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心理治疗在老年抑郁与焦虑共病患者中的临床疗效论文_晏娟

湖南省株洲市三医院临床心理科 湖南株洲 412000

【摘 要】目的:研究心理治疗老年抑郁与焦虑共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9月收治的老年抑郁与焦虑共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观察组除了采用与对照组一样的模式进行治疗外,还要对其进行心理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观察组治疗总依从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结论:心理治疗老年抑郁与焦虑共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心理治疗;抑郁;焦虑;老年;临床疗效

因为老年人的机体老化,并且合并有各种各样的疾病,再加上社会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发生变化,所遭遇的应激事件增多,所以很容易出现无力、无助以及孤独感,进而容易出现焦虑、抑郁障碍[1]。研究显示,相对于单一的抑郁或者焦虑患者,抑郁与焦虑共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更加严重,其病程会慢性化,社会功能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损害,预后较差[2]。除此之外,该疾病在治疗上具有较大的难度,会对患者的正常交往活动、学习以及认知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所以寻找一种科学合理的方式对其进行治疗是十分必要的[3]。本研究主要探讨心理治疗老年抑郁与焦虑共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00例老年抑郁与焦虑共病患者来源于2015年3月~2016年9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中。随机以1:1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50例,其中男32例,女18例,平均年龄(68.21±8.26)岁。对照组:50例,其中男33例,女17例,平均年龄(68.05±8.12)岁。2组基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排除标准:不愿参与研究者;存在严重认知功能障碍者;伴有其它重性疾病者;伴有中枢系统的器质性疾病者;伴有严重躯体疾病者;精神发育迟缓者。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以患者的实际身体状况和病情为依据,采用抗抑郁药物对其进行治疗,并且对其进行健康教育与常规护理。如果患者合并睡眠障碍出现,则要在短期内给予其安定类助眠药物进行治疗。

观察组除了采用与对照组一样的模式进行治疗外,还要对其进行心理治疗,具体为:由受过专业培训,并且已经得到职业资格证书的心理治疗师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将患者所处不同治疗阶段和个性特点为依据,分别采用自体心理学技术、人本主义心理干预、精神分析技术、支持性心理治疗以及认知行为疗法等对其进行治疗。在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时,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第一阶段: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最大程度上获得患者的信任,并且制定出统一的治疗目标。(2)第二阶段:心理治疗师要对患者的倾诉进行认真倾听,对患者的困境以及痛苦表示理解,鼓励患者将自身需求充分表达出来,最大程度上宣泄出自身的不良情绪。(3)第三阶段:主要为澄清、解释、讨论、支持,将抑郁与焦虑共病的原因、发病机制、相关症状向患者进行讲解,并且告知其影响康复效果的各种因素,帮助患者对自身以及他人的不良情绪进行识别,掌握正确的不良情绪宣泄方法,增加人际交往活动,将社会关系和家庭关系有效改善,帮助患者树立起自信。(4)第四阶段:结束整个心理治疗过程,对患者进行充分的鼓励,心理治疗师要向患者表达出虽然心理治疗已经结束,但是治疗师始终在这里的意思,对帮助与支持的可持续性进行预示,鼓励患者对疾病进行勇敢面对,积极主动的寻找应对方式,将其治疗依从性提高。

1.3 观察指标

疗效评定:将HAMA(汉密顿焦虑量表)与HAMD(汉密顿抑郁量表)作为依据,进行疗效评定。如果HAMA、HAMD减分率小于30%为无效;如果HAMA、HAMD减分率在30%-49%之间为有效;如果HAMA、HAMD减分率在50%-79%之间为显效;如果HAMA、HAMD减分率在80%以上为治愈。治愈率、有效率与显效率之和为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其次,还要对患者治疗后的依从性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主要包括定期检查、乐观心态、生活方式以及严格遵医嘱用药这四项,如果以上四项内容全部能够满足,则表示完全依从,如果只能够满足一到三项,则表示部分依从,如果一项都不能够得到满足,则为完全不依从。完全依从率与部分依从率之和即为总依从率。

1.4 统计方法

使用Epidata3.0软件建立数据库,将数据进行录入,然后再将数据转化为SPSS16.0数据库,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进行正态分布检验及齐性检验分析。

2结果

2.1两组疗效对比

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P<0.05)。具体见表1。

3.讨论

临床上,相对于单纯抑郁患者而言,老年抑郁和焦虑共病患者的焦虑与抑郁症状更加严重,并且伴随有多种躯体不适症状出现,具有较大的自杀风险,很容易感到疲劳,自责心理较为严重,其生活质量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处于较差的状态,具有十分差的治疗依从性[4]。外控基因的表达、阳性家族史、丧偶、日常生活能力受限、躯体疾病等均属于老年抑郁和焦虑共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所以不管是单独采用心理治疗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还是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都能够有效治疗老年抑郁和焦虑共病[5]。

本研究针对老年抑郁和焦虑共病患者的具体特点,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心理治疗,以此来将其治疗信心增加。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这充分说明在老年抑郁和焦虑共病的治疗中,心理治疗能够发挥出显著的效果。其次,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老年抑郁和焦虑共病患者。这说明心理治疗能够有效提高老年抑郁和焦虑共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将其对疾病以及康复等相关知识的认识改善,并且对其恐惧、紧张等不良心理进行有效缓解,使其能够采用最佳心理状态去接受治疗。

综上所述,心理治疗老年抑郁与焦虑共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显著提高,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黄伟,杨军,苏建华等.伴抑郁及焦虑负性情绪的心律失常老年患者睡眠质量及其对心律失常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3):5845-5847.

[2]何洪程,王增信,王建芳等.老年焦虑抑郁障碍共病54例临床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13,26(4):295-297.

[3]王立真.帕罗西汀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血清炎症标志物的影响[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2,21(9):823-825.

[4]王骁,黄宇清,黄悦勤等.肺部肿瘤患者术后焦虑及抑郁症状共病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6,30(6):401-405.

[5]徐俊冕.抗抑郁药在老年人群中的应用[J].世界临床药物,2013,34(4):197-201.

论文作者:晏娟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1月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28

标签:;  ;  ;  ;  ;  ;  ;  ;  

研究心理治疗在老年抑郁与焦虑共病患者中的临床疗效论文_晏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