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的发展趋势及我国的对策_金融论文

国际金融的发展趋势及我国的对策_金融论文

国际金融发展态势及我们的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际金融论文,态势论文,对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作者分析了国际金融发展的七大趋势,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九五”期间我们应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国际金融发展态势 对策

当今世界,尤其是本世纪的最后几年里,世界形势依然是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世界经济加快向多极化发展,新的格局将日渐明显,国际经济合作和交往将更加密切。同时,在国际金融领域内的变化也日见端倪。

趋势之一:全球经济全面复苏,资金的供给和需求日益扩大

1.先从世界总体形势看,经济增长率开始出现一个上升的良好势头。据目前《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指出,世界经济增长率从1994年的3.6%,上升到1995年的3.7%,1996年有望达到4.1%,创80年代以来的最高纪录。

2.西方国家经济在过去一年中全部摆脱90年代初期以来的周期性衰退,进入了全面复苏的扩张期。根据最新经济运行指数显示,1995年西方国家全年平均经济增长率为2.7%,略低于1994年的3.1%。(1)美国经济1995年接近美联储所追求的“平稳着陆”的理想目标,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第一季度为2.7%,第四季度接近3%。美国经济从谷底回升已是不争的事实。(2)日本经济在持续数年萧条之后,虽于1993年10月走出“低谷”,但一直回升乏力。进入1995年后,又出现了日元升值情况,使生产、消费、出口、金融以及就业等主要领域又都出现了不好的苗头。针对这一情况,日本政府1995年8月以来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并已开始收到成效,股票价格反弹,企业收益开始出现好转,如果日元汇率按1美元换100日元左右的水平发展,那么,目前的经济后退只是一个暂时性的调整。从总体上讲,预计从1996年初开始,经济将步入缓慢复苏的轨道。(3)随着欧盟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欧洲各主要国家的经济也在增长势头中。1994年欧盟经济平均增长率超过了2%,1995年的经济增长前景亦较乐观,增幅上升到3%左右。最近,欧盟各国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在西班牙巴伦西亚举行的会议上一致确认,“一定要在1999年1月1日使用统一货币。”在这几年内,欧盟各国将各自采取措施,促进本国经济增长,向趋同标准看齐。(4)东欧经济将普遍增长,1994年东欧国家停止经济下滑局面,波兰经济增长达4%以上,捷克控制通货膨胀取得进展,匈牙利等国有的实现低速增长,有的开始走出困境。经过几年的努力,俄罗斯经济已开始走出低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以俄罗斯为代表的东欧国家的前景给予了肯定,认为这些国家在1996年的年经济增长率将达到3.4%左右,这为未来五年的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在1993年增长5%的基础上,1994年、1995年又增长了约5.5%。连续保持世界之冠的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尤为突出,年增长率达8%以上。联合国资料显示,预计在2000年以前,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除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日本以外的13个成员国,将保持平均增长率6.2%的水平。拉丁美洲经济增长仍属恢复性增长,年增长率为3.7%。一直初认为是贫穷与落后代名词的非洲,1994年也出现了良好的转机,增长率由1994年的2.5%上升为3%,1995年又有一定增长,而且这些增长均是在各国通货膨胀率广泛下降的情况下实现的。以上这些说明,发展中国家已摆脱了80年代的失落期,进入了一个持续的高增长期,按照以往的经验和经济周期规律,这种增长势头可能会持续到本世纪末。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全球经济的普遍复苏意味着对资金的需求量将迅速增长,而资金的增长,又将直接推动着经济的复苏和发展,从而增加了整个世界金融市场的资金供给,使各金融中心步入良性循环的状态。

趋势之二:国际资本市场将再度活跃

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一度沉闷的国际资本市场将重新活跃起来,对世界经济的复苏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1.普及全球的高储蓄率将为各国资金市场提供大量资金。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的储蓄率一直较高,预计未来的十年内,东亚国家的储蓄率将上升到国内生产总值的30%以上。发达国家的储蓄率也将从70年代以来的下降趋势转为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是在“战后婴儿潮”中出生的一代人将进入储蓄年龄,使发达国家的储蓄率大幅度提高。这种高储蓄势头将支持着全球经济的较快增长,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特定的有利条件。

2.银团贷款增势惊人。1994年国际金融市场借款总额为9550亿美元,比1993年增加17%,其中银团贷示第一次突破2000亿美元,为2028亿美元,增幅为48.4%,所占市场份额为21.2%。1995年1—4月,金融市场筹资总额达340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0%,主要是由于银团贷款由460亿美元上升到1545亿美元。今后,银团贷款的方式和运作规模将重现辉煌。

