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边群构造地层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盐边群构造地层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孙玉建[1]2002年在《盐边群构造地层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文中研究指明Grenville期造山带存在于中晚元古代,是连接Rodinia各陆块的纽带。扬子陆块在Rodinia中的位置是近几年来的热点问题,愈来愈多的证据显示它的褶皱基底是Grenville期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盐边群是扬子陆块褶皱基底的组成部分,研究它的地质特征和大地构造属性,可以为研究扬子陆块在Rodinia中的位置提供重要的地质线索。 在野外和室内仔细工作的基础上,本文在以下四个方面取得了进步: 1.基于对盐边群中、小尺度变形构造进行构造解析,建立了区域构造格架,通过对褶皱枢纽和劈理的分析,提出盐边群第一期透入性变形构造的走向为北东东—南西西向。 2.根据新的区域构造格架和野外连续露头的迭覆关系,重新厘定了盐边群碎屑岩的地层序列以及各碎屑组的内含。 3.通过岩石特征和地球化学分析,确定了盐边群荒田组火山岩组合为洋脊玄武岩、洋岛玄武岩、洋岛安山玄武岩系列,说明这是洋壳残片,即典型的蛇绿岩套。经过初步的侵位机制分析,可知这套火山岩经历了海沟增生楔、弧前盆地基底,并接受了盐边群碎屑岩的沉积。 4.盐边群碎屑岩碎屑骨架颗粒统计分析结果和砂岩常量元素构造环境判断图解显示,它们所处的构造环境为活动大陆边缘,初步判定它们的原型盆地为弧前盆地。 基于以上结论,讨论了Grenville期造山带在康滇地区存在的可能性及其可能的展布走向,进而讨论了扬子陆块在Rodinia中可能的位置。

张聪[2]2009年在《华南西部盐边群地层序列与构造古地理特征》文中认为盐边群位于华南古陆扬子板块西缘,出露于康滇地区中部,是一套在康滇杂岩之上的浅变质火山—沉积岩系。研究盐边群相关地质信息,可以为研究扬子陆块在Rodinia中的构造古地理位置提供重要的地质线索。对康滇地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广泛发育的中新元古代岩浆岩的相关构造属性研究。本文从盐边群碎屑岩入手,研究其它的地质特征和大地构造属性,这对于研究扬子陆块在Rodinia中的位置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在野外和室内仔细的工作,本文在以下几点有了进步:1、通过野外实习工作,在构造解析和同位素年代年龄的基础上,重新厘定了盐边群的地层序列。对盐边群有了进一步的新的认识。盐边群地层从下至上依次为乍古组,小坪组以及渔门组。2、依据前人资料,结合我们野外观察到的沉积构造要素,以及地层序列特征,对盐边群的沉积相类型进行分析,认为是具有明显特征的深海碎屑流以及深海浊积岩的浊积体系,是一个下粗上细的碎屑岩系列。3、根据样品薄片分析鉴定以及运用砂岩薄片进行骨架颗粒分析,分析物源方向,结合岩石特征,认为盐边群碎屑岩的物源区为火山弧源区。4、对盐边群碎屑岩进行地球化学分析,包括常量元素、微量元素以及稀土元素构造环境判别图解显示,它们所处的构造环境为活动大陆边缘,且与大陆岛弧有关。总之,本文整合野外和室内资料,重新建立盐边群序列,并结合各种资料,并对盐边群的原型盆地类型进行讨论,认为其构造环境与大陆边缘与岩浆弧活动有关,很有可能是弧后盆地。对盐边群原型盆地的标定对其大地构造意义的研究对扬子陆块在Rodinia中的位置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姜勇彪, 张世红, 吴怀春, 韩以贵[3]2005年在《盐边群地层特征及其大地构造属性》文中指出通过对盐边群各岩性段地层的产出、构造变形特征及相互间的接触关系的确认,在对碎屑岩组段进行颗粒骨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的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结果,盐边群火山岩及其南侧的深成岩均不是蛇绿岩的组份,该火山岩可能形成于弧后伸展环境,盐边群中下碎屑岩段形成于弧后盆地,而上部碎屑岩段则可能形成于前陆盆地。研究表明,在华南板块西缘存在南北向格林威尔期的板块碰撞事件,盐边群地层可能记录了格林威尔期发生在华南地块西缘由孤后盆地到前陆盆地的整个演化历史。

