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施工对邻近建筑物安全风险管理论文_任仕超

地铁施工对邻近建筑物安全风险管理论文_任仕超

广州轨道交通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为了减轻陆上的交通压力,降低环境污染程度,大中型城市都积极建设地铁工程,将交通从地上转到地下。不过在地铁隧道挖掘的过程中,由于对周围既有建筑物机理了解的不健全,使因地铁修建和隧道挖掘而造成的事故层出不穷,故为了更好地保证施工的完成质量,需要对地铁及临近既有建筑有一个清晰明确的了解。通过研究地铁隧道挖掘对临近既有建筑造成的影响,分析其中原因所在,提出具体地铁和临近既有建筑物补救防治策略。

关键词:地铁施工;邻近建筑物;安全风险管理

引言

随着我国现代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交通压力正迅速成为制约城市快速发展的瓶颈。而地铁以其舒适快捷、节能环保、安全准时等优势迅速博得各大城市的青睐。地铁作为城市交通“分流”的载体之一,必将建设在建筑密集、人流量较大的繁华地段,因此,地铁对周边邻近建筑物的安全也构成了威胁。

1 地铁施工的特点

1.1 附近环境有差异

地铁结构呈现出长条状的特点,每段工程的长度基本都超过了几十公里,使整个结构穿过不同的地层,而每个地层周围有不同的建筑物与线路分布,让地铁施工变得复杂,可能会带来安全隐患。

1.2 施工条件变化

在地铁工程施工中,地下空间状态会随着施工进度产生一定变化,这一变化会形成时间与空间的动态变化过程,即时空效应。在这一效应的作用下,地铁工程结构与围岩也会产生物性变化。为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跟踪测量这些变化的因素,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施工方案,有效规避施工安全风险隐患。地铁结构呈现出长条状的特点,每段工程的长度基本都超过了几十公里,使整个结构穿过不同的地层,而每个地层周围有不同的建筑物与线路分布,让地铁施工变得复杂,可能会带来安全隐患。

1.3 施工条件不固定

整个地铁施工的阶段,地下空间会实时改变,这是时间与空间动态变化的过程,产生时空效应。这个过程中,地铁施工结构与围岩也会发生变化,所以,施工要实时监测这些变量的变化,根据得到的数据调整施工。

1.4 施工伴随长期的量测和监测

由于地铁施工规模较大,所占地下空间也较多,随着地铁施工的不断推进,地铁周围的空间物质会随新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地铁施工期间要不间断的测量周遭环境及物质的变化。

2 地铁施工对建筑物的影响因素

地铁施工对建筑物变形的影响机理是,当隧洞开挖后土体的整体性遭到破坏,土体承载力骤然失衡,靠近隧洞一侧的土体承载力明显减小,使得基础受力不均匀,建筑物由于本身产生附加弯矩而变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根据以往数据调查发现,地铁施工对建筑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地质条件和土壤环境的影响

主要包括地下水、黄土、软土、断裂构造、抗震情况等因素。地下水的存在导致土体的物理学参数发生变化,增加了设计和施工中的不确定因素。黄土的主要成分是粘土矿物,易遇水膨胀,易坍塌,有湿陷性,地铁施工时一定要砸实土层,必要时使之吸水膨胀,再进行夯实作业。软土地层具有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强度低、灵敏度高和易触变、流变的特性,在外动力作用下土体结构极易破坏。断裂构造是受地应力的作用导致的,其在地壳的稳定性与地质环境评价方面都占据着重要地位。地铁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纳入抗震设防的重要范畴。

2.2 地铁自身影响

主要包括地铁所处的空间位置、隧洞截面、支护形式、开挖方法等因素。地铁所处的空间位置可用隧洞深埋高度与洞径比值,隧洞拱顶与基础中心线水平距离的数值进行确定,不同相对位置下地表沉降不同,隧洞拱顶覆土厚度的增加,沉降区范围越大;隧洞截面主要包括截面的大小和形式,不同隧洞截面引起的地表沉降不同;支护形式分为喷锚、管棚支护等;开挖方法包括台阶法、爆破法各盾构法等,不同的支护形式和开挖方法均会对建筑物进行不同程度影响。

