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与培训论文

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与培训

吴兆明 郑爱翔 刘轩

[摘要] 文章通过对江苏省1158 名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调研,从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需求侧角度进行了调研分析,并针对新型职业农民参培意识强但主动持续学习的动力不足、政府层面高度重视培训但多元主体协同机制还不完善、教育培训主体培育积极性高但教学资源和培训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仍需优化等主要瓶颈问题,提出构建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协同合作机制,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基础建设、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培训机构绩效评估与新型职业农民参培激励并举机制,完善分类分层分模块的多样化培训内容体系,创新适应职业农民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模式等策略。

[关键词] 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与培训;乡村振兴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报告还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提出具体目标: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然而,随着我国第二、三产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走出农业和农村,进入第二、三产业和城市就业。劳动力的转移使得农村劳动力大量减少,同时,农村劳动力老龄化趋势和农村劳动力能力素质低下等问题与现代化农业生产所需要的高素质农村劳动力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农业农村的发展逐渐出现“谁来种田”“如何种田”等现实问题。破解这一现实困境,首先要解决人的问题。人的问题既包括量的问题,也包括具备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农业生产经营能力的问题。自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以来,随后连续多年的中央1 号文都聚焦三农问题,提出加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2017年1月29日,农业部出台“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提出发展目标,即到2020年,全国新型职业农民总量超过2000 万人。根据农业农村部发布的《2017年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发展报告》,全国新型职业农民总量已突破1500 万。然而,对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我们不仅应关注其体量的需求,更应关注其职业化发展的职业能力,从而真正解决未来怎样种田的问题。但是,当前新型职业农民依然还存在总量偏低、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低下、职业教育与培训力度和成效不明显等现实问题。如何实现更为有效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培育爱农业、懂经营、会管理且具备长期职业发展能力的职业农民,成为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关键问题。

新型职业农民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主体,农民职业化是农业基本现代化的重要指标。农民职业化发展则必须关注其职业能力的提升,而职业能力的提升需要行之有效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基于此,文章从江苏省新型职业农民调研入手,分析当前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现状、需求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更好地指导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与培训、促进职业农民职业能力提升和职业化发展提供参考。

一、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与培训现状调研

近年来,江苏省高度重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仅在财政支持方面,江苏省级财政每年投入1 亿元,专项用于职业农民培育,2006年起省财政累计补助超过11.5 亿元。为深入了解当前江苏省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实际情况,课题组选取无锡、苏州、南京、徐州、盐城、泰州、南通等地区进行实地调研,主要通过联系当地农委、农广校等政府及培训机构,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上通过问卷星扫描二维码进行问卷调查。针对部分年龄偏大、微信使用不熟练的参与者,我们采用一对一访谈的形式完成问卷调研。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参加职业教育与培训情况、培训作用、培训需求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等方面。课题组先后发放问卷1200 份,由于根据预调研情况,一般用时为5 分钟,故删减回答时长低于3 分钟的问卷,最终回收有效问卷1158 份。

工程建设中,造价全过程控制与管理非常重要,有效实施此项工作,提高项目经济效益,从根本上保障项目施工的安全与经济性。未来项目建设中,要贯彻落实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与管理,渗透到项目建设的每一环节,对建筑工程实现全过程管控,对于项目质量的保障具有深远意义。

1.调研对象的基本情况。第一,性别、受教育与年龄结构情况。从调研数据来看,新型职业农民群体以男性为主,男性占比为75.7%,女性占比为24.3%。受教育情况,总体来说新型职业农民的学历普遍偏低,其中36.96%的人有高中(含中职)学历,25.74%的人有初中及小学学历,仅有26.08%的人有大专学历,10.97%的人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尽管有本科学历的人数并不多,但也可以看出开始有高学历高素质人才进入农业农村领域发展。年龄方面,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参与者主要年龄层次在31~50 岁,比重为67%;其中,有31.9%的参与者在31~40 岁。这部分人群是现代农业农村发展的主要培育主体,也将最有可能成为未来发展农业的主力大军、带动农村农业发展的领头人。

