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建筑设计和建筑设计生态化趋势的探析论文_杨今

生态建筑设计和建筑设计生态化趋势的探析论文_杨今

【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然而付出的代价却是惨痛的,生态环境连年恶化,生态环境问题迫在眉睫。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建筑界创新了传统建筑思想,提出了生态建筑理论。该理论要求在建筑工程中融入生态化理念,促进建筑设计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因此,研究生态建筑设计,展望建筑设计生态化的趋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生态建筑;建筑设计;生态化;趋势

自古以来建筑领域就存在建筑设计生态化理念。古人云“天人合一”,协调建筑环境与自然;“心外无物,存天理灭人欲”主张建筑贴近自然,不可过分铺张浪费。目前随着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以及生态建筑理论的不断发展完善,建筑领域生态化趋势明显、效果显著。

1生态建筑简介

1.1生态建筑定义

生态建筑是指,根据自然生态环境特点,将生态学和建筑科学有机结合,形成一个既满足人类生存需求,又能促进建筑设计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的生态系统。从定义我们不难看出,生态建筑具有施工环境健康,资源利用合理高效,居住舒适等的特点。生态建筑多通过采用环保、健康的建筑材料,设计理念上结合自然元素实现降低资源的消耗,通过以上细节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1.2生态建筑设计原则

第一,“道法自然”。在生态建筑设计中首要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原则,要将人的居住需求看作是自然的一部分,建筑物也需要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不可将建筑设计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理解为独立或对立关系。因此生态建筑设计中要与努力自然环境契合,实现建筑、人、自然环境的有机融合。在施工环节要注意保护自然环境,降低污染。

第二,充分利用资源。在土地资源利用方面,为节约城市土地资源,要合理规划地面建筑,科学利用地下资源进行补充。同时在自然资源方面,要加强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减少因使用不可再生资源对环境造成的损耗与浪费。要大力开发新能源技术替代传统的能源技术,降低建筑设计的成本,例如太阳能、生物能、风能等清洁能源。

第三,重视舒适性原则。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建筑的需求已从简单居住变为改善型居住,所以生态建筑设计上还要更加注重满足舒适度的需求。因此生态建筑设计上除需遵守最基本的质量、环保理念外,还要注重人性化理念。

第四,“天地合气,万物自生”。古人在建筑设计领域讲究因地制宜,新时代的建筑设计者应将这个理论赋予时代特点并发扬光大。在生态建筑的设计方面,要结合当地自然环境如气候水文等,要结合当地文化特色,实现环境与建筑的协调发展。例如南方属季风气候,季风较多,居民房屋多采用穿斗架构造,将柱间距设计紧密,增加抗风能力。

2生态建筑优点

2.1改善了人居环境

生态建筑理念重视人与自然环境的有机融合,改善了人居环境。許多小区、办公楼在园区设计上更加重视室外生态环境的营造,努力打造更适宜的人居环境。在室内设计上,引入了新型环保建材,能源利用方面多采用新能源资源,减少人居成本,提高了人居舒适度。

2.2促进城市发展

第一,在城市规划建设中,采用生态建筑理念能降低城市建设成本,减少了资源的浪费,促进了各个领域如:科研、资源回收再造等的协调发展,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有机协调,最终实现城市经济的发展。

第二,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采用生态建筑理念,在城市建筑的规划建设中积极采用新能源、清洁能源代替传统的污染能源,采用新型装饰材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能够在建筑领域为城市生态环境发展贡献力量。

3生态建筑的特点

3.1节能与利用可再生能源。从节能的角度分析,主要采用蓄热等一系列的手段措施来降低能耗,确保现有能源在实际中得到合理有效利用,同时综合发挥可再生能源的整体效用如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等,降低石油、煤炭等无法循环利用的资源。生态建筑设计过程中,主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情况,通过光照与通风,被动节能措施来降低建筑能源的消耗量,将建筑材料潜在的蓄热及绝热性能充分发挥出来,确保围护结构具有较好的保温与隔热作用,冬季来临时,发挥太阳能的取暖性能,夏季来临时,则通过太阳能降温,购置遮阳效果好的设施设备降低夏季的炙热,为社会群众提供安逸的居住环境。

