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如何扮演学校的角色?_学校文化论文

校长如何扮演学校的角色?_学校文化论文

校长之于学校角色咋扮演?,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之于论文,校长论文,角色论文,学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什么样的校长,办什么样的学校”,这是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坚力量的校长,必须面对和处理的紧迫问题,这不仅关系到校长自身的角色认同,还关系到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发展走向。

日前,由江苏省教科院《学校管理》杂志社、常州市武进区教育局与江苏教育学院武进学院等单位联合举办的“当什么样的校长,办什么样的学校”主题论坛在武进举行。来自江苏省的几十位校长就“校长应如何决策”、“校长究竟应该‘姓’什么”、“如何经营学校”、“应构建怎样的校园文化”等问题各抒己见,对一些问题争论得相当激烈。

焦点1 校长应如何决策?

[画外音]“管理就是决策”,这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的一个著名论断。如何进行决策?怎样进行决策?决策的支撑力是什么?这是每一位校长都不能回避的问题。不可否认,决策是校长教育思想外化的一个具体体现,只有以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作为支撑,校长才能作出英明的决策来。

杨云逸(武进洛阳中学校长):

校长乃一校之魂,这“魂”便是思想。一所学校可以没有高楼大厦,可以没有先进的设备设施,但是不可以没有思想。唯有科学的个性化的思想才能支撑起一所学校真正意义上的“高楼大厦”。

校长的思想从哪里来?学习是思想的源泉,思想是瑰丽的,但思想的过程是痛苦的,而吸引我们去经历痛苦享受瑰丽的动力,则是对事业的执著,对学习的追求;思想来自对学校系统发展的思考,校长的思想决定着学校谋划,谋划决定着学校的发展,同时在谋划学校发展的过程中又会迸发出思想的火花;思想来自和谐从容的团队精神。校长的思想,不仅仅是他个人智慧的成果,还是团队精神在碰撞、交流中达到的融合、积累与提升。

当然,作为一名校长,有思想是前提,更重要的是实践。我期待着“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的可喜局面。我期待着每一位教职员工能像“法家”一样依法行事,行政人员能像“儒家”一样调和关系,而我则如“道家”一般进入到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的境界。

沈茂德(无锡天一中学校长):

听了杨校长的发言,我想到了这样两个命题。一个是:学校究竟因谁而美丽?一位德国校长曾对我说,他真搞不懂中国学校为什么花那么多钱在大楼的外墙贴满瓷砖,而在外国学校只有卫生间才用瓷砖。我们的学校是不是因为有了大楼、大广场就美丽了呢?并不如此!校长作为学校的决策者,究竟应该把有限的钱投向何方?我不赞成拿几个亿来搞这样的学校建设。如果没有优秀的教师、学生和富有个性的文化,再豪华的建筑也没有生机。

第二个问题,学校究竟应该怎么办?在校长负责制条件下,在我们这样的规模学校,校长的权力是很大的。外国校长看到我们盛情招待常会问:“中国校长的权力怎么这么大?”我们到国外去,他们请我们喝一杯咖啡已经很客气了。无论权力有多大,校长心中要有个梦,我们可以一辈子不登山,但心中要有座山,要一抬起头就能看到那山头。

庞荣瑞(常州武进星辰实验学校校长):

很敬佩杨校长的思想,也同意沈校长的说法,学校领导首先是思想的领导。什么是思想?如果把思想定位在有点想法、有点思考,那我们在座的哪个没有思想?如果把思想定位在与众不同,在实践的基础上有所怀疑、有所批判,那又有几个人有思想呢?而且,在现行教育体制下,中国校长的思想空间到底有多大?我觉得校长不一定是决策者、设计师,因为校长不一定是学校里最聪明、最有智慧的人。校长应该是集纳智慧的组织者,校长应该是高明的人,是能够把大家的意见、智慧集中起来的人。

焦点2 校长应担任什么角色?

[画外音]“师者之师”,反映了人们对校长的无限期待,校长如何胜任师者之师?教学是学校的核心工作,是学校之所以为学校的标志,校长如何对教师进行教学引领?校长一定要成为教学专家吗?虽然教学专家能够很好地对教师进行专业引领,但要求每一位校长都在教学上有着很深的造诣,这现实吗?有必要吗?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费华平(武进五一实验学校校长):

