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艾滋患者心理干预及护理研究论文_姚妮

长沙市第一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5

【摘 要】目的:分析对急诊艾滋病患者行以心理干预及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急诊收治的66例艾滋病患者,随机将所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3例患者行以常规护理,研究组33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行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护理干预后研究组焦虑评分以及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总满意度为100%,对照组临床总满意度为84.85%,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诊艾滋病患者行以心理干预及护理效果良好,可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对临床工作的满意程度,具有显著临床价值。

【关键词】急诊;艾滋;心理护理干预

艾滋病通常是因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而导致的免疫缺陷综合征,主要特征为T淋巴细胞损害,该疾病不仅具有较高的传染性,而且病死率也相对较高,不仅会给患者带来生理方面的不良影响,同时也会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精神状态产生严重影响[1]。艾滋病患者通常会出现焦虑、抑郁、恐惧、厌世等负性情绪,对治疗也持有一定抵触心理,临床依从性低。对于此则需要以患者的心理状态为依据开展心理护理干预,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生活质量得到提升[2]。基于此,本文择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急诊收治的66例艾滋病患者,分析对急诊艾滋病患者行以心理干预及护理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急诊收治的66例艾滋病患者,所选患者均经过血液检查,与艾滋病诊断标准相符合,且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晓并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精神障碍、意识障碍、沟通障碍等患者。随机将所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3例患者中,男20例,女13例,年龄最大为66岁,最小为22岁,年龄均值为(38.9±3.6)岁;研究组33例患者中,男21例,女12例,年龄最大为65岁,最小为23岁,年龄均值为(38.8±3.7)岁;两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可以进行比较。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以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行心理护理干预:①在急诊诊疗期间,应对患者隐私予以保护,并将患者分诊至专门隔离诊疗区。按照对待普通患者的方式对待艾滋患者,使其情绪得到稳定,主动与患者沟通,协助其对病情及预后进行了解,另外嘱患者充分休息。②对于护理人员工作中的表现和行为,多数艾滋病患者均比较敏感,担心受到歧视,害怕护理人员对自己不负责,进而容易产生不信任心理,对于此护理人员应按照职业防护要求,除开展有创操作时需要佩戴手套和口罩等,其他护理操作应与普通一样对待,防止因防护过度而使患者感受到歧视,同时以亲切的态度和温和的语言与患者沟通,倾听患者的主诉,并通过手势和点头等动作予以回应,让患者感受到真诚和尊重,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③针对艾滋病患者应做好健康宣教工作,及时解答患者的疑惑,消除其恐惧,并向患者说明通过药物治疗辅助情绪调节,可以对疾病进行有效控制。④对患者的隐私权予以保护,同时对患者知情权予以保护,使患者精神压力减轻,敢于面对现实。大部分患者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识不足,容易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甚至部分患者因外源血液传染而感到愤怒,对于此护理人员应给予其鼓励和关爱,对其心理情绪表示接受和理解,并鼓励其与家属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如果家属表现出惊慌失措,则应劝其先行离开,针对镇静的家属,则应将患者情况作如实告知,并说明诊疗方案,在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的帮助下,使患者建立治疗信心。

1.3临床观察指标

通过焦虑自评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焦虑情绪,以50分为分界线,评分越高则说明患者的焦虑情绪越严重;通过抑郁自评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抑郁情绪,以53分为分界线,评分越高则说明患者的抑郁情绪越严重;通过自制调查问卷调查评估两组患者对临床工作的满意度,该问卷满分为100分,评分在90分以上为满意,评分介于60-90分为一般,评分在60分以下为不满意,满意+一般=总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干预前后焦虑及抑郁评分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护理干预后研究组焦虑评分以及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针对艾滋病患者产生的心理问题,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非常重要。因此护理人员应利用心理疏导、人文关怀以及健康宣教等措施,使患者的消极因素得到缓解,并向积极因素转化[3]。从急诊分诊开始,需要对患者的隐私予以保护,同时应注意对其他患者的安全做好保护工作,将患者分诊至专用诊疗区,做好隔离防护工作。在艾滋病发生原因的影响下,患者确诊之后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对于此则需要护理人员做好对应护理干预,对患者不良情绪进行调节,使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和治疗,使护患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提高患者对临床工作的认可程度和满意程度。护理人员应对心理学相关知识进行学习,并对社会学相关知识进行了解,另外需要掌握一定沟通技巧[4]。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内心想法进行掌握,对其错误的认识和观念进行及时纠正,通过积极的沟通和交流,使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得到缓解,帮助患者建立积极应对疾病的信心[5]。

本次研究中,针对艾滋病患者除常规护理之外,采取心理护理干预,结果显示,经过心理护理干预的患者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均明显下降,说明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同时在患者对临床工作满意度评估上,研究组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心理护理干预的实施可以让患者更加满意和认可临床工作,因此效果良好。

结语:

对急诊艾滋病患者行以心理干预及护理效果良好,可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对临床工作的满意程度,具有显著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刘萍,黄平.艾滋病患者50例心理护理干预效果评价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6,01(03):454-455.

[2]孙慧,张羊羊.对急诊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大家健康旬刊,2016,10(08):248-248.

[3]陈淑芳,黄曼.急诊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现代养生月刊,2016,02(20):254-254.

[4]郑志女.心理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11):160-161.

[5]任艳叶.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世界中医药,2017,01(01):242-243.

论文作者:姚妮

论文发表刊物:《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5

标签:;  ;  ;  ;  ;  ;  ;  ;  

急诊艾滋患者心理干预及护理研究论文_姚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