第二,新型职业农民分类情况。2013年7月,农业部、教育部共同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内容进行了界定,定义新型职业农民是指以农业为职业、具有较高的素质和一定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和经营的现代农业从业者,主要包括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因此,为进一步了解不同类型新型职业农民的职业培训需求和现状,调研问卷分别设置了新型职业农民类型为专业大户(种植、养殖)、家庭农场主、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在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中的骨干农业劳动力,从事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三类人群。结果显示,目前主要参加培训的以农场主、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社带头人为主,占比为39.07%;其次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占比为21.77%;骨干劳动力占比为13.25%。

国内外历次大地震震害表明,平面不规则、质量与刚度偏心和抗扭刚度太弱的结构,在地震中遭受到严重的的破坏。国内一些振动台模型试验结果也表明,过大的扭转效应会导致结构的严重破坏。JGJ 3—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规定了高层结构的位移比与周期比的限值,目的主要是限制结构的扭转效应。

此外,在职业教育与培训的保障机制方面,还缺乏农民培训的相关法律法规,缺乏完善的培训机构准入制度、有效的培训监管和第三方评价机制以及相关的规章制度;对于培训基地、培训机构相关的优惠扶持政策还比较欠缺,如对具有“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称号的培训基地,还需要在资金扶持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

利用CPTU实测资料来估算土层重度,Larsson和Mulabdic(1991)通过对在瑞士、挪威和英国的试验资料的分析,提出采用净锥尖阻力(qt-σvo)和孔压参数比Bq对土的密度或重度进行估计。

第四,对职业发展能力需求的认识。自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不断发展,在给农业农村发展带来巨大变化的同时,也让从事农业的职业农民对职业化发展的职业能力需求有了新的认识。在“现代农业生产要求农民具备更多更高的技能”“现代农业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以往靠天吃饭,现在越来越多地通过技术手段开展生产经营”“现代农业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等题项中,选择同意和非常同意的占到90%以上,表明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职业农民越来越认识到新时期农村发展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以提高就业和职业发展的竞争力。

2.参加职业教育与培训情况。第一,参加职业教育与培训意愿分析。新型职业农民参与职业培训的意愿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培训成效。“是否愿意参加职业培训”的题项统计显示,60.59%的受访者表示非常愿意参加职业培训,29.96%的受访者表示比较愿意参加,仅有不到10%的受访者不确定或表示不愿意参加。由此可见,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对职业教育与培训有着比较强烈的愿望,有比较急迫的职业培训需求。

第二,参加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经历。“以前是否参加过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学习”题项的统计显示,选择参加过培训的有709 人,占比为81.69%,18.31%的人表示没有参加过。曾经参加过职业培训的人群中,大部分参加的是免费职业培训,仅有3.46%的人曾自费参加过相关职业培训。

第三,职业教育与培训内容的适用性分析。培训内容的实用性既是培训质量的关键,也是影响新型职业农民参加培训意愿的关键因素。从对曾参加过职业培训的职业农民的调研来看,有65.81%的受访者表示职业培训比较适用,但有31.19%的受访者表示不太适用,主要表现为培训内容与农民实际需求脱节,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可以看出,目前职业培训内容的安排上还有很多需要提高和完善的空间。

第四,参加职业教育与培训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从调研数据来看,目前培训中的主要问题集中在“培训内容不符合自己的需求”“培训时间安排不恰当”“培训内容太浅显”“教学方式不太适应”四个方面。对于不同类型的新型职业农民而言,培训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也有所不同。如对于生产经营型的新型职业农民而言,认为存在的主要问题更多偏向于培训内容不符合自己的需求和教学方法不太适应;而对于生产服务型的新型职业农民来说,主要问题更多的偏向于培训内容太浅显。

