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几点思考论文_范远方

多媒体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几点思考论文_范远方

内蒙古包头市田家炳中学 014000

摘 要:多媒体技术在推进课程改革,促使教师转变原有的教学观、学生观等方面呈现出强大的功能。与此同时,如何正确认识多媒体,如何更合理地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如何在先进的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数学教学改革的深入,这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关键词:多媒体 辅助教学 教学效益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那么,如何更合理地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如何在先进的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数学教学改革的深入,为我们的高中数学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呢?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这里谈谈我个人的一些浅见。

一、多媒体的功能是辅助教学而不是主导教学

1.多媒体的应用要有必要性。一个好的教学设计不仅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每一个环节必须要有明确的设计意图。每一道例题,每一个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的达成而设计的,因此评价好与不好的唯一标准是它是否具有必要性和优越性。一般来说,教材中难以用言语表达的,学生缺少感情认识而难以领悟的,其他媒体无法呈现的,现场演示条件不足的,介入多媒体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学生茅塞顿开。

2.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形式是为内容而服务的,不能为用课件而用课件,要在有多媒体的帮助下,使学生比较容易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方法,更好掌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不管计算机发展到什么程度,它只能辅助教师的教,只能辅助学生的学。

3.多媒体只是辅助课堂教学,不能代替课堂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引入多媒体,必须要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数学学习的核心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学的过程是思维过程的展示。教师几乎不动用课本,学生基本不接触教材,一切都跟着媒体转,这是违背教学规律的。利用多媒体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该用则用,不该用则不用,切忌“黑板搬家”。利用多媒体还应注意不能整堂课充满影视画面,看到过分热闹的画面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会喧宾夺主。

二、多媒体不能改变教与学的客观规律

1.多媒体的介入应该为促进课堂生成而服务。既然多媒体是一个好的教学媒体,我们就不应该让它仅使用于教学中的评比、检查、参观、学习一类装点门面的场合,不应该让计算机辅助教学只是一件现代化教育的外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多媒体的介入不能取代教师的主导地位。无论教学改革如何发展,教师的主导地位是不会变的。传统教学也好,新型课堂也罢,都是教师在控制着课堂的节奏,而不是多媒体。教师应该在适当的时机作出合适的引导,要用适当的方法激起学生思维的交流与碰撞。

计算机技术的运用,使我们有可能解决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解决的问题,使教学的效果更显著,但“人灌”变成了“机灌”的现象不仅削弱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也不利于学生某些能力的培养,这就难免失去了数学多媒体教学的本意。

3.多媒体的介入不能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改的一个主要出发点就是进一步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我们强调独立思考、重视小组合作以及加强研究性学习的目的都是让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这样才能让课堂不再是“一人滔滔讲,众人默默听”的局面,才能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三、应用多媒体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关系

1.要处理好计算机演示与学生动手活动之间的关系。学生学习知识、获得能力的过程,是对数学知识的一种体验过程,没有学习的内在体验,无法形成能力。学生要自我获得内在的体验就必须在学习过程中动手、动脑、动眼、动口,多种器官协调活动。我们不要在教学时过分强调多媒体的演示功能而忽略学生的动手活动。

2.要处理好电脑投影与板书之间的关系。在黑板上,教师可演算、表述教学过程,即写即擦、随时改正,学生可板演、实验验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补充板书,对一些主要的过程还可以适当调节速度和遍数。

黑板即时重现力强,随写随看,内容还可以方便地增删,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有时会突然而至的灵感,这些灵感往往是教学艺术的动人之处,却往往无法加到板书中去而生出许多遗憾。

教师在板书时也给学生留下了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留下反思、发问的时间和机会。因此,在利用多媒体课件时板书不可缺少,板书应保留一节课的主题结构,如课题、定义、定理及其证明过程、例题的分析、演算过程,学生对教学过程提出新见解、新方法。

3.要处理好信息量与接受度的关系。计算机能够储存大量的信息,这是计算机的一大优势。如果在制作课件时,唯恐体现不出这一优势,设计了过多的讲课内容和例题、习题,而在使用时,受课时限制,只能加快单位时间传输信息量。

结果是五彩缤纷的多媒体信息包围学生,其琳琅满目的程度令人头昏目眩,却无法进行知识由“同化”到“顺应”的转化,这直接影响学生对所学内容、意义的检索处理和理解接受。教师只动动鼠标播放幻灯片,画面上就数据纷飞,图案迭换,用这样的课件上课,学生似乎接触到许多东西,然而在大量的信息背后,学生能记住多少知识呢?更何谈去反思和创造。所以,我们不能一味地追求信息量的增加,更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论文作者:范远方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6年3月总第9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1

标签:;  ;  ;  ;  ;  ;  ;  ;  

多媒体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几点思考论文_范远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