3 建筑物的安全措施

3.1 管线的安全管理要求

现在,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地下管线的铺设错综复杂,为地铁施工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为避免这一情况,在施工前应尽量移除邻近的管线,如果有些管线无法移除,要用保护措施加以保护,实时监督施工的进行,并由专门的管道负责人员到现场监督,以规避风险源。同时,以免管线由于压力出现变形,需用保护技术保护。其保护方式有两类,一类主动保护,地铁施工引入先进的技术,把对地层的影响降到最小,避免地层有很大波动;另一类是被动保护,地铁施工加入多种保护措施,提升地层的承载力,增强管线的抗变形能力。具体的管理包括:施工前,勘察施工地点的地质与管线分布,决定管线采用哪种方式保护,给出方案,并预估可能出现的情况,制定应急处理的预案,运入大量的防止塌方的材料,处理小塌方。施工中若使用大型设备,需在作业区域铺设钢板,并硬化该地的混凝土,且混凝土的厚度最小为20cm,最大为30cm。如果地下管线埋入地下的深度较浅,可进行被动保护。对于排水管线来说,需和相关部门沟通,采用排走或引流管的方式处理。如果雨水方沟的直径偏大,可以先铺设防水材料,保证材料的连接处在管线以上,纵向接口,使混凝土管与防水材料完全贴合。同时,也可以适当补救,包括加固管线的周边或打上隔离桩等,而对于易被外界影响的管线,为保证其完整性,可以把注浆管设置在地表,根据施工情况实时注浆。

3.2 施工过程控制方法

(1)工法优化对施工工法进行数值模拟计算,选择并确定最佳的施工工法及辅助工法。(2)沉降控制根据建筑物在施工之前的沉降值,测算建筑物整体的承载能力,从而分析出其剩余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对于特殊建筑物,有必要对其柱承载能力进行测量,严格监测地表沉降值及水平位移值,使这两个数值控制在标准内。(3)对地铁施工进行加固进行暗挖隧道时,要加密格栅钢架,对施工工艺的控制,减少对地层的扰动;地铁施工在穿越邻近建筑物时,应根据工艺的具体要求全面考虑相关因素;加强监控量测,发现问题,立即采取措施;在不良地质条件下施工时,考虑地质条件采取针对性措施;采取多种有效方法,减小地层沉降。

3.3采取一定的隧道拉制方法,保障既有建筑物

对隧道的控制是在工作面后进行,通过制造一定压力保持地铁隧道的稳定性,使隧道周围的土体不易形变。实现隧道稳定的控制方法有很多,首先可采用锚杆的方法达到约束的效果,通过对土体施加预应力让其所作用的隧道洞室两侧产生控制的压力,可对松动的地方进行固定,减少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其次可采用混凝土喷射的方法对土体进行早期防护,形成一种凝固层,达到保护隧道周围土体的作用,这样稳定的土体结构可使临近既有建筑物得到保护。此外还可采用对衬彻进行补充等,这些控制方法均有利于地铁隧道对既有建筑物的保护。

结束语

总之,地铁施工既要做好对施工本身特点、施工对建筑物的影响分析,又要做好对建筑物的安全风险评估及对建筑物进行安全保护措施,最终才能有效对邻近建筑物进行安全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 张果秀. 土建施工中地下连续墙技术的应用分析[J]. 山西建筑,2015(25).

[2] 韩映忠,邓继键,唐仁. 基坑开挖对邻近地铁隧道变形的影响分析[J].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5):61-66.

[3] 王海涛,王凯,宋词等. 地铁隧道钻爆法施工邻近埋地管线的安全风险管理研究[J].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5(11):106-110.

[4] 曹根发. 地铁施工邻近管线安全风险管理研究[J]. 交通建设.2015年11月.

论文作者:任仕超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28

标签:;  ;  ;  ;  ;  ;  ;  ;  

地铁施工对邻近建筑物安全风险管理论文_任仕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