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上半年中国消费品市场形势分析及1995年下半年宏观调控对策_农产品论文

1995年上半年中国消费品市场形势分析及1995年下半年宏观调控对策_农产品论文

我国消费品市场1995年上半年形势分析及下半年宏观调控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宏观调控论文,下半年论文,上半年论文,对策论文,形势分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在增幅逐步回落的同时保持快速增长的格局,市场物价逐步回落,总体上经济形势朝着宏观调控的预定目标发展。消费品市场出现了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运行态势;与去年同期相比,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

今年1-5月,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6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1.4%,扣除价格因素后实物销售量增长10.4%,比去年上半年实物销售量增幅(4.8%)高出1倍多。经验数据表明,我国市场销售实际增长7-9%为正常水平,低于7%则市场偏冷,高于9%为市场较旺。在去年上半年市场过冷的基数上,今年上半年市场销售实际增长10%,属于正常水平,对国民经济运行已经产生积极影响。从社会总需求结构变化看,今年以来投资需求仍然受到政府强有力的宏观监控,1-5月国有单位固定资产投资额只增长了28.1%,明显低于1993年、1994年同期69.3%和34.2%的增长幅度,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大大低于前两年。在政府把严格控制投资规模作为抑制通货膨胀主要措施的情况下,我国经济仍能在快车道运行,完全是因为有了出口需求和消费需求两个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从出口需求和消费需求今年1-5月增长率月度变动趋势可以看出:出口商品总值增长率由1月份的60.27%(1月份数据已按可比天数调整)节节下滑至4月份的34.1%,5月份为35.8%。这说明在国际国内多种因素作用下,出口需求的增长势头今年比去年有所减弱。与此相反,消费品市场自去年下半年由冷转热后,今年消费品零售实际增长率自1月份的10.8%升至5月份的11.1%,基本保持稳定;从走势看,消费需求的增长势头较为稳定持久。要保证我国经济“软着陆”成功,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必须借助消费需求的稳定增长。根据今年头5个月消费品市场实际增长率稳定的特点和季节性因素,预计下半年市场仍呈购销两旺的景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比去年同期增长28%左右,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可达20700亿元,比上年增长29%,实物销售量增长10.8%左右。

今年上半年市场供求状况极不平衡,部分农产品供应偏紧,价格在去年的高位上继续攀升。1-5月三种粮食(大米、小麦、玉米)价格上涨60%以上,蔬菜上涨30-40%,鸡蛋和水果上涨20%左右,猪肉上涨40%(只是近月持续上涨)。与此同时,日用工业品供应相对宽松。据对358种主要日用工业品供求状况分类,供不应求的为11种,占3.1%,供求平衡和供过于求的占96.9%。购物选择余地的扩大使消费者对商品的质量、价格、服务要求提高,商业企业竞争进一步加剧。由于消费者收入档次分化明显,消费取向呈多元化,适合中高收入者消费需要的超亿元大商场、大型购物中心销售业绩不断创新和扩大,而受中低收入工薪阶层欢迎的平价商场、便民连锁店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这轮商业竞争中,国有商业1-5月零售总额增长16%,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率为-2.5%,国有商业的市场份额由去年的33.7%进一步下降为31.6%;非国有商业的市场份额由66.3%上升为68.4%。经营困难的国有中小商业企业正在积极发展连锁经营,寻找扭转亏损局面的出路。

