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特殊路基的处理方法论文_闫旭扬

道路特殊路基的处理方法论文_闫旭扬

闫旭扬

河北能通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河北省邯郸市 056200

摘要:道路的建设施工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制约,施工场地、交通流量等因素对道路路基施工技术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于一些特殊地质条件的道路,路基的施工工艺比较复杂,应当引起重视。本文主要就几种特殊路基的施工处理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特殊路基;湿陷性黄土;冻土;塌方;排水

一、做好路基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全面地现场核对路基施工设计资料,比如说对土石方数量,交通、植被,建筑和设施拆迁、地质测量等路基施工设计资料进行全面的核对。

2、工程所用的材料要控制好它的材质,要进行严格地检验和计量。尤其是钢材和水泥这些比较常用的材料,不仅要有出厂合格证,还要批量送去取样检查。检查合格后才能正式投入使用。要严格地分开堆放通过检验和未通过检验的材料。做出明显的标示,以避免误用了不合格的材料,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复查和取样试验路堤填料。测定路堤填料的含水量、塑形指数、液限以及填料强度、颗粒分析等。按照相关的规程来开展实验。

4、场地清理。清理路基用地范围内地上建设、文物以及设施。将好土集中地堆放在一起,清理地表植被。在填土前要将地表面整平压实。

5、做好施工临时排水设施。比如说在开挖路堑之前先在路堑的上方做截水沟。在填方路堤前先要进行排水,避免水流入农田形成破坏。临时排水要和永久性排水设施配合进行。

二、道路特殊路基的处理方法

(一)湿陷性黄土路基的处理方法

1、灰土或素土垫层

这是施工中最常见的浅层湿陷性黄土地基处治方法。该法施工简易,地基处理效果显著。在施工中,首先按照工程设计要求将路基下的湿陷性黄土层部分或全部挖除掉,通常挖深为 1 m~3 m,再使用灰土(三分石灰七分土)或素土对其进行分层夯填、压实至设计要求。

2、重锤夯实及强夯法

重锤夯实法是一种消除浅层黄土湿陷性的常用方法。根据工程实例,使用范围为5kN~40kN 范围内的重锤,落高范围在 2.5 m ~4.5 m 之间,在最佳含水量的情况下,可有效消除 1.0 m ~ 1.5 m 深度内黄土层的湿陷性。强夯法则是一种常见的消除较深土层湿陷性的方法。根据工程实例表明,使用 100kN~200kN 范围内的重锤,自由落高范围为 10 m ~20 m 之间锤击两遍,能有效消除4 m~6 m 范围内土层的湿陷性。当在施工中确定采用该两种方法时,均需事先进行夯击试验,取得进行夯击所必需的夯点、锤击数、夯沉量等数据,确保地基处理质量和施工效果。

3、土工筋带

土工筋带也是一种新型土工建筑材料。它是以高强度复合材料为骨架,外部覆盖了高分子聚合塑料而制成的一种复合拉筋带,它经过特殊处理,具有抗老化、防腐蚀、耐酸碱及强度大等特点。土工筋带在生产过程中,加入了一定量的抗老化剂及抗氧化剂,使拉筋带的紫外线屏蔽效应显著增强,远远优于其他种类的拉筋带,且有良好的抗弯疲劳性能和优良的化学稳定性,酸、碱、盐对其对无法起到任何破坏作用。土工筋带的断裂强度可达 220Mpa,完全满足路基工程施工要求,克服了普通塑料带无法解决的弱点。此外它还具有经济实用,便于施工等特点。它的作用原理是在填土之后,土体和拉筋带之间的摩擦力改善了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而使得填土和拉筋带结合成为一个整体,阻止了土体滑移并且在路基沉陷过程中形成连续沉陷,从而可防治路基不均匀沉降病害的发生。

4、台背压浆

桥涵台背填土完成以后,在台背一定长度和宽度范围内以一定压力和间距压注水泥浆液或双液浆,浆液在压力的作用下向土体一定范围内进行扩散,可以填充土体空隙,同时,浆液还可以改善土体力学性能,形成半刚半柔结构,起到过渡作用,从而起到防治桥头跳车的效果。

5、石灰土或二灰(石灰与粉煤灰)挤密桩

在湿陷性黄土层较厚的地区,挤密桩是一种消除黄土层湿陷性效果显著的施工方法,主要适用于消除 5 m ~10 m 深度内地基土的湿陷性。该法的原理在于通过挤密的方法来破坏黄土的松散大孔结构,从而达到消除湿陷性的目的。在施工中,首先采用打入桩、冲钻或爆扩等方法成孔,再将石灰土或是二灰料分层夯填、压实成桩。

(二)冻土路基的处理措施

1、挤塑保温板

(1)保温板路基就是利用保温板的保温性能,在低路基路段阻止暖季大气中的热能传入地基,造成冻土人为上限的下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可在设计使用年限内起到保护冻土延缓冻土退化的作用。

