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腾文化要素与社会效率_文化论文

图腾文化要素与社会效率_文化论文

浅谈图腾文化元素与社会效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浅谈论文,图腾论文,效能论文,元素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图腾”一词来源于北美印第安语totem,意思是“他的亲属”, “意指一个氏族的标志或图徽。”(注:摩尔根:《古代社会》上册,商务印书馆,1981年,第162页。)在英国著名学者弗雷泽看来, 图腾既是亲属,又是祖先。(注:弗雷泽:《家庭和氏族的起源》第7页。)我国著名民族学家杨堃说:“图腾是一种动物或植物或无物,部落的各群体把图腾作为自己的祖先。”(注:杨堃:《原始社会发展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第140页。 )“图腾就是人们相信某种动植物为集团之祖先,或与之有血缘关系”。(注:岑家梧:《图腾艺术史》商务印书馆,第1页。 )以上种种说明:图腾亲属观念是人类早期的宗教意识;图腾祖先意识是最早的祖先观念;最早的神是图腾神;图腾名称是最早的社会组织名称;图腾标志是最早的社会组织标志和象征……,总之,就思想文化体系而言,是一种奇特的文化。世界上大多数民族都曾存在过图腾文化。

纵观世界上各民族历史上的图腾物象,可谓种类繁多。中华民族也经历了图腾崇拜的原始文化。其主要内容为:一是以某种生物或无生物作为群体名称;二是以尊敬的态度对待图腾,禁止杀害或食用;三是相信群体与图腾之间的关系为亲属关系,其群体成员必须崇敬图腾;四是群体成员的身体装饰,日常用具、住所墓地之装饰,均采用图腾样式;其五是男女达到规定年龄,必须举行图腾入社仪式。(注:以上内容引自:倍松著,胡愈之译《图腾主义》,开明书店,第2页。 岑家梧《图腾艺术史》商务印书馆,第1页~2页。)在我看来,图腾是人类早期的混沌未分的一种文化现象,它既是宗教文化,也是社会文化,它既包含宗教、民俗学、法律、文学艺术、婚姻等。正因为图腾文化源远流长,而又是民族(古为氏族)的标志,所以,它成为人们研究的一个民族的族源及其古老文化的课题。

文化是由人类求生存而创造出来的。每一种文化元素的产生都是为了满足人类的需要,都在社会中有一定的功能,否则它就不会存在,图腾文化也是如此。图腾文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

1.图腾神观念文化。在古代社会,神祇众多,有图腾神、自然神、动物神、也有植物神和人神等。但观念是怎样产生的?最早的神祇是什么?学术界尚无一致的意见。

过去较为流行的一种观点认为,神观念的起源在于人们对自然的神化。自然崇拜是最早的宗教形式,宗教和神产生的原因在于人们对自然力的束手无策。神话和宗教中的神,都是自然物的人格化,尤其是日、月、星、水、火、风、雨、雷、电的人格化。从解释诸神的名称出发,论证神是种种天体和自然现象的神化。

我国学术界也有人持以上类似的观点,认为古代中国传说中的诸神,如伏羲、炎帝、黄帝等,均起源于太阳神崇拜,而女娲则源于月亮神崇拜。中国的龙,具有图腾的基本特征,但又与一般的图腾有所不同。它实质上就是各民族共同崇拜、崇奉的图腾神。罗愿《尔雅翼》卷28引王符说:龙“角似鹿,头似驼,眼似鬼,颈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可是龙不是自然界中的有生物。又龙有多种,《广雅》云:“有鳞曰蛟龙,有翼曰应龙,有角曰虬龙,无角曰螭龙。”这些龙完全是古人创造的。究其原因,由于中国自古以农立国,人们想象中能够兴云布雨的龙很早就受到人们的崇尊。封建帝王为维护其统治,借助龙来树立自己的权威,而龙也因此而获得更为显赫的地位,受到普遍的崇尊,极大地影响着中国古代政治和文化。成了中华民族的标志和象征。