姜勇彪, 张世红, 吴怀春, 韩以贵[4]2006年在《华南地块西南缘格林威尔期区域构造解析》文中指出从构造变形的角度入手,通过观察华南地块西南缘前震旦纪各岩石单元野外露头上的变形特征,运用构造解析方法,识别出不同期次变形构造的形态和位态特征及其在空间上的组合关系,划分变形构造的世代,结合近年来年代学研究成果,确定不同期次变形构造形成时代。研究表明,在华南地块西缘基底岩石单元中,发育格林威尔期的变形构造,其构造形迹东西向展布,该期构造变形的强度,在康滇地区各岩石单元中具有不均匀性,在野外露头上见到的格林威尔期小型紧闭、倒转褶皱主要分布在攀枝花周边的基底岩石单元中,而其南部的滇中地区,同期的褶皱构造相对较弱。根据格林威尔期构造位态特征,推断形成该期变形构造的构造运动方向为南北向的挤压运动。

王铠元[5]1998年在《云南前寒武纪地质研究概论》文中提出云南前寒武纪地质研究,已取得重大进展和极为丰富的成果,如:叁江区的大地构造和基底岩群,冈瓦纳与欧亚两超级(巨)大陆经过滇西的分界一拼合带;扬子西缘区的大陆架范围和基底岩群,以及震旦系的顶界都取得了确切成果和共识;对昆阳群积累了丰实材料等。然而,也要看到尚存在的欠缺,如:叁江基底变质岩群的确切分层对比,两超级大陆分界拼合带能否最终确认为“双界线”?或属于一种“过渡转换(化)带”?作为扬子西缘的第一基底康定群是否延入到Ar3甚至川西北还包括Ar2?它们的确切分层对比与所关联的古构造如何厘定?昆阳群的正、倒层、其顶、底界和东川运动的确定等问题。

杜利林, 郭敬辉, 耿元生, 杨崇辉, 刘福来[6]2013年在《扬子西南缘盐边群时代及构造环境:来自碎屑沉积岩的约束》文中提出出露于扬子地块西南缘的盐边群为一套火山——沉积岩系,其深入研究对探讨扬子西缘新元古代构造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盐边群中碎屑沉积岩进行了较系统的岩石学、碎屑物质组成和地球化学研究,并从小坪组和乍古组中各选取了1件变质砂岩样品进行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分析。变质砂岩主要由棱角状——次棱角状火山岩岩屑、石英和长石矿物碎屑组成。碎屑沉积岩Al2O3/SiO2值为0.12~0.4,K2O/Na2O值范围为0.14~9.45(其中板岩K2O/Na2O值多大于1.0,而变质砂岩中多数样品的K2O/Na2O值小于1.0)。所有样品具有轻——中等程度的轻重稀土元素分异((La/Yb)N=1.6~9.37),多数样品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εNd(t)值范围为——1.77~+5.01。变质砂岩碎屑锆石U-Pb年龄峰值为900~910Ma,同时存在少量太古代——古元古代碎屑锆石。小坪组和乍古组变质砂岩中年轻碎屑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888±8Ma和884±14Ma。碎屑物质组成、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龄结果共同表明,盐边群碎屑沉积为近源沉积,物源区主要为岛弧中酸性火山岩和花岗岩。结合关刀山岩体(857Ma)和荒田组玄武岩(880~830Ma)研究结果,进一步限定盐边群的时代为880~830Ma,形成于弧后盆地环境,其沉积物源区为华夏地块向扬子地块俯冲过程中,扬子西南缘形成的火山岛弧。

