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中小企业集群的形成条件与特征_意大利经济论文

意大利中小企业集群的形成条件与特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意大利论文,集群论文,中小企业论文,特征论文,条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意大利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分布

意大利素有中小企业王国之称,中小企业数量之多,企业规模之小都是其它工业化国家不能比拟的,平均工业企业从业人数仅为4.3人(参考表1),是日本的四分之一、德国的三分之一,不到美国的三分之一,平均每个企业创造的产值也是位居工业化国家之末,可见意大利企业之小和中小企业(注:中小企业定义:美国指职工500人以下的企业;日本指员工不满300人的企业;欧盟成员国指从业人员在250人以下的企业。)之多。

表1 主要工业化国家的工业企业规模比较(1994年)

资料来源:A Statistical Eye on Europe 1986-1996,Officefor Offical Publications of European Communities,1997.

意大利企业虽然规模最小,但是,经济总量却不小。1996年国内生产总值,世界排位第五,是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意大利经济是出口依存型和进口依存型并存,出口创造了国民经济(GDP)的15%,是意大利的主要牵引力,出口最大的产业分别是机械、纺织、服装、皮鞋、皮革等,出口额仅次于德国,居欧洲第二。意大利出口产品绝大部分是中小企业生产的,职工人数在20-50人规模的企业,其销售额的50%是出口。年出口额在500亿里拉以内的企业基本上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出口额占意大利总出口额的56%。如果考虑职工人数在20人以下无法统计的零星企业出口,那么纺织品的90%、服装的80%、鞋和皮鞋制品的90%,木工及家具的95%的出口额是中小企业创造的。

意大利小企业不仅是出口产品的主力军,也是吸纳社会就业的主要部门。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企业吸纳就业人口的比重下降,1971年500人以上的企业吸纳社会就业的比重为25.5%,1991年下降到了17.6%,而中小企业在这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社会失业率也随之改善。

意大利中小企业发挥如此重要的作用,与其发展特色是分不开的。如果说,日本中小企业的特色在于分包,为大企业提供服务;美国中小企业的特色是高新技术含量高,那么,意大利中小企业的特色是地域同业中小企业集群,被称之为第三意大利现象。第三意大利现象的实质就是中小企业的有序分布。

所谓地域集群是指以地域为中心(往往是都市、城镇)大量同业中小企业有机集中分布所形成的集合。地域集群不仅仅是中小企业的简单聚合,而且形成了大量相互联系的中小企业有机体,形成对经济景气状况变化具有弹性的经济体系,被称之为可伸缩性的专业化(flexiblespecialisation)。

根据意大利统计局的评判标准,全意大利专业集群地有199个,分布在15个州:西北部58个,占29.2%;东北部42个,占21.2%;中部84个,占42.2%;南部15个,占7.5%。集群地的产品主要是日用品。其中,纺织品集群地有69个,占34.7%;皮鞋和鞋27个,占27.3%;家具39个,占19.6%;机械32个,占16.5%;食品17个,占8.6%。此外,还有金属制品集群地1个,化学制品集群地4个,造纸与印刷集群地6个,首饰集群地4个。表2列举其中几个主要产业的中小企业集群情况。

表2 意大利主要地域工业小企业集群概况

资料来源:ISTAT1996年。(1)集群地名称为音译,下同;(2)集中度是指前五位企业产值占集群地产值的比重。

1)制造业集中的标准:制造业从业人数,占全部产业从业人数的比重超过全国平均以上;2)特定业种集中标准,该地域特定制造业的从业人数占全部制造业从业人数的比重超过全国平均的30个百分点;3)特定依存标准:该地域特定业种制造业的从业人数,占全部制造业从业人员的30%以上;4)中小企业标准:该地域特定业种制造业的从业人员的50%在中小企业就业(中小企业的定义按EU标准,即从业人员数在250人以下)。

