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波 巴彦县人民医院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1800
【摘 要】目的:探讨研究腹腔镜联合胆管镜对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进两年的临床治疗的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筛选,使患者年龄在30-75之间,男女比例均等,将筛选出的64 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行腹腔镜联合胆管镜取石术,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观察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均为 100%;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时间长短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观察组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总住院时间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观察组患者的结石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出血少、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关键词】腹腔镜;胆管镜;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
【中图分类号】R57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4-046-01
胆结石又称胆石症,是肝胆外科一种常见的疾病,其中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占 7%~20%左右,且可能会随龄的增加而增大,主要临床表现为剧烈腹痛、高热、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有时伴有黄疸,少数患者可伴有精神症状,严重者可伴休克甚至危及生命。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传统疗法是开腹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 T 管引流术,然而该方法创伤大、易造成患者术后感染,术后恢复慢,住院时间长,不利于患者健康的恢复。近年来随着消化内镜微创技术的快速发展,消化内镜与腹腔镜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进行治疗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临床,临床证明其不会对患者的胆道造成损伤,效果显著。本文回顾分析我院应用腹腔镜联合胆管镜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与传统方法进行对比,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过去两年内的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临床病例64例,男女比例均等,年龄在30-75之间,病程及病情严重程度两组均等,具有统计学意义。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组32例,对照组32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腹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 T 管引流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与胆管镜联合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
1.2方法
观察组:患者取平卧位,在全身麻醉下按“四孔法”建立人工气腹。于剑突下 3 cm偏右侧 1~2 cm 处进行穿刺,其余各孔均与常规LC 的穿孔位置相同。于胆囊三角区将胆囊管和胆囊动脉分离,并以超声刀将胆囊动脉离断,但先不切断胆囊管,仅于近胆总管处用可吸收夹将其夹闭,并进行牵引,以防胆囊内小结石坠入胆总管。于胆囊管与肝总管交汇处无血管区,将胆总管前壁纵行切开约 1 cm 长,然后经剑突下穿刺孔并经胆总管切口置入胆道镜探查,用网篮取出胆总管内结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取石成功后用导尿管行胆总管冲洗,并再次行胆道镜检查是否有结石残留,待确定无结石残留后置 T 管、缝合胆总管切口,然后注入生理盐水并加压观察是否有渗漏。最后切除胆囊,术毕。术后3~4 周进行 T 管造影检查,了解胆总管通畅情况,若 T 管造影检查时胆总管下端未见结石且通畅无阻,则可拔除 T 管。对照组:患者在全身麻醉的状态下,进行常规开腹手术,切除胆囊并切开胆总管取出结石,之后置 T 管引流。术后 3~4周进行 T 管造影检查,了解胆总管通畅情况,若 T管造影检查时胆总管下端未见结石且通畅无阻,则可拔除 T 管。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进食时间、腹腔流量、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结果
采用 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珋± 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均为 100%;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时间长短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观察组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总住院时间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观察组患者的结石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腹腔感染、胆瘘、切口感染及肺部感染;双镜手术组患者术后需镇痛 2 人次,出现反流性食管炎 3 例,无切口疝发生;开腹手术组患者术后需镇痛 11 人次,出现反流性食管炎 2例,切口疝 4 例。
3分析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是肝胆外科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传统手术方法是行开腹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取石并T管引流。该方法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临床效果确切,术后留置T管可以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出现胆漏并发症,并为患者开腹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取石术后胆管内残余结石的有效治疗预留了取石的通道。但是该治疗方法手术创伤大,患者恢复慢,手术风险相对大,且高龄患者或合并基础疾病患者手术风险较大,同时术后各种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与开腹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相比,腹腔镜联合胆管镜治疗具有以下优点:手术只需 4 个小切口,切口小而美观;胃肠功能恢复快、进食早、下床早;术后住院日短、结石残留率低等,因此越来越受到患者及医生的欢迎。但因手术相对较复杂,手术医师应注重自身技术能力的提高,以保证手术顺利成功。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腹腔镜联合胆管镜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具有创伤更小、胆管系统生理功能可以正常维持、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诸多优点,是现今胆结石微创治疗趋势的主要方法。
4结语
综上所述,腹腔镜联合胆管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安全可靠,同时患者创伤较小,术后恢复较快,术后并发症较少,为原来需要开腹手术的胆总管结石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术方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其焕,王群伟. 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 172 例临床分析[J].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0,14(2):99-101.
[2]张庄文,付星,李元健 .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行胆总管切开取石的对比研究[J].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8,17(2):116-119.
[3]宋洪亮,金肖丹.贺亚东.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 65 例[J/CD].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2008,6(1):42-45.
论文作者:李波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1
标签:总管论文; 结石论文; 术后论文; 胆囊论文; 患者论文; 手术论文; 胆管论文; 《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