成立家长导师团,利用互联网平台与学生家长共享学校的新闻、信息,并给学生以家庭作业的形式与家长共同探讨职业生涯规划问题,随后逐步细化个人规划,尤其是在留学择校和就业观培养上,需要尽早树立正确的观念,结合个人兴趣与特长,合理作出抉择。家长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就业择业观,合理平衡就业与待遇薪资之间的关系。包括在面对文化差异的时候,如何处理人际关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都是在留学前需要去做好心理预设的,以尽早适应留学生活,因此家长需要多关注留意学生表现出来的各方面情绪,帮助其做好充足准备。

以教学丰子恺先生的《白鹅》一课为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相信学生借助工具书很容易就能够扫清阅读的障碍,也能够完成对课文的整体感知。但是在探究环节,学生们如果没有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相信他们是不能独立解决“作者为什么详细地描写了白鹅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作者这样写有什么更深刻的意图”这样的问题。只有我们组织学生充分发挥集体智慧,每人出一个点子,汇聚起来,他们才能恍然大悟,也才能很好地领会作者的深层意图。

第二,培训对职业能力提升的影响。通过职业教育与培训,新型职业农民能否有职业能力提升的获得感,是检验培训成效和增强其学习动力的关键因素。在“培训有利于提高职业能力”的题项中,选择同意和非常同意的超过60%,但依然有40%左右的受访者认为培训对职业能力提升的作用不明显。这表明强化职业教育与培训,提高培训质量和成效依然任重道远。

第五,培训的满意度分析。从曾经参加职业培训的情况来看,免费参加培训的比自费参加的满意度要高。免费参加职业培训的满意度结果显示:选择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的分别为33.87%和37.39%,占到70%以上;选择一般、不太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占比为28.74%。自费参加职业培训的满意度结果:选择非常满意的仅为14.63%;比较满意的为19.51%;选择一般、不太满意、非常不满意的占比达65.85%。可见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参加培训的总体满意度还不够,特别是自费参加的培训满意度偏低,社会商业培训机构的培训能力还明显不足。

农村居家养老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家庭养老服务功能弱化的困难,同时又解决了机构养老存在的一些问题,是一种适合农村老年人实际情况的新型养老模式。基于SWOT分析法,选择S-O(优势-机遇)策略,发挥农村居家养老模式的内部优势(S),利用现阶段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外部机遇(O),提出促进农村居家养老发展的战略措施。

3.职业教育与培训的作用。第一,培训对收入提高的影响。参加过职业培训的人群中对于“培训对收入的提高是否有帮助”的题项,选择很有帮助的比例达到82%。通过访谈交流也了解到,通过参加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与培训,农民的理论知识、农业技能以及经营管理能力等方面得到了一定提升,也更好地指导其开展农业生产经营,从而促进了收入水平的提高。

(1)资产出租模式下,学校不用承担酒店经营带来的各种风险和问题,且理论上获得稳定的资产回报,但实际中可能会存在承租人拖欠租金的信用风险。

第三,培训对长期从事农业发展意愿的影响。新型职业农民是否愿意长期从事农业发展对其职业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也是衡量职业农民作为职业吸引力的重要标志,因此,增强职业农民从农意愿也是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关键。对此,问卷中设置了“通过培训后是否更加愿意从事农业发展”的题项,选择同意和非常同意的受访者占比超过70%。可见,通过培训,进一步开拓了农业发展的视野,让职业农民对农业发展的前景有了更美好的憧憬,更愿意将从事农业发展作为一份职业长期努力。

第四,培训对现代化农业发展政策宣贯的作用。对于“我熟悉国家对农业农村发展相关政策”的题项,75%以上的受访者表示同意。各类培训班一般都安排有对现代农业发展政策的解读,因此,通过培训,农民对国家有关三农问题的支持政策尤其是对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的扶持政策有了进一步了解,也进一步激发了新型职业农民从事农业发展的积极性。