作为一名农村省级实验小学的校长,我应该有自己独特而现实的角色定位——当好“生产队长”,种好“实验田”,为农村的小学教育现代化探路并设立标杆。校长应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指挥者和实践者。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作为学校教学管理的最高指挥官,唯有深入教学第一线,才能真真切切、实实在在地掌握教学的最新动态,取得教育的发言权、指挥权。因此,我始终认为,校长首先应姓“教”,到教师中去,到学生中去,到课堂中去。真正做到问题在一线解决,形象在一线树立,成绩在一线体现。校长应该亲自上课,经常听课。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每年要听所在学校每位教师的课,他认为,如果没有听他的课,对这个教师就毫无了解;如果一天没有听够两节课,等于一天没有做事。由此可见,听课对于每一位校长而言,是一项必备的基本功。

邹兴华(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校长):

我同意费校长的观点,校长首先是教师,但需要补充的是,学校教学文化的根源是校长的教育理念和办学理念。校长要把教学工作引导好,最重要的是教育理念的引导。

费校长认为“校长是生产队长”,我非常赞成,校长应该在教学第一线展示自己的才能。刚才说到苏霍母林斯基,他坚持每天听两节课,如果不在教学第一线,不听课、不上课,对教师是很难了解的,对教育的把握也很难准确。因此,我们还是应该在教学第一线,扎扎实实开展工作,但是更为重要的是用一种教育思想去引领教师。

孙双金(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校长):

校长要不要成为教学的领导者?在我做副校长的时候,外面曾经议论说孙双金不能当校长。为什么不能当校长呢?有两种说法:一是他的业务这么好当校长太浪费;二是当校长不一定要业务这么强,当校长只要各方面懂一点就行,不必是业务的专家。

校长要不要成为一个教学的专家?校长只要懂一点教学就行了吗?大家都认可校长的影响力在于权力的影响力和非权力的影响力这个说法。教育局任命你为校长,就是给你权力的影响力。而非权力的影响力,我认为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人格魅力,一是学识魅力。而首先影响人的是学识魅力。其实大多数人在内心深处都有对知识的崇拜,而对知识的崇拜物化在人的身上就是对专家、学者的崇拜。如果一个校长能成为一个教学专家,他就比那些不是专家的校长多了几分魅力。

我在学校经常给教师们上示范课。有人可能会说,我可以请外面的专家来给教师指导。但校长的专业引领对教师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如果校长不懂教学,即使坚持听课又能听到什么呢?

所以,我觉得校长理应成为教学的领导者。这样校长就取得了对学校教学的指挥权和发言权,否则你讲的话只能是空话、套话、浮在面上的话。大学都是专家治校,北大、清华的校长都是某一学科的专家,是院士。我想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小学校长也应当朝着专家化发展。

交锋 校长必须是教学专家吗?

沈克强(武进教育局副局长):

“学者未必是良师”,校长要在学识上达到一定的水平,但是没有必要过分专业化,他应是领导者的角色,而不是直接的教学者。孙双金校长的成长具有个体价值,但不一定具备普遍意义。有的校长在学问上不一定怎么样,但是他依靠超凡的人格魅力赢得了整个学校教师的尊重,把学校办得很好;有的校长人格魅力不怎么样,但是他是一个出色的社会活动家和组织者,他也能把学校办好;有的校长组织能力不怎么样,但他依靠学术上的素养发挥引领和号召作用,同样也可以把学校办好。所以校长走向成功的模式是多元的,只有如此,学校才会精彩。

孙双金:

刚才沈局长谈的校长多元化,我是非常赞同的。但是作为一个重要的价值引领,校长还是要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校长能做专家的还是要做专家。如果校长都去搞外交,都去搞钱,都做社会活动家,那么这个校长还能叫校长吗?我觉得价值引领还是应该往这个方面引领。刚才庞荣瑞校长提到的校长是领袖的问题,什么是真正的领袖?领袖不是指定的,在群众中自然产生的才是真正的领袖。校长不是行政官员,他应该是教学的行家,应该是老师的老师。

焦点3 校长应如何经营学校?

[画外音]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特别是随着民办教育的蓬勃发展,企业管理思想逐渐渗入到教育领域。对于校长,特别是公办学校的校长来说,“经营”可谓是一个全新的命题。校长要不要经营学校?如何经营学校?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前沿问题。

谢焕明(武进职教中心校长):

教育品牌是学校或品牌主体一切无形资产总和的全部浓缩,而这一浓缩又可以以稳定的形象及个性化符号来识别。教育品牌与其他品牌一样,具有较高的知名度、美誉度、信任度、追随度和忠诚度,具有良好的质量信誉和强大的核心竞争力。

作为校长,特别是职业学校的校长,要具有较强的经营意识,要坚持内涵发展,用品牌意识引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管理策略;以提高学生质量作为学校品牌战略的核心要素;实施错位发展战略,全面打造职教品牌。

卢志文(翔宇教育集团总校长):

