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的一次尝试论文_陈小香

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的一次尝试论文_陈小香

陈小香

摘要: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利用各种可利用的教学资源,精心设计化学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及应用过程,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学习情景,让学生身处情景之中。在各种疑惑的引导下,主动地搜寻、分析、处理各种信息,亲身体验发现新知的成功喜悦,开发潜能,逐步形成“自主学习”化学的习惯。

关键词:新课改;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意识;自主探究

新一轮课改的推出改变了以往那种单调的学习方式,而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以掌握最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从而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现,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也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教师如何培养学生去主动积极地学习。笔者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利用了各种可利用的教学资源,精心设计化学概念和规律的形成及应用过程,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学习情景,让学生身处情景之中。让学生在各种疑惑的引导下,主动地去搜寻、分析、处理各种信息,亲身体验发现新知的成功喜悦,开发潜能,逐步形成“自主学习”化学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收集、分析、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鉴别概念真伪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帮助学生学会解释实验现象及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方法,促使形成“自主学习”化学课堂教学的模式。下面是笔者在苯的结构教学中对学生“自主学习”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一次探索。

一、课题引入与提出假设

教师利用多媒体介绍有关苯的发现史资料,给出有关苯的相对分子量:78和碳的百分含量92.3%。学生计算得出苯的分子式:C6H6。从碳、氢原子比值看,苯是一种远没有达到饱和的烃。通过前面烯烃、炔烃两类不饱和烃的学习,让学生思考并相互进行讨论,写出苯可能的结构简式。在这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并尊重他们的思想观点,让学生敢想敢干,富有创新精神,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引导设计与实验研究

学生由于受到前面所学知识的影响,写出的结构中可能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假如苯分子中含有这样的官能团,那么苯应该具有与乙烯或乙炔相似的化学性质。学生应该设计怎样的实验来验证苯的结构特征呢?通过讨论,大家知道乙烯、乙炔都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以学生就会设计出这样一个实验来证明自己写出的苯的结构是否正确: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2mL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再各加入1mL苯,并充分振荡。学生分组进行以上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三、启发引导与分析归纳

通过实验,学生发现苯不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由此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苯不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分子结构中应该不含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自己推测的结构可能是错误的。在19世纪苯的结构是个很大的化学之谜,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就是由于揭开了这个谜而名垂青史的。那么,苯分子具有怎样的结构呢?接下来,通过多媒体展示苯分子的比例模型和球棍模型,请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归纳苯分子的结构特点。苯的结构特点:平面正六边形,六个碳原子和六个氢原子在同一平面;碳碳之间的键是介于碳碳双键和碳碳单键之间独特的键。板书苯的结构简式。实际上,在这个实验中还可以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除了苯不能使溴水溶液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试管中的液体还有什么特点?

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试管中:液体分层,上层为无色,下层为紫红色。学生通过相互讨论得出两个结论:苯不溶于水和苯的密度比水小。

加溴水溶液的试管中:上层为橙红色,下层接近于无色。学生得出结论:溴易溶于有机溶剂,苯从溴水中萃取溴。

四、简要小结

苯的结构特点:平面正六边形,六个碳原子和六个氢原子在同一平面;碳碳之间的键是介于碳碳双键和碳碳单键之间独特的键。

这节课通过计算、讨论与实验,学生自己得出苯的分子结构。在这节课的教学中,由于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避免了课堂上教师边实验边讲解的教和学生被动的接受式的学,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分析和归纳,得出了科学的结论,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更有利于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兴趣和习惯,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

参考文献:

[1]王立世.新课改下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几点体会[J].成才之路,2011(23).

[2]肖茜.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探究性教学[J].考试(教研),2011(7).

[3]吕丽辉.谈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方法[J].学周刊,2011(20).

(作者单位:陕西省江北高中725000)

论文作者:陈小香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7月中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27

标签:;  ;  ;  ;  ;  ;  ;  ;  

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的一次尝试论文_陈小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