2.政府层面高度重视培训,但多元主体协同机制还不完善。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高度重视新型职业农民职业培训,特别是在经费支持方面,国家及地方政府每年都安排大量资金用于扶持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据了解,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启动后,中央财政每年安排11 亿元专项资金,2017年增加至15 亿元。2018年,中央财政安排20 亿元补助资金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在中央财政政策的引导和带动下,地方财政也加大了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财政资金投入,如江苏近年每年投入1 亿元专项资金用于职业农民培育。政府层面的经费扶持主要通过培训招标项目,培训机构通过市场的手段来应标以获取培训项目,以完成国家培训工作量为主要目标。培训项目需要通过市场的手段通过竞标获取,一方面,容易出现培训机构为项目设项目、为满足培训数量而缺乏对参培人员有效遴选的现象,出现任务化、形式化、过场化等问题,违背了培育的初衷,从而影响培育成效;另一方面,缺乏多元主体联合投入机制,因而也带来培训经费的紧缺,易导致有限的培训经费未能更好地用于职业培训资源的开发上。在协同培训机制方面,还存在培训部门职责不够明确、多头管理、重复培训等现象,企业、职业院校、社会培训机构开展资金投入、资源共享、多方联合、共同参与的协同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还未能形成有效的整体效应。

第二,对培训时间期限的需求。农业生产经营具有一定的季节性,而且各个时期的工作也比较繁重,因此农民一般没有较长的空闲时间参加培训。“期望培训的时长”题项中,70%以上的受访者希望3~7 天,其中48.27%的受访者表示希望培训时间为4~7 天,24.98%的受访者表示希望3 天以内,仅有16.2%的受访者希望8~15 天,不到10%的受访者希望15 天及以上。可见,农民培训时间的期望呈现短期性特征。但从各个培训机构的走访调研来看,大部分培训机构安排的时间以10 天为主,少部分安排7天,这也给很多职业农民参培意愿和培训效果带来了一定影响。

第三,对培训技能和知识的期望。通过受教育程度与培训期望进行对比分析,对于“您期望通过培训获得哪类级别的知识或技能”的题项,小学学历的农民中有60%以上期望获得中级和初级的技术技能,有初中、高中(含中职)学历的农民则更期望获得中级和高级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大专及以上的农民中有70%以上希望获得高级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包括经营管理、创业等方面的知识技能等。可见,受教育程度越高,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越强,也更期望获得高层次的职业技能和知识。

第四,对教学方式的需求。农业生产经营的多样性和参培人员的差异性决定了农业相关职业教育与培训方式需求的多样性。“您期望的教学方式”题项(多选题)中,有61.18%的受访者希望在生产经营场所的现场观摩学习,51.98%的受访者希望在生产经营中互相讨论学习,38.14%的受访者希望课堂集中讲解,19.41%的受访者希望一对一的师傅教学。另外,64.89%的受访者希望多种教学方式结合进行,仅有15.19%的受访者希望选择网络视频和电视教学的教学模式。通过进一步了解,选择网络教学不多的主要原因,一是网络视频和电视类教学缺乏互动性,二是农民对手机等信息化教学操作等还不够熟练,三是教学内容与农民实际需求的匹配度不高。

综上,放射治疗前,口腔医生应在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的基础上制定预防口腔并发症的计划,以便在治疗期间对患者的口腔状况进行管理,维持其口腔健康水平。当然,放射治疗头颈部肿瘤的整个过程中,口腔不良反应的发生涉及多个学科和层面的问题,具有复杂性,对其进行防治的研究任重而道远,需联合多个学科,加强交流与合作,只有掌握放射治疗患者的口腔治疗原则、完善全身背景及口腔健康状况的评估、抓住治疗时机,使用恰当的治疗方法,才能为肿瘤患者提供一个稳定、良好的口腔环境,预防、减少放射治疗的并发症,有效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1.合作机制:构建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协同合作机制。继续发挥政府在财政支持扶持方面的主导作用,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提供资金支持;通过税收减免、培育专项奖励、免息贷款等政策鼓励企业、农场主、新型经营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资金为辅的合作机制,如利用政府补贴、税费减免等手段引导农业龙头企业、示范家庭农场建立完善的培育设施,积极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通过设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专项扶持资金,主要用于扶持各类培训机构和通过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从事生产经营补助等方面。建议成立地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机构,加强对相关培训机构的资源协调和有效管理,如整合涉农企业、中高职院校、农民夜校、培训机构、科技科普示范园区等教育培训资源共建农村社区职业教育机构,进一步合理规划、统一协调、科学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机构体系,从而不断提高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机构的专业化、标准化水平,充分发挥教育培训和科技推广的功能,形成高效多元化培育机制。