3.资本市场将加大开放度。随着金融技术、手段和组织的不断创新,西欧国家相继取消外汇管制和资金流通限制,开放资本市场。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的迅速崛起,跨国直接投资的急剧增加及便于资本流动的新的投资品种和工具的产生和应用,都将使资本以更大的规模在国际间流动,推动着国际资本市场进入新一轮的大发展。

趋势之三:国际货币体系向多元化发展

本世纪末的几年中,国际货币体系将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美元的国际储备地位和国际结算地位将发生动摇。

进入1995年以来,国际外汇市场一直处在动荡起伏中。首先是美元对日元汇率呈下滑趋势,并于4月18日在纽约外汇市场以80.63创下最低收盘历史纪录,而翌日东京外汇市场日元失控,美元竞跌破80日元大关,达到了79.75的二战以来历史最低点。一时间,各主要外汇市场纷纷抛售美元,美元信誉下降到了极点。虽然在美国政府和日本政府干预下,在后来几个月美元汇率有所回升,最高达1美元兑104日元的价位,但也由于缺乏新的更有力的因素的支持,也无力稳定并攀升更高的价位。同时,美元对马克汇率人数年的趋势看也在逐渐走低。今年4月中旬,竞跌至1.346马克收盘的历史低点。与此同时,日本政府也推进了日元国际化的步伐,日本大藏省认为,今后要在亚洲地区推进以日元计价的贸易结算。日本通产省也计划逐步使日元在亚洲地区发挥“基轴货币”的作用。而在现实中,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外汇银行也在纷纷加入抛售美元、购进日元的行列。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泰国等已在调整外汇储备方面采取了切实行动。另外,欧盟各国决定1999年1月1日起欧洲中央银行和各有关成员国的中央银行将使用统一货币,统一货币的使用伴随而来的必然是欧洲经济的全面发展,在世界经济往来中必是一方重要力量。新使用的统一货币必定坚挺,也将同英镑、马克一样,成为国际资金市场上最重要的发行货币。

所有这些都表明,在本世纪末美元的国际储备和国际结算一统天下的地位将发生根本性动摇,一个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将基本形成。

趋势之四:国际资本重点向新兴市场国家倾斜

这一趋势明显地体现于对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的增长。据国际清算银行统计,1986—1990年流入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平均每年为256亿美元,同期流入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年均为1268亿美元,为前者的五倍。进入90年代,这一差距迅速缩小,到1994年流入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为1351亿美元,而流入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达1046亿美元,前者为后者的1.3倍。预计这种趋势将持续发展,到本世纪末,全球直接投资增长额中的三分之二以上将流向新兴市场国家。预计未来五年中,国际资本流入的“热区”主要有:

——亚太地区。自80年代以来,亚太地区的经济增长势头很猛。日本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号经济强国及世界最大债权国。东亚一带成长起一批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其人均国民收入和居民生活水平已赶上或接近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中国和南亚次大陆及东南亚的经济发展速度也令世界瞩目,被国际公认为最具有开发潜力的市场,对国际资金的需求保持了旺盛的势头。因此,西欧和北美积极对该地区开展贸易和进行投资。日本也加紧发展区内的经济贸易合作关系,大力倡导各种亚洲经济合作计划,使得大力的国际资金涌入亚太地区。预计1995—2000年间,流入亚太经合组织国家的资本总额将达到1万亿美元。

——拉美地区。随着拉美地区经济逐步恢复,1994年以来,拉美地区各国以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契机,纷纷同墨西哥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以此参与北美地区活跃的贸易活动。墨西哥、阿根廷经济最具活力,南维共同市场、中美洲集团、加勒比共同市场成员国在加快一体化步伐的同时,也在寻找适当方式与欧美经济特别是北美经济接轨,大量引进欧美资金。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1992年和1993年外资流入量连续两年保持600亿美元以上,1994—1995年又有增长。随着北美经济发展渐入佳境,预计该地区吸引外资的势头将进一步增强,成为世界资金市场的有力竞争者。

——东欧地区。与发展中国家相比,东欧地区具有较好的经济技术基础。随着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东欧一些国家国民经济的逐步恢复和发展,竞争能力的不断提高,又兼有临近西欧的有利地理优势,投资环境逐渐为外界看好,成为外资进入的又一个“预热区”。

