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结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儿EB病毒感染的疗效分析论文_胡纯燕

(泸州市妇幼保健院 四川泸州 646000)

【摘要】目的:分析干扰素结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儿EB病毒感染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016年7月-2016年9月的小儿EB病毒感染患者中随机抽取出68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观察组进行干扰素结合更昔洛韦治疗,对照组进行更昔洛韦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和EBV-DNA 拷贝数转阴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是97.1%,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是76.4%;观察组的 EBV-DNA 拷贝数转阴率是94.1%,对照组的 EBV-DNA 拷贝数转阴率是64.7%。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干扰素结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儿EB病毒感染疗效显著,可以有效减少治愈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儿EB病毒感染;更昔洛韦;干扰素

【中图分类号】R7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4-0006-03

Analysis of curative effect of ganciclovir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EB infection combined with interferon

Hu Chunyan.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 of Luzhou Luzhou City, Sichuan Province 646000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interferon combined with ganciclovir in the treatment of EB virus infection in children. Methods In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16 -2016 September EB virus infection in patients randomly selected 68 cases,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34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for interferon combined with ganciclovir treatment, control group of ganciclovir treatment, 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nd the copy number of EBV-DNA negative rate .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91.7%, control group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76.4%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copy number of EBV-DNA negative rate is 94.1%, the control group The copy number of EBV-DNA negative rate is 64.7%.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data significantly, P<0.05,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Conclusion Interferon in combination with ganciclovir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EB virus infection has significant effect,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healing time,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Of EB virus infection; Ganciclovir; InterferonQ

在临床上,EB病毒是常见的儿科病毒,EB病毒的感染比例会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大,EB病毒感染后可以使人体引发各种疾病,导致人体的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增加、肝脾肿大、淋巴结、咽峡炎、发热及异型淋巴细胞的发生等现象,EB病毒的临床症状程度表现不一,绝大多数症状预后质量较好,而部分的症状与淋巴瘤、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紧密相关。及时的诊断及治疗EB病毒感染患儿,可以有效的减缓甚至是防止病情进展。本文对我院的68例小儿EB病毒感染患者分别进行治疗,分析干扰素结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儿EB病毒感染的疗效,现将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收治的2016年7月-2016年9月的小儿EB病毒感染患者中抽取出68例,其中,34例呼吸道感染,30例合并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例慢性活动性 EB病毒感染,2例噬血细胞综合征,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其中,观察组中有16例男患儿、17例女患儿,年龄6个月~16岁,平均年龄(99±2)个月;对照组中有17例男患儿、16例女患儿,年龄5个月~15岁,平均年龄(92.5±3)个月;所有患儿均表现不同程度的咽峡炎、皮疹、肝脾肿大、发热反应,所有患儿 EB病毒DNA拷贝数均为阳性>5.0×102/L。两组患儿的病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所有患儿进行更昔洛韦治疗,即对所有对照组的患儿进行5~10mg/(kg·d) 的静脉滴注,一日两次(每隔12小时进行一次静脉滴注)。观察组所有患儿首先进行更昔洛韦治疗,对观察组的所有患儿进行5~10mg/(kg·d)的静脉滴注,一日两次(每隔12小时进行一次静脉滴注)。其次对观察组的所有患儿进行干扰素治疗,即在更昔洛韦治疗的基础上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2岁以内患者进行5μg/(kg·次)干扰素α-1b肌肉注射,大于2岁患儿进行10μg/(kg·次)干扰素α-1b肌肉注射,一日一次。两组患儿均进行5~7日的治疗,如果仍无效可以延长治疗时间为14~21日。

1.3 观察指标

仔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和EBV-DNA拷贝数转阴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

无效:7日用药治疗后,患儿的体温没有下降,淋巴结、脾、肝等没有缩小;有效:5~7日用药治疗后,患儿的体温恢复到正常值,淋巴结、脾、肝等有所缩小;显效:3日用药治疗后,患儿的体温恢复到正常值,淋巴结、脾、肝等明显缩小。EBV-DNA拷贝数<5.0×102/L是阴性,EBV-DNA拷贝数>5.0×102/L是阳性。总有效=有效+显效。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x-±s)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组间数据,以n/(%)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组间数据,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结束后,观察组中有1例患儿无效、10例患儿有效、23例患儿显效;对照组中有8例患儿无效、20例患儿有效、6例患儿显效;观察组的平均退热时间是(2.88±2.36)d;对照组的平均退热时间是(5.68±3.56)d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是97.1%,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是76.4%,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差异显著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2.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组中1例患儿在进行第一次干扰素α-1b肌肉注射后 2小时内发生高烧,体温高达39℃,并伴有寒颤,经过及时服用退热药物进行对症处理后,体温很快恢复正常,第二日发热减轻,第3日后没有在复发。对照组没有患儿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

