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检查对急性胸痛性质鉴别的意义观察论文_廖里林

长沙市120急救中心急救部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目的:分析观察实验室检查在急性胸痛性质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近两年由于急性胸痛在本中心直属分站就诊的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胸痛病因分为心源性胸痛组(45例)与非心源性胸痛组(65例),观察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差异。结果:心源性胸痛组患者NT-proBNP、Myo、hs-TnI、CK-MB、hs-CRP水平明显高于非心源性胸痛组(P﹤0.05),心源性胸痛组组IMA水平明显高于非心源性胸痛组(P﹤0.05)。结论:在查体、问诊、心电图检查的基础上配合实验室检查能够快速、准确鉴别急性胸痛的性质,降低心源性胸痛的漏诊。

关键词:实验室检查;急性胸痛;心源性;非心源性

我国关于急性冠脉综合症的病例统计尚缺乏准确的统计数据,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杀手。临床许多病症均可引起急性胸痛,由于临床症状、心电图不典型,心肌酶谱滞后性等因素,临床医师在诊断患者胸痛性质时难度较大,因此探讨更加准确、灵敏的实验室指标十分重要,笔者对本中心直属分站接受的110例急性胸痛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中心直属分站自2015年6月自2017年6月收治的110例急性胸痛患者,患者胸痛出现时间均在3h内,通过问诊、查体等诊断,并经心电图检查,参考2008年版ACC/AHAST段抬高心肌梗死治疗指南[1]将患者分为心源性胸痛组(45例)与非心源性胸痛组(65例),男52例,女58例,年龄35-68岁,平均年龄(54.44±5.03)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1.2剔除标准

严重肝肾疾病;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妊娠期女性;严重传染病;不愿参与本次研究患者。

1.3方法

患者进入医院后立即采集静脉血,采用Olympus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三菱公司PATHFAST全自动快速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进行检查,采用强生有限公司提供的试剂,其中hs-TnI使用贝克曼公司提供的ACCESS2化学免疫发光仪进行检测。标本分离血清后进行检测,操作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1.4观察指标

主要对患者N末端B型钠尿钛原(NT-proBNP)、肌红蛋白(Myo)、高敏肌钙蛋白I(hs-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缺血修饰白蛋白(IMA)水平进行观察。各指标参考范围:75岁以上患者NT-proBNP≥450pg/ml、75岁以下患者NT-proBNP≥125pg/ml;Myo≥46.6ng/ml;hs-TnI≥0.014ng/ml;CK-MB≥4.99ng/ml;hs-CRP≥3.49mg/ml;IMA≥64U/ml则确诊为心源性胸痛。

1.5统计学分析

以SPSS19.0软件处理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计量单位采用( )表示,以t检验,以双侧α=0.05为检验标准。计数单位采用%表示,以?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NT-proBNP、Myo、hs-TnI、CK-MB、hs-CRP比较

观察组NT-proBNP、Myo、hs-TnI、CK-MB、CK-MB峰值水平均明显高于非心源性胸痛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一:

2.2两组患者IMA水平比较

心源性胸痛组患者IMA峰值水平为(83.62±11.02)U/ml,非心源性胸痛组患者IMA峰值水平为(50.29±5.21)U/ml,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正常人中发生胸痛的几率为12%-16%,而30岁以上人群则发病率更高。急诊科常接受诉诸胸痛的急诊患者,由于未初诊,患者病情轻重缓急不相同,胸痛可为多种疾病的反应,同时病因复杂,然而大体可归为心源性与非心源性两类。

心源性胸痛主要有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包炎、心肌炎等,患者就诊时,症状具有多样性,因此心源性胸痛容易被误诊、漏诊,其中有30%左右的患者会因耽搁治疗而出现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因此准确、快速的鉴别胸痛性质为急诊科诊断的重点与难点。目前临床筛查胸痛主要为心电图、心肌酶学以及胸片检查,而NT-proBNP、Myo、CK-MB、hs-CRP等在胸痛鉴别中有着突出的作用。传统临床使用的肌红蛋白(Myo)以及肌钙蛋白I(cTnI)在心肌损伤诊断中虽然特异性及敏感性较高,然而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3h内诊断效果较差。李丹等在对3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胸痛与非心源性胸痛患者进行研究时,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对IMA 和hs-TnI在急性冠脉综合症早期诊断的价值进行分析,结果显示hs-TnI联合IMA的特异性达到93.5%、敏感性达到90.3%,表明在心源性胸痛的诊断中尤其是发病3h内的患者而言,hs-TnI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2]。本次研究中患者均在胸痛3h内就诊,因此采用hs-TnI取代cTnI进行诊断,结果显示心源性胸痛患者hs-TnI水平明显高于非心源性胸痛患者(P﹤0.05),对于患者早期诊断及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次研究中同时采用IMA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心源性IMA水平明显高于非心源性胸痛组患者(P﹤0.05),IMA为近年来被FDA批准的首个生化指标,能够在心肌缺血发生5-100min内在血液内释放,无需等到心肌细胞出现不可逆损伤后显示[3],因此有助于心源性疾病的尽早诊断与干预。

总之,实验室检查在急性胸痛诊断中具有显著价值,能够提高心源性胸痛的检出率,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然而由于IMA诊断较为复杂,同时各试剂公司生产的试剂盒的诊断标准也存在较大区别,因此临床诊断具有一定的主观性,需要配合其他实验室指标共同作为诊断标准。

参考文献:

[1]张奇,沈卫峰.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策略流程——2014AHA/ACC指南解读[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15,42(2):65-67.

[2]李丹,陈兴明,易勇,等.ROC 曲线评价缺血修饰白蛋白、高敏肌钙蛋白I联合检测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诊断中的应用[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3,20(13):142-146.

[3]陈勉.缺血修饰白蛋白在急性胸痛病因诊断中价值[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3,27(12):1230-1231.

论文作者:廖里林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7

标签:;  ;  ;  ;  ;  ;  ;  ;  

实验室检查对急性胸痛性质鉴别的意义观察论文_廖里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