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防范探讨论文_吴智博

国有企业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防范探讨论文_吴智博

中石化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山东东营 257000

摘要:合同管理是企业发展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目前,由于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企业之间存在纠纷,导致的后果越来越严重。现在很多企业已经认识到法律风险在合同管理中的重要性,在考虑风险的基础上,注重企业利益的考量,实现了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许多企业认识到,合同法管理不仅代表法律问题,而且关系到企业的经济问题。在合同管理中,要做好事前预防工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合同管理的法律风险是普遍存在的。如果企业不能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风险的突然发生将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市场化进程增加了企业合同管理的法律风险。因此,企业必须规范合同,防范合同管理的法律风险。

关键词:国有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防范;

前言:

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中国的市场经济也趋于成熟。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合同管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契约作为经济活动的载体,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现代商业交易涉及各种各样的合同。目前现代企业制度在中国越来越完善,合同中的法律风险管理是关键,当前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预防也有很多缺点,我们必须继续改善和提高,促进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一、概述

合同是法人和其他具有同等地位的组织为建立、改变和终止公民权利关系而达成的协议。包括核查、订立、执行、变更、终止等,因为国营企业在生产和管理过程中会签订各种各样的合同,而且在订立和履行合同方面,国营企业的利益可能受到若干因素的影响,即我们所称的合同的法律风险。国营企业合同管理的法律风险不仅包括合同本身所引起的法律风险,其他因素也引起的法律风险问题。

二、主要表现形式

1.与合同条款的无效有关的法律风险。合同条款的存在与法律和规章不符并导致合同无效的情况也可能导致合同无效;在订立合同过程中,一些国营企业没有发现合同条款中的缺陷造成了隐藏的法律风险。例如,在订立合同时,双方当事人都有义务进行合同谈判。如果双方当事人只在合同上签字,未签署书面谈判记录,未在有关文件签署(如预先约定的合同的附件),这些隐瞒问题可能会在合同订立后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由于合同内容或主体的改变而产生的法律风险。合同的目的或内容的改变也可能由于多种因素而对合同的履行构成法律风险。新议题的履约能力和可信度很可能对未发生变化的当事人造成风险,特别是在合同义务的转让或应收款的一般转让情况下,转让人应事先要求合同另一方的同意,以避免因原始合同另一方履约能力不足而损害其权利。原先签订的条款可以修改或不执行,这给合同双方都带来了风险,而且合同的目的或内容的改变也可能带来违约的风险,国有企业的经济利益受到严重威胁。

3.与市场条件或国家政策变化有关的法律风险。一般市场条件或国家政策的变化对公共事业构成外部法律风险,同时也是不可抗力的风险。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的关键时期,国家政策的变动与调整所产生的风险是影响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因素,包括金融政策变化、行业政策变化等,这给国有企业合同的签订与履行造成不同程度的风险。

三、合同管理法律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些公司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其利益,不加区别地降低成本,在公司中未设专业法律职位,也没有聘用外部法律顾问,这种经济上合理的状态导致了法律风险预防方面的缺陷。当风险转化为法律纠纷时,企业变得模糊不清,在发生严重的生存危机时,企业处于危险之中。他们的日常活动受到不当行为或违法行为的影响,从而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法律风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公司合同管理中,合同的管理通常是静态的,不考虑合同的动态管理。合同条款中规定的交货、收到和结算是否可以根据合同履行,以及文件和证书是否在整个过程中存档,这一问题十分重要。合同的履行和终止是相互关联的,要求企业管理人员以适当的方式处理每一项合同,以避免出现问题和整个过程受到影响。根据企业的发展需要,并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发挥有效的管理作用。目前,企业的合同管理制度提出了许多问题,如执行不力、控制不足和与企业现实不符,许多企业合同是在法律部门的控制下订立的,事实上,法律部门只能从法律角度对合同条款进行合理和适当的审查。

四、国有企业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防范

1.建立合同当事人信用调查制度。在签订合同之前,对当事人进行全面的调查可以有效降低合同的法律风险。因此,建立主要征信制度,做好合同相对人的客户登记工作是十分必要的。首先,需要对合同相对人的财产状况和履行能力进行详细的调查,包括其资本、注册资本、其他形式的财产、公积金等。通过对其生产规模、工厂设备、技术水平、准入质量、原材料、配送能力、市场竞争力等的调查,了解其绩效是必要的。它包括一个调查其业务功能,其业务历史,它与政府金融部门的关系,以及它的客户评论。二是建立诚信的客户名册。对合作稳定,关系良好,且能够在履行合同过程中相互扶持的相对人建立诚信客户名册,并将履约能力差、诚信度差、双方出现较大矛盾或是发生诉讼关系的相对人拉入黑名单,将合同主体所带来的法律风险降到最低。

2.积极采用合同担保制度。采用合同担保制度,可以有效保障合同的合法利益,保证交易的安全。因此,国有企业应该积极运用合同担保制度在缔结合同的履行,并订立担保协议,严格符合《保障法》和《合同法》的有关规定,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合同担保体系,全面落实和合同法律风险降到最低。值得注意的是,如若国有企业需要合同相对方为其合同履行提供担保,还应对担保物的价值进行评估或对担保人的担保资格以及经济实力等进行严格审查,并在合同中将有关事项约定明确。当交易对手处于无法遵守担保条件或经营困难的情况下,可通过激活担保条件,将风险或损失降至最低。

3.合理利用保险制度。在合同管理中,国有企业可以合理利用保险制度转移合同风险。保险部门具有社会管理援助、财务补偿和融资功能,国有企业能够充分利用其财务补偿功能转移合同风险,降低企业自身的合同法律风险。然而,在这个阶段,我国的保险制度仍处于试验阶段,如何有效地使用它仍然需要企业不断的探索和实践。

4.通过法律手段化解。在合同的签订和履行的过程中,企业应对其潜在和已经出现的法律纠纷给企业带来的影响给予合理的评价,提前做好准备方案,将法律风险尽量提前化解。而对已经出现的法律纠纷,企业应采用诉讼、仲裁、协调等方法解决,在此解决过程中要得到专业法律人员的帮助,利用相关的法律文件,给予合理的解决。

结束语:

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企业应该充分理解合同的法律风险,认识到一个企业的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和风险的危害性,采取有效措施,识别和管理风险。通过各个环节的法律风险意识的增强,建立各环节的风险和预防措施的细节,并加以解释,使用信息技术来管理合同,促进合同管理的规范化和合理化,促进企业利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赵一鉴. 中小型生产企业合同文本管理与法律风险防范研究[D]. 北京:电子科技大学,2016.

[2]江晟. 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识别与防范[J]. 时代金融,2018,(35):122+124.

[3]姜向国. 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识别与防范[D]. 长春:吉林大学,2018.

[4]薛淑和.加强法律风险防范 保障和促进国企改革与发展[J].国有资产管理,2018(5):9-12.

论文作者:吴智博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4

标签:;  ;  ;  ;  ;  ;  ;  ;  

国有企业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防范探讨论文_吴智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