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康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肺功能及膈肌的影响论文_刘姣艳,王小梅

刘姣艳 王小梅

娄底市第一人民医院 湖南娄底 417000

【摘 要】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实施呼吸康复对其肺功能、膈肌的临床价值,旨在为临床工作开展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治疗的7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与治疗组,各35例。分别予以常规治疗与呼吸康复,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与膈肌指标。结果:治疗组患者CTA评分低于参照组,而FEV1、FEV1/FVC、6MWT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训练前及训练第7d两组患者膈肌肌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第15d后治疗组膈肌肌力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实施呼吸康复能够显著改善其肺功能指标,提高膈肌肌力。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康复;肺功能;膈肌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作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病情具有反复性、进展性以及持续性等特点,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分为急性加重期与稳定期,对于稳定期患者在治疗上予以药物与非药物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而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肌力、肺功能以及再住院率均会造成严重影响[1]。相关临床研究资料表明,对患者予以呼吸康复训练能够显著改善其运动能力,具有安全有效性。基于此,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治疗的7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成两组后分别予以常规治疗与呼吸康复,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与膈肌指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选自2018年1月-2019年3月,总计70例,按照随机表法分为两组。参照组(35例):男、女比例为20:15;年龄60-85岁,年龄均值(72.13±6.02)岁。治疗组(35例):男、女比例为21:14;年龄61-87岁,年龄均值(71.36±6.33)岁。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一般资料比较,P>0.05。纳入标准[2]:(1)均临床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2)入组前两个月内未使用糖皮质激素剂;(3)患者与家属知情配合,且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1)严重心率失常、脑血管疾病以及外周血管疾病等所致的肢体活动障碍;(2)伴有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3)伴有精神、认知障碍;(4)代谢异常;(5)肺栓塞以及重度肺动脉高压;(6)不同意本次研究者。

1.2护理方法

参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与肢体功能锻炼,包括主动训练、被动训练以及助力训练等。治疗组则予以呼吸康复训练,具体如下:①状态调整。主要涉及到排痰法、松弛疗法、呼吸练习与辅助、胸廓活动度练习等,当对患者状态予以调整后再行运动疗法。②运动疗法。在呼吸康复训练中运动疗法作为其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运动耐受性。在实际训练中根据患者症状轻重程度制定相应运动计划:症状重者需加大状态调整比例,缩小运动训练比例,且训练强度可从高负荷开始;若患者症状减轻,则将康复训练主体转变为运动,从低负荷全身肌耐力开始[3]。运动疗法的强度需在患者运动康复训练时,将呼吸困难指数Borg保持在3-5之间,若指数在5以上时则需中止训练,运动频率30min/次,2次/d。康复运动训练前、中、后对患者血压、心率以及指末氧予以记录,运动内容包括上下肢耐力训练(肘关节屈伸配合呼吸、肩关节的前屈与外展)以及以平衡、牵拉、柔韧以及伸展等运动为主的呼吸体操。③运动康复。利用患者自身重量,将锻炼时间控制在5-10min,然后再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哑铃予以负重训练(0.5kg或1kg),同时采用活动平板对患者下肢肌耐力予以锻炼,起始目标为平均时速为6MWD 距离的60%,持续5-10min之间。然后再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对训练时间予以逐渐增加,直至其可连续行走20min。除此之外,由康复治疗师指导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指导,其中包括疾病生理病理、营养摄取及疾病应急处理[4]。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CTA、FEV1、FEV1/FVC以及6MWT)与膈肌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观察指标经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指标以%形式展开,X2检验;计数指标行形式展开,t检验。结果若为P<0.05,表示组间对比观察指标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

治疗组患者CTA评分低于参照组,而FEV1、FEV1/FVC、6MWT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通常情况下,当患者的临床症状越重,则其CAT评分也随之越高;6MWT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运动耐力予以反应。本次研究中,治疗组患者CTA评分低于参照组,而FEV1、FEV1/FVC、6MWT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这表明通过呼吸康复训练可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改善肺通气情况,提升运动耐力。除此之外,研究结果显示训练前及训练第7d两组患者膈肌肌力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训练第15d后治疗组膈肌肌力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这表明在经训练后患者的膈肌肌力得到显著改善,且在训练1w后患者膈肌肌力、吸气峰流速均值仍无显著差异,结合临床实践可能原因为患者在训练第1w存在膈肌肌肉疲劳状况,但膈肌疲劳并不会影响肺功能,但在训练15w后,显著改善了患者的膈肌肌力以及吸气峰流速均值,表明膈肌疲劳平稳消退,且显著地改善了患者肺功能指标[5]。

综上所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实施呼吸康复能够显著改善其肺功能指标,提高膈肌肌力。值得大量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娜,陈萍.呼吸康复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3):162-163.

[2]原改兰.家庭延续性呼吸康复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J].临床研究,2019,27(3):155-156.

[3]闫立娟,赵新华,张雪莹,等.阈值压力负荷呼吸肌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康复及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J].贵州医药,2019,43(2):261-264.

[4]熊存友,乐金堂,陈柏兵.社区呼吸康复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和运动耐力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7):2-3.

[5]曾涛,陈开容,麦国任,等.家庭延续性呼吸康复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8,24(16):2545-2546,2552.

论文作者:刘姣艳,王小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6

标签:;  ;  ;  ;  ;  ;  ;  ;  

呼吸康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肺功能及膈肌的影响论文_刘姣艳,王小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