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治性胆囊切除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早期胆囊癌的效果评价论文_孙勇1,曾学良2,邱柏林3,谭俊4

醴陵泰安医院 湖南醴陵 412200

【摘 要】目的:评价根治性胆囊切除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早期胆囊癌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64例早期胆囊癌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2例,其中对照组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治疗组选择根治性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3年生存率和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排气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予以比较,治疗组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治疗组少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3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3年死亡率低于对照组,组间表现出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相比,根治性胆囊切除术治疗早期胆囊癌效果确切,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生存率高,不易复发,可作为优先选择的治疗方案全面普及。

【关键词】早期胆囊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根治性胆囊切除术

胆囊癌在临床中属于十分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近年来呈现逐年升高趋势,对广大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了直接性威胁。尽管晚期胆囊癌的临床疗效和预后效果不理想,但早期诊断及科学有效的临床治疗可显著改善和控制早期胆囊癌患者的病情发展,提高其生存率。然而,因为胆囊癌的主要转移途径为肝脏浸润与淋巴转移,所以手术切除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生存率,所以合理选择手术切除方式至关重要[1]。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虽然创伤小、安全性高等优势比较明显,但彻底切除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具有较高的复发率;而根治性胆囊切除术可将病灶完全切除,可避免和减少术后复发。笔者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64例早期胆囊癌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现作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64例早期胆囊癌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32例。对照组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最小年龄46岁,最大年龄78岁,平均年龄(57.3±3.6)岁;其中I期20例,II期12例;治疗组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21例,患者最小年龄48岁,最大年龄79岁,平均年龄(58.2±3.5)岁;其中I期19例,II期13例。分析并处理两组患者的自然资料,组间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根治疗:对患者实施全身麻醉,创建CO2气腹,压力控制在15mmHg,按照由浅至深、由内至外的顺序进行分离处理,将三角区域暴露出来,通过电凝方式将胆囊底部切开,对胆内容物进行清洗,然后电凝切开胆囊,于标本袋中放置结石,予以电凝止血、缝扎止血以及生物夹止血处理,将胆囊及其周围组织完全切除后,利用丝线做残端包埋处理,以电凝方式对胆囊床黏膜进行破坏,对腹腔进行反复冲洗,常规放置引流管。治疗组选择治性胆囊切除术治疗: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包括重要脏器功能和实验室检查等。协助患者选择仰卧位,予以全麻,于右上腹作长约12-14cm的直切口,在腹膜边缘固定行消毒巾,对腹膜、腹膜腔内脏器转移情况进行检查,按照胆囊颈部-肝门-肝十二指肠韧带-肠系膜根部-主动脉的顺序进行检查,以判断有无淋巴结转移情况,对切除范围进行明确。拉开右肋缘,将肝门部肝下区充分线路出来,剪开十二指肠外侧腹膜,对肝固有动脉、胆总管、门静脉主干进行分离,禁止采用大块钳夹对右侧缘神经阻滞、纤维、淋巴等部位进行处理,以免切断胆总管。解剖分离肝动脉、相关神经、淋巴、胆总管,将胆囊管切断,并对断端切片作病理检查,分离胆囊三角处淋巴和脂肪阻滞,结扎后切断胆囊动脉,确保需解除和需保存的肝十二指肠韧带可以处于完全分开的状态,将肝包膜切开,对肝实质进行钝性分离,并将肝组织整块切除,同时将胆囊与肝十二指肠韧带上的淋巴组织一并切除。缝合肝断面出血处,进行全面检查,以确定有无漏胆、出血情况,将硅橡胶引流管放置到肝断面与右肝下间隙。

1.3 观察指标

①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②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胆瘘等;③复发率和生存率:对患者进行3年随访,观察其在随访期间的复发情况和生存情况。

1.4 统计学评析

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22.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手术相关情况以()予以表示,并选择t检验组间比较,并发症发生率、生存率、复发率以百分率(%)予以表示,并选择x2检验组间比较,P<0.05表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手术情况

对照组手术时间、排气时间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长于治疗组,术中出血量多于治疗组,两组之间的差异经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胆囊癌属于临床发病率较高的胆囊恶性肿瘤,其具体可分为鳞状细胞癌、腺瘤恶性病变、息肉恶变以及腺癌等诸多类型,其中占90%左右的为腺癌[2]。胆囊癌的发病原因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主要是因为结石性胆囊炎反复浸润导致的,且病变向邻近组织器官侵犯者占比80%以上。本病发病

论文作者:孙勇1,曾学良2,邱柏林3,谭俊4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3

标签:;  ;  ;  ;  ;  ;  ;  ;  

根治性胆囊切除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早期胆囊癌的效果评价论文_孙勇1,曾学良2,邱柏林3,谭俊4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