在上半年消费品市场实际运行中,出现以下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1、部分农产品重新出现“卖难”问题,预示农产品开始进入新一轮波动。在经历了1993-1994年主要农产品全面货紧价扬后,今年上半年生猪小旺季过旺,不少地方出现卖猪难。因饲料价格上涨过快,养蛋鸡、养肉鸡、养猪成本过高,在近期市场需求平稳的条件下鸡蛋、肉鸡、猪肉价格上涨余地不大,价格转移无望迫使养殖户压缩规模,各地出现屠宰母猪、处理蛋鸡的现象。前两年农产品价格猛涨,诱发了长达三年的两位数以上通货膨胀,促使各级政府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市场价格信号也诱导农民增加农业投入。经过一段时间后,政策配置效应和市场配置效应开始显现,预计今年除棉花外其它农产品的市场供应紧张状况将大大缓解,部分地区和部分农产品还会出现程度不同的销售困难。这一市场变化说明,由于市场需求拉动所形成的农产品价格上涨压力大大缓解,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但农产品价格上涨的成本推动因素今年有增无减。1-5月累计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升30.7%,上涨幅度过大。农民由于存在对粮价上涨的预期,仍然踊跃买化肥农药,指望粮价上涨时仍有利可图。但是,由于今年粮食播种面积比去年增加500万亩左右,如果没有特大自然灾害,新粮上市后粮食供需总量矛盾可望缓解,市场粮价可能上升并回落,这样农民种粮的收益可能明显低于前两年。从今年农资价格、饲料价格、粮食价格的变动中可以看出:在猪粮比价不合理时,生猪生产已经下滑;在粮肥比价不合理时,粮食生产也会开始下滑。根据前几次农产品波动的经验,当前的市场信号已预示农产品开始进入新一轮波动。今年农资价格上涨的成本推动因素在市场上不能转移出去,粮价达不到粮农的预期水平,农民生产积极性受挫,明年农业生产形势便会急转直下。

2、物价形势有所好转但极不稳固。中央将抑制通货膨胀作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物价形势已有所好转,价格涨幅逐月回落。1-5月累计,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21.7%,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9%,分别比去年同期涨幅低2.4和2.9个百分点。3月份以来,价格变动出现结构性变化,除蛋类价格稍有反弹外,粮价开始稳定,肉、禽、菜价格受季节性影响持续下降。涨价因素中农产品因素在减弱,工业消费品因素在增强。去年上半年市场过冷,工业消费品的成本上升因素受市场需求制约一直没机会释放;随着消费品市场逐步转旺,部分工业消费品开始释放成本压力,如衣着类商品今年上升很快,机电类产品4、5月份月环比上升1.1%。物价涨幅城市低于农村的局面依然如故,城市中35个大中城市涨幅又低于一般城市,表明物价涨幅的高低与政府调控实力有关,行政性限价和财政补贴压价现象普遍。一季度全国财政价格补贴支出比去年同季增加2.77倍。35个大中城市财政实力强,调控力度大,物价涨幅甚至价格绝对水平低于中小城市和农村;而农村几乎感受不到政府的宏观调控,农村的物价涨幅基本是市场供求的自然反映。因此,目前价格形势好转的基础并不稳固。

3、农民购买力缓慢回升,城乡之间实际销售增幅差距无明显变化。近年来,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速度一直是城快乡慢,城乡市场消费品零售额增幅也一直是城高乡低。1994年城市零售额实际增长10.2%,农村零售额实际增长4.5%,城乡增幅相差5.7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城市消费品零售实际增长率各月多在14%左右,比去年提高4个百分点,呈现一派繁荣景象。农村市场消费品零售额名义增长率1-5月份虽然达到29%左右,但由于农村物价涨幅高过城市6个百分点左右,实物销量增长率月平均在6.5%左右。如果我们将它与城市同期水平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城乡市场增幅差距没有缩小,反而扩大到7.5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城市占60%,县和县以下占40%,说明目前我国消费品市场的主要支撑是城市市场。但是,如果我们将它与农村去年的水平作比较,今年1-5月的6.5%比去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而且接近7%的正常水平,表明农村市场经历了5-6年持续冷清之后,开始逐渐升温。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量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量的比重,由1993年、1994年的25.39%和37.76%扩大到今年1-5月的42.8%,从增量比重变化中可以看出农民的购买力在缓慢回升。我国农村市场能否真正活跃起来,关键要看农民实际收入增长速度的快慢。

