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闻媒体与现代文明_现代文明论文

论新闻媒体与现代文明_现代文明论文

论新闻传媒与现代文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现代文明论文,传媒论文,新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历史已经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新闻传媒是传播信息的最现代化的手段之一。研究新闻传媒与现代社会文明的关系,探讨发展新闻传媒,促进现代文明的最佳途径,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新闻传媒的兴起及其历史背景

新闻事业源远流长。新闻传媒包括报刊、无线电广播、电视、通讯社等。世界上第一张近代印刷报纸,要算德国于1909年出版的《报道与新闻报》。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新闻通讯社,是法国新闻社的前身哈瓦斯通讯社,1935年在巴黎创办,其间几经周折,1944年改名为法新社。世界上最早使用无线电传播人的声音是在1906年,美国匹兹堡大学一名物理学教授兼工程师在纽约附近设立一个实验室,制成真空管,并在圣诞节之夜播出传送词和音乐;1917年11月7日,列宁领导的革命军事委员会通过“阿鞭乐尔”巡洋舰无线电报台向武装部队发布命令进攻冬宫,次日,列宁通过该台向世界人民宣告“俄国资产阶级政府已被推翻,国家政权已转入苏维埃手中。电视是新闻事业的后起之秀。英国1929年在伦敦开始试播无声图象,第二年在考文垂开始试播有声图象,直到1936年11月,英国广播公司才在伦敦以北亚历山大宫建成电视台,正式播送黑白电视节目。

新闻事业的兴起,是社会生产方式不断变革和政治风云变化发展的结果。从社会背景上看,近代印刷报纸,是在封建社会日趋没落和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产生的。在德国诞生的第一张近代印刷周报《报道与新闻报》就是新兴资产阶级用来进行反对封建势力斗争的舆论工具。西方国家早期的报刊史,有力地说明近代印刷报纸是适应资产阶级需要而产生的,是社会政治斗争的工具。上朔到古代报纸(公元前古罗马觊撒大帝时代的《每日纪闻报》或叫公报;我国唐代和大中年间,邸报开始流行)的出现,也反映着社会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推动社会的发展变化,而社会的发展变化,也推动着新闻事业的变革。最早出现的哈瓦斯通讯社,即后来改名的法新社,也是维护资本利益的资产阶级喉舌。初期的广播事业史说明,无线电广播一进入社会生活,就从属于一定的阶级,为一定的阶级服务。上文已谈到,世界上革命人民最早利用无线电传播新闻的,恰恰就在俄国十月革命时期。毫不夸张地说,广播一诞生,就带有一点“血腥味”。

新闻事业一进入社会,人类生活如同平静的海洋掷进一块巨石,波涛四起,它每天给人们传来客观世界所发生或正在发展着的种种新事,每时每刻让人们迅速获悉天涯海角的新情况,也经常传播地球上某些地区政治风云发展变化趋势。它还给人们传播上至天象、下至地层的各种各样的知识,给人们介绍各国各地区的人情地理风貌,给人们传播中外古今的音乐、戏剧和优秀文学作品,并给人们介绍有关日常生活的常识。新闻事业使人类打破了沉闷气氛,结束了、闭目塞听”的那种局面。

综上所述,新闻传媒的产生,不只是由一定社会物质技术条件所决定的,同时也包含着社会的政治因素。众所周知、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但我国未能成为世界近代印刷报纸的鼻祖。这进一步说明,新闻传媒既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更是阶级需要的产物。

二、现代新闻传媒的性质、功能及其基本特征。

新闻传媒自产生至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其性质和功能也有了一定的变化。现代新闻传媒的性质具有二重性。从社会属性看,新闻传媒是阶级的宣传工具,这一根本性质并未改变;从物质属性来说,新闻传媒是信息产业、社会公益事业。需要指出的是,即使在社会属性上,也具有二重性,它既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又是大众的传播媒介。江泽民同志于1989年11月在全国省、市、自治区党报总编辑新闻工作研讨班上强调:“我们党历来重视新闻工作,始终认为我们国家的报纸电视电台都是党和政府、人民的喉舌……小平讲的两为方针,应该适用新闻工作,服务的形式不同,但是,还是要为人民、为社会主义服务。”十四大报告则明确使用了“传播媒介”这个概念。至于“大众”,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应该是“人民”的同义词。因此,要坚持党和政府喉舌与大众传播媒介的统一,也就是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给新闻事业性质增添了新的含义:新闻既是喉舌、传媒,又是一门产业,先导性第三产业——信息业。这是时代赋予的崭新内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媒介既要适应市场经济,为市场经济服务,又要参与市场、进入市场,并逐步创造条件走向世界,逐步占领国际新闻市场。