趋势之五:金融市场风险增大,动荡加剧

随着国际金融业务全球化、自由化、多元化和金融创新的发展,给国际金融市场带来了空前的繁荣,业务领域扩大,盈利机会增多。但随之而来的风险也增大,其危害之深,涉及面之广,将是历史上不曾有过的。

1995年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发生了多起震惊世界的动荡。先是被称为拉丁美洲经济发展楷模的墨西哥突然发生的金融危机。英国巴林银行由于一个年轻的交易员不适当地使用衍生工具,造成13亿美元的损失,终因资不抵债而宣布破产。法国东方汇理和里昂信贷银行由于经济环境变化,内部管理疏漏,风险失控,出现巨额亏损。日本大和银行纽约分行交易员未经授权,擅自进行国库券交易,一直未被发现,在11年里共亏损11亿美元,相当于大和银行资本金的七分之一到八分之一,虽不致于使银行破产,但也因此元气大伤。

此外,国际金融诈骗问题日益严重,仅就美国而言,支票诈骗已成为美国银行受损的头号犯罪。从1991年至1993年,利用支票诈骗的案例上升了136%。诈骗额每年为100亿美元,而且呈上升趋势。随着科技的发展,特别是桌面印刷系统的出现和完善,使制造假支票更为方便和容易。

分析这些动荡,较之过去有以下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连锁性的跨国风险增多。随着世界经济和金融一体化进程的发展,区域经济模式的出现,使得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因而金融风险也往往是环环相扣,盘根错节。国际金融市场波动的频率和幅度明显增强。二是金融动荡的风险程度加大。随着高科技手段在金融业的应用,虽给金融市场带来了空前的繁荣,但也为过度的国际投机和欺诈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加大了金融市场的风险度。

针对金融风险的这一新情况、新特点,如何进一步加强对银行与金融机构的管理,加强对金融风险的防范,加强对金融创新和金融衍生工具的监管,已成为未来几年内各国金融监管部门的重要研究课题。

趋势之六:金融改革向深度和广度推进

随着金融自由化浪潮席卷全球及金融风险的增大,各国纷纷在金融制度和管理及操作上进行改革。改革的方向是放松金融特别是外汇的管制,放松对利率、金融和银行业务品种、业务地域等的限制,鼓励金融业的兼并等。如美国通过的《洲际银行法》允许银行进行跨洲际收购和进行跨洲际业务活动。欧、美、日等国为了增强竞争实力,掀起了一股合并、收购与兼并的浪潮,一批超级银行正由此形成,并正逐步改变世界银行的格局。一些发展中国家更是加快金融改革的步伐,如放宽对国际资本流动的限制,允许外资金融机构进入本国,开放本国金融市场,建立地区金融中心,实行本币自由兑换等。不少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为吸引外资竞相实行优惠政策。

今后五年,金融自由化将会在广度和深度上进一步发展。金融改革将从放宽利率限制和业务的限制等对国内管制的放松,进一步转向对国际金融活动管制的放松,如资本自由的输出输入,外资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本国金融机构经营国际业务,伴随着银行间的激烈竞争,扩大自身的实力和规模已成为银行生存的必要条件。可以预示,银行的合并、兼并和收购将会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持续到21世纪初。

趋势之七:世界证券市场出现新的生机

1.经济发达国家将部分居民储蓄分流到证券市场。未来五年中,美国、日本、德国和英国的个人储蓄水平将有更强劲的增长,在个人储蓄水平上升的同时,许多国家积极采取优惠的税收政策,努力诱导居民投资于证券市场,公众资本投资信心的不断加强也巩固了证券市场的要求。

2.各种投资基金的大发展。欧洲各国的投资基金最近几年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例如,最近一项估算结果表明,1990—1995年整个欧洲的养老基金规模将扩大一倍,从6750亿美元到14000多亿美元。最近,随着美国当局对资本投资管制的放松,美国基金海外投资比重将显著提高,一些著名的大基金已明确表示即将实施大规模的海外证券投资计划。日本的机构投资者也在酝酿雄心勃勃的海外证券投资计划,到1995年底,日本的保险公司海外股票投资占总资产的比重已增到20%,达250亿美元左右。