针对当前市场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各级政府在下半年对市场的宏观调控要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管理。在农产品供需矛盾逐步缓和的情况下,成本推动已成为农产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控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是控制农产品价格乃至抑制通货膨胀的关键。今年上半年,化肥等农资流通环节问题较多,多数地方主渠道经营和限价供应的措施不能同时落实。为了避免朝令夕改,下半年应坚持既定政策,采取行政监管手段保证限价供应和主渠道经营政策的同时落实。中央可考虑对大中型化肥企业的化肥出厂价和进口化肥实行限价补贴,帮助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解决部分经营困难。近期应处理一批化肥等农资流通违法案件,加大对倒卖化肥等违法经营者的打击力度,确保整顿流通秩序的严肃性。

2、中央和地方多级农产品储备体系适时吞吐调节。上半年的生猪市场波动中,中央已经决定动用专贮玉米平抑饲料价格,并要求国有商业主渠道扩大收购、增加储备、保护生猪生产。但从春节后生猪价格下滑到中央决定介入调控,再到运输、金融部门配合直至调控措施奏效,时间拖得太长,在一些地方母猪已宰不少,造成一些无法换回的损失。实践证明,宏观调控不仅要措施正确,更要讲究时效。下半年粮食等农产品市场走势受气候影响尚不明朗,农产品收购部门和金融部门要从仓贮、资金等多方面多方案早作准备,在中央决定介入调控时高效率地到位运作。粮食等农产品省、市长负责制,在发挥区域自求平衡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带来地方市场分割等负面影响。秋后,若粮食丰收可能出现销区调运不积极和生产区收购不力等现象,会导致主产区粮价下跌过猛,加剧农产品波动。建议中央在收成情况不明朗时尽早协调产区与销区利益关系,实行“秋前算帐”,达成共享长远利益的产销区合作方案。

3、保持物价监管力度,严防物价涨幅反弹。1-5月商品零售物价涨幅回落,但从月环比数据看,各月回落幅度为2、1.5、1、0.7、0.4个百分点,回落幅度逐月递减。1-5月份商品零售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19.04%,要达到全年15%的调控目标,今后7个月平均比去年同期的涨幅必须回落到12.5%以内。这说明下半年控制物价的任务依然艰巨,工作稍有懈怠便会出现反弹。当前,工业消费品涨价因素在扩大,农产品收成还要看天气变化,一些涨幅回落15%以下的地区要求出台地方性调价措施的呼声又起。为了确保今年物价调控目标的实现,下半年在物价监管方面工作决不能松懈。对物价先涨又先落的沿海地区,更要加强监管,要求这些地区顾全大局,为全国实现调控目标作贡献。

4、防止谷贱伤农,活跃农村市场。去年下半年以来城镇消费品市场由稳转旺,有不正常因素在起作用。去年银行的工资性现金支出创历史纪录地增长了40.5%,结果出现城镇消费、储蓄增长双高。今年1-5月份银行工资性现金支出增长25.77%,增幅明显下跌。在现阶段城镇居民边际储蓄倾向高于边际消费倾向,随收入增幅下降,预计城镇市场的实物销售增长率会从目前的14%左右降低到9-10%的正常水平。今年经济增长需要消费需求的支撑,而消费需求的增长需要农村市场的进一步回升,提高农民收入在当前是促使国民经济良性循环的重要一环。但是,今年增加农民收入的难度很大。上半年农资价格过快上涨会抵销一部分农民收益,下半年农产品丰收又可能出现谷贱伤农。农产品价格稳定甚至下降,有利于实现抑制通货膨胀的近期目标,但不利于加强农业的长远目标。要把握好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的关系,必须根据今年农业成本的实际水平,按照农产品国家最低保护价至少相当于成本价(C+V)和国家定购价至少高于成本价10%(C+V+M)的原则,适当调整今年的农产品收购价格。国合商业主渠道要积极收购,保证现金兑付。农村商业部门要组织适销对路的工业消费品下乡促销,引导消费,利用农民消费倾向较高的有利条件,增加农村的货币商品回笼。

标签:;  ;  ;  ;  ;  

1995年上半年中国消费品市场形势分析及1995年下半年宏观调控对策_农产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