随着形势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新闻媒介的功能也在不断拓展。现代新闻媒介的功能,常常概括为五大功能,实际上早已突破。概略地排一下,大致有如下一些功能:发布新闻、宣传主张、阐发政策、实施教育、交流信息、传播知识、开展教学、推销商品、扩大服务,等等。这些功能概括起来有三大价值,即:宣传价值、新闻价值、信息价值。所谓宣传价值,是由传媒的根本性质——喉舌耳目所决定的。既是“喉舌”,就要宣传“大脑”——执政党和政府的路线、纲领、政策。尽管在方法上要淡化宣传味道,仍不能回避宣传这一宗旨。在我国,党委内部直接设立宣传部,其道理就是如此。新闻价值,是中外新闻传媒都十分强调的。在东西方的新闻传播学里都谈到这一点。只不过,在西方,资产阶级追求猎奇、刺激,甚至把色情暴力当作最具有新闻价值的“新闻”去渲染、爆炒,而我们,则尽力把人民欲知、未知而应知的一些事告诉他们。关于信息价值,则是现代社会的热点。在我国,作为商品经济的伴生物——信息传播业出现,是商品经济呼唤出来的。1984年,邓小平同志为《经济参考》报题词:“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市场经济的竞争,说到底是信息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在市场经济日益激烈的新时期,信息的功能已经在新闻媒介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总之,大众型、信息型、知识型、服务型、娱乐型是当今新闻事业的时代特色,报纸广播电视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多功能的现代传播媒介。

新闻传媒的基本特征可以从四个方面来探讨,即传播性能上的新闻性;传播职能上的综合性;传播范围上的开放性;传播方式上的双向性。新闻性是各种新闻传播手段的共同特征。因为是新闻媒介,所传播的内容首先要有新闻性。新闻性的关键在于一个“新”字,事实要新,内容要新鲜,角度要新颖,报道要有新意。这就是说,选择的新闻事实是与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报道的内容是具有时代精神和时代特征的,传播的新闻是对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有普遍意义的。关于传播职能上的综合性特征体现在:受众要广,栏目(节目)设置要宽,内容广而多,信息量要大。换句话说,传媒功能多样,新闻性、教育性、文艺性、服务性是新闻传播的一个统一体,相互补充,又相互影响。传播范围上的开放性是新闻传媒的又一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已处在“信息无国界”的时代。目前,我国已有不少报纸是出口的,有的还有海外版。仅据新华社统计,每天向海外播发的新闻和专稿消息就达十多万字。尤其是广播电视,这一开放性的特征更加明显。广播电视无远弗界,空中竞争十分激烈。西方正是利用广播电视的这一特征,进行和平演变的空中渗透。我们也在不断采取措施,扩大对外宣传。传媒这种开放性,又带来了另一特性,受众的选择性。他们可根据自身的需要,对接受传媒进行自由选择。新闻传媒还有一个特征,就是传播方式上的双向性。现代传媒都注意传播者与受众的双向交流。报刊专设从读者中来,即读者反馈专版,广播电视则采取现场直播或录音录像,让受众参与,相互交流。随着社会民族意识的不断增强,新闻传媒的双向性特征将更加突出。

三、现代文明的主要特点

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的发展离不开多种多样的民族文化,现代文明应当是传统文化的新发展。传统文化是一种历史的存在。任何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必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并形成自己的特色。中国是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大国,历代劳动人民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比如:儒家学说中倡导的礼义社会,所体现的生理、心理、群理、物理、天理系统,恰是东方封建文明的代表。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道德思想资源。被有识之士大加推崇的“民胞物与”的精神,则是调整人际关系的重要的道德规范。总而言之,中华民族素有重礼节、尚美善的优良传统。到近代,先进的政党诞生后,提倡的民主与科学精神,更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可以予言,传统文化的发扬和创新,带给中华民族的将是一个光辉灿烂的未来。

