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控制的护理论文_贾海英 马雪娇 孙文学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控制的护理论文_贾海英 马雪娇 孙文学

贾海英 马雪娇 孙文学 (涿州市医院(新生儿科) 河北涿州 072750)

[ 摘 要] 新生儿科作为发展迅速的新兴学科,在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提高新生儿生命质量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是新生儿许多器官的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免疫力低、抵抗力差,容易受到感染,要加强对医院新生儿重症病房的干预和护理, 使之得到有效控制,对NICU来说是重中之重。

[ 关键词]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 内感染;护理

[ 中图分类号] R248.4 [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1620(2015)10-206-02 新生儿由于其生理功能尚未成熟、免疫力低下等原因,是 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新生儿发生院内感染后,病情发展、变 化快,病死率高,判断稍微失误或者处理有失妥当,就会带来 严重的后果,危及新生儿的生命。因此,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的护理管理越来越受到重 视。经过我院管理部门重点加强管理,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 院内感染发生率和病死率得到了显著降低,现将护理经验总结 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病例 收集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早产儿300 例(男160 例,女140 例),记录住院早产儿围产期病史、临床表现、体 征、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结果、接受各种侵入性操作以及抗菌药 物应用和肠外营养等治疗情况。怀疑感染时行各种相关病原学 的检查。

1.2 感染标准的界定 (1)血培养阳性。(2)胸片明确的肺炎或明确的其他部位 感染表现。(3)实验室检查,WBC6.0×109/L;PLT100×109/L; IT0.16;CRP8mg/L。(4)感染相关的临床表现,如呼吸暂停、 体温波动、皮肤发花、残余奶增加、反应差、顽固的代谢性酸 中毒等。符合(1)、(2)中任一项或同时符合(3)中的两项 或符合(3)中的任一项,并伴有(4)中的任两项可诊断为感 染。

1.3 统计学处理 SPSS 12.0 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计量资料用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感染因素 2.1 皮肤因素 经统计,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发生院内感染的 患儿的感染部位多位于皮肤黏膜,占83.6%。探究其原因,主 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新生儿皮肤嫩薄,尤其是早产儿,他们的 身体发育多不如普通新生儿,皮肤角质不成熟,屏障功能差, 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薄弱;二是新生儿皮下血管丰富,含水量 较大,皮肤碱性较高,利于病菌生长。

2.2 体重因素 对于新生儿来说,出生时的体重可以大致反应出新生儿的体质情况。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患儿多为早产儿, 他们的体重一般均小于普通新生儿,生长发育情况较差,免疫 功能低下,是院内感染的易感人群。

2.3 侵入性操作因素 对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患儿来说,经常会接受气管插 管、动静脉穿刺、测床边血糖等侵入性操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接受这些操作之 后,会损伤皮肤及呼吸道黏膜,大大降低了黏膜的屏障功能, 增加了患儿院内感染的几率。所以,侵入性操作是院内感染发 生的重要影响因素。

2.4 抗生素因 素抗生素使用过多会增加细菌的耐药性,造成菌群失调, 使条件致病菌生长繁殖,发生感染,所以要合理使用抗生素, 避免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升高。

2.5 住院时间因素 有研究表明,住院时间的长短也是影响院内感染发生的影 响因素之一,住院时间越长,院内感染的发生率越高。 3. 院内感染的预防措施

3.1 加强新生儿重症病房的消毒管理 加强新生儿重症病房的消毒管理是减少院内感染发生的有 效措施。新生儿重症病房应控制温度在22-26℃之间,相对湿 度保持在50%-60% 之间,并保证阳光充足、空气新鲜的良好 环境。每日至少通风两次,每次不少于半小时。进入病房的医 护人员需要更换隔离衣、消毒液洗手。操作前戴口罩,强调操 作前后洗手。如双手无明显的血液、体液污染时可用快速手消 毒液涂抹双手代替洗手。床间距至少保持一米距离。婴儿用物 严格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医疗器械的表面、地面、墙壁应每 天进行清洁和消毒。病房工作人员每半年进行体检一次,如有 感染性疾病应调离本科室。

3.2 加强患儿的基础护理 ①皮肤护理:坚持每日沐浴一次,沐浴时注意观察患儿腹 股沟、腋窝、颈周、耳后等皮肤褶皱处有无破损、是否藏有污 垢、有无红疹或红斑,注意有无瘀血、瘀斑、皮下出血点等。 为了避免压疮的发生,要经常变换患儿的体位;②口腔护理: 观察口腔黏膜是否有出血或红斑、有无破溃,可以每日使用2、 5%NaHCO3 溶液清洗患儿口腔;③喂养护理:有专门医护人员 负责患儿的喂奶工作,喂奶用具须彻底清洗干净后高温消毒, 配奶及喂奶时医护人员应洗手并佩戴口罩;④对于接受了侵入 性操作的患儿,应该动作轻柔,避免伤及患儿脆弱的黏膜;⑤ 当发生了一例院内感染的病例时,应该做好隔离工作,对病房 进行全面消毒,并做空气细菌及地面、器械表面擦拭细菌培 养,从根源上排除传染源。 4.结束语 总之,医院感染新生儿与未感染者在新生儿出生体重和胎 龄上存在显著差异,通过有效的护理管理,包括基础护理、消 毒管理、物品管理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确 保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祁俊明,丁国芳. 通过临床评估早期诊断早产儿院内感 染的初步探讨[J]. 中华儿科杂志,2003,41(12):889-892. [2] 张承芳,陈晓云,刘同菊等.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 感染情况分析[J]. 卫生职业教育,2009,27(5):151-152. [3] 唐仕芳,陈龙,赵锦宁等.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侵袭性 真菌感染易感因素及早期诊断探讨[J]. 临床儿科杂志,2011,29 (9):810-812.DOI:10.

论文作者:贾海英 马雪娇 孙文学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文摘》2015年第9卷第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20

标签:;  ;  ;  ;  ;  ;  ;  ;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控制的护理论文_贾海英 马雪娇 孙文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