3.2材料再生利用。购置大量能够再生利用的材料或资源,比如工程施工中,通过具有再生功能的建筑材料,可降低废弃物的排放。建筑投入实际使用时,可采用水等可循环利用的资源。最好选用建筑所在区域的建材,节约材料运输成本。

3.3促进建筑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和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建筑物生存于特定的社会环境中,这里所说的社会环境指的是涉及现有建筑、街道及部分人造景观在内的一种直观环境,以及社会发展背景下产生的人为观念、社会体系等潜在环境。由于社会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场所,因此当人类居住场地的空间环境逐步向周围社会环境靠拢,才能真正体会安逸性。所以生态建筑中,促进了建筑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和谐一致。

4 生态建筑设计的重要性

4.1 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生态建筑的发展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给人们提供一个适宜的生活环境。当下许多建筑建设没有遵循生态化建设,导致在建设的过程中,出现资源严重浪费、自然环境受到破坏等现象,如扬尘、噪声污染等,给人们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通过生态化的设计,可以有效的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给人们营造一个良好健康的生活环境,实现人们生活质量水平的提升。

4.2 促进城市经济与生态的和谐发展

除了可以提高人们生活的质量水平。生态化建筑的发展也更好的促进了城市经济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作为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建设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合理的规划可以使得建筑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同时良好的建设也可以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提高城市建设的美观性。因此生态化建筑的发展在城市与自然和谐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各相关建设部门应该充分认识这点,在具体建设过程中进行合理的规划,保证建筑生态化建设的良好进行[2]。

5我国生态建筑发展存在的问题

5.1缺乏对生态建筑的正确理解生态建筑的概念国内外学术界有许多不同的解释,但核心的内容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运用建筑学、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合理安排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的关系,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同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建筑物的自我调节能力,并具有节地、节水、节能、减少污染、延长建筑寿命、改善生态环境等优点。但是有人认为只要将建筑物周围加一些绿化就是生态建筑,在建筑物内部点缀一些植物就是生态建筑,建筑物单纯的节能就是生态建筑,还有人认为建筑的平面将来有重新划分的可能就是生态建筑等等。但这些观点只停留在生态建筑的表面,对生态建筑的理解是不全面的。

5.2缺乏对农村生态建筑的系统研究。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生态建筑的系统研究不平衡,其中城乡的差别较大。目前各个学科研究的重点大多局限在比较发达的城市,缺乏对农村居住环境的系统研究,特别是东北地区。大部分的研究都从本学科(生态学、环境学、城市规划学、建筑学、农业建筑学)的专业角度出发,虽然研究的内容较为丰富,但是各个学科之间没有很好的结合起来进行深人的研究,特别是如何在特定地区将人居环境与植物环境工程结合起来是函待解决的课题。

5.3缺乏生态建筑的广泛实践。目前,我国建筑界发表了许多关于生态建筑的论文,这些论文对传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推动生态建筑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绝大多数的论文都停留在关于生态建筑设计的理论框架、设计原则及生态学理论对建筑学的指导、国外先进生态建筑的经验介绍,缺乏实际工程实践模式、计算机模拟、环境效果的测试分析。

6促进建筑设计生态化趋势发展的方案

6.1要重视节约建筑资源

在生态建筑设计过程中,要注重低碳环保节能理念,节省建筑资源。首先要节约建筑材料,实现建筑材料利用率的最大化,避免出现浪费材料的现象。其次,要节约建筑成本,合理采用低碳环保节能的建筑材料,提升建筑的生态性。

6.2在建筑设计的生态化趋势中,要加强新能源的设计与利用

在室内设计环节,可以加强对光线的掌握力度,使用户在白天大部分时间也能够利用光线,减少对电能的浪费。在室外设计方面,可设计太阳能、风能循环利用系统。这个系统也可用在施工及工人生活环节,减少了对资源的浪费,迎合了建筑设计生态化的趋势[2]。