从横向看,历史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有人把2000年前后的时代特征,概括为两句话:“后冷战时代”和“后西方时代”。在这一时代,美、苏争霸世界的时代亦行将结束,一个多元化的新文明时代即将开始。历史的与现实的,东方的与西方的观念形态相互撞击,各呈姿态。这种两极格局结束,向多极化趋势发展的国际形势,一方面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特别是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同我们改善关系。但在另一方面又必须看到国际舆论环境对我们并不宽松,在某些时候、某些问题上还相当严竣。据统计,新华社每天收到200万字的外国电讯中90%以上是几个西方发达国家的通讯社播发的,真正属于发展中国家的声音非常微弱。另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目前世界上70%-90%的电视、广播节目为少数西方发达国家所控制,可以说,国际舆论阵地基本上是被西方国家所垄断。西方所谓的自由民主、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西方腐朽没落的文化意识形态还相当顽强地占据着西方世界,并且竭力向东方渗透;发展中国家的正义、和平、奋发、向上的意识形态虽然还稚嫩、呼声还微弱,但毕竟是进步的,正以勃勃生机跻身于世界意识形态之林。

面对多极化、多元化的国际形势,把握“信息无国界”的时代,东方文明将对人类新文明产生重要影响。在考察传统文化与世界文明前景时,有人认为,当代中国与西方面临着不同的挑战;西方人要把在“科学”束缚下的人文精神释放出来,中国人则要把在人文精神笼罩下的科学发展起来。中国传统文化为解决精神生活提供了丰富资源,西方文化则为创造物质财富开辟了广阔道路。就发展前景而言,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将促进二者结合,二者如能融合,当然很理想。未来文明发展的战略目标,应是建立自然、社会和人的真美善的和合体。这个和合体有如一曲美妙的交响乐,以其内在和谐、深刻的意蕴,呈现自然、社会、人生的真谛,给人物质的享受,精神的陶冶。我们认为,这种分析不无道理,而这种设想未免浪漫。中西合璧只能是良好愿望,而这种愿望得以实现要靠竞争。东方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利用一切有利时机和条件,发展壮大自己,在建立物质文明的同时发展精神文明,以其不可遏止的、旺盛的生命力战胜一切腐朽的没落的东西。在这一过程中,宣传的作用不可忽视,新闻传媒的舆论导向作用尤其应当重视。要彻底打破西方世界对舆论的垄断。在这方面,不仅要发展自身,而且要扩大对外宣传,展开强大的舆论攻势。只有如此,东方文明才能对世界产生更大的影响,“守株待免”,“和平长入”都只能是一厢情愿。

四、新闻传媒与现代文明的关系

本文开头已谈到,从新闻传媒发展史可以看出,它的产生与发展,是由一定的物质技术条件决定的。没有印刷术的发明,就不会有现代印刷报纸的出现;没有电子工业的兴起,也就不会有广播电视的诞生。现代社会中西方世界少数发达国家垄断舆论阵地的现实,也无情地说明,经济实力、现代科学技术是新闻媒介存在发展的必要基础。另一方面,新闻传媒的产生,不仅决定于社会物质技术条件,我国发明印刷术,而未能成为世界近代印刷报纸的鼻祖就是例证。它的产生,同时也包含着社会的政治因素。换言之,它是政治发展的结果,阶级需要的产物。用马列主义观点看,新闻属于上层建筑,即意识形态的范畴,而且是其中最活跃的一部分。按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又对经济基础有一定反作用的基本原理,新闻决定于经济基础,又对经济基础有一定的反作用。同时对上层建筑本身也有一定的影响作用。远的不说,从建国以来几个重要历史时期看,新闻传媒的作用都是十分明显的。建国初期,报纸广播对“一化三改造”的宣传,推动了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1958年前后,“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插红旗”、“放卫星”的宣传,给浮夸风火上浇油,使之愈演愈烈;文革期间,“小报抄大报,大报抄梁效(两校大批判组的笔名)“,“大批判带来大变化”的假、大、空的宣传,给阶级斗争为纲推波助漾,使十年浩劫雪上加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新闻传媒随着党的路线拨乱反正,为改革开放鸣锣开道,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在一度时期某些问题的宣传上,也出现过误导,如洋跃进、高消费、砸“三铁”、追星热等等,在社会上产生了一些消极的影响。

