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海宁市长山河区片水系综合治理探索与实践论文_俞耿锋1,殷陆华2,顾丽娜3,曹建飞4

浅析海宁市长山河区片水系综合治理探索与实践论文_俞耿锋1,殷陆华2,顾丽娜3,曹建飞4

1.海宁市盐仓江堤管理所 浙江海宁 314400;

2.海宁市海昌街道办事处 浙江海宁 314400;

3.海宁市水利建设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浙江海宁 314400;

4.海宁市水利局 浙江海宁 314400

摘要:近年来,海宁市根据省水利厅新一轮中小流域综合治理提出的“建成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品质高、城市景观丰富的现代化水乡城市”的理念要求。结合海宁市自身的特点,在治水理念,治河方式上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实践。是从传统水利向生态水利、综合水利的一个革新过程,为下一步水利工程更好的服务城市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关键词:水系;综合治理;实践;海宁市

1.海宁市水系及防洪工程概况与特点

1.1海宁水系概况及文化

1.1.1海宁水系概况

海宁市境内河道纵横交叉,根据海宁市水域调查资料,海宁市共有河道2469条,总长度1931.7km;按级别分为:其中嘉兴市级河道5条,长73.1km;海宁市县级河道21条,长218.4km;镇村级河道2443条、长1640.1km。

1.1.2区域文化特色

海宁市地属杭嘉湖平原,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化之邦,皮衣之都,观潮圣地”之美誉。海宁市区--硖石因有“两山夹一水”(即东山、西山和市河)而有独特的城市风采,再加洛塘河、长山河贯穿入城而更呈“江南水乡”韵味。早期有沪杭铁路交通大动脉而号称“小上海”,今有中国皮革城而誉为“时尚之都”。

1.2 城市防洪工程概况

1.2.1城防工程建设情况

2000年编制的海宁市城市防洪规划,依据1999年版城市总体规划,规划范围面积32.26平方公里,总体规划27条河道,标准五十年一遇,长53.42公里,估算投资2.26亿元。2000年9月至2009年底,城防工程实际建设河道42条,长约61公里(包括城防规划外部分河段),完成概算投资约3亿元。原计划20年的建设周期,仅用10年时间就超额完成投资规模。

但市区建成区内地势一般较高,也有部分地区地势低。加上城市现有排水管渠管径偏小,设置标准低,一旦遇见较大暴雨,积水受淹时有发生,特别是地势低洼的城市新建设区更为严重。

1.2.2新一轮城防建设的需要

随着海宁市区建设的不断扩大,已建的防洪体系远远不能满足城市防洪安全,迫切需要海宁市新一轮城市防洪建设与此相匹配。

原除城防规划河道外,其余河道由属地镇、村负责实施。但因建设资金问题,再加上地面沉降严重等原因,大都不到50年一遇的标准,迫切需要明确项目业主、资金来源、建设标准、进度安排和后续安全管理等突出问题。

2.城市规划目标与现状分析

2.1城市规划

2.1.1指导思想

《海宁市域总体规划》确定海宁市城市性质为“环杭州湾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国观潮旅游文化胜地,钱塘江北岸宜居城市”。中心城区构筑“四廊、七组团”的山水园林城市空间格局。“四廊”为沿沪杭铁路、长水塘、长山河、杭平申航道支线、麻泾港形成的主要生态廊道。“七组团”分别为开发区北区组团、开发区西区组团、开发区东区组团、中心组团、紫薇组团、马桥组团和湖塘组团。

城市发展目标:充分利用海宁独特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增强综合实力和区域竞争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市域城乡空间布局,改善城乡基础设施条件,加强市域生态环境建设。到2030年全面实现现代化,建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城乡协调的现代化中等城市。

2.1.2规划范围

2014年11月海宁市政府印发《海宁市城市防洪规划(2014-2020)》,规划范围为东以杭平申线、长山河、洛塘河改道段为界,南以洛塘河改道段为界,西以西联接河为界,北以杭平申线为界,总面积102km2。以海宁市水域调查为基础,并对近几年已发生变化的河道进行调整,规划区域内现有河道河浜524条,总长389.75km。

2.1.3《海宁市中心城区水网绿道规划》

河道生态绿道慢行系统与城市慢行系统、公共交通系统相衔接,形成完整的慢行系统网络。自行车道、步行道,合理设置出入口方便居民出行、游憩、休闲等活动。

2.2现状防洪情况分析

2.2.1防洪能力现状分析

长山河海宁市区片域为规划城区,其现有防洪排涝设施能力不足。建成区现状总体防洪能力达到50年一遇,但局部低洼区块防洪能力不足10年一遇;区域内小圩区整体防洪排涝能力不足;鹃湖建成后,湖水位不断抬高以及部分河道被填埋,导致周边防洪排涝压力增大。

2.2.2水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区域内河网密布,大小河流纵横相连,但因城市的开发建设、土地复垦等各种因素影响,相当数量的小河、小浜被填埋、占用,造成排水不畅,加之平原河网水体流动性较差,导致区域内水质较差,水体浑浊,自净能力低。

2.2.3水文化水景观现状分析

部分河道未开展治理及驳岸建设,两岸杂乱,无景观绿化建设,无法满足居民休闲需求、制约城市发展。同时,作为备用水源地的鹃湖周边生态景观及人民的休闲需求进一步增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市区水系综合治理思路