3.新兴市场将蓬勃发展。最近几年,世界证券市场引人注目的一个发展趋势是新兴市场的蓬勃发展,以致于这种市场与成熟证券市场的界限日益模糊。仅就1993—1994年而言,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股市的总资本突破1万亿美元,占全世界股市资本总额的12%。在以资本额排名的世界前10个股市中,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占6上(马来西亚、南非、墨西哥、韩国、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远远排在意大利、西班牙、挪威等发达国家的前面。1993—1994年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股市交易占总成交额的15%,相对其12%的股市占有额而言,比发达国家股市更具有活跃性。发展中国家股市已开始形成独立的筹资机制而步入全球资金市场,并成为其中独具风格的组成部分。纵观国际形势的发展,未来几年内决定发展中国家证券市场发展的内在因素和国际化外部条件,还会在较长时间内得以保持和强化,因此,长期来看,发展中国家证券市场的前景将依然十分乐观。

国际金融环境的上述变化,对即将进入“九五”时期的中国来说,无疑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也是一个严重的挑战。我们只能因势利导,避害趋利,通过继续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跟上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一、进一步利用国际资本,推动新一轮经济增长

资本的投放是推动经济发展最有力的械杆,通过积极引进外资和扩大内部资金积累,保证经济开发的资金需求,这是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条件。从1996年开始,中国将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对资金的需求将比“八五”时期成倍地扩大,利用外资仍将是我国满足资金需求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面对世界范围内国际资本市场流向的新变化,再加上其他发展中国家在引进资金方面的激烈竞争,我国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增强引进外资的紧迫感,否则就有可能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丧失机遇,延缓我国经济发展的进程。

首先要在舆论导向上,不过份强调对引进外资的调整和控制。要注意宣传和发挥我国潜在市场巨大的特有优势,实施“以市场换资金”的战略,以此吸引外资的投入。第二,要加大力度,下大力气进一步改善我国的投资环境,包括改善投资硬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政策环境,增加政策的稳定性和透明度;改善服务环境,简化程序,提高效率。第三,要不断提高我国金融机构的信用等级。鉴于1995年3月发生国际评级机构降低我国对外金融机构信用等级事件,使得国外的商业银行对我国商业贷款的态度正变得谨慎起来,我国从国外获得商业贷款的难度加大,融资成本将逐渐升高。对此,我国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力争在短期内将我国信用等级由目前B[,3]级恢复到A[,3]级,争取2000年前恢复到AAAA级。第四,要打好证券市场的“国际牌”。一方面要继续采取措施使证券市场更规范化和国际化,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者进入我国大陆证券市场,购买大陆证券。另一方面要鼓励和支持我国的大公司、企业到海外发行债券,到海外挂牌上市,开拓海外股市,参与海外股市筹措外汇资金。此外,还要积极创造条件恢复国外期贷市场,支持和引导国内企业到国外期货市场上去套期保值,规避风险;也支持和吸引国外客户进入中国期货市场,开避引进外资的新渠道。

二、发展国际化金融机构,深入开展跨国经营

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日趋加强,金融国际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潮流。为此,各国银行纷纷抓住这一机会,进入国际金融市场,去兼并、收购,扩大规模开展跨国经营。中国经济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正迅速与国际接轨。正在转型中的中国金融机构能否在未来的开放型市场中站稳脚跟,并打出国门,是决定中国金融体系的竞争力和是否键全的根本标志。为此,在今后几年内,我国银行应加快以其经济起飞为背景的国际化进程。

首先是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应大力拓展国内机构的国际业务范围,提高国际业务水平。各银行应继续深入地为进出口业务、对外经济合作项目提供融资结算、外汇买卖、信用担保、套期保值等各种银行服务;为承接国外融资贷款提供境内服务和配套的人民币贷款;为国际投资者提供广泛的私人银行和资产管理服务,积极占领国内的国际业务市场。在此基础上,四在专业银行和九家商业银行都要逐步、稳妥地进军海外,在境外,尤其要在国际金融中心、周边国家和世界贸易中心、海外华人聚集地等设置业务机构。然后积极展业,再逐步建立起全球性的经营网络,争取尽快融入到国际金融市场中去。要拓宽境外的各种银行服务,开展与国际贸易、利用外资有关的金融服务,诸如为进出口商提供信贷、办理贸易结算,利用汇率、利率交易进行套汇、互换套期等业务,转移价格、信用风险。还要努力利用外资,开展以筹资为目的的一些金融服务,如组织参与国际辛迪加贷款与转贷款;进入国际债券市场,开办与筹资有关的各种分散风险、避险等业务。总之,要通过全面开展各种境外的银行服务,形成业务种类齐全、结构合理、因地制宜的综合性经营体系,使我国几家大银行以一种成熟银行家的姿态进行全球市场份额占有率的竞争,跻身于国际性的大商业银行之林。

