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城市群发展优势产业集群的战略构想_武汉市论文

武汉城市群发展优势产业集群的战略构想_武汉市论文

发展武汉城市群优势产业集群的战略构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武汉论文,产业集群论文,城市群论文,优势论文,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武汉城市群具有构造产业链的现实基础

1.以武汉为中心的城市群具有厚实的产业存量基础。武汉及周边城市产业结构已经实现了从“二、一、三”向“二、三、一”的重大转变,已经初步建立起了比较发达的现代农业、门类比较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和现代第三产业。武汉及其周边城市拥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和存量资本优势。

武汉市作为我国特大中心城市和主要工业基地,在工业化进程方面远远领先于周边其他城市。而武汉周边的其他城市,目前还处在工业化的中期阶段,还或多或少地都呈现出传统农业与现代工业并举的“二元结构”。各城市之间这种产业结构的差异性、互补性与相似性、粘合性为武汉城市群从整体区域经济的范围内进行产业整合,构建产业集群构筑了有利的平台。

2.武汉及周边城市具有构建产业群的人才、科教资源优势。武汉市科教综合实力仅次于北京、上海,居全国第三位。武汉拥有1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739个科研设计单位,45万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5所高等院校有30万在校大学生,同时拥有的70万掌握一定生产经验和技能的职工队伍。人才资源取之不竭,科技研发潜力难以穷尽。武汉已经形成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周边城市还有黄石磁湖、荆州玉桥等近10个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在这些开发区内建有不同功能和产业特点的多个科技园,为生命科学、机械设计与制造、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等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代表的现代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优良的技术条件,也为武汉城市群实现产业链接提供了技术支撑。

3.以武汉为中心的武汉城市群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市场与环境优势。武汉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实验区,有着独特的可持续发展资源,其中尤以水资源的丰富而著称于世。武汉素称“百湖之市”,湖北素称“千湖之省”,在水资源短缺成为世界性难题的当今,更显其优势。在武汉周围100公里以内,初级产品丰富,劳动力质高价低,充沛的生产要素资源完全可以满足武汉城市群产业链接发展的需要。

多年的发展为武汉及周边城市造就了一批知名度较高企业和品牌,如神龙富康轿车、长飞光纤、烽火通讯、美尔雅、华新水泥等。这些知名企业和品牌资源是推动武汉城市群企业集团化,提高产业集中度的重要力量。

武汉作为华中地区重要的商业中心和金融中心,交通通讯便捷,商品流通快畅,资金融通能力强,在促进中西部资源要素的聚集和扩散,组织商品、资金、信息、技术方面具有独特的市场优势。此外,丰厚的文化积淀、多层次的文化结构和中西、古今融会的文化内涵,都构成了武汉城市群产业链接的文化基础。

二、武汉城市群产业链的布局构想

1.明确武汉城市群产业发展战略目标。武汉城市群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指导思想是:以市场主导、政府推动为主要手段,通过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应技术提升改造传统产业为重点,以城市群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提高国际竞争力为目标,集中政策、集中资源,在武汉市及其周边城市形成要素互补、生产营销环节互补、上下游产业配套的产业布局;全力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培植一批龙头企业,创立一批品牌产品,壮大培育一批优势产业群,推动区域产业结构高度化。

武汉城市群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阶段性、步骤性。在近期,考虑到武汉及周边城市的现状,宜通过以行政推动为主来创造一种良好的发展环境。在城市群建设过程中,随着市场化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武汉城市群产业发展应逐步从行政推动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

2.重点培植一批优势产业群。要从积极应对入手,立足于武汉城市群产业的现有竞争态势的角度来考虑如何培植优势产业群。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是呈动态的,是在产业分工和市场竞争中获得的。因此,从产品市场需求潜力、相关产业链及配套体系、科技与人力资源、项目运作等方面着眼,武汉城市群具有竞争优势或既具有竞争优势又具比较优势的行业及其所分布的区域,理应成为培植的重点。

