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超声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诊治中的效果分析论文_卢婷婷

云南省楚雄市人民医院 云南楚雄 675000

摘要:目的:分析在缺血性的脑血管病人诊治中应用颈动脉的超声检查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03月-2016年03月在我院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50例,以作研究组,选取同期的50名健康人员,以作参照组,对比分析两组研究对象诊治效果。结果:研究组多发性斑块的检出率以及单发性斑块的检出率明显比参照组高,对比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相关意义;两组患者颈动脉的起始位置、颈动脉的主干、颈动脉窦动脉粥样硬化分布没有显著差异(P>0.05),不具备统计学相关意义。结论:在缺血性的脑血管病人诊治中应用颈动脉的超声检查,可以提高患者多发性斑块的检出率以及单发性斑块的检出率,同时在斑块分布判断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颈动脉超声检查;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效果

缺血性的脑血管病属于临床常见疾病,主要包含脑梗死、短暂性的脑缺血发作(TIA)以及椎-基底动脉的供血不足等,上述疾病会严重威胁到患者生命健康。近几年来,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有着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在患者疾病的诊断中,其早期的治疗对于后期症状改善有着重要意义,可以降低患者死亡率。本文以2015年03月-2016年03月在我院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5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分析了在缺血性的脑血管病人诊治中应用颈动脉的超声检查效果,总结如下:

1.资料、方法

1.1一般的资料

选取2015年03月-2016年03月在我院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50例,以作研究组。其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在40-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2.16)岁,15例患者有高血压、10例患者有糖尿病、15例患者有高血脂、10例患者有吸烟史。选取同期的50名健康人员,以作参照组,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最小的39岁,年龄最大的79岁,平均年龄为(46±2.04)岁;14例患者有高血压、11例患者有糖尿病、14例患者有高血脂、11例患者有吸烟史。两组研究对象年龄与性别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不够明显(P>0.05),不具备统计学相关意义。

1.2诊断的方法

全部入院患者都使用飞利浦IU22型彩色多普勒的超声仪器进行诊断,超声的探头是血管专用的探头,其频率在9-3MHz之间,通过高年资的专业医生与作者进行操作。对检查者颈动脉的血管解剖、斑块位置、以及狭窄程度等进行观察。

1.3观察的指标

在检查患者过程中,对患者斑块分布、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以及内中膜的厚度进行观察,对比两组研究对象超声诊断指标。

1.4数据统计分析

通过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以及处理本组研究数据,通过(±s)代表一般资料,通过卡方检验组间计数资料的对比,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2.结果

2.1比较分析两组研究对象动脉粥样硬化的检出率

研究组多发性斑块的检出率以及单发性斑块的检出率明显比参照组高,对比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相关意义,见表1。

3.讨论

在人体的全身动脉之中,比较容易发生粥样硬化部位就是颈动脉。很多实践与研究指出,颈动脉的斑块形成不仅属于动脉的粥样硬化一个早期现象,而且是缺血性脑卒中与暂时缺血发作关键性因素[1]。由于人体中颈动脉位置比较明显,通过高频探头可以准确显示颈动脉形态变化,并且颈动脉还是粥样硬化的常见位置。所以在临床检查中,颈动脉逐渐受到了相关人员的重视[2]。颈动脉属于心脏和大脑连接关键性桥梁,颈动脉是连接心脑两个重要部位的桥梁。相关研究显示,在临床上因为颈动脉的粥样硬化所致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机制多种多样,如:颈动脉的粥样硬化斑块极度不稳定,且破裂以后脱落小斑块经常会伴随血流运行,从而将远处血管堵塞。通常情况下,动脉的硬化斑块形成比较粗糙,极易激活凝血因子和血小板,从而产生血小板血栓和凝集,导致血管堵塞和狭窄[3]。

此外,一些脑梗死的患者发生也可能和颈动脉低灌注存在相关性,同时很多脑梗死与动脉硬化的斑块和血栓也有密切联系。而且发生粥样硬化的动脉,还容易影响到大、中动脉的内膜,导致血管壁的厚度加大,致使内膜越来越粗糙,渐渐产生斑块。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诊断中,主要使用颈动脉的超声检查,这种检查方式主要是按照斑块特征来分类,斑块类型不同,其组成的成分也存在差异,脑梗死发生概率也就不同。本次研究显示,研究组多发性斑块的检出率以及单发性斑块的检出率明显比参照组高,对比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相关意义;两组患者颈动脉的起始位置、颈动脉的主干、颈动脉窦动脉粥样硬化分布没有显著差异(P>0.05),不具备统计学相关意义。

综上,在缺血性的脑血管病人诊治中应用颈动脉的超声检查,可以提高患者多发性斑块的检出率以及单发性斑块的检出率,同时在斑块分布判断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曹庆艳,易珊林,王琼.颈动脉结构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超声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早期诊断价值[J].医学临床研究,2015,21(10):425-426.

[2]王伟光,张媛春,徐文玉.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与颈动脉超声检查在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方面的临床效果分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3,15(06):34-35.

[3]刘培琴,周君,唐琪.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颈动脉超声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价值[J].海南医学,2015,16(22):67-68.

作者简介:卢婷婷(1984年9月—)汉族,云南永仁,本科,医师,主要从事超声波诊断工作。

论文作者:卢婷婷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5

标签:;  ;  ;  ;  ;  ;  ;  ;  

颈动脉超声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诊治中的效果分析论文_卢婷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