狼,是古代突厥的图腾祖先,它在《乌古斯可汗的传说》中被描绘成神,一只从天而降的大公狼为乌古斯军队带路,狼进则进,狼停则停,所到之处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狼成乌古斯部落的保护神,(注:耿世民译:《乌古斯可汗的传说》,新疆人民出版社,1980年。)故在战旗上绘金狼头,以资区别而雄壮军威。

牛,是布依族视为灵魂中的善神,赖它以保护全家的安全和后代子孙的幸福。有些布依族的住房,用枯牛头或牛角钉在门边和屋椽上,上挂红绸表示镇压邪恶。(注:黄义仁:《布依族的图腾崇拜》,《贵州民族研究》1987年第4期。)

人类最初的思维,仅仅是对客观事物刺激感官的直接感受,他们不可能考虑自己与自然的关系。当人类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人才开始考虑自己与自然的关系。但是,人们的社会关系和自然关系的狭隘性,使他们未能认识事物的因果关系,于是,便把幻影幻象以及大自然中许多神秘莫测的现象,都看作神灵的表现,人们认识自然的渴求与极低的思维能力之间形成了尖锐的矛盾,从而产生对神灵化的自然的崇拜。

总之,图腾神是最原始、最古朴的神祇。民族把它奉为氏族、胞族、部落、家庭的保护神,相信它具有超自然的力量,既能降福于人,又能为人排忧解难。不难看出其社会效能:一是可使图腾信仰、图腾神等神圣化,使之成为人们团结一致的精神支柱。二是其神圣化、合理化,使之成为维护社会秩序的准则。

2.图腾祖先观念。它是图腾文化的一种。所谓图腾祖先观念,就是原始时代氏族或部落认为自己的始祖不是人,而是某种动物、植物、无生物或自然现象,所有的成员都由它繁衍而来的,都是它的后裔,并以特殊态度对待自然界中的“始祖”的同类。图腾祖先形象,有些是自然界中实在的动物、植物、无生物或自然现象,有些是虚幻的半人兽或半人半禽形象。

图腾祖先观念在我国古籍中有不少记载。古裔人以为他们的始祖是由玄鸟所生或简狄吞玄鸟卵而孕所生(注:参阅《诗经·商颂》等。)。南蛮传说其始祖是龙大盘瓠。(注:见《后汉书·南蛮西夷制》。)古突厥人说他们的始祖母是一匹狼。”(注:见《周书·突厥传)。)古夜郎人传说他们的祖先出自一根三节大竹。(注:见《华阳国志·南中志》内容为:“有竹王者,兴于豚水。有一女子浣于滨,有三节大竹流入女子足间,推之不肯去。闻有儿声,取持破归之,得一男儿。长养,有才武,遂雄于夷(狄)[濮]。氏以竹姓”。)党项羌人自称猕猴种(注:《图书集成》引《朝鲜史略》。)。

有关图腾祖先观念的民族学资料更为丰富。哈萨克族传说其始祖母为白天鹅,并相信天鹅能保护人。巴克斯(巫师)头上常插天鹅毛,小孩胸前也插有天鹅毛,以为这样可避邪。白族虎氏以为其始祖为雄性白虎,并自称“劳之劳农”,意即“虎儿虎女”。他们相信自己进山遇虎,虎也不会伤害他们。当他们出远门时,一定要选在属虎的那天(寅日),认为这样,在外面才会有威风,做事才会吉祥如意。(注:张旭:《白族的原始图腾虎与鸡》,《大理文化》1981年第3期。 )海南黎族传说其始祖母为蛇卵所化;有的传说他们的始祖父是一狗;有的视水牛为自己的祖先,自称为水牛的孩子。(注:马姿燕:《黎族图腾探析》,《广东民族研究论丛》第1辑,广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104页~ 111页。)有些地方的苗族认为枫木是自己的始祖。他们在村寨四周种植枫木,意在让其保护全寨安宁。在桥头上种植枫木,意在让其保护送人们顺利过桥。在田坎边种植枫木,意在让其保护五谷丰登。家里如有人久病不愈,便给枫树烧香、叩头、挂红,请求其驱走病魔。在修建房屋时,总是用枫树作中柱,认为枫木能生人,住了这种房子,子孙才兴旺、全家才发福。(注:杨正伟:《试论苗族始祖神话与图腾》,《贵州民族研究》1985年第 1期。)图腾祖先崇拜传说,在我国各民族中保留较多,除了上述事例之外,其他民族或氏族,部落尚有不少,恕不一一列举。