表1 新型职业农民职业培训需求分析

二、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与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研期间,通过对新型职业农民的访谈以及对调研地无锡、苏州、南京、徐州、盐城、泰州、南通等地区农委、农广校等地的走访调研,从新型职业农民自身、政府层面、职业教育与培训主体三方面分析当前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与培训存在的主要瓶颈问题。

1.新型职业农民参培意识强,但主动持续学习的动力不足。总体而言,当前新型职业农民越来越认识到现代农业的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模式的变化对农民自身发展带来新的要求和变化,希望通过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农业从业职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的意愿越来越强,但对现代农业发展还缺乏较长远的经营理念,一般以解决眼前问题为主。受限于自身年龄较大、文化水平偏低、自身知识结构不足和自身知识更新意识不强等因素,还缺乏职业发展和经营拓展的长远规划,因而新型职业农民通过持续性、系统性学习的动力还明显不足。

4.新型职业农民职业培训的需求分析。第一,对培训场地的需求。职业农民的职业属性决定了其必定具有很强的农业产业相关性。农业产业作为第一产业,其主要特点是生产实践,因此,对于其培训场地的需求而言,除了进入专业职业培训机构进行系统培训外,更希望通过现场实际教学来进行。从“您希望在什么地方参加培训”的题项上,三类职业农民对培训场地的选择比较一致,主要期望能在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农村的田间地头、相关农业企业或农业合作社进行。

第三,获得新型职业农民证书及从事农业发展年限情况。为深入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农业农村部于2015年发布了《关于统筹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认定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全国统筹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认定工作,随后,江苏、浙江、广东等地都积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工作。凡具备一定的条件,通过培训并考核通过,可以申请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并获得证书,作为享受扶持政策的有效凭证。问卷回收信息显示,获得新型职业农民的占比为51.65%,有接近一半的人尚未获得新型职业农民证书。另外,目前新型职业农民从事农业发展的年限还不长,主要为2~10年,其中有31.73%的新型职业农民从事农业发展的年限为2~5年。

3.教育培训主体培育积极性高,但教学组织、培训内容与教学方式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在政府层面的大力支持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机构有较强的培育积极性,通过加强机构组织建设、师资建设、改革教育教学模式来开展各级各类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教学组织方面,一是培训考核和成效监督等方面还有不足,存在以完成培训任务和参加培训人数为主、对教学过程以及学员学习考核评价力度不够的问题;二是集中培训时间偏长,也给农民特别是经营农场的农民带来诸多不便;三是培训场地大部分设置在县级及以上地区,除农民来回奔波带来不便外,对生产实际遇到的问题还难以实现实地教学。此外,很多培训要求三年内不得重复参加培训,这也阻碍了部分有意开展多种经营或打算进行转型发展的农场主参培的积极性。在培训内容的组织设计方面,缺乏一定的时效性和实效性,尤其是对不同类型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需求调研和分析还不够,缺乏根据农民特点和生产特点来组织教学内容。在教学方式方面,还以理论教学、项目教学、阶段性教学为主,难以满足农民农业生产、经营等多类型、多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农民的文化水平和理解能力还跟不上过于理论化的培训,互动教学、实地现场教学相对欠缺,跟踪服务培训的力度以及整体性、系统性的培训指导还不够,从而导致学习的内容难以有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除此之外,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还缺乏高水平的农业专家队伍,特别是具备实践经验、具有较强理论和实践能力的专家师资相对缺乏,容易导致农民参培的获得感不足,从而也影响了其继续参加培训和学习的意愿。