二、意大利中小企业地域集群的形成与构成条件

意大利中小企业集群的形成有悠久的历史。从意大利中部到北部地区农村一直是小农形态,产生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农业负担较大,农民不得不从事副业生产。贵族阶层和有钱人的住房、服装、装饰品、家具、工艺品、马车便成为农民副业生产的对象,逐渐形成了手工业传统。二战以后,在手工业基础上迅速发展形成了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日用品产业。

例如,普拉特是托斯卡那州的一个小城市,面积430平方公里,人口约17万,现为意大利主要的纺织品产地之一。早在中世纪,普拉特就有羊毛工业的传统,到19世纪开发了再生毛料利用技术,大大降低了原料生产成本,产品面向大众消费,深受国内外市场青睐。从而,一举成为毛纺织生产基地。二战以后,在1944-1948年间,生产急速扩大,就业人员从1000多人,上升到1948年的2.2万人,出现了生产过剩,并且,在东欧和日本产品的价格竞争下,很多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纷纷失败。此时,普拉特的企业家们采取了积极的对策,把企业化大为小,企业主解雇工人,并以机械和工具作价支付工人的工资和辞退金,鼓励这些辞退工人利用旧机械设备创办家庭工业。这样,生产组织形式就从原来的垂直统合型向分散型转变。虽然,当时这种转变也引起了不少产品质量问题,但是,整个地域作为一个毛纺品产地对经济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增强了,企业之间构成了以地域为基础的小企业网络,逐渐形成了关联中小企业群体的集群。在这种集群情况下,由于小企业生产和家庭生活连成一体,当订货增加时,家庭成员转化为工人,企业的职工人数和工作时间自动增加;反之,当订货减少时,企业职工又恢复为家庭成员,因而形成了一个富有弹性的生产体系,被人们称之为“可伸缩性的专业化产地”,又称为“普拉特模式”。

普拉特的全盛期是在1979年,毛纺机拥有量占全意大利的70%,全世界的40%,毛织机拥有量占全国50%。1996年,毛纺织企业8500家,就业人员46000人,产值超过8兆里拉(见表2)。

在普拉特模式中,大企业的生产主导地位已经崩溃,那么,分散的小规模家庭企业如何在地域内有机地集聚形成一种网络,实现有序的生产,发挥地域集群的产业经济功能呢?其中,被当地称为茵巴瑙托(Impanotore)的商业中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最初的茵巴瑙托只是在家庭企业之间走家串户的商人,现在许多商人已经成为创造和推动普拉特纺织业的重要商业组织。

意大利的茵巴瑙托类似于我国的批发商(日本的商社),但是,又不完全象批发商,一般的批发商只是负责采购和销售,而茵巴瑙托的工作包括销售、市场策划、产品设计、制定生产计划、采购原材料和组织中小企业生产。他们向家庭企业提供原材料和式样订货,因此比一般批发商多承担了一部分生产的风险,但是,不用负担设备投资风险。由于普拉特是一个较小的城市,茵巴瑙托对本地域的中小企业者很熟悉,再加上了解市场,从而有能力调动和组织合适的中小企业进行生产。

为中小企业起协调作用的不仅有茵巴瑙托,时装设计商、咨询机构也充当着中小企业的组织者。因此,意大利中小企业地域集群是由一群承担专业分工的起协调和组织作用的中介和中小企业相结合而构成的有机体,中介商和中小企业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共同组织了地域生产网络。

意大利的地域集群形成与发展的基本条件。

1.最终企业群和中间企业群的功能分工

如上所述,在同业中小企业集群地内,存在两个起主导作用的企业群体,即最终企业群和中间企业群。最终企业群是指向集群地以外的市场提供产品的经营者,而中间企业群是指向最终企业群提供中间制品和服务,并不直接向集群地以外的市场直接提供产品的经营者。最终企业不一定拥有生产过程的所有设备,但拥有设计产品、制定生产计划、安排生产工艺、检验产品质量的能力,可根据产品的加工工艺选择和组织中小企业,把大部分加工分包给它们,自己负责监督和检验分包企业的加工质量。它们通过产品加工工艺把中间企业组织起来,因此被称为集群地的生产组织者,同时,它们又穿梭在中间企业和市场之间,所以又被称为协调者。