“管理”与“经营”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运行姿态。过去我们是在管理学校,因为公办学校从本质上讲,任务是由上级下达,资金由财政拨付,命运由组织掌握,我们管好学校就可以了。但是到今天,无论是公办学校还是民办学校,都无法离开市场的左右。民办学校的任务由需求确定,资金是与家长共存。在这种形势下,校长转变观念,从管理走向经营是个必然的过程。管理讲效率,而经营既讲效率更讲效益,更关注生存发展。管理是贯彻、落实、执行,经营是竞争、服务、生存,是主动地谋发展。所以我觉得校长作为教育的管理者,更应该把自己定位为学校的经营者。这种经营,其实就是在经营自己的品牌、质量、教育理念,这需要用心去做。由此,我们校长就要考虑:应该怎样对学校负责?校长是闹钟,还是放风筝的人,其实校长应该做理想中的痴者、智者,现实中的行者、忍者……现代学校对校长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几乎所有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之路都是这样的:通过过硬的质量建立良好的信誉,用良好的信誉吸引充足的生源,以充足的生源保障丰富的财源,以丰富的财源支撑快速的发展。那么校长就应该从这个角度去关注:经营学校其实就是在经营人心,归根结底是经营学校的品牌,就是说,你所做的一切最终都是为了学校的品牌。那么学校就要在品牌的基础上建立标准并将影响辐射出去。

经营一所学校,到底应该如何着手?首先要给自己找准定位。学校定位应该遵循四个“客观”:一要充分考虑社会的客观性;二要考虑学校的客观基础;三要考虑办学的客观条件;四要考虑教育的客观规律。这就要求校长们把学习作为第一位,做思考的实践者、实践的思考者。校长作为学习者要做到三个“度”:一要有理论高度;二要有专业深度;三要有文化厚度。但最终这些学习都要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因为坐在办公桌前总结出来的理论是空洞的,只有用脚底板走出来的理论是真实的、有思想的。

芮火才(溧阳市实验小学校长):

如果仅从经济学的角度去理解经营学校显然是肤浅的,也是有害的。虽然经营学校需要借鉴经营企业的一些理念和具体做法,但追求的目标是有本质区别的。经营学校追求的是师生发展的最优化,不管是学校形象的塑造、发展的规划、课程资源的整合、经济效益的获取等,都要以人的发展为中心。而经营企业追求的是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虽然经营企业也比较注意文化建设和对员工的人文关怀,但毕竟是围绕如何更好地获取经济利益展开的。

因此,我们在经营学校时显然不能直接套用经营企业的基本规律和具体做法,但在认真研究经营学校和经营企业的相通之处以及不同之点时,我们不难发现,现阶段我们经营学校最缺三种意识:一是自主发展意识,经营学校的主体不仅是校长,而且是教师和学生,甚至还包括家长,如果学校的校长、师生员工缺乏自主发展的意识,经营学校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二是服务意识,师生和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满意度不仅包含了升学率和考试(比赛)成绩力图表达的含义,更包含了升学率和考试(比赛)不能表达的意义,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服务的质量就是教育的质量。经营学校的服务意识就是要把师生和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满意程度作为经营的不懈追求;三是效益意识,这里的效益既包括社会效益,也包括经济效益,经营学校应以追求学校和师生的长远利益为主,追求眼前利益应以不影响学校和师生的持续发展为前提。

高本大(苏州苏苑实验小学校长):

在办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经营行为,不在于有没有提“经营”的概念,而在于能否展示出具有广泛公信力的育人绩效。要做到这一点,校长必须按规律办事,要穿着合脚的“软底布鞋走路”,切忌拖着不适足的“硬壳皮靴”跑步,唯有如此,办学才有望取得成效。

现在有些学校给人一种肤浅浮躁的感觉,其原因就是有悖教育规律。所以,办学首先必须合乎教育发展的自然规律,而不能着眼于短期的功利;其次,必须结合校本实际,切实注重人力资源开发,坚持以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来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而不能以偏概全,以表面形式掩饰内涵实质的薄弱与不足;再者,必须自觉接受社会公众对办学效果的理性评鉴,并学会冷静反思,积极改进。如此“经营”才有望尽显绩效于社会。

焦点4 应构建怎样的校园文化?

