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辅助化疗联合改良保乳术治疗乳腺癌的疗效观察论文_窦尧春

中国人民解放军71887部队医院 山东烟台 265609

【摘 要】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改良保乳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015年收治的69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随机分组法将69例患者分为两组,两组都给予改良保乳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介入新辅助化疗,比较两组手术诊疗指标、近期疗效、并发症发生率、乳房外形及远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住院时间及乳房外形优良率无差异(P>0.05)。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术前肿瘤直径、住院时间、近期疗效、术后远处转移率和复发率都更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经新辅助化疗后毒副反应发生率相比对照组更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联合改良保乳术能有效提高近期疗效,虽然不良反应发生率更高,但能显著降低术后复发率和转移率。

【关键词】新辅助护理;保乳术;乳腺癌;临床疗效

乳腺癌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最有效方法,但传统的手术切除术会对乳房外形造成严重影响,在此背景下保乳术被广泛应用于早期乳腺癌的治疗中,为有效降低术后复发和远处转移,本文将新辅助化疗联合保乳术应用于临床治疗中,现将应用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69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年龄在27-49岁之间,所有患者均为初发患者,按照数字表随机分组法将69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7例,平均年龄(37.2±2.5)岁,其中有生育史者27例,无生育史者10例,TNM临床分期中Ⅰ期患者11例,Ⅱ期患者23例,Ⅲ期患者3例,病灶位于左侧者19例,右侧者18例,病程在2-11周之间,平均病程(5.9±0.7)周,术前病灶直径在2-5cm之间,平均直径(3.86±0.37)cm。对照组32例,平均年龄(36.8±2.8)岁,其中有生育史者23例,无生育史者9例,TNM临床分期中Ⅰ期患者10例,Ⅱ期患者20例,Ⅲ期患者2例,病灶位于左侧者17例,右侧者15例,病程在2-13周之间,平均病程(5.7±0.9)周,术前病灶直径在2-6cm之间,平均直径(3.94±0.33)cm,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都在腹腔镜辅助下进行保乳术治疗,麻醉完成后在距离肿瘤病灶15-20mm处进行病灶切除,手术切缘病理检测呈现阴性后缝合切口,并清扫下腋窝的淋巴结。术后常规给予表柔比星和多西他赛化疗,3周为一个周期,术后化疗4-6个周[1]。观察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给予术前辅助化疗,术前12周给予卡铂和多西他赛化疗,3周为一个化疗周期,期间密切检测患者肿瘤病灶直径缩小情况,术前化疗4个周期后进行手术治疗[2]。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手术诊疗指标、近期疗效、并发症发生率、乳房外形及远期疗效。手术诊疗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清扫淋巴结数量及术前肿瘤平均直径。根据肿瘤病灶消失情况及持续时间将近期疗效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和进展四类,将完全缓解和部分患者视为近期总有效率[3]。患者术后常见毒副反应包括白细胞下降、神经毒性、心脏毒性、消化道反应、血小板降低、脱发、淋巴水肿等。乳房外形依据乳房外观、对称情况、皮肤手感等分为三类,优秀是指术后两侧乳房对称,皮肤手感、乳房高度等于术前无明显差异,良好是指术后两侧乳房对称,但乳房高度相比术前有轻微差异,乳房皮肤变暗,差是指术后双乳不对称,乳房高度、皮肤手感和颜色均发生明显变化。随访24个月,比较两组术后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比较两组实验数据,数据比较采用x2检验或t检验,P<0.05表示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手术诊疗指标及乳房外形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及住院时间无差异(P>0.05),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术前肿瘤直径更低(P<0.05),见表1。观察组术后乳房外形优秀例数23例,良好例数13例,优良率为97.3%(36/37),对照组术后乳房外形优秀例数19例,良好例数12例,乳房外形优良率为96.9%(31/32),两组乳房外形优良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手术切除是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方式,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保乳术,在确保手术治疗效果的基础上,能最大限度保持患者乳房外形,但大量文献资料和临床数据显示,保乳术存在病灶切除不完全,给术后复发和远处转移带来较大风险,为此,本文将新辅助化疗应用于临床中,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术前肿瘤直径明显缩小,手术近期疗效和术后复发率、转移率都更优。综上所述,新辅助化疗联合保乳术能有效提高近期疗效,降低术后复发率和转移率。

参考文献:

[1]邓立军,梁承友.新辅助化疗联合保乳术治疗Ⅱ、Ⅲ期乳腺癌的疗效观察[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13):1822-1823.

[2]付贵.新辅助化疗联合保乳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2):212-213.

[3]张建军.新辅助化疗联合保乳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30):47-48.

论文作者:窦尧春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5

标签:;  ;  ;  ;  ;  ;  ;  ;  

新辅助化疗联合改良保乳术治疗乳腺癌的疗效观察论文_窦尧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