不难看出,祖先崇拜是人类自身的崇拜。有些是由古老的图腾崇拜演化而来。如图腾崇拜中的动物或植物,因被认为是和人类有血缘关系,当作祖先加以崇拜。当社会向前发展,人们的认识能力不断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与图腾崇拜完全不同的另一种祖先崇拜。它们已不再是动物或植物,而是氏族和部落的首领。他们生前为氏族和部落立下功勋,死后被认为是氏族、部落的英雄加以崇拜。有时他们还被作为氏族和部落的保护神。

随着人类思维的发展,原始时代的人们意识到祖先也是人,而不是动物或植物。于是,人祖先崇拜便产生了。而图腾则被奉为神,依然虔诚敬奉。祖先崇拜突出表现为祭祖活动。祭祖不仅是对祖先的怀念,更主要的是对祖先(灵魂)的乞求,求祖先保佑子孙平安,兴旺发达。各家各户在堂屋中安置祖先灵位,经常敬祭,特别是节日更加隆重。许多民族清明节和“七月半”鬼节都要祭祖。鬼节祭祖,要在纸上写上几代祖宗的名字,包成小包,烧包给祖先送钱,让他们在阴间得钱用。除各户祭祖外,一个家族、宗族定期集体祭祖,这种活动都很隆重。

鬼魂及祖先崇拜,早期的祖先崇拜对象主要为血缘祖先。布依族每家都设有神龛以祭祀祖先神灵;每一个宗族或房族每年清明都要集体为共同的祖坟进行清扫、维修和挂上白纸,并举行祭祀活动;可能由于受汉文化影响,有些宗族还有自己的宗祠。这些都是祖先的崇拜。布依族氏族社会后期出现了对跨血缘的部落、部族首领或英雄人物的神化和崇拜,这也是祖先崇拜的一种表现。

3.图腾标志或称图腾徽记,图腾族徵等。它是人类最早的社会组织的象征和区分群体的标记。所谓图腾标志,就是以图腾形象作为标帜,它是图腾文化的表层结构,是由图腾观念衍生的。

龙既是中华民族的标志和象征,又是古代中国的标志和象征。罗马的古徽为独首鹰。东罗马帝国成立后,又改为双首鹰。波兰的象征兽为白鹰。法国的徽帜为雄鸡。丹麦以象作徽,印度、泰国亦以象作徽。波斯的国徽为猫。埃及的象征兽是鳄鱼。加拿大的徽号是海獭。澳大利亚的象征兽是袋鼠。美国独立后采用罗马鹰徽,不过,改其为美洲所产的一种鹰,形状与罗马鹰所有不同。俄国采用东罗马帝国的双首鹰,表明她是东罗马文化的继承者。此外,俄国另一非正式的象征兽是熊,或称为北极熊。(注:参看卫聚贤《古史研究》第3集,商务印书馆第384页-385页。)……

以上动物标志和象征不是人们随意想象出来的,它渊源于原始的图腾标志。

原始人类群体最初是无何标志和象征的。图腾观念产生之后,原始人为使图腾不伤害自己或得到它的保护,把自己打扮成图腾模样。他们或以图腾动物的皮毛制作衣物,或以羽毛、树叶等装扮成图腾形体;他们还在住宅上、器物上、柱子上、旗帜上雕刻或绘画图腾形象。在他们看来,只有这样,图腾才会把自己当作亲属、子孙或同类,才会得到应有的保护。否则,没有任何标志,被图腾伤害便在所难免。这样,图腾标志便产生了。