6.3对生态知识进行全民普及

为了更好进行建设生态化设计,建设相关部门应对生态建筑等相关知识和理念进行普及。从意识上提高人们对于这方面的认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建设人员要对当下存在的一些片面认识进行重新认识,改变原先的生态设计就是多进行绿化的片面观念。同时相关部门要积极地将生态建筑知识与当下的教育融合在一起,通过在学校中引入相关的概念和知识,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教育。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提高人们对于生态建筑的认识,促进生态建筑建设的良好的进行。另一方面,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对生态建筑知识和理念进行宣传,可以通过媒体、自媒体等方式,提高人们在这方面的认识,为生态建筑的普及打下良好的基础。

6.4加强设计人员的环保意识

部分设计人员素质不高,环境保护理念不强,在设计中偏重考虑经济利益,将生态环境与建筑设计放置于独立或对立的角度,导致自然环境和资源遭到破坏和浪费。因此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对设计人员生态建筑理念的宣传力度,提高环境保护意识。设计人员也要终身学习,认识到当今建筑领域的发展离不开生态化理论,在设计中抛功利思想,积极促进建筑设计领域的生态化建设。

6.5要加强生态建筑的科研力度

加大科研的研究也可以保证生态建筑建设的良好进行,因为在实际的生态设计过程中,需要运用非常多先进生态环保材料,这些材料都需要相关人士进行研究和开发,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实现良好的建设。在这过程中,国家应该在这方面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制度保障,可以进行相应的政策扶持,促进生态设计的发展。同时对当下研究机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完善和优化,建立良好的人才培训机制,为建筑生态设计的开展打下良好的人才基础。另一方面,应该设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对于有新方向和新研究的心得的给予奖励,而对于一些不积极研究则给予一定的惩罚。通过这种奖惩机制来充分调动人们生态设计研究的积极性,促进设计生态化良好发展。最后国家应该为此提供相应的资金保障,通过成立专门的基金扶持机构,来保证研究资金的充足性。 在科学技术进步发展的新时代,生态建筑工程领域仍存在很多技术问题,阻碍着生态建筑的设计发展。因此国家要继续加强对生态建筑技术的科研投入力度,加大对生态建筑领域科研机构的支持,完善科研机制,提高专业研究人员的素质和科研能力,完善科研成果的评价机制,提高生态建筑科技科研积极性,从理论角度为建筑领域的生态化趋势提供支持。

6.6严格遵循生态建筑建设原则

在实际的生态建筑建设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遵循其中建设原则,实现生态化建设,比如因地制宜、以人为本,自然环保等原则。因地制宜原则要求设计人员需要充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建筑的设计,了解当地的地理位置和建筑资源,实现资源合理的规划,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以人为本的原则要求设计人员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居住的实用性,明确建筑建设的目的是提高人们生活居住质量,保证人们健康良好的生活。最后就是自然环保原则,这是实现生态建筑建设的必须遵守的[3]。在建设时,建设人员要尽可能使用自然环保的材料,利用一些环保能源,如太阳能、地热等。此外,建设人员还需要对建设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固体废料等进行分类再回收,比如对于一些已经凝固的混凝土或者沥青土块,可以用作地基回填等。通过充分遵守这些相关原则来保证生态设计良好进行。

7结语:

纵观建筑发展的生态化趋势,生态建筑设计领域未来会朝着人性化、生态化方向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建筑的和谐发展。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会逐渐抛弃功利思想,对环保效益的考虑要逐渐大于经济效益,绿色、节能、环保将成为未来建筑领域发展的主流思想。因此设计人员要积极转变思想,创新设计理念,将新材料、新技术、新思想融入设计环节,推动建筑设计领域的生态化趋势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万文娟.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化模式及策略研究[J].居舍,2019(12):111.

[2]朱正.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化模式及策略[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01):73.

论文作者:杨今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 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4

标签:;  ;  ;  ;  ;  ;  ;  ;  

生态建筑设计和建筑设计生态化趋势的探析论文_杨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