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日语学习者调值偏误实验研究论文_谢冰蕾

(黑龙江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本文系黑龙江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资金资助[项目编号:YJSCX2017-043HLJU]的部分研究成果

摘要:对于中国学习者来说,日语发音虽只有高低之分,但高低之间的升降幅度却不容易把握,容易出现偏误。本论文运用实验语音学的研究方法,选取了平板型、尾高型、中高型、头高型四种调型的12组词作为实验语料,以两名母语者和12名学习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母语者和学习者的调值进行了描写和分析。通过实验,归纳了调值偏误的9种类型,统计了学习者在各种偏误中所占比重,进一步按照年级的差异进行了横向的对比分析,以期指导发音实践。

关键词:调值;日语学习者;偏误;实验研究

1.前言

美国语言学家彼得·赖福吉在其著作《语音学教程》中指出,日语是音高-重音语言,即属于声调语言-重音语言之间的一种语言,兼具声调与重音的特点。由于“アクセント”一词在不同中文文献中翻译的术语不同,有些翻译为“重音”,有些翻译为“声调”,国内大部分以日语声调为标题的论文实则是对重音进行探讨。由此可见,国内对日语发音的研究仅止于对重音的探讨上,忽略对其声调特性,即音高方面的研究。本研究运用语音实验的方法,对日语母语者和中国人日语学习者的调值情况进行描写与对比,探讨调值偏误。

2.调值偏误实验

2.1试验设备及步骤

此次实验采用PHILIPS VTR5000录音笔、Audacity音频编辑软件、Praat语音分析软件以及IBM SPSS Statistics 22.0数据统计分析软件。

2.2实验语料

此次实验语料(表一)主要为平板型、尾高型、中高型、头高型四种调型各三组单词、总共12组单词。语料均出自《新日本语教程》(初级1)。

表1 实验语料

2.3实验对象

此次实验对象的母语者来自《新日本语教程》(初级1)中音频的录音人员,男性与女性各一名。此次实验对象的中国人日语学习者主要来自黑龙江大学东语学院日语系一、二、三年级的12名本科生,各年级四名。

3.调值偏误实验结果

3.1学习者调值类型归纳

通过对母语者和学习者的音高最高点(H)及最低点(L)进行对比,现将学习者调值归纳为9种类型,如表2所示。除P9无偏误以外,其余八种均为偏误类型。

表2 调值类型归纳

3.2不同年级调值偏误分析

图1 一年级 图2 二年级

图3 三年级

通过对以上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发现:1、三个年级调值占比最大的均为P1类型,即调值偏低类型,由此可以了解到,日语学习者主要偏误在于调值普遍低于母语者,即发音时,音高不到位,没达到该有的高度。2、三个年级均无P6类型,即最高点偏高、最低点相差无几、包含母语者调值的情况,说明这种偏误情况在日语学习者中几乎不存在。3、学习者在一年级时期的调值类型比二、三年级丰富,且有与母语者发音相近的学生,而二、三年时期的调值偏误类型趋于减少,且无与母语者发音相近的学生。由此可以了解到,学习者对调值的把握并未随学时的增长而更好,反而调值偏误慢慢固定、与母语者发音相差更远。

4.实验结果反思

根据对实验结果的描写与分析,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到调值偏误问题的存在,通过对偏误成因的探讨,我们更能深刻体会到调值教学上的不足。因此,为了解决调值偏误问题、为了提高学习者的日语口语水平,重视声调教学,刻不容缓。

5.结语

本论文运用实验语音学的研究方法,对母语者和学习者的调值进行了描写和分析。实验归纳了调值偏误的9种类型,统计了学习者在各种偏误中所占比重,进一步按照年级的差异进行了横向的对比分析。通过实验可知,中国人日语学习者的偏误类型多种多样,且根据年级不同,各种偏误类型所占比例也不同。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反思可知,重视声调教学,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彼得·赖福吉. 语音学教程[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2]蔡全胜. 中国人日语声调倾向新变化[J].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09.

[3]候锐.关于日语声调的调域[J]. 外语研究. 2011.

作者简介:谢冰蕾(1993年12月—),女,湖南省长沙人,哈尔滨市南岗区黑龙江大学日语语言文学专业2015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日语语音学。

论文作者:谢冰蕾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4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5

标签:;  ;  ;  ;  ;  ;  ;  ;  

中国人日语学习者调值偏误实验研究论文_谢冰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