①钢材制造及其深加工产业集群。以武钢为依托的钢铁工业,历来是湖北经济,尤其是是武汉——鄂东地区工业的龙头支柱产业。以武钢、冶钢、鄂钢三大骨干企业为依托,积极促成“三钢”联合,在这一地区整合一批与武钢产品相关联的汽车、机械、船舶、建材等配套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关联带动效应,并充分利用武汉地区本产业研发的科技资源优势,构建钢材制造及其深加工产业群,把这一地区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钢材制造和研究基地。

②汽车及其配件制造企业群。汽车工业产业关联度高,规模效益明显,是较易形成集群的优势行业。建议东风汽车集团总部迁入武汉沌口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充分利用产业集群区对外商投资的磁场效应。以东风汽车集团为龙头,以武汉神龙汽车公司为骨干,组建省内汽车及部件主要总成企业的特大型汽车集团,带动区域内60多家零部件生产向专业集成方向转变,并形成具有武汉地缘优势的汽车及其零部件研发、制造、营销服务体系。

③机械装备制造及环保产业集群。通过产业重组和调整,把武汉周边地区建成武汉机构装备及环保产业的制造基地,促使地区内企业与武锅集团、长动集团联合协作,提高发电、输变电设备制造业的集中度;以凯迪上市公司为依托,联合带动区内相关企业,形成环保机构设备制造集团;以华中数控、武重、楚天激光为核心,带动相关企业形成数控(激光)机床和数控系统装备制造集团。

④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要举全省之力,借世界之力建设好“武汉·中国光谷”。依托武汉东湖开发区在光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的科技优势和产业基础,构建沿江光电子信息产业带,整合带内企业群研发、人才、资金、制造等资源要素。

⑤生物工程与医药产业群。利用武汉地区大专院校、中科院武汉病毒所、卫生部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等中央在汉单位科技研发制造优势,建立武汉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示范基地(四个园区);依托健民药业集团、中联药业集团品牌优势和随州制药基地,整合周边城市制药产业,形成以武汉为龙头的黄石、鄂州、潜江、沙市、广济、随州、襄樊七大制药基地。

⑥纺织服装产业集群。这是武汉城市群中具有较大比较优势的产业集群。要抓住加入WTO后带来的机遇,抓住国际产业转移带来的机遇,增强纺织服装骨干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以武汉一棉集团、武汉江南集团、武汉裕大华集团为重点,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应技术提升改造纺纱和织造技术工艺,提高整体装备水平;加强城市群内相关企业协作配套,形成高档服装面料、汽车装饰面料产业用布企业群和制造基地。以鄂东服装走廓为重点,积极促进美尔雅、多佳与太和等汉派服装企业的优势互补与重组,提高名牌服装市场占有率。实行纺织、服装企业的联合与重组,提高纺织服装两大行业协作配套能力,延伸产业链和产品线的深度。

⑦造纸产业集群。以武汉晨鸣汉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帅伦纸业有限公司为重点企业,改造、改组周边城市一批小型造纸企业,形成具有百万吨能力的新闻纸、书写纸、牛皮纸等纸业生产基地。

⑧食品饮料产业集群。重点支持百威、行吟阁、金龙泉、青啤九头鸟四大啤酒品牌的兼并扩张,壮大规模,提高品牌质量,扩大市场占有率。以红桃K、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品牌为龙头,形成具有湖北特色的饮料系列品牌及其生产基地。

⑨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依托武汉“南湖高科技产业园”,发挥武汉周边城市农业初级产品资源的比较优势,利用先进技术,建设武汉城市群奶业、优质油菜、苗木花卉草皮、无公害蔬菜、莲藕、冷食瓜果、食用菌、水禽、牲猪、特种水产品等“十大产品”深加工产业体系,并组建几个象“武昌鱼”集团式的大型龙头企业。