图腾标志在我国各民族中有不少遗存,它主要表同在图腾柱、旗帜、住宅、器物、墓地、人体装饰等方面上。

图腾柱为图腾标志之一种,即在柱子上雕刻动物、植物或半人半兽形象,以象征某氏族的图腾祖先。

古越人崇鸟,其屋顶上亦有鸟图腾柱。在浙江绍兴战国时期的一座墓葬中,出土一座铜质房屋模型,屋顶“立一图腾柱,柱高七厘米,断面作八角形,柱顶塑一大尾鸠,柱身中空,但与屋顶相通。”(注:《绍兴306号战国墓发掘简报》刊《文物》1984年第1期。)据史家对照分析,墓葬中的房屋模型,当与死者生前居住房屋相同,此说明古越人有立图腾柱的习俗。

古代朝鲜族以鸟为图腾。过去每一村落村口都立一鸟竿,高二十余尺,顶端供一木雕的鸟,鸟头朝北或朝西北,以守护林落。(注:参看黄有福、金炳镐:《朝鲜族宗教问题研究》中央民族学院编《民族研究论文集》第2集、第525页。)苗族过芦笙节时,芦笙场上立一根高一丈五尺左右的杆,杆上有一龙盘绕,杆顶立一鸟。跳芦笙舞时,杆上挂着芦笙吹奏。龙和鸟都是苗族的图腾,杆上有龙和鸟,与印第安人的图腾柱相似。这种杆可能是由古代的图腾柱演变来的。

此外,图腾文化还具有维护部落之间社会安定的奇妙功能。由于图腾民族认为,同图腾者皆为亲属,不管是哪个部落,只要图腾相同,便认为出自同一个祖先,便是兄弟姐妹。同一图腾氏族的成员,“无论其属于哪一个部落,都象亲兄弟般地是一个确凿无疑的亲属”(注:摩尔根:《古代社会》,商务印书馆1981年第131页。 )这种关系成为联盟内各部落间和平、安定的纽带,它有效地防止、避免部落之间的冲突。所以,图腾意识标志加强了氏族内部的团结,巩固了氏族组织。在原始时代,恶虫猛兽、自然灾害随时威胁着人的生命。在这种情况下,巩固、团结的集体既是人类生存的前提,也是社会发展的条件。否则,人类生存就无法保障,社会也难以发展。

由图腾观念滋生的各种文化元素,被称为“图腾文化”。经中外专家一百多年来的探索研究,根据世界各民族的图腾文化资料,图腾文化主要由十二种图腾文化元素组成,如:图腾观念、图腾名称、图腾标志、图腾禁忌、图腾外婚、图腾仪式、图腾生育信仰等等。由于宥于篇幅,图腾与图腾文化值得研究的东西实在太多。“吃”透它,需要更加扎实的功力和广博的知识储备。本文的探讨仅仅是初步的,兹姑不论,权作引玉之砖吧。

一个民族或国家的文化就是一个文化体系。这个文化体系是由众多的文化组成的,各种文化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彼此关联。在文化变迁中,与人们生活较为密切的文化变化较大,比较容易产生新的文化元素。

文化是人创造的,也是为人所用的。人既能创造,利用文化,也能改造、调整、控制文化,对于传统文化,需要改造,注入新的文化元素,图腾文化丛中的图腾禁忌文化元素就产生了。

图腾禁忌是人们崇敬图腾的一种表现,它渊源于图腾观念。人们把某种生物或无生物当作亲属,祖先或保护神之后,便对该种物象实行禁忌。在图腾民族看来,权利和义务是相互的,既把图腾当作亲属、祖先或神,并希望得到它的保护,那么就应该尊重图腾,不但不能杀食,而且还要保护,这样便产生了图腾禁忌。