3.1市区水系综合治理目标

海宁中心城区水网密布、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底蕴深厚。坚持系统治理、干支并举,立足水利、多规融合,生态优先、共建两美,建管并重、改革创新的原则,全面提高规划区域内防灾减灾的能力。新开连接河道,打通断头浜,并实施可操作的调活水体工程,促进水体流动性,改善河道水质。通过中心城区生态绿道的建设完善,打造水绿交融、水文辉映、市民共享的城市景观新面貌,实现“城在水中、城在绿中、城在文中”的总体目标

3.2市区水系综合治理内容

长山河海宁市区片水系综合治理项目在102km2规划区内,整治规划河道154条,长度275公理,其中,新开河道(水系连通)60条,沟通长度34公里。工程总投资约12.21亿元。其中:“十三五”期间计划投资约5.19亿元,整治河道130.81公里、护岸77.35公里、新(改)建河道绿化面积169.19万平方米,新建绿道5.56km,打通断头浜28条,新开沟通水系河道14条。

3.3市区水系综合治理创新点

3.3.1“通”——百河疏通映硖川,重显“两山夹一山”。

长山河海宁市区片水系综合治理项目围绕“东山和西山”这一地标,整治150余条河道,打通河道60条。因地制宜,划分不同区域,寻找各自特色亮点。不同手法,营造“水清、岸绿、景美、山秀”风貌,努力打造百河争艳映硖川的“江南水乡”忆景。

3.3.2“调”——洛水串珠活水脉,再添母亲养育境。

依托洛塘河、市河、鹃湖、南排工程、杭平申改道等重大水利工程,构筑市区主骨水脉,打通水体新网络,调活母亲河——洛塘河(洛水)为主线的城市水脉,提升重点水利工程新亮点,形成洛水串珠的“城在水中,城在绿中,城在文中”的新景象。

3.3.3“潮”——追逐时代步伐,提升幸福指数。

紧跟时代步伐,转变治水思路,增强服务功能,为提升中等城市品位、满足市民不断增长幸福需要、再显海宁小上海,作出应有贡献。

时尚秀潮——充分发挥中国皮革城时装秀优势,调活皮革城区块水体环境,强化水时尚互动,增添皮革小镇的韵味,为引领时尚新趋势,增添水利新贡献。

浪漫亲潮——创建“志摩艺文小镇”。利用“两山夹一水”地理地貌优势和徐志摩人文历史优势,通过市河串联,建设志摩艺文小镇,丰富“城在文中”的内涵。

科技兴潮——启动浙大国际科技城。抓住浙大国际校区落户海宁市区的有利机遇,发挥前有鹃湖,后有东山的地理优势,规划启动浙大国际科技城,加快“产学研”一体化步伐,引领海宁产业升级换代,推动海宁经济潮再上一个新台阶。

古韵忆潮——挖掘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挖掘海宁灯彩文化,皮影世遗文化,再忆千年古城韵味。修复南关厢、横头街历史街景,再忆“江南水乡”意景。

4.长山河市区片综合治理的探索与实践

4.1 2016年度长山河海宁市区片水系综合治理情况

工程包括整治河道16条长约26.48km,开挖土方87万方,打通断头浜8条、沟通水系4条,绿化改造面积约20万平方米,绿道建设约14公里,工程总投资约1.3亿元。

4.2 2016年工程亮点分析

4.2.1创新建设模式

2016年度项目采用设计施工总承包(EPC)模式建设。

工程于2016年4月8日开标,4月28日进场施工,12月底基本完成项目建设内容。紧紧依靠浙江省水利勘测设计院雄厚的技术力量,不仅在工程工期、工程质量、工程安全、工程投资上有了很好的保障。而且有效解决了项目业主现场管理人员短缺的问题。项目成功创建海宁市第一个水利工程标准化工地。

4.2.2盘活水体

通过开挖拓浚河道、疏通了鹃湖西侧水系,增加水面积173亩,有效盘活水体约3平方公里,让死水活起来,让活水动起来。

4.2.3净化水质

项目利用微生物滤床,LID等生态技术工程,净化提升河道水质,让动水静起来,利用鹃湖水库优质水源水源和水位差,促进水体流动,提升水质。

4.2.4亲近水体

践行人水合一理念,摈弃将河道白化、硬化的理念,建设生态护岸,并在河道两岸设置亲水景观休闲区和绿道,建成防汛、生态、休闲、观光一体的滨河景观绿道。

4.3几点不足

4.3.1文化结合不足

本工程在景观设计理念中仅考虑了河道周边景观,未切合河道属地,河道本身的底蕴,将文化理念融入在景观设计中,缺少了河道源远流长的美感和意境。

4.3.2周边配套建设不足

本工程仅仅完成了水利河道的建设,但与周边环境融合,周边城市规划的融合还存在一定差距。

5.结语

长山河市区片水系综合治理项目的实施给海宁市新一轮防洪工程建设奠定了一定基础。下一步将深挖文化底蕴,深层次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实现“城在水中、城在绿中、城在文中”的总体目标。

参考文献

[1]海宁市水利志编纂委员会.海宁市水利志(1991-2005)[M].北京:中华书局,2013:11.

作者简介:俞耿锋(1983- ),男,工程师,硕士,从事生态河道建设与管理工作。

论文作者:俞耿锋1,殷陆华2,顾丽娜3,曹建飞4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0

标签:;  ;  ;  ;  ;  ;  ;  ;  

浅析海宁市长山河区片水系综合治理探索与实践论文_俞耿锋1,殷陆华2,顾丽娜3,曹建飞4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