⑩物流产业集群。以舵落口货运物流中心、郭徐岭物流中心、阳逻物流基地为依托,充分利用武汉城市群公水铁区位优势,发展武汉城市群物流产业,形成集运输、仓储、加工、配送、信息于一体的,立足武汉、依托周边、辐射华中、面向全国的物流产业基地。

三、推进措施和配套政策

1.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武汉周边城市产业群的形成创造体制环境。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建立与武汉城市群发展相适应的经济管理体制。目前,最为重要的是要从体制上真正破除封闭发展的模式,走专业化、社会化、区域化发展的道路。武汉城市群的建设和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决非靠一两个城市或部门的努力就能完成。因此,区域范围内的所有城市的通力协作与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应该及早创建武汉城市群经济与社会发展合作机制,强化区域内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与协作,协调区域内招商引资的产业导向与项目运作,协调区域内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利益冲突,共同促进武汉及周边城市相互配套、整体优势明显的优势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健康发展,推动武汉城市群的发展。

2.从战略高度制定武汉城市群产业集群形成的产业政策。建设与发展武汉城市群应该成为湖北省乃至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湖北省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规划时,要将武汉城市群的建设纳入其中,并突出其重要地位。要从发展武汉城市群的角度出发,规划、制定湖北省的产业结构政策、产业技术政策、产业组织政策和相关配套政策(尤其是土地政策)。城市群的各个组成城市在丰富和完善“十五”规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时,更要将自己的发展规划与武汉城市群的整体发展规划相衔接。有关武汉城市群的发展规划应充分体现科学性、指导性和超前性,并要有可操作的实质内容。

3.以品牌的培育与壮大来发展优势产业,提高产业集中度。武汉城市群的产业整合应从品牌的培育与壮大入手,通过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加快优势产业的发展,彻底改变区域内企业规模小、技术落后、产品市场竞争力弱的状况。要充分利用已有的知名品牌名牌效应,引导其他产品向名牌产品靠拢。要破除行政区划及管辖权限方面的障碍,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采用兼并、联合等方式,推动生产要素向知名品牌的合理流动,进一步壮大现有品牌,使名牌效应与规模效应相互促进,推动企业集团化,提高产业集中度。对于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还没有形成知名品牌的高新技术产业,要强化企业的品牌意识,要将创品牌放在产业发展的战略高度予以重视。特别是具有极大发展潜力的光电子信息产业,要切实创造、培育一批国内著名品牌,支撑“武汉·中国光谷”的建设与发展。

4.促进要素与产品市场一体化,提高区域内资源配置效率。要打破市场壁垒,整合城市群区域内要素市场,尤其是土地、资本市场。通过区域经济一体化,为企业提供更多的生产要素选择面和更广阔的产品市场,利用市场力量促进产业成长。

在产业布局上,各城市都应该根据本地的比较优势,站在构筑城市群产业集群角度规划各自的优势产业,承接、粘合城市群内优势产业资源,不宜片面追求面面俱到、门类齐全。武汉市的工业化程度相对较高,传统制造业宜逐步向其他城市转移。武汉周边的城市尽可能地成为武汉现代制造业的制造基地,以工业化促进城市化,通过城市群区域内市场一体化、资源要素配置一体化推动城市群整体产业结构的高度化,进而提高武汉城市群的综合竞争力。

5.强化基础设施、服务业对产业集群形成的推动作用。这是打造城市群产业链的资源基础和文化保障。武汉城市群第三产业的发展要注重产业内涵质量的提高。要大力发展金融保险、旅游、物流等现代第三产业。积极推进城市群金融网络一体化,提高资金结算效率,加快资金划转速度,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整合旅游资源,打造楚文化、三国文化主体旅游品牌,用文化品牌彰显工业品牌。在构建发达交通路网的基础上,利用承东启西、南北通达的独特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现代仓储物流业。

标签:;  ;  ;  ;  

武汉城市群发展优势产业集群的战略构想_武汉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