由此看来,新闻传媒与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都十分密切。革命导师早就指出,凡要夺取政权,必须先造成舆论;凡要巩固政权,也必须造成舆论。新闻传媒的基本作用就在于造舆论,即通常说的反映舆论、引导舆论。新闻舆论,对于人心向背、社会稳定、生产力发展都有着相当大的影响作用。新闻传媒既是社会文明的产物,又对社会文明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正确认识新闻传媒与社会文明的基本关系,把握传媒的方向,尽量发挥其对社会文明的正效应——导向作用,减少和克服其负效应,对促进社会发展,建设现代文明,将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对人类就能作出应有的贡献。

五、办好新闻传媒,建设现代文明

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办好新闻传媒,为现代文明建设服务,有许多工作要做。我们认为,主要的是要把握和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

(一)正确认识和处理党性与人民性的关系。党性与人民性关系是个老问题,也是个敏感的问题。然而,又是不能回避的问题。我们党对无产阶级新闻工作的观点一直是非常明确的,从毛泽东、邓小平到江泽民都作过深刻的论述。概括地说就是党的新闻工作是党的整个事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闻工作只能在党的领导之下进行,无条件地服从和服务于党的总目标和总任务、总路线和方针政策。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由于我们的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工作路线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那么党的新闻事业要充分发挥党的喉舌的作用,就理所当然地包含着既要使上情下达,又要使下情上达的作用,包含着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反映人民群众呼声的作用,包含着在各方面满足人民群众获得信息的需要的作用。因此,从最根本的特征来说,党的新闻事业是党的喉舌,自然也是党所领导的人民政府的喉舌,同时也是人民自己的喉舌。换言之,我们党和国家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党的新闻事业完全能够代表和反映最广大人民的呼声。作为党的代言人和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最根本上是一致的。这就是新闻工作的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坚持新闻工作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就必须坚持新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基本方向,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在社会主义新时期,要使党的主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变成亿万人民的自觉行动,就必须用党的指导思想去统一人民群众的思想。越是现代化,越是建设现代文明,越需要思想的高度集中统一。越需要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那种认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现代社会,就是自由化的社会,无须新闻舆论引导的认识,实则是西方资产阶级新闻观点在我国的翻版。事实上,西方并不信奉“自由化”那一套。他们对新闻的控制比东方、比社会主义国家更严格。坚持以正确舆论引导人反映党的新闻工作的客观规律和本质要求,是两为方向在新时期的具体体现,也体现了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的时代特征。

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还要把握好围绕中心与保持常态的关系。新闻传媒既然是党和政府的喉舌,责无旁贷要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进行宣传。既要为党的总目标、总路线服务,又要围绕各个时期的具体目标和任务展开宣传。而保持常态,就是要求始终把握“团结稳定鼓劲”的基调,不要大起大落,不能大轰大嗡,不刮风,不赶浪头,不乱提口号,扎扎实实地有条不紊地进行宣传报道,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舆论的稳定性。若论关系,二者是个别与一般的关系。没有中心就没有常态,常态寓于中心之中。要保持常态,就要正确理解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改革是条件,发展是目的,稳定是保证。保持常态之所以重要,就因为中心工作乘改革春风向新高度发展必须要稳定的政局作保证,没有稳定的舆论环境,改革难以进行,发展也就无从谈起。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表扬与批评的关系。

