嘱,并对各项治疗均可按规定完成;部分依从:患者能遵医嘱用药,但不能坚持正确的用药次数及剂量,随意增减药量;完全不依从:患者完全不服从医嘱。治疗依从性=完全依从率+部分依从率。自我护理能力采用ESCA量表进行评价[2],包括健康知识、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自护技能4个维度,每项10分,分数越高证明自我护理能力越强。

1.4统计学分析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分析,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采用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治疗依从性

研究组完全依从31例、部分依从9例、完全不依从2例,治疗依从性95.2%(40/42);对照组完全依从25例、部分依从9例、完全不依从9例,治疗依从性79.1%(34/43),组间对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4.930,P<0.05。

2.2比较自护能力

自护能力对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肺结核属于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表现为咳血、气促、胸痛、咳嗽等症状,如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会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传染性肺结核在临床治疗中,多采用化学药物治疗,治疗效果显著。但传染性肺结核具有治疗时间长、费用高、易并发多种不同的不良反应等特点,从而降低治疗依从性,直接影响治疗及预后效果,不利于病情的好转。故实施有效的自我护理干预模式至关重要。

自我护理干预模式属于新型的护理措施,其具有较高的自我意识。将其应用于传染性肺结核中,对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健康教育,让患者明白自护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有效提高治疗积极性;组建专业的自护指导小组,提高护理专业性,增加自护效果;疏导负面心理及不良情绪,促使患者保持正确心态接受治疗;给予自我评价与监督,提高患者自护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促使患者病情尽快康复[3]。本次研究显示,治疗依从性研究组95.2%、对照组79.1%,P<0.05。

综上所述,自我护理干预模式对提高传染性肺结核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何春梅,张婕,林奕,等.自我护理干预对传染性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7,33(7):105-107.

[2]张晓蓉,樊安芝.护理干预对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重庆医学,2015(7):1003-1004.

[3]邹喜荣,尹凤鸣.协同护理模式对初治肺结核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与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49(1):59-62.

论文作者:岳淑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6

标签:;  ;  ;  ;  ;  ;  ;  ;  

自我护理干预模式对提高传染性肺结核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影响分析论文_岳淑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