三、实行货币储备多元化,减少汇率风险

目前,我国国际贷款币种已由前几年的几种增至20多种。今后在对外借款总量增加的情况下,硬币借款比重要下降。宜多举借美元、意大利里拉、西班牙比塞塔、法国法郎、英磅等较疲软的国际信贷。近几年北欧国家银行正在崛起,我国也不妨举借北欧国家货币计值的国际贷款。而在外汇储备中则要增加日元、马克及未来的欧洲统一货币等处于坚挺状态的币种所占的比重,以便在国际金融市场激烈变动中,减少风险,避免损失,进而能滨握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动规律,通过大胆而审慎的运作,达到增值的目的。

四、防范金融风险,加强金融监管力度

这是本世纪末摆在国内金融业和政府部门面前的重大课题。除了国中国人民银行按《中国人民银行法》把工作重点放在金融监管上,以维护金融业的合法、稳健运行外,对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来说,关键在于尽快形成自我约束机制,建立健全内部风险防范机制。为此有必要成立金融监管委员会,下设银行局、证券局、信托局和外汇局,实行分业监管。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金融创新职能带来金融业务品种的增加、市场规模的扩大,也为国际投机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金融电子化加剧了国际游资的移动,也加大了国际金融业的风险度。我国金融监管对传统的银行业务运作虽有着长时间的丰富经验,但对金融创新、金融衍生产品、证券等新型业务品种的运作管理和风险防范不甚熟悉,相应的规章制度还不健全。墨西哥比索危机的沉痛教训对发展中国家必须引以为戒,这些宝贵教训是:(1)吸引国外短期投资不可过量,若过量一旦外资抽走危机便会发生;(2)要避免本国财政连年巨额赤字和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连年巨额逆差;(3)本国货币若采取盯住某种大国货币的汇率制则必须有充分的外汇平准黄金以备干预外汇市场之需;(4)要对“三资企业”及外国银行在我国的分支机构进行适宜的监督管理,防止其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5)宜合理安排与调整外债结构,严格控制外债总规模。

同时,我国八大银行早在1988年即已步入世界1000家大银行之列。巴林银行倒闭,我国跨国银行亦有吸取其教训之必要:我国中央银行须采取立法手段严格管理我国跨国银行,防止其在衍生金融工具交易中因投机失利而给我国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五、放松外汇管制,逐步实现金融自由化

“九五”期间,我国必须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更广泛地同国外金融合作,努力造就中外金融机构平等竞争的局面。为此在税收、业务范围上要给外国金融机构以更多的优惠,要允许外国金融机构办理人民币业务。要继续进行汇改,早日实现本外币的自由兑换,进而使我国金融与国际金融同步发展。

要稳妥地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作为资金使用价格的利率,在商品和其他要素价格几乎都实现了市场定价的情况下,现依然是“国家定价”。这与我国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符,更与当今国际金融体系中市场力量的主导化趋势不相一致。以至使资金的黑市、灰市和金融腐败有增无减,屡禁不止。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的滞后,必然使金融业的开放,包括人民币江率管理和可兑换性等问题,遇到一系列障碍,所以要通过改革,努力实现利率市场化,具体可通过几个步骤实施:先把同业拆借市场利率规范下来,形成可自由浮动的同业拆借利率后,再将此利率逐渐引伸到市场中去,然后形成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中央银行通过制订对商业银行的再借款基准利率,去影响商业银行构造市场利率。在中国金融改革中,利率体系的形成是一个难点,但无论怎样难,利率必须放开,必须市场化。

要审慎地推出金融期货。从发展和完善我国金融市场的角度看,在期货市场发展的一定阶段,要审慎而适时推出金融期货,如国债期货、股票指数期货或外币期货等。我国的期货市场虽然刚刚起步,但其由商品期货到金融期货的时间不必、也不能像西方那样在期货交易近百年后拖到本世纪70年代才出现。因为一方面已有西方国家20多年的经验教训可借鉴,另一方面形势逼人。我国在本世纪末的金融改革目标之一就是统一汇率,使人民币走向自由兑换,为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创造一个良好的宽松环境。在此背景下,我国金融汇率的稳定将一方面受到国内货币供求的影响,在这样双重影响背景下,我国的自主经营的企业迫切需要有为利率、汇率风险作保值的手段和场所。所以,在完善法律的基础上,创造条件,使金融期货市场更加规范化。

标签:;  ;  ;  ;  ;  ;  ;  ;  ;  ;  ;  ;  ;  

国际金融的发展趋势及我国的对策_金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