(2)保温板主要适用于路基高度小于冻土最小设计高度或如满足最小设计高度就会增加较高的工程造价时;路堑处或翻越垭口处需要进行换填保护下伏多年冻土的路段;同时对于冻土本身来说,保温板适用于冻土埋藏较深,温度较低,含冰量较大的路段。

2、热棒技术

(1)热棒是应用于铁路和公路路基中,能够在棒体上部环境温度低于下部环境温度时,将低处的热能向上传递,同时高处的冷能向下传递的管体。一般由金属管和工作介质组成。热棒能够源源不断地循环往复地进行热量传递,最终达到冷却地基下冻土并使之保持冻结状态的目的。

(2)热棒技术适用于中高温冻土区、冻土退化区,因为它能够积极主动地冷却路基,保持路基下伏冻土的冻结状态,保护冻土路基的稳定,减少路基病害的发生。对于低温冻土区热棒也同样适用,但可能会增加工程造价,所以低温冻土区可考虑采用一些被动的保护措施,以减少工程造价。

在工程实践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斜置热棒、双向热棒等处理措施。因为这两种方式较单棒直置的方式冷却效果更好。

3、通风管路基

(1)通风管路基的工作机理是在暖季相对的冷空气在管内,可起到增大路基阻隔大气热量传入地基的作用,在寒季大气中的冷空气密度相对较大,在重力和风的作用下挤出管内热空气,同时冷却管外路基。达到保护冻土稳定路基的目的。

(2)通风管路基适用于高温、高含冰量、高路基的多年冻土区,在实际应用中还要考虑当地冬季季风的走向问题,路基走向与之垂直的效果最好。通风管适用性的另一个条件是当地空气冻结指数绝对值远大于融化指数。在工程实践中,可利用人工辅助的方法,在月平均气温大于 0 ℃时,封闭通风管管口,防止大气中的热空气进入。此方法可降低地温 1.0 ℃左右,但养护费用也会相应增加。

(三)沙害路段处理

1、填方路段,路基基底80cm范围内粉沙层进行超挖后换填砂砾;

2、挖方路段,路床80cm范围内松散粉沙超挖后换填砂砾,砂砾层采用分层摊铺,逐层碾压的方法进行施工。

3、在坡脚或堑顶以外20m范围内采用低立式经编方格状风沙障,经编网采用高耐候改性聚乙烯经编网,经向断裂强度≥600KN/m,维向断裂强度≥400KN/m,经纬向断裂伸长率≤50%,梯形撕破强力≥40KN/m,顶破强力≥500KN/m,网空隙度30~50%。

4、施工时采用竹木制成50cm高桩,在桩的上端开一条高25cm、可供二层网体嵌入的开口,在沙地上固定桩,按1×1m方形分布,桩插入沙地至开口处,每张经编网嵌入固定桩开口处成立网,按90度角来回折行延伸,除边外,所有固定桩被相邻两经编网共用,相邻的经编网形成许多方格网沙障,固定桩开口顶端用铁丝或桩套固定。

(四)塌方路基的处理

对塌方这类特殊的地质地段的土方施工,先要检查它的塌方范围、形状、塌方地质构造,以及分析诱发塌方的原因和塌方的类型,以此来选择合适的处治方案。

1、发生塌方后,应先加固未塌方的地段,避免塌穴扩大

塌方规模较小时,应该先将塌方两端的洞身进行加固,并尽快施作喷射混凝土或锚喷联合支护封闭塌穴顶部或侧部,然后清渣。待灌注衬砌混凝土达到要求强度后便可以拆除临时支架。如果塌方的规模很大,塌渣体完全将洞身堵死,这时应采用先护后压的方法。在确定塌穴规模大小和穴顶位置后,可以采用管棚法或是注浆固结法来稳固围岩体和渣体,等到它基本稳定后再按照先上部后下部的顺序清除渣体,也可以用全断面法按短进尺、弱爆破、早封闭的原则开挖塌体,并尽快完成衬砌。

2、在塌方处,必须紧密支撑模筑衬砌背后以及塌穴洞孔周壁

可以用浆砌片石或干砌片石来将填充较小的塌方,用浆砌片来回填较大的塌穴;最好选择2m的厚度,2m以上的空间应采用钢支撑等顶住稳固围岩;对于特大的塌穴则要进行特殊处理,衬砌厚度要按照松散体荷载计算确定。

3、做好塌方地段的防水排水

(1)塌方冒顶时,应该在陷穴口四周挖沟排水,并设棚遮盖穴顶,避免有雨水流入,陷穴口填标高应高出地面并封口。

(2)对于地表沉陷和裂缝,应采用不透水土夯填密实,并开挖截水沟,避免地表水下渗到塌穴和塌渣体内。

参考文献:

[1]唐卫国.市政道路施工中软土地基施工处理分析[J].建筑知识,2012.6.

[2]喻长富.多年冻土地区路基病害整治的探讨与对策[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8.5.

[3]孟刚.灰土挤密桩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设计[J].山西建筑,2013.1.

论文作者:闫旭扬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1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23

标签:;  ;  ;  ;  ;  ;  ;  ;  

道路特殊路基的处理方法论文_闫旭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