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管理是国有经济改革的根本问题_投资结构论文

资产管理是国有经济改革的根本问题_投资结构论文

资产管理是国有经济改革的根本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产管理论文,国有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国有资产管理是我们当前改革的基本前提,如果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不能改,与之相联系的投资体制就不能改,国有企业改革就很难改好,因此——

国有资产由三大部分组成。1、资源性资产。这部分较多、较大,包括森林资源、海洋资源、土地资源及各方面矿产资源等。资源除劳动力是个人的外,都是国家的。在过去旧体制下,劳动力也是国家的,由国家直接分配。2、消费性资源。在旧体制下,应该说也是比较多的,如房子、基础设施等。消费性的资源现在有些已转化成经营性资产。3、经营性资产。也是我们今天主要研究的。经营性资产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实际上就是资本,经营性资本是用价值形式来管理的,而不能再象计划体制下用使用价值来进行管理,所以资产的管理就是资本经营。资本的管理关键是管活的问题。资本运动起来才能增值,资本不运动凝固在那里,是没有生命力的。不运动就不可能有合理的结构和优化的组合,也就不可能有效益,没有效益,就不可能增值。管理的目的就是让资本不断的增值,就是将资本运作起来,资本管理最根本的两个字就是管活。

在资产管理体制的问题上,“统一所有,分级管理,统一使用”等说法,这样的管理同计划体制时期的管理没有区别,改革在探索,没有先例,改革是在实践和理论中不断探索。国有资产的搞活,关键在于配置的合理。当前,国有资产的管理和国有经济的改革是一个问题的不同的侧面,而且在一定意义上讲,国有资产管理是国有经济改革的前提条件。当前主要问题是结构调整问题。这种不合理表现在国有资本配置太分散,配置在所有部门,各行各业的企业中。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越多越好,国有资本占领一切领域,就等于是社会主义的目标模式。在这种理论指导下,各部门、各行业、各个企业几乎都是国有的,集体的很少,并且尽快过渡,小集体过渡到大集体,大集体过渡到小全民,即过渡到国家所有。这种指导思想或理论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基本理论,这在经济建设初期是对的。因为国有是计划经济体制的基础,没有国有搞计划经济搞不起来,中央政府如何来配置社会资源?只有国有才可以配置,计划经济体制国有越多越好,全部都是国有,计划经济就是完善的,覆盖全社会的了。

现在明确了计划经济体制效率低,市场经济体制效率高,因此我们转向了市场经济体制。能不能将市场经济建立在计划经济体制的财产关系基础上,我认为不能。所以国有资本如何配置,是当前改革的一个根本问题。

如何调整资本结构?资本结构也叫国有经济结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本有各种形式,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等,而货币资本是资本的基本形式。没有货币资本运动,商品资本、生产资本都运动不起来。所以调整结构的问题就是调整资本的问题。如何进行调整?首先将国有资本定位,国有资本应该在什么领域里发挥作用?我认为,国有资本应该有其自己的领域。从市场经济原则来讲,一是市场原则不能进入的领域,必须国有资本进入。所谓市场原则,就是要挣钱,资产要盈利,不盈利的地方就必须要国家搞。从市场基本理论来说,市场不能进入国家就要进入。国家的投资一般的讲是公共产品的生产,共同需要的,共同享用的领域的投资。二是关系到国家安全和保密的领域。比如军工生产。又如公益性的投资,象城市基础建设。义务教育的投资、基础科学研究的投资,必须是国家投资。还有一种是垄断性的、因为垄断就会有垄断价格,供不应求、价格高、盈利多,就会发大财,造成社会不公,所以必须是国家搞。国家赚钱后,再去投资公益性的,使社会公民得以实现,所以国家资本的投资是有一定领域的。国有资本在不该占领的领域搞,效率肯定不高,现在我们看的很清楚,国有企业有很多是不可以和人家竞争的,是竞争不过的。其中根本的道理是那个领域不应由国家搞,因为由国家搞就会端铁饭碗,吃大锅饭,效率低。现在国有企业困难越来越多,下岗的也越来越多,其中重要原因,是有些领域不该由国有企业来搞。

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了国有企业包袱越来越重,结构也越来越落后,包括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管理结构、技术结构等。表明了一个体制问题,包括经营体制和投资体制问题,所以首先要解决结构合理的问题。中央提出的“抓大放小”的方针,就是要调整国有经济的结构,调整国有资本的投资结构。放小就是小企业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经营,不一定非要国有,只要符合三个有利于的原则,什么形式可以搞好,就采取什么样的形式。多种形式中最主要的就是股份合作制。因为股份合作制才是财产关系的变化,也就是将国有制变成集体制,把国家的资金拿出来变成群众的资本,变成了劳动者来投资。国家将资本投到应该投的地方,把小企业放掉,将放掉企业中的国有资本都收回来,投到大的企业中去,国有资本的投资结构不就活了吗?大的企业也并不都应该由国家投资。象公共产品的生产,必须由国家投资,应该全部是国家独资,但数量不应太大。对于掌握国家经济命脉的骨干企业,国家应该控股,可以绝对控股,也可以相对控股,不一定非得51%。如果股权分散,20-30%控股也可以。非骨干性企业国家参股就可以了,采取控股投资形式。利用别人壮大自己的力量,国有资本支配了社会资本。完全自己投资是一种笨办法。其他经济成份,社会资本去控股就可以了,并不能改变所有制性质。这是一个所谓调整资本到峁沟奈侍狻*