典型的最终企业自己没有设备,主要从事产品设计、营销策划和组织生产工艺的工作,内容包括区分市场需求,寻找有市场需求的新概念和方向,制定商品计划;构筑市场营销渠道,制定市场战略;安排生产工艺,采购原材料,按工艺组织中间企业进行生产等。

另一方,中间企业是专业化生产者,作为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一个小规模经营者,是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一个专业化工序的承担者,在自己的工艺范围内不断革新技术,开发新技术,以适应市场要求。每一个产品加工工艺存在大量的中间企业,它们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各自有一定的差别性,具有各自的技术特征。大量的中间企业集合构成了中间企业群体,使得整个集群地可以提供多样的技术、技能,适应高度变化的市场需要。

虽然中间企业不直接与市场接触,但由于最终企业的中介作用,其技术进步能跟上市场需求变化。另外,中间企业不用采购原材料,所以风险降低到了最低限度,再加上,企业规模很小,固定成本低,经营比较稳定,从而使整个集群地成为“可伸缩性的专业化”产地。

2.各种中介服务组织支持

首先,生产活动支援服务中介。例如,在纺织和服务的集群地,有大量多种多样的纺织和服装设计所和设计咨询组织、专门销售图案的设计所和为生产企业提供图案设计咨询服务的机构等。此外,还有会计、法律、经营管理、市场调查、国际贸易、职工培训等服务机构。

其次,相关制造业群体。一种产业不可能独立存在,与相关联的上游和下游产业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在意大利每个集群地内都有相关联的上下游产业存在。例如,在普拉特和皮埃拉两个纺织品集群地,同时有许多纺织机械厂商。纺织机械厂商和纺织生产企业紧密联系及时交流信息,促进了专业集群地的形成。

3.公共部门的支持

专业产业集群的形成还需要公共信息、人员培训、产业基础技术研究开发、对外宣传、公共设施建设等等,这些工作离不开政府机关、大学、研究所等公共部门的支持。

4.地域内企业和生活空间相对集中

意大利地域集群内的种种小企业在空间上相对集中,业主和职工的生活空间基本上在一个地域内,因而产业和生活共同构成地域社区。这样,地域集群内的各种角色,无时不在以各种方式交流技术和市场等信息。此外,小企业之间不仅在业务上分工协作,而且共同生活在一个社区,日常交往非常密切,自然建立了一种纯朴的信赖关系。

5.竞争与协调

由于外部市场的压力,地域集群内企业竞争相当激烈,但是,最终企业之间的竞争是创造各自的市场营销特色,谋求差别化。这样,整个集群就具有高度多样化的产品供给能力,这种能力赋予它独特的功能,提高了整个地域集群参与外部竞争的能力。

虽然中间企业之间的竞争相当激烈,但是这种竞争是建立在专业化分工基础上的,大多是业务上的上、下游关系,是在竞争中协调,又是在协调中竞争,其结果推动了中间企业发展自己独特的技术,提高了地域集群的技术水平和多样性。

6.以地域为中心的乡土文化传统

意大利地域同业中小企业集群有很强的以地域为中心的乡土文化传统,意大利人不愿离开乡土,振兴家乡产业、生活在家乡是意大利人的习惯。所以,意大利地域中小企业集群留得住人才;有了人才,社区的繁荣与发展就成为可能。

地域社区的基础元素是家族,意大利有很强的家族意识,与家族成员一起在故乡生活是绝大多数意大利人的共识。因此,各个地域保持着独特的传统,同时又构筑了以家族为基础的地域社区文化,这种社会文化要素反映在产业和企业的发展上,就产生了地域产业人的价值观。因此,也就会有上文所述的企业之间浓厚信息交流气氛。这种意大利独特的乡土文化正是形成意大利式地域同业中小企业集群的基础条件之一。

收稿日期:2001-06-20

标签:;  ;  ;  

意大利中小企业集群的形成条件与特征_意大利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