三、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与培训策略

与大学生、农民工等接受教育培训的群体不同,新型职业农民具有年龄层次跨度大、职业类型差异大、知识结构和技能基础差别大等特点,因而新型职业农民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复杂性、长期性的工程,这就要求不仅要从战略层面做好顶层设计,更需要进一步完善合作机制、保障机制、教学内容以及培养模式等。

第五,对于培训内容的需求。为厘清三类新型职业农民对培训内容的需求,将农民类别与培训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对于“您期望通过培训获得哪方面的知识”题项,三类职业农民选择排前五中,有三类知识相同,分别为“农业经营管理知识”“市场开拓知识”“农业扶持政策与法规”。通过进一步分析不同类型新型职业农民对培训内容的需求,专业大户类职业农民相对而言比较关注种养殖技术和网络销售知识;骨干劳动力类职业农民则更倾向于农业相关实践技能和网络销售知识;而从事社会化服务类的职业农民更倾向于农村物流技术、电脑使用知识(见表1)。

2.保障机制: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基础建设,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培训机构绩效评估与新型职业农民参培激励并举机制。通过政府引导和扶持,构建省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资源共享平台,整合科研院所、涉农院校与企业的优质资源,共同建设省级农村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按照产业、布局、特色分别打造标准化示范区、实训基地等;进一步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基础建设,在就近原则的基础上,鼓励农民分年度分产业轮训,享受教育公平带来的红利。建议出台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师资专项扶持资金和管理办法,用于师资的常态化培训,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师资队伍的教学实践能力;组建由农业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农机推广骨干及优秀农场主构成的专业教师队伍,建立开放共享的培育师资库。强化师资选聘管理,加强对师资队伍的考核力度,实行师资能上能下的动态调整机制。

建立和完善绩效评估机制。如引入第三方绩效考核,全面落实培育成效;要对农民生产时间上的影响适当给予物质补贴,鼓励其积极参加培训;各级政府应定期对培训成果进行评估,建立健全客观的农民教育培训效果考评体系,并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纳入基层政府主管部门政绩考核范畴,建立以服务农业产业需求为导向的工作目标考核机制。

本研究选择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本,研究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两种评分均以50分作为基准线,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况越严重。对于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情况进行调查,选择自制量表评分进行评价,评分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满意度越高。

建立和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参加培训的激励机制。对于接受相关培训教育、具备相应职业能力的新型职业农民给予培训补贴。此外,为鼓励新型职业农民持续学习的积极性,建议设置新型职业农民职称体系,不同职称的人享受不同待遇。例如,初定为新型职业农民的,能够获得免费的技术咨询和指导,同时将职业农民优先纳入一些示范户,享受示范户物化补助的政策扶持;获评为初级、中级、高级新型职业农民的,可以享受到很多政策倾斜和支持。

3.内容设置:完善分类分层分模块的多样化培训内容体系。教育培训机构在设置培训方案中,首先明确不同类型新型职业农民的主要职业化发展路线,如种养殖农场主类型新型职业农民,将主要向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农业骨干劳动力,将主要向提升个人职业技能、做专做精的职业化方向发展;农业社会服务人员,将主要向强化农业专业知识、提升经营管理能力、做深做强的专业化方向发展。根据不同发展方向,制定模块化培训内容。

职业技能的提升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因此,需要在具体培训内容设置方面,根据不同类型,分别设定不同发展阶段的职业培训内容,如分别为三种类型的新型职业农民设定初级、中级、高级培训班。此外,还需要考虑农业相关技能和非农业相关技能的合理安排,如农业相关技能方面包括种养殖专业技能,注重新知识、新品种、新技术等;非农业技术技能可以包括经营管理、沟通管理、管理和市场经济知识与技术、农业电商、农业农村政策、相关法规等方面,有效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的经营能力、学习能力、互联网知识、新技术应用能力等。基于此,需要对新型职业农民做好充分的调研和分析,针对不同区域新型职业农民的特点,做好培训需求分析,并进行合理的规划与安排,做到培训内容的精准性。此外,还可以开展新型职业农民职业能力测评,通过科学测评,根据其自身需要,为参培学员的培训内容、时长、学习活动方式等提出合理化参考建议。

