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纳滨对虾八种常见病害及其防治_对虾论文

凡纳滨对虾八种常见病害及其防治_对虾论文

南美白对虾八大常见病症及防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南美论文,病症论文,常见论文,白对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红腿病

1.症状 ①病虾附肢变红,特别是游泳足变红,鳃区呈黄色或浅红色,尾扇浅红而后深红,步足红点渐多。②甲壳变硬,体表无黑斑。③病虾最初表现为食欲不振,食量大减,胃部仅有少量食物或完全无食,而后离群独游,行动呆滞, 不能控制行动方向,或在水面打转或在池边爬行,重者伏在池边2~4小时开始死亡。

2.病原 副溶血弧菌侵入虾体血液而引起全身性疾病。多发生在清淤不彻底、消毒不严格,水中理化因子恶化或变化频繁的池塘。14~31℃均可发生,但多发生在高温、多雨季节。常呈急性型暴发,死亡率高达90%。

3.预防 ①放养前必须对池塘彻底清淤、严格消毒。每隔15天泼洒二溴海因0.2~0.3克/米3,3天后投放光合细菌、枯草杆菌等活菌制剂,保持水质清洁。②适量放养,科学投饵,注意观察,精心管理。③高温季节提高水位,暴雨前后投放水质保护剂和消毒剂,以稳定水质,减少对虾应激反应。④定期投喂药饵,如在饵料中添加3‰EM菌和3‰EZO生物制剂,或3‰虾康素和2‰脱壳素,两种药饵交替投喂。

4.治疗 ①立即投放水质净化剂和增氧剂,2小时后全池泼洒二溴海因0.3克/米3。②第二天全池泼洒季胺盐碘0.3克/米3。③3天后投放抗药性光合细菌5克/米3。④同时投喂药饵,连续5~7天,每千克饵料中足量添加虾康素8克、生物酶制剂3克、Vc3克。若病情严重,再治疗一个疗程。

二、红体病

1.症状 ①首先触鞭变鲜红,进而尾扇变红,最后全身呈浅红或茶红色,游泳足浅红或不红。②肝脏肿大,易碎,镜观油滴多。③肠胃空或半胃,肠道发红肿胀。④部分头胸甲与肌肉易分离,部分头胸甲内膜有白色斑点。⑤鳃丝肿胀,呈白色或有污物。⑥病虾游动缓慢、异常,体质弱,出水即死。

2.病原 桃拉病毒在对虾体内迅速繁殖,导致对虾肝胃病变。多发生在水环境恶化或突变后,多发于放养密度大、饵料质量差的池塘。一般发病后10天左右出现大部分对虾死亡。

3.预防 ①清淤消毒以及调水措施同上。②定期投喂药饵。每千克添加免疫促长剂4‰,Vc3‰,红体消5‰,生物酶制剂2‰。③高温季节经常泼洒抗药性光合细菌、枯草杆菌等生物制剂,以改善水质。

4.治疗 ①立即投放水质净化剂和增氧剂,2小时后全池泼洒二溴海因0.4克/米3。②第二天全池泼洒季胺盐络合碘0.6克/米3。③3天后投放抗药性光合细菌8克/米3和枯草杆菌5克/米3。④同时投喂药饵,连续5~7天,每千克饵料中足量添加红体消8~10克,免疫促长剂5克,高稳西4克,鱼油15克。⑤如果同时发生肠红肿发炎,则加肝胃康3克,虾康素5克。如果同时发生鳃丝肿胀,则加投恩诺沙星3克,甲砜霉素3克。投喂药饵时一定要保证对虾吃到、吃足药饵,如果对虾不爱吃饵料,可加投诱食剂,或将药饵大剂量拌到新鲜的卤虫里投喂。

三、应激性红体病

1.症状 触须变红,尾扇边缘变红,游泳足变红,有时甲壳也有浅红色的小点,但肠胃饱满,体质健壮,活力好。

2.病原 水环境中各种理化因子突变,引起对虾体内防御系统临时性的应激反应。如果理化因子迅速稳定并正常,红体现象很快消失,反之则容易引发细菌病和病毒病。本病多发于温度突变和暴雨之后,在溶解氧低的凌晨多见,太阳出来后即恢复正常。

3.预防 ①随时注意水质变化,定期投放水质保护剂。②稳定水色,提高溶解氧,降低氨氮、硫化氢等。③高温季节,经常投放枯草杆菌、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等生物制剂。④暴雨之后及时开动增氧机,防止水体分层,并投放生石灰,防止pH值降低。

4.治疗 ①立即开动增氧机,投放增氧剂,投喂药饵,增强防病能力。②投放增氧剂2小时后,全池泼洒二溴海因0.2克/米3。

四、白斑病

1.症状 病虾离群独游,不摄食,肠胃空,肝脏糜烂,颜色变淡,鳃丝肿胀,体色较暗,不透明,甲壳脆,体质弱,腹部容易揭开而不连真皮。特别是头胸甲易剥离,其内侧有白色斑点。本病以白斑为主要症状,有时与红腿病或红体病并发。

2.病原 杆状病毒在对虾体内大量繁殖,侵入皮肤上皮、鳃腔膜、消化道内膜、淋巴样器官、造血组织、肝胰脏等,引起全身的病变。常在水质恶化时呈暴发性发生,在2~5天内死亡率可达80%。

3.预防 改善池底环境、水质各因子和水体及肠道微生态环境是预防白斑病的有效措施。具体是:①定期投放底质改良剂和水质净化剂,定期投放投喂光合细菌、枯草杆菌、芽孢杆菌等生物制剂,最大限度地保持微生态平衡。②定期投喂免疫促长剂、Vc、保肝灵等,提高对虾的抗病能力。③定期全池 泼洒二溴海因、溴氯海因、季胺盐络合碘等水质消毒剂,以防止病毒病的传播。