图腾禁忌可分为三种类型:行为禁忌、饮食禁忌和语言禁忌。图腾禁忌与古代避讳习俗的形成有渊源关系。

例如:行为禁忌,鄂伦春族以虎和熊为图腾,人们称公熊为“雅亚”,即祖父之意,又称为“阿玛哈”,意为舅舅之意。称母熊为“太帖”,意为祖母,禁止猎熊,熊死了,不能说“死”,要说“睡着了”,要举行仪式,下跪磕头。纳西族土司禁止打死老虎,是因为他们认为虎是自己的老祖宗,必须保护;打死老虎就等于打死自己的“亲人”,必须惩治“凶手”。

有人认为,周族以麒麟为图腾,因而禁止伤害麒麟。据传说,鲁哀公十四年春,鲁西猎户忽然打死一只麒麟。孔子听到这消息,前往观看。不看便罢,一看就大大伤心起来,眼泪竟滴到袍襟上。孔子之所以如此悲痛,是因为麒麟是周族的图腾。(注:参阅董家遵《从诗经上研究古代的图腾制与奴隶制》。)

布依族传说秧鸡和白水牛救助过布依族的祖先,所以忌食秧鸡(白鹭)和白水牛。如望漠布依族王氏族谱记其来黔始祖率师行军途中三日迷路无水,后见秧鸟和白水牛,即跟随禽兽踪迹找到水源获救。该族谱云:“吾祖即时设香案祝告天地,故传于后世,誓不食此鸟及白水牛肉者。”(注:田晓岫:《现代布依族文化面貌浅识》中央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编《民族研究论文集》第2集,1983年,第570页。)这些,都是图腾禁忌中的行为禁忌。

例如:图腾外婚禁忌,它实则是一部原始婚姻法。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人常理。不过,婚姻不是随心所欲的。自古至今,男女缔结婚姻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图腾外婚即禁止同一图腾群体成员之间相互通婚,亦即不同图腾群体之间方能通婚。可以这样说:虎图腾成员不得与虎图腾成员婚配;熊图腾的男子不得娶熊图腾的女子,反之亦然。图腾不同,可以嫁娶。在典型的图腾民族中,图腾外婚是人人必遵守的法律,违者将受到严惩。英人甄克思说:“图腾外婚是此人类最古之禁令也,凡蛮夷皆然。”(注:甄克思著、严复译《社会通诠》商务印书馆,1981年,第11页。)弗洛伊德在谈到图腾外婚时也说:“几乎无论在哪里,只要有图腾的地方,便有这样一条定规存在:同图腾的各成员相互间不可以有性关系,亦即,他们不可以通婚。这就是与图腾息息相关的族外通婚现象。”(注:弗洛伊德:《图腾与禁忌》第15页。)同样,我国不少民族至今依存在图腾外婚习俗,一般情况下,每个人都恪守传统的规则。

以上事例说明,禁止同一图腾群体成员之间相互通婚,是迄今所知的最早的有规则的婚姻形式。图腾外婚禁忌是以公共强制的办法保证执行的一种行为规则,它具有明显的法的职能,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婚姻法。图腾外婚后来演变为同姓不婚,成为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婚姻规则。

总之,图腾文化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化体系,中国许多文化现象都渊源于图腾文化,对后世各种文化发生过深远的影响,许多文化现象的起源都与它有关。就图腾文化而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并没有被其他取代,而是有选择地保留。一些有生命力有功能的文化元素长时间被保留下来,一些文化元素与新一层的文化体系融为一体,继续发挥其社会效能,一些失去功能的文化元素则自动退出历史舞台。总之,了解、研究中国的图腾文化,可使我们明了这一奇特文化现象的面貌,使之推陈出新。

标签:;  ;  ;  ;  

图腾文化要素与社会效率_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