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泵站作为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输入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创造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已经成为水资源调度管理中不可缺少的核心元素,但就其运行及管理现状而言,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急需要进行进一步的优化。
关键词:水利;泵站;运行
引言
泵站是水利工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承担着防洪、排涝、灌溉和供水等多重任务,泵站运行管理涉及水力机械学、电力学、经济学等多种学科,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大多数泵站兴建于20世纪60~70年代,许多水利工程建筑因年久失修,出现严重的裂缝、凹陷、变形、破损等情况,导致故障频繁发生。在管理过程中,需要不断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与科学管理水平,使水利工程项目能够处于安全、可靠、节能、高效的运行中,充分展现工程项目建设的经济效益。
1水利泵站运行管理原则
中小型泵站从20世纪50、60年代初建至今,在全国各型泵站中仍占有主导地位,承担着各自灌域内防洪防涝、灌溉的任务,在水资源合理配置、保障当地农业生产抗旱减灾和农民增产增收中起着积极作用,对于当地农业发展发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我市的中小型泵站多为20世纪60年代建造,最主要的功能是为灌区农业生产提供灌溉用水。中小型泵站由于初建年代久远,建设起点低,设备陈旧落后,虽然这些年有部分泵站已经得到更新改造,但有些地区及偏远落后地区的老旧泵站、设备仍然大量存在。
水利泵站运行管理要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安全和预防。泵站承担着防洪、排涝、灌溉和供水等多重任务,加强安全和预防,坚持安全第一、以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应贯穿到水利泵站运行管理的整个过程,从而提升管理的科学性、主动性。只有真正做好预防工作,才能确保安全第一。二是,注重标准化管理。注重标准化管理能促使水利泵站运行管理从根本上减少随意性、盲目性。标准化的运行管理主要包括标准的质量管理、标准的工作量管理,前者指的是要确保工程设备的运行状态、运行程度良好,后者指的是为使设备达到既定质量标准必须要完成的工作,是细化质量标准管理,是质量标准得以实现的前提、保障。水利泵站运行管理是长期的过程,所以务必要管理好相关的技术资料,确保水利泵站运行管理的连续性。三是,促进管理自动化。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新时期,自动化是水利泵站运行管理的必然趋势,主要有自动运行水工机电设备、采取自动化的管理手段、方法等,具体包括远程操作控制、收集并整理各种记录资料、管理技术档案以及数字化、智能化等。
2泵站运行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2.1管理水平低下
“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在泵站的管理运行过程中普遍存在,在运行较少的泵站中问题更加明显。同时,泵站管理人员对其管理工作没有正确的认识,没有意识到合理而科学的管理对泵站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性。在日常工作中,许多泵站管理人员素质差,管理能力有限,岗位分工不科学,重要岗位多人在管理,个别岗位甚至无人管理,如泵站安全生产监督岗等,生产管理监督不到位,致使事故频繁发生。
2.2设备问题
一是,设备技术落后,自动化程度低。泵站设备技术落后,许多耗能大的机电设备和该淘汰产品不能及时的维护和更换。加之泵站在运行管理中,自动化程度低,监控系统不完善,大大降低了泵站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二是,机电设备年久老化,超负荷运行。许多泵站主机组汽蚀现象严重,如叶片汽蚀磨损变小,管道、拍门、闸阀等锈蚀严重,电器设备老化,致使许多设备超负荷运行,生产效率逐渐下降,耗电量不断增加,效益减少。因此,很多中小型泵站已经难以维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自动化程度低
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为泵站的运行做保障,再加上管理人员对管理设施的更新和维护不够重视,很多泵站都没有必要的自动化监控设施,不具备必要的信息化手段。造成泵站各个机组之间不相匹配,无法进一步优化泵站的运行以及调度,造成能源利用率不高,能源消耗已超出相关规定,而且泵站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也无法得到保障。
3泵站运行管理的具体措施
3.1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
泵站管理制度一般包括值班制度、电气操作制度、机械设备维修制度、安全防护制度、防汛应急管理制度、档案资料管理制度等。作为中型、大型泵站的管理,必须吸取和借鉴当前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逐步形成适合本单位自身特点的制度规范。制度的制定应具有统一性和互补性,不应随兴而为,也不能一成不变,墨守成规,应适合形势发展要求而有所改动,一定要科学合理,能够指导实际操作,可操作性强。
3.2加强设备维护和保养
泵站建筑和设备定期的维护和保养,是保证泵站安全、节能、高效运行的基础,同时能减少水泵磨损,延长机组的使用寿命。为保证泵站的运营维护趋于正常,延长泵站设备的使用周期,做好日常的检查维护工作。对于泵站人员要加强其泵站相关知识的培训与补充,管理人员必须要对机电设备的运行和简单维护有一个很好的认识,另外对一些周边的建筑物和各种预埋件等要有一个详细的了解,以便于日常的管理工作。要将所有前期泵站建设采集的一些数据,存档管理,以备不时之需。重点做好泵站设备的维护、保养、清洁,保证枢纽工程能够运行安全和有效防护洪涝灾害,为泵站灌区的农业生产用水及日常生活用水提供供水保障。在维修过程中为了确保泵站设备系统的正常运行,要采用定期维修和故障事后维修相结合的原则,这样不但能够保障泵站保持一个运行的良好状态,而且还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维修成本。
3.3实现泵站现代化管理
近年来,泵站管理中日益突显的规划设计缺陷已经成为制约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鉴于当下泵站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为了保证泵站的高效运行,地方政府应该结合实际需求,对泵站进行大规模改造、更新,并且重点调整泵站布局,实现泵站的科学性、合理性分布。泵站的更新改造主要包括:加固和改造泵站的建筑物工程、主机泵和电气设备的更新、辅助设备和消防设备的更新,配备现代化的泵站计算机自动化监测管理系统,注重质量,让泵站改造工程起到实效,为泵站的运行管理打好基础。在技术和设备方面,泵站要引进高科技、高性能新型机电设备,充分依靠前沿科技力量,推进泵站现代化,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电数字技术以及网络技术提高泵站的信息采集以及处理能力,同时引入自动化操作系统,逐渐实现泵站信息监控自动化,以及信息传递、与财信息处理、信息管理的网络化。泵站的现代化管理是社会发展以及科技进步的必然趋势,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另外,在泵站的改造更新过程中要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的设计理论和技术应用,全面实现泵站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
3.3提高泵站管理水平,注重人才培养
泵站的科学管理,重点在于专业人才的培养。泵站定期组织运行管理人员进行岗位技术培训,使其充分了解并熟悉泵站各种设备的运行情况,熟练掌握并能准确判断和处理出现的各种故障和突发事件。同时要不定期组织泵站运行人员学习先进的自动化技术,增强专业知识水平,定期考核,发掘培养人才。对员工进行岗证考核,实行持证上岗制度,通过提高准入标准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对各个岗位加强监督,实施岗中考核制度,对员工的业务能力进评估,激励员工自我学习、自我提高。
4结束语
随着社会生产生活的需要和国家对农业发展的重视,我国加大了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正在新建越来越多的泵站,因此新形势下泵站的运行与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只有不断完善泵站运行及管理工作,才能走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进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参考文献:
[1]赵晓亮.泵站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规范化管理办法[J].现代农业科技.2016(05)
[2]昕永峰.泵站运行的优化建议及调整方式研究[J].科学家.2015(10)
论文作者:杨乃国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1
标签:泵站论文; 设备论文; 水利论文; 制度论文; 机电设备论文; 管理人员论文; 技术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