周晓波, 鞠天应[7]2016年在《盐边群火山岩特征及环境成因探讨》文中指出"盐边群"作为四川褶皱基底岩石地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倍受地学界关注。不同研究者即使面对同一地质事实,同一堆分析数据,对其意义的阐释也有诸多不同,这就是地质让人痴迷沉醉的魅力之所在。通过本次区调工作的宏观调研和微观分析后认为,该区在晋宁(扬子)期处于褶皱造山运动之中,即扬子运动,是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和岩浆作用同步进行的岩浆产物。该区不是稳定的板内非造山环境,不是洋脊拉张背景,也不是古老的蛇绿岩组成部分或是地幔柱产物,可能是前震旦纪龙门山~攀西岛链上的火山弧组成部分。

杨暹和[8]1985年在《川滇地区元古宙地壳演化初探》文中研究说明川滇地区位于四川西南部及云南中部,北起康定,南经四川西昌、会理和云南元谋、易门,直至红河,呈带状展布。长约800公里,宽约50—100公里,其间广泛出露元古宙地层及岩浆岩,并蕴藏有丰富的铁、铜、铅、锌、锡、磷等矿产资源。对本区大地构造性质,各家认识不同,并赋于不同名称。黄汲清称为“康滇地轴”,张文佑、李春昱等称为康滇台背斜”,李四光称为“川滇经向构造带”。作者在该区曾作过一些野外地质调查和综合研究工作,现从裂谷作用角度对本区元古宙地壳演化作一探讨。作者蒙俞如龙同志提供宝贵意见和资料,并对本文作了重要的修改和补充,借此表示感谢。

邢无京[9]1985年在《关于康定群时代问题》文中研究说明在扬子地台西缘,康滇地轴北段的轴心,分布看一条结晶岩带。谭锡畴、李春昱称“康定片麻岩”,黄汲清称“磨盘山结晶片岩,张兆瑾称“康定杂岩”。六十年代开展的1∶20万区调工作,以及七十年代、八十年代我省地科所编的1∶50万、1∶100万四川省地质图,都是把它当做岩浆组合处理的,并标出了若干期次的不同岩体。近两

叶文容[10]1985年在《长春地质学院一九八五年度科研成果简介》文中研究表明一九八五年度长春地质学院有62项成果提交评审,其中部级项目18项,院级项目25项,协作项目19项。截至七月份业已评审通过的有13项。现将本年度已经通过审查鉴定的部分成果扼要作一介绍。一、中国变质地质图的编制研究该项研究是地质矿产部“六五”科技发展计划第53项课题。由长春地质学院、地质矿产部地质研究所和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等单位牵头,由地质矿产部程裕淇总工程师担任编图指导,23个省(区)地矿局的有关科技人员200余人参加。本课题在董申葆教

参考文献:

[1]. 盐边群构造地层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D]. 孙玉建.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2

[2]. 华南西部盐边群地层序列与构造古地理特征[D]. 张聪.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9

[3]. 盐边群地层特征及其大地构造属性[J]. 姜勇彪, 张世红, 吴怀春, 韩以贵.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 2005

[4]. 华南地块西南缘格林威尔期区域构造解析[J]. 姜勇彪, 张世红, 吴怀春, 韩以贵.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6

[5]. 云南前寒武纪地质研究概论[J]. 王铠元. 云南地质. 1998

[6]. 扬子西南缘盐边群时代及构造环境:来自碎屑沉积岩的约束[J]. 杜利林, 郭敬辉, 耿元生, 杨崇辉, 刘福来. 岩石学报. 2013

[7]. 盐边群火山岩特征及环境成因探讨[J]. 周晓波, 鞠天应. 四川地质学报. 2016

[8]. 川滇地区元古宙地壳演化初探[J]. 杨暹和. 四川地质学报. 1985

[9]. 关于康定群时代问题[J]. 邢无京. 四川地质学报. 1985

[10]. 长春地质学院一九八五年度科研成果简介[J]. 叶文容. 世界地质. 1985

标签:;  ;  ;  ;  

盐边群构造地层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