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学生主动学习数学之我见论文_朱兴平

低年级学生主动学习数学之我见论文_朱兴平

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龙门镇小学 621000

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处于奠基阶段,要让他们初步掌握这门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和应用性学科的学习方法,关键在于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自觉、主动的状态中参与数学学习。只有在激发兴趣、引导探索、启发智慧上下功夫,才能使数学教学活动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一、激发学习兴趣,要重在激励求知欲望,凡是富有成效的学习,往往始于对所要学习的内容具有浓厚的认识兴趣

因为认识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存有探究意向的积极倾向,即求知欲。它能推动人去自觉学习探求新知,发展创新能力。而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是:一方面他们对任何事物都表现为强烈的好奇心;另一方面,由于好动使他们又不能长时间集中思想。因此,要使他们关注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就要尽可能地创造或利用适合于低年级学生特点的学习环境以及数学内容的生动性和数学方法的直观性,使学生面临具体的学习任务,不断激发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及时运用评价等手段,引导并激励他们的求知欲望,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例如:教学“二十以内进位加”时,可以设立一个情境:一个动物王国,小动物们正在做题比赛,谁做对了,就可以得到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小朋友想不想也和小动物一样得到一把金钥匙?”学生兴趣盎然,进入了情境,教师出示十以内加法复习题,让学生快速解答,然后教师宣布:“答得又对又快的小朋友已拿到了金钥匙。”现在要开启第一道知识大门了。面临新的任务挑战,学生们充满好奇和期待,这时出示新授内容:一只盒子里放了9只球,盒子外放了8只,猴子在思考:一共有多少只球?小朋友你们能帮帮小猴子吗?怎样列出算式?怎么可以很快得出答案?这时,让学生们拿出学具自己探索,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交流,自己找到了“凑十法”这把“钥匙”,产生了一种成就感。接着,打开第二道门,第三道门……。形式各异的练习题,从各种角度引发学生思考,求索,始终保持着学生的认识兴趣,有效集中了他们对解决新问题的注意力,从而不仅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更激励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运用教学手段,立足于引导积极探索数学是一种关系的发现,并用抽象的符号来表示这种关系

因此,数学本身就是抽象的,对形象思维为主要特征的低年级学生来说,数学知识的内化过程远比我们想象得难。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尽量使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化解教学中的难点,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从具体到抽象这一思维过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这些具体形象的教学方法设计,又必需立足于更好地引发学生积极探索的主动性。

例如:教学“比长短”时,可以事先准备好长短不一的绳子,请小朋友两人一组拿了各自的绳子试试,哪根长,哪根短,分别请几组小朋友演示,其他小朋友评议演示的方法、语言的表述是否合理、正确。如果有不同方法的请上台向大家演示并讲述理由。这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新的问题:“一组绳子中的一根短绳子,比另一组绳子中的一根长绳子长。”请学生由原来两人一组去找到符合问题情景的另一组,并用刚才学过的方法比长短,讲出比较结果。同样的学具,同样的比长短,由于情境设置的变化,丰富了“比较”的内涵,提高了思维的要求,在新的问题中,小学生们通过主动的学习活动,对“比较”长短获得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在具体形象的亲自操作、思考中,初步发展了辩证的相对思想。此外,教学中穿插一些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运用计算机制作童话故事、卡通动画,编配儿童音乐、动物声音、童音对白等,都应该充分考虑到,在增强趣味性、直观性,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有利于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积极探索,在极大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前提下,促进和提高学习质量。

三、设计课堂练习,有益于发展兴趣和能力,学习数学,练习是获得牢固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技巧的重要手段

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枯燥乏味的机械性重复练习,不仅使孩子们失去对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使他们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思维变得呆滞,阻碍了思维能力的正常发展。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依据教学目的和要求以及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课堂练习。不仅能调动学生练习中的学习积极性,而且通过与教学目标密切联系的多层次、有思维要求的各种练习题,让学生练在“点”子上,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在练习“一百以内口算”时,可以从运算法则、进退位训练、限时定量计算,为计算的答数验算、估算等不同角度设计练习题,并通过找朋友、摘苹果、送信、翻牌等游戏形式进行练习。这样,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紧张的思维活动中,当堂巩固所学知识,得到各种能力的培养,提高学习效率。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练习设计中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发散性思维,是指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一个问题,求异求佳,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性,一题多变和一题多解是较常采用的训练方法。

例如:根据算式30+6=36的数量关系,写出另外三个不同的算式:又如:25+9=?让学生根据自己想法摆小棒,讲出各种不同的算法:还可以提供一组数学,如7、18、16、20、9,请学生组成相加后与35差不多大的算式。

通过这样的发散式练习,可以让学生思路开阔、思维灵活,使他们在富有成效的思维活动中,培养、发展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论文作者:朱兴平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11月总第16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7

标签:;  ;  ;  ;  ;  ;  ;  ;  

低年级学生主动学习数学之我见论文_朱兴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