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胆囊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与MRI诊断价值研究论文_余雪芹,欧龚尹(通讯作者),罗莉

(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 重庆 401420)

【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胆囊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与MRI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7月到2017年7月在本院接受诊断的37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作为对象,为患者实施彩超与MRI检查,对比不同诊断方式的应用价值。结果:彩超诊断原发性胆囊癌检出31例,检出率为83.78%;MRI诊断原发性胆囊癌检出33例,检出率为89.19%,组间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与彩超联合诊断上升检出率为97.3%,与单独影像学诊断的方式比较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彩超与MRI均为原发性胆囊癌的临床诊断方式,联合诊断的方式下能够提升患者的临床诊断检出率,有助于患者疾病的早期诊断与针对治疗。

【关键词】原发性胆囊癌;彩超;MRI诊断;临床诊断

【中图分类号】R7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4-0101-02

原发性胆囊癌为胆道系统常见的肿瘤,患者临床诊断与体征无特异性,故而对患者的早期诊断带来了阻碍性影响,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处于中晚期阶段,预后效果相对较差。MRI是一种胆囊癌有效诊断方式,且临床鉴别诊断价值较高。文章随机选择2015年7月到2017年7月在本院接受诊断的37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作为对象,为患者实施彩超与MRI检查,比较不同诊断方式的应用价值,现总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5年7月到2017年7月在本院接受诊断的37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作为对象,患者年龄在45岁到76岁之间,患者年龄均数为(60.03±3.41)岁。患者均具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症状,且患者具有发热、呕吐等临床症状。患者病程时间5个月到3年之间,病程时间均值为(1.2±0.31)年。所有患者均经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胆囊癌,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为患者实施彩超与MRI检查,应用GE Optima 1.5t磁共振成像仪,8通道相控表面线圈。实施上腹部平扫加增强,扫描序列为:T2WI呼吸触发脂肪抑制快速恢复自旋回波,(TR:6666.7ms,TR:93.4ms),T1WI应用屏气双回波扰相梯度回波(in phase TR:190ms,TE:4.7ms;opposed phase TR:190ms,TE:2.4ms)[1]。增强扫描实施肝脏容积快速三维成像(LAVA序列),应用LAVA技术获得动脉期、门脉期以及延迟期的图像等。应用FE公司ADC4.4图像工作站对LAVA序列扫描资料进行处理重建[2]。彩超仪器为GE LOGIQ P6,探头频率3.5MHz,观察胆囊的大小、形状及基底[3]。

1.3 评价标准

对比不同诊断方式的应用价值,比较临床诊断检出率。

1.4 统计学方法

将SPSS20.0软件作为数据统计工具,应用n与%表示计数资料,以χ2作为检验工具,若P<0.05则认为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彩超诊断原发性胆囊癌检出31例,检出率为83.78%;MRI诊断原发性胆囊癌检出33例,检出率为89.19%,组间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与彩超联合诊断上升检出率为97.3%,与单独影像学诊断的方式比较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详见表1。

表1 彩超与MRI诊断原发性胆囊的检出率对比

 

注:“*”则表示彩超诊断与联合诊断方式其检出率具有明显区别,P<0.05。

3.讨论

3.1 彩超诊断原发性胆囊癌

(1)腔内结节型:结节通常在10~25mm之间,乳头状或者蕈伞状,呈中等回声,结节自囊壁突向腔内,基底较宽,表面不平整。

(2)厚壁型:不均匀性增厚,呈弥漫型或局限型,内壁线多不规则。

(3)肿块型:胆囊轮廓不够清晰,正常胆囊无回声腔丧失,不均质实质型肿块,肝脏受侵。

3.2 MRI诊断原发性胆囊癌

(1)腔内结节性:MRI显示胆囊形态正常或者增加,肿瘤位于颈部的患者胆囊显著增大,结节性肿块从胆囊壁腔腔内突出,基底能够看到宽窄差异,边界清晰的图像,在增强扫描下能够看到结节状软组织早期强化[4]。

(2)后壁型:胆囊形态显著增大或者正常,胆囊壁局限性与弥漫性不规则增厚,增强扫描显示增厚胆囊壁明显不均匀强化[5]。

(3)肿块型:MRI检查下能够看到胆囊区不规则肿块,原发病灶在T1WI上呈现出低信号,T2WI、STIR序列上病灶呈高信号,或混杂信号。

结合本次临床诊断研究结果来看,彩超诊断原发性胆囊癌检出31例,MRI诊断原发性胆囊癌检出33例,组间差异比较证实了彩超与MRI在原发性胆囊炎患者临床诊断中应用的价值。同时,MRI与彩超联合诊断上升检出率为97.3%,与单独影像学诊断的方式比较具有明显区别,证实了联合诊断的应用效果更加理想,有助于降低临床诊断误诊率与漏诊率。

综合上述内容,彩超与MRI均为原发性胆囊癌的临床诊断方式,联合诊断的方式下能够提升患者的临床诊断检出率,有助于患者疾病的早期诊断与针对治疗,建议在原发性胆囊癌患者临床诊断期间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航宇,窦科峰.超声联合肿瘤标志物CA19-9及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对胆囊癌早期诊断准确性的影响[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4,39(03):222-225.

[2]林国福,程莎莎,梁健.CT和MRI对中晚期胆囊癌周围脏器侵袭和转移的诊断价值[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2,19(05):562-564.

[3]张永东.血清CA199、CA242、CA125联合检测对胆囊癌患者诊断的临床价值研究[J].肝胆外科杂志,2016,24(02):106-110.

[4]吴平,周克,陈治明,等.(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术/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在胆囊癌中的诊断价值[J].实用医技杂志,2014,21(02):131-135.

[5]徐志鹏,郝大鹏.胆囊癌中晚期周围脏器转移与侵袭应用CT和MRI诊断的价值探讨[J].中外医疗,2015,34(36):197-198.

论文作者:余雪芹,欧龚尹(通讯作者),罗莉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7

标签:;  ;  ;  ;  ;  ;  ;  ;  

原发性胆囊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与MRI诊断价值研究论文_余雪芹,欧龚尹(通讯作者),罗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