3.讨论

人类疱疹病毒(Human herpesvirus 4,HHV-4)即EB病毒 (epstein-barr virus,EBV),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实质是一种嗜B淋巴细胞病毒[1]。在1964年,Barr和Epstein 在临床的 Burkitt儿童淋巴瘤细胞株中发现,EB病毒 (epstein-barr virus,EBV)非常容易在人群中感染,尤其是在儿童时期非常常见,5岁以下的儿童期血清阳性转化率高达90% 以上[2]。EB病毒感染密切联系着多种临床疾病,被感染后,它的症状程度也表现不一,在没有明显免疫缺陷的个体中,少数仅表现为无症状的血清学转换,而有50% 会发展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infection mononucleosis,IM)[3]。在患有后天性免疫缺陷或先天性免疫缺陷的个体中,小儿的EB病毒可以引发噬血细胞综合征和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少数会发生慢性反复性 EB病毒感染,甚至是鼻咽癌、恶性淋巴瘤等。

目前在临床上仍然还没有特效的药物可以治疗EB病毒,而在EB病毒感染指南书上有推荐治疗的药物则是更昔洛韦和阿昔洛韦[4]。有研究显示,在临床上有使用雾化吸入干扰素或静脉治疗EB病毒感染的案例,但数量较少[5]。实质上干扰素是一种细胞因子,它由淋巴细胞结合单核细胞产生,是具备多种功能的一组活性蛋白质,其主要的成分是糖蛋白,而这些活性蛋白质可以在同种细胞内影响其生长、分化,并具有调节免疫功能、抗病毒等多种生物活性。干扰素的可以产生抗病毒蛋白,抑制复制病毒,比如抑制 RNA和DNA病毒等,干扰素可以缓解病毒感染。干扰素可以调节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等作用,增强NK细胞、巨噬细胞的免疫作用,提高其抗病毒的能力,减少恶性肿瘤性疾病的发生。

目前对EB病毒感染进行早期的诊断主要是通过EB病毒的DNA进行定量测定,EB病毒DNA对于诊断EB病毒感染比较灵敏可靠。本文通过对我院的69例小儿EB病毒感染分别进行更昔洛韦治疗和干扰素结合更昔洛韦治疗,分析干扰素结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儿 EB病毒感染的疗效,通过对患儿进行EB病毒DNA测定,对比两组患儿的EB病毒DNA转阴率和治疗效果,发现进行干扰素结合更昔洛韦治疗观察组的EB病毒DNA转阴率和治疗效果均优于进行更昔洛韦治疗的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患儿的白细胞和血常规也没有出现异常,患儿在治疗早期有发热症状,但经过及时有效的对症治疗后便快速恢复正常,不良反应较轻。

干扰素结合更昔洛韦可以有效的治疗EB病毒感染所导致的常见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也可以有效的治疗严重的慢性活动性 EB病毒感染。EB病毒感染引起的少见的一种的严重综合征是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 (chronic active EBvirusnfection,CAEBV),它主要表现有反复性或慢性的传单样症状,并 改变DNA 拷贝数量和EBV 抗体。严重的病毒感染可以使患者在5年内死亡,主要是因为引发了噬血细胞综合征、各种淋巴增殖性疾病、机会性感染、肝衰竭等并发症,甚至是早期的恶性淋巴瘤表现。在本次治疗研究中发现,有2例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患者经过干扰素结合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后,在第3日体温明显下降,7日后体温恢复正常值。

本文通过对我院的68例小儿EB病毒感染患者分别进行更昔洛韦治疗和干扰素结合更昔洛韦治疗,根据本文的治疗结果:观察组的平均退热时间是(2.88±2.36)d;对照组的平均退热时间是(5.68±3.56)d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是97.1%,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是76.4%;观察组的EBV-DNA拷贝数转阴率是94.1%,对照组的的EBV-DNA拷贝数转阴率是64.7%,研究发现干扰素结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儿EB病毒感染,其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可以更快缓解EB病毒感染症状,延缓并防止淋巴瘤及EB病毒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症等疾病的发展,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齐鸿涛.阿昔洛韦静脉滴注联合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小儿EB病毒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4,22(08):144-145.

[2]黄生才.更昔洛韦治疗小儿EB病毒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4,24(03):95.

[3]李海峰.干扰素治疗小儿EB病毒感染分子水平研究[J].吉林医学,2016,06(05):1370-1372.

[4]黄维肖,夏焱,潘莉,刘勇,檀卫平.更昔洛韦对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疗效观察[J].新医学,2011,04(02):250-253.

[5]曾春野.更昔洛韦治疗小儿EB病毒感染的临床分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12(03):105.

论文作者:胡纯燕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7

标签:;  ;  ;  ;  ;  ;  ;  ;  

干扰素结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儿EB病毒感染的疗效分析论文_胡纯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