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手术治疗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疗效分析论文_徐华明

徐华明 (苏州市中医医院普外科 江苏苏州 215009)

【摘要】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手术治疗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并从中抽取60名确诊病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名患者。对照组接受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手术治疗,实验组则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术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的患者,两组结果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67%,组间差异有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可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腹腔镜 结石性胆囊炎急性 疗效

【中图分类号】R65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4-0140-02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发病率不断提高,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该病起病急、病情进展快,患者若得不到及时的救治,易引起严重的并发症[1],甚至会有引发癌变的可能,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患者和医护工作者都应当对此引起高度重视。目前治疗该病多采取手术治疗,常见的手术方式有开腹胆囊切除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腹胆囊切除术作为传统的手术方式,很早之前就被采用,具有暴露充分和操作直观的特点,但是这种治疗方案的缺点是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大,而且切口大,术后患者恢复慢,并且并发症的发生率高。而伴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快速发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研究中的临床治疗中越来越被广泛认可和使用,并且逐渐取代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成为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首要治疗方案。为了研究腹腔镜切除术在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方面发挥的作用,本研究通过观察在我院接受两种术式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不同临床疗效,现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在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60名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名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6名,女性患者34名,实验组男性患者12名,女性患者18名,对照组男性患者14名,女性患者16名。患者平均年龄59.3岁,病程平均11.2年。两组患者均符合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诊断标准,在病程,性别和年龄等方面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可在研究中进行比较。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即开腹胆囊切除手术治疗,术前均给予连续硬膜外麻醉,选择右上腹近腹直肌切口,长约10cm左右,切开皮肤,逐层进腹,用拉钩暴露胆囊三角,对胆囊动脉与胆囊管进行分离结扎处理后,逐层剥离胆囊,运用常规顺逆法,小心谨慎地将胆囊切除掉[2],常规放置腹腔引流管。

实验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全麻并仰卧左侧30°体位,取脐孔内下方位置1cm切口用气腹针穿刺设置二氧化碳气腹,放置腹腔镜。取剑突下2cm及锁骨中线肋缘下2cm两处0.5cm切口并穿刺(三孔法),牵引胆囊,胆囊压力较高者,予穿刺减压,用电凝钩、吸引器钝性加锐性小心分离胆囊三角区,游离胆囊管及胆囊动脉,用钛夹或塑料夹夹闭胆囊动脉与胆囊管,切除胆囊,用电凝棒止血胆囊床。胆囊粘连严重者,逆行切除胆囊,必要时放置负压引流管,查腹腔内无胆漏及活动性出血,取出胆囊,清点纱布器械无误后将腹腔内二氧化碳气体放出,撤离穿刺套管,对切口给予必要的缝合处理[3]。

1.3 统计分析方法

本研究中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总结,数据采用x-±s表示,两组比较进行t检验,P<0.05表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基于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案,得出结果如下: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中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均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详情见表下: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分析[x-±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讨论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是由于胆囊管被结石阻塞,胆囊内胆汁滞留,引发细菌感染的急性炎症,由于该病发病率与复发率高,对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影响。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有一定的操作难度,因为一方面胆囊周围的组织,炎症的反应比较严重,容易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现出血过多的情况;另一方面炎症还容易造成患者的胆囊过度肿大,增加医生在手术过程中的操作难度。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治疗多为手术治疗,开腹胆囊切除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较为常用的两种手术治疗方案。不过作为传统手术方式的开腹胆囊切除术缺点比较多,具体表现为: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大,切口大,患者术后恢复缓慢,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高。尤其是患者胆囊位置异常的话,进行开腹腔手术的风险比较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作为比较新型的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方法,是腹腔镜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它取代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手术,逐渐成为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首选方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所有患者均需进行气管内插管,并给予全麻,与开腹手术连续硬膜外麻醉相比,全麻显效更快[4]。此外,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具备更清晰的视野,因此更有利于手术进行,使手术医生可在最短时间内探查具体的病灶位置,并给予有效的处理,缩短手术时间,且可减少术中的出血量。在本研究中我们对60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进行了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手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并且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对比。从研究结果可以得知,对照组的手术虽然可以操作直观,但是对患者的腹壁损伤较大,患者出血量大,术后康复进程缓慢,并且并发症发生率与实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实验组的手术临床疗效确切,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术后恢复快。综上所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目前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案,不仅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而且切口小,术后患者恢复快,并发症的发生率低,这些优点都证实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岳鹏飞,孙万林. 332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体会[J]. 中外妇儿健康,2011,19(7):185-186.

[2] 王志刚 腹腔镜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比较[J]四川医学,2011,11(3):138-141.

[3] 李振平,杜栓海,焦西强,等 小切口胆囊切开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 468 例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5(4):105-106.

[4] 胡松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7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22(19):2545-2546.

论文作者:徐华明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3年12月第3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15

标签:;  ;  ;  ;  ;  ;  ;  ;  

腹腔镜下手术治疗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疗效分析论文_徐华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