4.治疗 ①尽量捞出死虾和病虾,清除传染源。②全池泼洒二溴海因0.3克/米3或溴氯海因0.4克/米3或季胺盐络合碘0.4克/米3,第二天再泼洒一次,重者连续三次。③同时投喂药饵。每千克饵料中添加生物制剂5克、Vc3克、保肝灵8克。药饵连续投喂5天,如果同时有肿鳃或肠炎,可加投恩诺沙星3克或虾康素5克。投喂药饵可灵活掌握,但一定要保证对虾吃到足量药物。本病治疗比较困难,一定要采取综合措施才有可能奏效。如死虾继续增加,则立即出虾。

五、肝脏萎缩病

1.症状 ①病虾体质弱,个体小,甲壳脆,体色暗。②鳃丝稍肿,鳃盖上布满许多黑色和蓝色的斑点。③空胃或残胃,肠道宽。④肝脏萎缩呈淡蓝色,不易碎,弹性较大。本病往往伴有黑鳃病、纤毛虫病、肌肉白浊病。

2.病原 对虾肝胰腺细小样病毒的大量繁殖,侵犯肝胰腺管的上皮细胞,造成肝胰腺或中肠粘膜组织的坏死和萎缩,从而影响对虾的消化吸收功能。本病多发生在放养密度过高、水质环境较差、饵料营养不全的池塘。对虾感染该病毒后,大多并不立即死亡,而是呈慢性、消耗性死亡,只有在环境突然恶化情况下,才出现急性大量死 亡。即使是前者,其1~2个月内的死亡率也可达60%。

3.预防 除彻底清淤、严格消毒外,合理放养、提高饵料质量、改善水质条件也非常重要。定期消毒和添加Vc也是预防本病的有效措施。

4.治疗 ①全池泼洒二溴海因0.3克/米3。②同时投喂药饵5~7天,每千克配合饵料中,添加保肝灵3克、虾康素5克、Vc3克。③投喂配合饵料0.5小时后,加投鲜卤虫,卤虫中拌喂大蒜素。

六、肿鳃病

1.症状 ①对虾鳃部明显肿大,鳃丝肿胀,鳃小叶上的细胞空泡、变性,无细胞的完整结构,严重者鳃小叶萎缩,变形呈皱折状,变性呈烧焦状。②鳃盖内膜肿起,其内包有液体。③鳃丝呈白色,严重者呈黑色。④头胸甲外多有绿色或黑色的斑点。

2.病原 细菌或支原体侵入对虾鳃细胞,造成鳃丝病变,从而影响对虾呼吸、摄食,进而诱发对虾浮头以及细菌、病毒病的发生。本病多发于放苗15天左右和夏季高温季节。

3.预防 ①培养优质藻类、维持水体良好生态平衡、调节好水环境、提高溶解氧含量是预防本病的关键。②定期泼洒二溴海因0.2克/米3。③定期投喂抗菌抗病毒药饵。

4.治疗 ①全池泼洒二溴海因0.3克/米3,或季胺盐络合碘0.6克/米3,或恩诺沙星0.3克/米3。②同时投喂药饵,连喂3天。每千克添加环丙沙星3克、Vc4克。

七、肠胃病

1.症状 ①对虾胃部淡红色,肿胀,胃内无食,或充满红色的不能消化的藻类。②肠道明显变粗呈红色,是肠壁上红色素积聚所至,肠道空,有液体或黄色脓状物。③甲壳上色素多,对虾体质弱。

2.病原 细菌侵入胃、肠道,导致胃部发炎,肠道发炎,进而引发全身疾病。本病多因摄食不洁食物引起,特别是摄食死亡的对虾、其他水生动物和藻类。本病注意检查胃内充塞物,并加以鉴别,有时是因自食触鞭所至,而非病态。

3.预防 投喂新鲜的无霉变的饵料是预防本病的关键,特别是投喂鲜活饵料时,一定要用消毒剂消毒或拌喂大蒜素。保持生态平衡也是必要措施。

4.治疗 全池泼洒二溴海因0.3克/米3,同时投喂药饵,每千克添加氟哌酸4克、大蒜素5克,连喂3天。特别注意池底是否有对虾尸体,弄清死亡原因,对症治疗。

八、软壳病

1.症状 甲壳薄而软,身体软如面条,体质弱,行动迟缓,活力差,体色暗,呈微红色,鳃丝发黄或发白,触鞭也呈红色,肠胃空。

2.病原 气候或环境突变导致对虾异常脱壳,脱壳后钙磷转化困难而致。下列情况多发此病:①突遇大风,造成水质浑浊。②突降暴雨,造成水色突变。③水中浮游植物突然死亡。④气温突然升高或降低。本病因属环境突变所致,故发病突然且范围广,损失很大。

3.预防 稳定水体环境、定期改善水质、保持较高的溶氧水平、定期进行水质和底质消毒是预防本病的必要措施。如随时掌握天气变化情况,采取提高水位,泼洒沸石粉、益生菌、增氧剂、二溴海因等。

4.治疗 ①首先针对水环境情况采取改善环境的措施,如溶氧低,及时开增氧机或投放增氧剂,水浑用水质净化剂。②3小时后用聚维酮碘0.4克/米3、二溴海因0.3克/米3、过磷酸钙2克/米3(或生石灰15克/米3)全池泼洒,连续2~3天。③同时拌喂药饵,每千克添加免疫促长剂6克、氧氟沙星3克、Vc3克、过磷酸钙10克,连喂5天。如伴有其他症状,同时采取相应措施。

联系电话:0510-5550198

标签:;  ;  ;  ;  ;  ;  ;  

凡纳滨对虾八种常见病害及其防治_对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