我们正在进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是前无古人的事业,其光明面与阴暗面不可同日而语,因此,必须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这是保证舆论导向正确的一条重要方针。正面宣传、表扬先进、褒奖典型,是新闻宣传的基本做法,它有利于社会的安定,人心的稳定。另一方面,由于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我们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事业也是如此,正因为是前无古人,所以就不可避免地会有曲折,也必然有阴暗面。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不仅会增强人们开放性和竞争性意识,而且会引起人们追求目标的变化以及生活方式的变化。这些变化,一方面将使整个经济和社会生活充满生机和活力;另一方面,也必然使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其它一些不正确的意识增长。为了促进类似的消极面、阴暗面向积极面、光明面转化,在坚持正面宣传 为主的同时,适当揭露阴暗面,批评落后,实行舆论监督是必要的。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重视传播媒介的舆论监督,逐步完善监督机制,使各级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置于有效的监督之下”。在传媒中开展批评,实行正确的舆论监督,是实行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条件之一。正确的会议监督也是有效的舆论引导。传媒中的批评与表扬,舆论监督与舆论引导并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在一定条件下,批评性报道能够起到表扬性报道所起不到的作用。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新闻传媒所具有的渲泄功能。它有利于消除人民群众的逆反心理。无庸讳言,批评报道、会议监督,要有一个正确的立足点,立足于维护党和国家的权威,维护社会的安定,批评、监督的目的还是引导,要促进和引导消级面向积极面转化。新闻“爆光”要把握时机,把握一个“度”,切不可凭个人感情用事,图一时痛快。

需要指出的是,不论舆论引导,还是舆论监督,都应该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唯物辨证法,坚持两点论,防止片面性、绝对化。坚持从总体上,全局上,发展趋势上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切不可一叶障目,不见森林。要坚持讲真事、讲真话,讲真理,反对说假话、说大话、说空话。坚持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邓小平同志在1986年说过“我们的做法是允许不同观点存在,拿事实来说话……改革的政策,人们一开始并不是都能理解的,要通过事实的证明才能被普遍接受。”让事实说话,陈之以实,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安之以乐;说服的方法,疏导的方针,应当成为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三)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虽然从根本上说,经济效益也是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提高就是对社会的贡献。但由于新闻传媒为经济服务的过程,基本上是间接服务的过程,它是意识形态部门,同物质部门有着相对的分工,它以社会进步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强调,新闻传媒必须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邓小平早就提出:“思想文化教育卫生部门,都要以社会效益为一切活动的唯一准则,它所属的企业也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仍然要坚持这一原则。现在社会上有种说法,认为新闻也是商品,既然是商品,就要按价值规律办事,受众就是“上帝”,“上帝”需要什么我们就供应什么。这样,也许经济效益上去了,而社会效益就很难保证了。适应受众、服务受众,这是新闻传媒必须坚持的,但决不能降格媚俗,不能为了经济效益而迎合落后。我们正在建立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了保证其社会主义方向,新闻传媒必须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如果按所谓市场规律来指导新闻工作,把新闻工作变成一般的商业活动,那将后患无穷。如何检验新闻传媒的社会效益,目前,在国内通行的手段是受众调查,广泛收集、了解报刊广播电视发行播出后在广大读者、听者、观众中的反应,以及对整个社会产生的影响。所谓舆情调查,也就是新闻舆论受众调查的的一种形式。在国内,受众调查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完备的网络。这项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为了保证新闻传媒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国家要有必要的政策和法律予以保障。从总体上讲,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应该是一致的,社会效益越好,经济效益应该越高。但有些时候也出现反常现象,社会效益很糟糕的却大赚其钱,社会效益较好、格调较高的报刊及音像制口反而亏本。这就需要党和政府从政策上加以解决。目前政府实行的对宣传文化部门税利返还的政策,就是为实现这一目的而采取的一项措施。国家还应适当加大对新闻事业的经费投入,尤其是对弘扬主旋律,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报纸广播电视文艺作品,也应给予经费上的扶持。