4.培养模式:创新适应职业农民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模式。第一,建立规范化、系统化的培训机制。建议根据不同类型的新型职业农民,分产业进行周期性分阶段培训。如农场主和农业骨干劳动力的培训,可以以某项种养殖项目为主要内容,系统化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按项目做好培训需求调研,根据不同类型新型职业农民的从业特点及能力素质要求,按照项目的产业周期分阶段跟踪指导教学。教学形式可以分集中理论教学、现场观摩教学等多种形式进行,加强入场入地的实地指导与培训;在阶段性培训中,适当增加非农业技能,如结合该产业项目的经营管理、创业管理等进行培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对于社会化服务人员,如农产品销售经营项目,可以根据其主营项目,围绕农产品采购、包装、加工、仓储、配送等系列环节设计系统化的培训项目,为其提供完整的能力水平提升培训项目。在时间安排上,因时因地综合考虑农民农忙和农闲时间,结合培训内容及教学要求,灵活设置教学时长。

(2)选择科学的给排水管道工程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作。在施工线路选择期间,施工单位必须要有一个标注施工规范,与现代化技术进行合理结合。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一些施工单位并没有及时对施工过程中应用的各项技术进行适当升级,仍然采用传统的施工该技术,这会增加工程施工难度,难以保证工程质量。

第二,完善多样化、特色化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式,完善适应职业农民学习的职业教育模式。职业农民的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更多地需要从农村实践出发。农民通过实地教学,更能真正掌握和理解相关的技能知识,如现场典型案例教学、利用信息化开展远程教学诊断、优秀农场主示范宣传、组织赴农业示范基地观摩学习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相关培训App,进行培训推送;组建培训微信群、QQ 群,建立培训后的学员跟踪联系,为农民提供技术跟踪指导、科技知识、政策咨询及市场信息等服务。通过多样化、特色化的教学,提高其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获得感,增强培训积极性。

第三,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基于学分银行的学历教育教学模式。建议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如减免学费等,科学遴选有意愿、有基础的新型职业农民开展中高职学历教育。如对不同学历(如中职、高职)设置不同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方面可以采取半农半工、农学交替等形式进行,在教学方式上可以采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相结合、共性考核和个性考核相结合,考核合格者获得相应学分,达到相应学历学分要求者才能获得对应学历。此举也将有利于吸引和鼓励职业农民持续参加职业教育的意愿,有利于持续提升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发〔2018〕1 号)[Z].2018-01-02.

[2]廖楚晖,侯芳.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财政资助机制研究[J].地方财政研究,2017(7):35-42.

[3]车明朝.强化农村职业教育公益性质 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5):5-9.

[4]徐泰玲.江苏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路径[J].群众,2016(11):57-58.

[5]李志强,郭晓红,邓芳红,等.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思考——基于凤翔县创新职业农民培育模式的调查[J].河北农机,2016(3):27-28.

[6]陈景红.乡村振兴战略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策略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8(10):97-99.

[作者简介] 吴兆明(1979- ),男,湖北石首人,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郑爱翔(1979- ),男,江苏盐城人,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江苏 无锡 214000)刘轩(1981- ),男,江苏盐城人,南京工业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博士。(江苏 南京 211816)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7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研究”(项目编号:17YJC880109,项目主持人:吴兆明)和2018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江苏省新型职业农民职业发展与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8SJA0860,项目主持人:吴兆明)的阶段性成果,还得到了2019年江苏高校“青蓝工程”项目的资助。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985(2019)20-0027-08

(栏目编辑:黄晶晶)

标签:;  ;  ;  ;  ;  ;  

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与培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