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力共育小学生责任担当素养论文_梁顺艳

家校合力共育小学生责任担当素养论文_梁顺艳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京溪小学 510510

摘 要:当前,衡量学生的标准已经从学习成绩转化为其自身的核心素养,比如其是否具备一定的道德意识以及责任意识等等。在当今时代中,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成长,成为一个有抱负有担当的人。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家长就需要给予学校充分的支持,共同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帮助。基于此,本文将对如何在小学责任教育中开展家校合作进行分析。

家校合力指的就是学生家长与学校进行沟通,共同为学生发展提供帮助的一种教育行为。在开展家校合力工作的过程中,学生家长需要给予学校大力的支持以及配合,通过语言沟通以及网络沟通等形式为学校提供学生的实际情况,共同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帮助。

一、重视家庭教育,培养责任意识

小学阶段的学生虽然并不具备一定的分辨能力以及自控能力,但是却具备较强的模仿能力。比如,在2-3岁,学生会自主地对家长的语言进行模仿,形成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在5-6岁,学生会开始有阅读意识,培养自身的阅读能力。但是在此阶段,小学教师并没有出现。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启蒙教育的过程中,家长就需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比如,当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家务时,家长一定不能对其进行溺爱,而是应该鼓励其参与到劳动中,培养其责任意识以及动手能力;在上学阶段,家长也不能忽视对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比如督促学生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作业、引导其自己收拾好书包等等。从这些小事的锻炼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形成一定的责任意识,同时也能锻炼自身的自主能力以及动手能力,促进自身核心素养的形成。

二、教师以身作则,实施正确引导

在小学生的学习阶段,教师可以说是学生一天中接触时间最长的人。小学生模仿能力较强,其会在生活中不自觉地模仿教师的言行举止,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时刻注重自身的行为,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比如,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制定严格的教学标准,例如如何进行书写、在发表意见之前需要举手等等,以此培养学生的秩序意识以及道德意识;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告知学生完成作业的重要性,针对于没有完成作业的学生,教师需要对其进行严肃的批评以及适当的惩罚,当其意识到自身的错误后,教师需要要求其在规定的时间补好作业,使其意识到自己的任务需要自己承担,自己犯下的错误需要自己弥补,以此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外,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值日生表,安排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开展值日工作,在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同时,帮助其形成一定的卫生意识。

三、建立网络平台,促进家校沟通

在开展小学生责任教育的过程中,班主任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

在当前的社会中,网络已经成为大众生活中无法缺失的一部分。加之工作压力的不断提升,大多数学生家长都无法亲身到达学校,与班主任进行沟通。此时,班主任便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家长构建班级群,将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及学习状况上传至群内,与家长进行交流;其次,班主任也可以定期向任课教师进行调查,询问其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习态度,并将这些信息进行收集整理,上传至班级群,使学生家长能够随时随地了解自家孩子在校的表现,进而能够有针对性地对其实施教育。此外,学生家长也可以通过班级群与班主任进行沟通,向其讲述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共同对学生进行监督,促进其思想以及意识的健康发展。

四、传授教育经,协助家庭教育

在当前的社会中,许多小学生的家长都是独生子女,在小时候经受过家长的溺爱,所以在面对自己孩子的时候,这些家长并不知道应该如何对其开展素质教育,也不会意识到责任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校需要对这种情况加以重视,为学生家长提供交流的平台,对其进行统一培训,使其能够具备一定的素质教育意识,意识到责任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够形成一定的责任教育手段。学校可以引入教育平台,第一,为班主任工作提供了方便,可以使用班级网页,同时利用手机微信群向学生及家长发放信息,促进沟通。第二,为学生自主学生提供了平台,班级学生利用网站提供的学习软件,自主学习和自我检测作业等。第三,任课教师可以有效实施辅导,教师可以通过这一平台向学生提供学习参考资料,在网络中进行答疑,促进与家长的沟通。第四,完善家长和学生联系的平台,利用这个平台保持与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的持续沟通和联系。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学理念不断深入的当今时代,一个人是否具备一定的道德修养以及责任意识已经成为衡量其品质的关键性指标。一个具有强大责任心的学生,势必会成长为一个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其人生也会具有十分光明的前景。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与此同时,学生家长也应该摆正自身的教育理念,意识到自身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能够主动地为教师的教育工作提供支持,共同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魏振江 沟通——家校合作的基础桥梁[J].学习周刊,2016,04,(25),58-59。

[2]陈旭辉 从配合到联合,提升家校合力[J].江苏教育教学研究,2013,02,(10),15-16。

[3]张继兵 加强家校合作,全面培养学生的品质[J].学习周刊,2015,07,(14),55-56。

论文作者:梁顺艳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4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2

标签:;  ;  ;  ;  ;  ;  ;  ;  

家校合力共育小学生责任担当素养论文_梁顺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