[画外音]“文化”是什么?这可是个古老而又时髦的话题,人们辩来辩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或许根本就不存在统一的认识。文化应是超越制度层面的存在,是一个无形的“场”。对于校长来说,这个“场”的建设至关重要,是一个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汤国忠(武进东青初级中学校长):

说文化虚幻,是因为它看不见,摸不着,不易进行感性把握。如果要讲出一所学校的文化内核是什么,恐怕很少有人会一下子说清楚。现实中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一边是学校墙上的校风、教风、学风等标语非常醒目,另一边是教师学生对这些标语熟视无睹;一边是“建设学习型学校”、“科研兴校”等口号喊声不断,另一边是广大教师仍走在经验的小道上……这种标语、口号彰显出的文化内涵只是一个标签,充其量只能算是对学校文化的一种包装,有人把它戏称为“时装化的文化”,这实在没有什么真正的价值,在学校发展中是起不到多少作用的。说文化实在,是因为——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它的存在,学校规划是文化、师本管理是文化、和谐校园是文化……文化无处不在。

学校文化在学校发展历程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它是学校发展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学校文化应该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有机融合,无论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还是精神文化,都离不开人对此的“态度”和“方式”,都离不开“育人”这一根本宗旨,它表现的是学校中大多数人在学校中体现出来的做事方式和处世态度。通俗地讲,要把“校长要教师如何做”变成“教师自己要如何去做”,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这样才是文化。

孙双金:

文化首先是融化,要融化到自己的血液里,成为个性化的东西,才能化人。中国文化的核心是人治文化,典型的句子是“士为知己者死”,它强调的是“情”。西方文化的核心是哲学文化、法治文化,代表性名言是“知识就是力量”,是富有哲学思辩的理性文化。我们北京东路小学结合实际,提出了“情智文化”,即情智管理、情智教学、情智活动、情智课堂、情智校园。我们把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融合到自己的血液里,打造了我们情智性的教师和情智性的学生。我觉得每一所学校如果都能把中国文化内化成自己学校的校本文化,形成自己的特色文化,我们的基础教育园里就会开出万紫千红的花朵。

■专家观点

校长究竟应该“姓”什么

江苏教育科学研究院 王铁军

陶行知先生很早就说过,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我主持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五”重大课题《江苏省名校长名教师成长机制与规律的整合研究》,对全省20多位名校长开展集体性个案研究。在课题研究中,深深体会到,校长是学校办学的关键,教师是办学的基础。校长是教育思想之魂,办学方向之魂,教育集体之魂,学校文化之魂。成功校长引领学校成功,平庸校长导致学校平庸,拙劣校长则把学校引向歧路。当什么样的校长?要当追求卓越、追求和谐、追求成功的校长,当有思想、有愿景、有个性、有创新精神、有办学绩效的校长。

当什么样的校长,首先要对现代校长角色进行科学定位。丁浩生先生说:校长是家,不是官;校长是家,不是商;校长是家,不是匠;校长是家,不是神。早在上世纪40年代,中山大学王秀南教授就把中学校长分为官僚型、市侩型、学究型和师表型四种类型。这些都是很有见地的。

在现代社会,校长已由单一角色向多重性角色转变,在扮演多重角色的实践中创造自己的人生。现代校长是学校行政负责人,学校法人代表,学校集体的组织者,教书育人、言传身教的教育者,师生员工、学生家长及学校所在社区的服务者,学校发展的决策者、策划师,学校发展的经营者及学校发展的研究者等。可见,社会发展、教育改革对校长的要求愈来愈高,校长必须充当多重性角色,才能办好学校。

当什么样的校长,必须把握校长的本质角色,协调好各种角色的关系。校长尽管扮演多重角色,但是要认识和把握其本质角色,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者和组织者。学校办学必须以教育为中心,以教学为主,这是学校教育的基本规律。我赞成这样的说法,不抓教学的校长是不合格的校长,是不务正业的校长。南京市玄武区教育局提出,一把手校长指导教学,分管校长坐镇教学,党支部书记保证教学,其他校长服务教学。校长在把握本质角色的同时,要协调好各种角色的关系,善于分配,善于分权,学会“弹钢琴”。有所为,有所不为。

当什么样的校长,就要走自己的路,走特色化之路,做有个性的校长。香港郑燕祥教授提出,校长在全球化、本土化、个性化三个维度上把握自己的角色。办学实践表明,有鲜明个性的校长,才能办出有特色的学校。没有校长个性,就没有学校的个性,就难以有学校的办学特色。正如江苏名师辜伟节所说,校长个性的独特性决定着学校特色的鲜明性,校长个性的丰富性决定着学校特色的多样性,校长个性的优质性影响着学校特色的先进性。

当什么样的校长,就要立足学校,和学校共生发展。学校是校长立业之基、成才之本。离开学校,校长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校长成功之花植根于成功学校这决沃土之中。

当什么样的校长,就要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做整个的校长”,“不做命分式的校长”。校长要有一种精神,“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执著追求,积极奉献,全身心地投入,做师表型校长,做专家型校长。

标签:;  ;  ;  ;  

校长如何扮演学校的角色?_学校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