当然,由于新闻传媒的精神产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社会价值和商品价值双重属性,所以,也就有个经济效益的问题。新闻传媒既板映市场经济、为市场经济服务,又要参与市场、赢得市场。新闻传媒不仅要占领国内受众市场,还要走出国门,进入国际受众市场,在创造社会效益的同时,创造经济效益。为了适应飞速发展的新形势,新闻事业也要不断发展,这就要求新闻部门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多创经济效益,弥补国家所拨事业经费之不足。那些完全自收自支的报业单位更应广开财源。创造经济效益有个重要前提,就是遵守国家法令、政策、遵守宣传纪律,严守新闻职业道德,禁止“有偿新闻”。“是新闻一文不要,是广告一分不少”。总之 ,新闻传媒的经济效益应当主要通过社会效益来实现,要以“三个是否有利”作为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

四、正确认识和处理对内宣传和对外宣传的关系

本文前面已经谈到,当今时代是“信息无国界”的时代,新闻传媒的宣传是内外沟通的。历史上那种封闭式的对内宣传,在科学发达的现代社会中已经不存在了。当然,内宣与外宣还是有区别的,内宣是针对国内的实际,包括社会政治与经济发展的实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实际,反映国内舆论,引导国内舆论,为建设社会主义两个文明服务;而对外宣传,则要针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宣传中国,让世界了解中国,在世界人民心目中树立社会主义中国的高大形象。内宣和外宣是紧密相联的,内宣是外宣的基础和根据,外宣则是内宣的外延和拓展。我们坚持以内宣带动外宣,以外宣促进内宣的工作方针,在抓好对内宣传的同时,抓好对外宣传。

要审时度势,把握大局。不论对内宣传或对外宣传,都要从宏观上着眼,学会审时度势,纵观全局。当前国际形势仍处在复杂而深刻的变动之中。世界加速向多极化发展。振兴经济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愿望,经济优先正在成为国际关系发展的趋势。但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天下还不太平。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还没有解决。在国内,我国人民在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欣欣向荣的中国在世界的地位越来越举足轻重。“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保持稳定,促进发展”是全党工作的大局。审时度势,把握大局,就是从国际、国内的全局出发,增大宣传的力度,加强宣传的针对性。党和国家各个时期抓的重点工作是什么,国内人民最关心的是什么?世界人民最想了解中国的是什么,敌对势力造谣诬蔑我们的又是什么?等等,这都是我们要经常研究的,切不可“盲人骑瞎马”,抓到什么就宣传什么,那样,是不会取得理想的宣传效果的。要审时度势,把握大局,就必须努力提高理论修养和思想水平。要联系全局,学习体系,努力掌握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从而增强总揽全局、驾驭世界风云的能力,使对内对外宣传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

实事求是,严守纪律。无论对内或对外宣传,都必须紧持实事求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切不可夸大或掺水分。尤其是对外宣传,更要注意留有余地。要使新闻报道尽量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人民,提高新闻的可读(听、视)性、可信性、可亲性,不断提高宣传质量,讲求宣传艺术,扩大宣传效果。比如,爱国主义是我们时代的主旋律,必须大力弘扬。但在对外宣传中,就要采取与国内宣传不同的形式,否则,就会事倍功半。当然,对于国际敌对势力恶意损害中国的言行,必须给予毫不留情的还击。我们不能单纯采取守势,要主动采取攻势,我国对外开放的政策不会改变,西方不友好的宣传必然会渗透进来,空中舆论斗争会越来越激烈。我们的对外宣传要全方位、全天候、立体化、报刊广播电视要发挥各自的优势,针对西方敌对势力的造谣诬蔑,给予强有力的批驳和还击。要积极创造条件,改进和发展对外宣传,打破西方少数发达国家对世界舆论阵地的垄断,让正义、和平、进步的呼声逐渐强大起来。

要提高宣传质量,扩大宣传效果,就必须拓宽报道面,增大在信息量。对外宣传,要贯彻党的对外工作的总路线,贯彻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同时,要把中央提出的“冷静观察,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守拙”的方针,贯穿在对外宣传的指导思想中,开放适当,透明有度,只能帮忙,不能添乱,巩固和发展中国的对外关系,对世界人民作应有的贡献。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让我们高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旗帜,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周围,同心同德,充分而有效地发挥现代新闻传媒的作用,为建设世界文明作出更大的贡献。

标签:;  ;  ;  ;  ;  ;  ;  ;  ;  

论新闻媒体与现代文明_现代文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