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分析论文_王晓凤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分析论文_王晓凤

王晓凤

山东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山东 250014

摘要:目的:主要分析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某医院90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中西医结合组48例根据中医辨证予对应的中药方剂联合安雄治疗;西药组42例予环孢菌素A(CsA)联合安雄治疗。结果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外周血Hb、PLT均有显著改善(P<0.01,P<0.05),WBC、N改善不明显(P>0.05);西药组仅Hb有显著改善(P<0.01),WBC、PLT、N改善均不明显(P>0.05);对中医证侯的改善,中西医结合组明显优于西药组(P<0.01);中西医结合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西药组。结论:在临床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具有明显的治疗优势,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治疗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综合征,其特点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及全血细胞减少,主要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等。慢性再障属中医学“虚劳”“血虚”范畴。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对慢性再障的治疗方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将对本病的认识、诊治思路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研究病例来源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某医院医院血液科就诊的CAA患者,共收集9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中西医结合组48例,西药组42例。2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及年龄构成等具有可比性(P>0.05)。

1.2治疗方法

1.2.1中西医结合组中药方组成:黄芪24g,太子参24g,制半夏10g,白术15g,白芍15g,炒枳壳10g,女贞子15g,菟丝子24g,小蓟草15g,炒丹皮15g,炙甘草6g。脾肾阴虚型加黄柏、生地、鳖甲等;脾肾阳虚型加仙灵脾、补骨脂、巴戟肉等。协定方为煎剂,200mL/剂,2次/日口服,由医院中药制剂中心按照规范标准制备。西药:安雄40mg/次,每天3次,口服。

1.2.2西药组环孢菌素A(CsA),5mg(kg.d),分3次口服(治疗期间检测CsA浓度,使CsA浓度在200-400ng/mL)。安雄40mg/次,每天3次,口服。

1.3一般治疗合并感染、显著出血、重度贫血时予抗生素、止血药及输注单采血小板或红细胞悬液。所有患者疗程为4月。

2结果

2.1外周血象变化:经治疗4个月后,中西医结合组外周血Hb、PLT均有显著改善(P<0.01,P<0.05),WBC、N改善不明显(P>0.05);西药组外周血Hb有显著改善(P<0.01);WBC、N、PLT改善均不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PLT计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WBC、N、Hb计数差异不明显(P>0.05);提示两种治疗方案均能提高Hb水平,且效果无差异,中西医结合方案还能显著提升PLT水平。

2.2药物不良反应。比较中西医结合组在服用过程中有5例患者出现轻度腹胀、纳差,2例患者出现大便偏稀,在基础方基础上药物稍作调整后症状缓解,肝肾功能异常者各1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西药组治疗过程中出现肝功能异常5例、肾功能异常4例、多毛8例,牙龈增生6例、高血压3例、高血糖2例,高血脂2例,浮肿2例。中西医结合组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西药组。

3讨论

3.1中医观点

中医学认为,再障的病因不外乎先天禀赋不足和后天劳倦内伤,或外邪直中骨骸,致使精气耗损所致。肾藏精,主骨生髓,为先天之本,肾虚则精少髓空,血海空虚;脾主运化,化气生血,为后天之本,脾虚则化生无权,气血两虚,因此,再障的发病机制总属脾肾亏虚,尤其肾虚更为重要。其中阴虚为本,是物质基础,因为阴精是气血化生的基础和源泉,阴虚精亏则气血化生乏源;阳虚为标,是动能消减,因为阳气是气血化生的动力,阳虚则鼓动无力。此外,再障的发生与毒邪有关,首先毒邪可直接致病,其次在病程中外邪的入侵常导致病情加重或疾病复发。毒邪耗伤人体精血,久则成瘀,旧瘀不去则新血难生,故毒邪在再障整个病程中起重要作用。

中医治疗主要以补肾为中心,肾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精,即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长发育及各种功能的基本物质。肾主藏精,主要是指肾对于精气具有闭藏作用,如《素问?六节藏象论》曰:“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肾虚则精气不藏,逐渐衰减而气血生化运行无力,生长发育受阻。肾主骨、生髓,肾主藏精,精能生髓,肾精与髓关系密切,而髓亦可以化血,肾精充盛,骨髓生化有源,气血亦得以化生,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所云:“骨髓兼顾,气血皆从”。肾为水火之宅,寓真阴而含真阳,五脏六腑之阴,非肾阴不能滋养;五脏六腑之阳,非肾阳不能温煦。肾阴和肾阳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为用,共同维持着人体生理上的动态平衡。根据以上理论,再障治疗应以补肾为中心,而补肾须阴阳并补,且应遵循阴阳互根理论,阴中求阳,阳中求阴,正所谓“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善补阳者,必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化生无穷;善补阴者,必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助而源泉不竭”。

从整个再障病程来看,初期应滋阴为主,兼以补阳,中后期则阴阳同补,不可偏废。从再障临床表现严重程度来看,伴出血者多为阴虚,故急当滋阴为重,阴精得补则气血生化有源,辅以补阳,使气血生化有力,鼓动有权,必要时兼以活血祛瘀、收敛止血;如无明显出血者,则滋阴补阳并重,相辅相成,以达气血快速生化之目的。偏阴虚者,多用左归饮和大菟丝子饮加减;偏阳虚者,多用右归饮和大菟丝子饮加减;阴阳两虚、气虚血亏者多用金匮肾气丸和当归补血汤加减。

3.2西医观点

目前西医治疗CAA以雄激素和环孢素(CsA)为主,雄激素有效率在40%~60%左右,单用CsA治疗再障的报道较少,一般多和雄激素联合应用,有效率可达70~80%,但其副作用较多,因此很多患者难以长期应用;其他诸如细胞因子、胎肝输注、骨髓移植等因条件限制或费用昂贵而无法推广;基因诊断和治疗的研究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希望,但在临床上把基因转导到造血干细胞的工作几乎都以失败告终,且费用较贵,中医药治疗CAA具有经济有效、毒副作用小等优点,一直以来其也是国内治疗CAA的重要手段之一。

4结束语

对于西医治疗效差、无效或不能耐受或不愿接受西药治疗的慢性再障患者,中医药是可信赖的途径。然而总体来讲,西药见效相对较快,对感染、出血等并发症有独特的优势;中药见效虽然缓慢,但作用持久,中西医结合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近期可提高疗效,远期可降低复发率,治疗再障效果会更好。

参考文献:

[1]程楠.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赵新卓.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医发病新思维[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2,23(14):466-467.

[3]陈海元.从肾虚络瘀热毒论治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J].中医杂志,2014,15(21):142-144.

论文作者:王晓凤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2

标签:;  ;  ;  ;  ;  ;  ;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分析论文_王晓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