中小型竞争性企业,国有资本应尽量从这里抽出,然后投到需要控股的企业中去,投到第一类国家应该干的地方。这样就会出现国有经济占领的领域要缩小,但资本的绝对量并没有减少,能够更多的利用了社会资本。比例下降,这并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这是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然的现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不能搞那么多的国有制,搞那么多的国有制是超越了历史发展的水平。例如农村搞三级所有,一大二公三纯,这是左的政策的后果。现在城市还不敢纠正历史上犯的左的错误的后果,我们拖的越长损失就越大。由于观念变不了,总认为国家所有才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否则就是资本主义,好象国家所有越多越社会主义,这个观点是不对的。国家所有制实际上是一个过渡的形式,是一个初级形式。将来发达了,国家是要消亡的,所有制也就消亡了。到了真正发达阶段就是全社会所有,不是什么国家所有。国家所有制不是高级形式目标模式,这种看法是过去传统体制下的看法,这种观念必须要转变。国有企业总也改不了,根本问题就在这里,观念不变,体制就变不了。我认为国有独资企业投资社会公共事业部分,国家经济命脉部分都不应该独资,而是骨干控股和非骨干参股。

多元投资主体才能成为现代企业制度。把国有独资公司看成是现代企业制度,我认为不符合现代企业制度发展的历史情况。独资公司很难成为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至少不应占多数。国有资本管理关键是调整国有资本结构,要抓大放小,小的变为非国有,大的国有中一部分是真正的国有独资,另一部分就是国家控股或参股的多元性投资主体的混合经济,这不能叫国有,他除了国有还有很多人所有,应另起名,我称作“现代公有制”。现代的历史条件下的一种公有制形式国家控股、参股股份公司,如果是劳动者为主体控股、参股的公司也还是公有的。非剥削者控股都是公有的,而不是国有的,国有只是公有制中独特的形式。

调整国有资本必须建立资本市场,发展资本市场,但也不能没有行政方面引导。市场应该在资本调整中起基础性的作用。我们已经在发展,公开的上市公司,二级市场都有,但毕竟是少数。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里也是少数的,如美国的上市公司也仅占10%左右。除了证券交易所之外,还应有许多分散的交易市场,实物性的交易市场。破产企业的设备、厂房、土地等都要转让,要转让就要有市场,有市场才能规范,要公开、公正、公平的发展资本市场,培育产权市场。过去的融资方式只是间接融资,从发展来看,应该强调直接融资的市场,这个问题争论较大。有的人害怕老百姓进入股市。买股票其实是件好事,使资本社会化了,就是社会各种各样的人都来投资。过去只是国家投资,或是集体投资,个人不能投资,那么资本就有限了。改革开放就允许私人、个体、外资来投资。经过这十几年,人民生活提高了,积累的金融资本多了,存款已达到四万个亿,这四万亿通过银行投资到企业中去,缺点是银行是国家的,国家仍要承担风险。为什么不能破产?因为是破国家的产,破银行的产。这种间接融资还不如直接融资,直接投资的风险由老百姓自己承担,直接融资是使投资社会化,资本社会化。换句话说就是把私人的资本换成社会资本了,投资后只能转让,不能抽回。资本占有方式社会化了,将私有变成公有,这虽然不是彻底的公有,也是对私有的一种扬弃,所以这种直接融资应该支持、发展。我国目前直接融资的量还是太少,直接融资量越多,资本社会化程度就越高,化私为公的程度就越高,那么大家自己来承担风险的范围就越大,就关心这个企业,企业的约束机制就会增强,所谓内部人的控制就会越少。发展资本市场,还要发展中间机构,比如信贷投资公司,各种基金会等,基金会投资在发达的国家是非常普遍的,基金会的管理逐渐会变成专家管理。只有专门人才能搞基金会,没有专门知识的人搞不了基金会,因此,在其管理的效率很高。因此国有资本管理方面,或说在国家资本结构调整方面,应尽可能利用资本市场,尽可能利用中介机构组织,发展产权交易市场,这样才能使国有资本调整逐步以市场为基础。

解决国有资本调整问题,认识问题和部门利益问题不解决就很难办。各个部门都不愿意叫国有资产部门管理,愿自己管理,自己有权,自己有利。如果部门利益不能消除,部门、地方保护主义不能消除,国有资本结构调整是行不通的。因此国有资本的结构调整必须按照市场原则,按国家产业政策,进行调整,才能把国有资产真正管活,归位,起到应有的作用。国有资本如果象足球赛中的“越位”了,越位就无效。国有资本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这。除此以外,还有内部问题,所谓大而全,小而全,重复建设,这些问题的解决是下一步的事。根本性的问题不解决,第二层问题根本不可能解决,第二层次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等这些结构问题要调整,现在要解决第一个层次的问题。

标签:;  ;  ;  ;  ;  ;  

资产管理是国有经济改革的根本问题_投资结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