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入门阶段教师行为分析_课堂导入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入门阶段教师行为分析_课堂导入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导入阶段对教师行为的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探析论文,小学语文论文,阶段论文,教师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何谓教学中的导入

1.概念

导入,是课堂主体教学活动的起始环节,是在教学活动开始时教师引导学生进入状态的行为方式。作为课程知识讲授的重要一环,导入既是知识呈现的开始,有时也会贯穿始终。

2.分类

通过对语文课堂实践中新知识导入部分语言的观察和记录,笔者发现教师在导入部分所采用的表达方式主要有三大种:知识型(复习旧知识式导入、检查预习式导入、提问导入)、直入型和创设情境型(问题悬念式导入、实验演示式导入、故事式导入等)。

二、课程知识导入中教师行为的现实呈现及分析

1.知识型导入中的教师角色

(二年级)D:上节课老师留了课后作业,让同学们回家后查找一下有关我国古代著名的诗人李白的情况,现在谁愿意当个小小主持人,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李白啊?(同学们表现不一,有的高举手臂希望得到发言的机会,有的低头避开老师的眼神。D老师环视一周,表情严肃。)

看来有的同学没有完成我的作业。S1你来给大家介绍一下。(D老师故意叫了一名没举手的学生,S1缓慢地站起来,低头不语。)

你给我站着吧!S2你来给大家说一说吧。(这样依次有3名同学被叫起,对李白进行了介绍。)

……

好了,现在我们都知道了: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唐代的伟大诗人,他的诗歌风格雄奇豪放,想象十分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李白比较擅长从民歌、神话中汲取素材,是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D老师一面总结,一面将重点板书在黑板上。)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李白的代表作《夜宿山寺》……(标题板书。)

二年级D老师在《夜宿山寺》中采用的课程知识导入,是一种比较典型的知识型导入方法。以知识作为新知识导入的教师比较强调知识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常常以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或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的知识作为导入的出发点,使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的学习任务之间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知识型的导入可以有以下两种形式:总结旧知识导入新知识,检查旧知识引入新知识。

D老师首先以提问的方式复习知识,然后又对提问的知识进行了系统的总结。D老师的这一行为在小学课堂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当学生的实际情况与预设的有所不同时,D老师在导入的方式上发生了变化,由检查知识的导入转变为总结知识的导入,并在导入的过程中对没能完成任务的学生给予了及时的惩罚,以警示其他人。这一非预设行为间接体现了教师对知识的绝对崇拜,对教师权威地位不容侵犯的绝对认同。选择知识型导入的教师一般比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及教师权威的绝对性。但是也应该看到,D老师运用知识导入方法的背景是学生自我学习的知识,而非教师之前在课堂中讲授的知识。可见,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先知识的绝对拥有者,并通过自身特权促进学生发展获得知识的多途径。

2.创设情境型导入中的教师行为

(三年级)CT: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彩票吧?

AS:知道!

CT:哦,大家都知道啊,那彩票都有哪些种类啊?(下面的学生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啊,那大家想一想,如果有一天你突然中彩了,你会是什么样的啊?(下面的学生又兴奋地讨论开来,C老师作出了举手的动作,同学们纷纷停止讨论,举手要求回答。)

S1,你来说说。

S1:……

CT:就光高兴啊,还有吗?S2!

S2:……

CT:啊,告诉爸爸妈妈,让家里人和你一起分享这份快乐,很好!S3!

S3:……

CT:S3还是个很理性的人,中彩后马上就能计划未来了。

大家都谈了自己的看法,那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文里的“我”在中彩那天又是怎么样的呢?……

C老师采用的是情境创设法中的“设置问题悬念”来导入新知识的。由学生都熟知的事物入手,使他们在一开始就产生一种亲切感,进而向学生发问,激发学生进入教师假设的情境中,最终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而对课文产生兴趣。创设情境型的导入比较适合低年级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设备、环境等不同手段,制造出一种符合学生需要的情境,从而激趣设疑,引起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攻克问题的欲望。其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是设置问题悬念,也可以是直观演示,还可以是讲述故事。这种导入方式符合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不仅使学生产生共鸣,激起学生的兴趣,进而诱发思维,而且使学生产生对课文内容的急切了解心理,从而能够尽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完成教学目标。

在这一过程中,C老师以一种肯定式的提问(用“吧?”而不是“吗?”)来开始导入,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和信任。并在课堂一度出现混乱时没有粗暴地制止,而是羡慕式的鼓励,并对学生的回答予以鼓励和赞扬,最终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从而成功导入了新课。可以说,这堂课所采用的导入法是带有一种“新课标”模版式的导入过程,在倡导“情境教学”的今天是有很多可借鉴之处的。

除了以上C老师采用的设置问题的方法外,还可以设置悬念,如在最精彩处戛然而止,以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焦虑、渴望和兴奋,从而达到教学所要求的“愤”和“悱”,教师在这里成了一名领路人。此外,情境创设的导入还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进行,从而引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

3.直入型导入中的教师行为

在观察中笔者发现,学生所在的年级与教师在导入时所用的心思和时间成反比,这往往是因为高年级的课程任务比较紧。许多高年级的教师在开课伊始就讲明了这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和要求,采用直入型的方式导入新知识。

在直入型的新知识导入中,教师并不做过多的铺陈,只是开宗明义地指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这种导入新知识的方法是最简单的导入方法,一般都在高年级中使用,因为高年级的学生已具备较高的意志力,对学习知识已形成一种稳定的程序。

直入型导入方式的优点在于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用言语行为启发诱导学生逐步进入新知识的学习,既加快了课程的进程,也使学生明确了自己的任务。

标签:;  

小学语文教学入门阶段教师行为分析_课堂导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