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安县人民医院中医科 甘肃天水 7416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在盆腔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我院接收的盆腔炎患者78例,入选时间为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者临床手段相同,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实行护理干预。对照两组患者护理效率。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1.8%(28/39),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的94.9(37/39),差异明显(P<0.05);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HAMA评分无显著差异,护理后两组患者HAMA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患者降低幅度明显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盆腔炎患者提供有效治疗措施时,辅以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提高临床治疗效率,有利于改善患者情绪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盆腔炎;护理干预;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1-0184-02
盆腔炎是常见性的妇科病症,且好发于育龄女性中。发病部位为输卵管、卵巢与子宫。急性盆腔炎患者如不能接受及时有效的质量,将可能发展为慢性盆腔炎[1]。治疗盆腔炎,多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法。盆腔炎治疗会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生理性刺激,致使临床护理难度较大。同时患者日常生活会直接影响临床效率与预后。因此,临床护理的有效性会影响最终的疗效。本文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在盆腔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我院接收的盆腔炎患者78例,入选时间为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经诊断所有患者均符合盆腔炎的判断标准。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9例,患者年龄20~56岁,平均年龄(34.4±3.2)岁。病程2~8个月,平均病程(5.1±0.5)个月。观察组39例,患者年龄为20~57岁,平均年龄为(35.1±3.1)岁。病程2~7个月,平均病程为(5.3±0.6)个月。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一般性资料并无实质性差异,具有可对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临床手段相同,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完善基础性护理内容,告知患者注意休息,注意对皮肤与外阴的情节性,保持室内适宜温度和湿度,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等。观察组患者实行护理干预。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1)观察病情。患者接受临床治疗,护理人员应密切注意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根据医嘱将药物发放到每位患者手中。熟悉药物的使用方法、剂量以及服用期间可能会产生的不良反应。观察患者外阴、阴道、口腔是否存在真菌感染[2]。如发现菌群失调,应立即告知主治医师。告知患者应在给药前排便排尿,以便药物吸收。观察白带情况,量多、质地稠、偏黄,并伴随臭秽味,说明患者病情比较严重。白带颜色由黄变白色、量少、味正常,说明患者病情逐渐。同时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保持大便通畅。如出现大便带脓,应立即展开治疗,以免盆腔脓肿破溃而引发急性腹膜炎。(2)心理护理干预。在加强身体性护理指导时,护理人员还应观察患者情绪变化。患者入院后可帮助其了解医院环境,以便排除陌生感与紧张感。临床护理期间,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通过交流沟通了解患者心理变化。如发现存在心理问题,护理人员需依据患者实际情况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以此减轻患者精神压力与负担。护理人员所提供的各项护理措施应灵活操作[3]。认真倾听患者诉求,了解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了解。同时也可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减轻其痛苦。对于临床症状比较严重的患者,护理人员还可通过播放音乐分散其注意力,缓解疼痛。(3)饮食指导。患者接受临床治疗时,护理人员应明确告知保持均衡营养,日常饮食丰富、清淡,食用易于消化的食物。鼓励患者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补充维生素,多喝水。加强维生素与矿物质饮品的吸收,尤其是牛奶,可促使水电解质平衡,同时还可减轻胃部消化负担。(4)健康教育。护理人员通过有效的健康教育模式,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度[4]。在患者入院时可进行调查,以便掌握患者对盆腔炎疾病的了解。了解患者对盆腔炎疾病的掌握程度,展开一对一的健康教育,同时结合患者受教育程度、家庭背景与病情等,制定合适的健康教育手册。根据患者治疗情况可组织展开知识讲座,向患者说明盆腔炎的诱因、临床表现、治疗措施与并发症等相关情况。患者出院时,护理人员还应做好出院指导,重视妇科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炎症,及时治疗[5]。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
统计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详细记录患者治疗前后HAMA评分。
显效:经有效治疗后,患者的炎症明显消失,同时尚未表现出任何不适;有效:相对比治疗前,患者的炎症已明显减轻,但并未彻底消除临床症状;无效:治疗前后患者的炎症变化并不明显,临床症状也尚未改善。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专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此次研究活动产生的所有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利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分别采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以判断两组数据差异性,如P<0.05表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1.8%(28/39),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的94.9(37/39),差异明显(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率对比[n(%)]
注:*为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HAMA对比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HAMA评分无显著差异,护理后两组患者HAMA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患者降低幅度明显于对照组,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HAMA评分分别为(79.8±10.1)分与(78.9±10.3)分,治疗后观察组HAMA评分为(18.3±8.6)分,对照组HAMA评分为(46.4±9.8)分,差异明显(P<0.05)。
3.讨论
盆腔炎是常见性的妇科炎症,临床表现主要为小腹坠痛、月经不调、触及盆腔有包块,病情严重时还可能引起继发性不育。此种疾病不仅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还可能降低生活质量。病情迁延不愈,将可能产生心理变化与不良情绪,增加治疗难度[6]。治疗盆腔炎不仅需有效治疗,还需辅以相应的护理措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提高临床治疗效率,并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助于患者康复。
综上所述,为盆腔炎患者提供有效治疗措施时,辅以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提高临床治疗效率,有利于改善患者情绪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誌欣,汪惠芬.优质护理干预在盆腔炎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6, (18):173-174.
[2]姜华.护理干预在慢性附件盆腔炎患者中应用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6,16(98):876.
[3]刘永萍.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在盆腔炎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意义探析[J].医学信息,2015,15(32):175-176.
[4]付和芬.护理干预在妇科盆腔炎患者中的应用[J].今日健康,2015,15(9):206-206.
[5]黄莉.护理干预在急性盆腔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33):17-18.
[6]王雪花,解碧瑜.护理干预在盆腔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13(24):5089-5089.
论文作者:胥湘君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5
标签:患者论文; 盆腔炎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两组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病情论文; 评分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